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情緒盪鞦韆 雙相症要如何確診?

「躁起來時,很容易跟人起衝突,得罪很多人,還跟教授對罵,後來,研究所就退學了;也常跟家裡人吵架,就莫名其妙,看什麼事都不順眼。」「參加了盪鞦韆團體,才了解自己情緒起伏的問題所在。現在知道除了藥物,自己也要有健康的生活作息、適當處理情緒波動與人際關係,整體情緒就會較穩定,也比較不會被這個病帶著走,失去自我跟人生」。

雙相症確定診斷平均要花7~12年

成大醫院兼任護理督導長、成大護理系林靜蘭副教授指出,雙相症通常初發於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終身盛行率約2~6%,但可能被低估,因為確定診斷平均要花上7~12年的時間,不少患者終生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或重鬱症。

經歷情緒起伏困擾衍生各層面問題

林靜蘭副教授表示,雙相症會有情緒失調、衝動表現、人際關係障礙、持續憂鬱等表現,其病程呈現高度復發性、慢性化,容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常在緩解與發作交迭間經歷情緒起伏的困擾,衍生人際、學業、職業及家庭層面等問題,如低學業成就、高自殺率、高離婚率及犯罪率,並衝擊其生活品質。

穩定日常生活節奏可增進情緒穩定

研究顯示,雙相症的病因是與遺傳、神經發炎反應和社會節奏失衡的彼此惡性循環所致。情緒疾患病因理論之一的「社會時鐘理論」,指出內在生理節奏及外在生活節奏的失衡,為情感性疾病惡化的重要因素。實證研究亦發現,晝夜節奏紊亂會干擾血清素及多巴胺迴路而引發情緒起伏,而且「負向的疾病觀感」常導致雙相症患者不願接受照護,不願遵囑服藥的比例甚高,且停藥後再發病的風險逐年提高,病人功能退化、再住院的風險及醫療照顧的成本也跟著增加;因此,穩定的日常生活節奏可增進情緒穩定。

維持期透過心理社會治療

而要改善雙相症病人遵囑治療的意願,得從改善其疾病觀感著手。林靜蘭副教授表示,病人在急性期以精神藥物治療為主,但後續維持期則應透過心理社會治療,以有效協助該病人規則服藥及處理情緒起伏問題,減少情緒症狀發作。

控制自己情緒盪鞦韆

成大醫院為雙相症病友所提供的「盪鞦韆團體」,即為其中一種有效的心理社會治療模式;林靜蘭副教授指出,運用基因與環境互動關係的實證知識,教育與鼓舞嚴重情緒困擾者控制自己的情緒鞦韆,其中有關健康節奏的實證知識,包括適當的人際界線、情緒管理與健康生活作息,亦有助於一般民眾平時保養其健康情緒。

氣溫像蹺蹺板! 誰最應該要小心?

冷氣團來襲,除了長輩及慢性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最辛苦的莫過於寒風中的機車族及戶外工作者,氣象局達人彭啟明博士提醒,強風會造成溫度流失過快,戶外活動或騎乘機車一定要注意保暖!

千萬別輕忽低溫對健康影響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又會再度下降,甚至清晨可能出現攝氏10度以下的低溫。每逢低溫,民眾應做好保暖措施;千萬別輕忽低溫對健康影響,尤其是心臟血管疾病影響更是明顯。

機車騎士務必做好禦寒措施

若以機車代步上班族,騎車時應放慢速度,因為車速越快身體溫度流失也越快,並戴上圍巾、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等,務必做好禦寒防護措施,戶外工作者也可隨身攜帶一杯熱開水,保暖又健康。此外,這個周末氣溫逐漸回升且降雨機會少,大家會出外賞櫻,提醒可以幫家裡的長輩多帶ㄧ件防風衣物。

心血管疾病病人要小心!

在乍暖還寒的春季,氣溫像蹺蹺板一樣,時而高、時而低,心血管疾病病人要小心因應氣溫驟變帶來的健康與誘發疾病影響。有抽菸或肥胖者,在這樣的季節也要提高警覺;就有一位60歲黃先生嗜吃美食、不愛運動且拒絕健康檢查,女兒常常提醒胖爸爸減肥,但是他都笑說「吃喝玩樂才是人活著的目的」,在上一波冷氣團來襲,住在半山腰的他剛吃了ㄧ碗湯,突然覺得胸悶、冒冷汗、無力,太太火速將他送醫,所幸撿回ㄧ條命,從加護病房轉出來的那ㄧ刻,他輕輕的對女兒說了聲對不起!

成人預防保健早期發現健康問題

煙、肥胖是所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40歲以上民眾要善用預防保健服務,早期發現自己的健康問題。天冷!再度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天天量血壓。

 

用嘴呼吸半年、成績直直落 聽力障礙害的!

小學四年級的黃小弟半年來出現鼻塞、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的問題,成績直直落,因此老師懷疑可能是聽力問題,就診後父母表示黃小弟平常都用嘴巴呼吸,醫師確診為學齡前兒童最常發生聽力障礙的「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黃小弟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術後黃小弟恢復正常聽力,學習狀況也逐漸好轉。

聽力損失導致學習障礙

花蓮慈院副院長、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表示,一般老師講課的音量約60分貝。黃小弟因中耳積水導致聲音無法傳入,透過聽力檢查,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聽到的授課內容不僅小聲,且不清晰,導致學習障礙。

切勿拖延治療

積液性中耳炎若不治療,可能演變慢性中耳炎、膽脂瘤,若是成人發生單側的積液性中耳炎,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狀。6到7成中耳積水的病人,能透過藥物治療痊癒,在內科治療仍無明顯改善後,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小孩不會表達 家長應多注意觀察

腺樣體位於鼻咽部與耳咽管相接的部位,小朋友感冒發炎後,常會因為腺樣體肥大會出現鼻塞、嘴巴呼吸的狀況。除了2、3歲的幼童,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不建議進行腺樣體切除手術外,腺樣體切除手術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陳培榕副院長提醒家長,小朋友一般不太能準確表達身體的不舒服,家長可以觀察孩童的學習狀況、日常表現,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降低、叫他卻不太有反應等情形,就要考慮是否為聽力問題,盡早就醫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看電視時間逾2小時 兒童肥胖增1.9倍

電視兒童容易肥胖。台灣最新研究發現,兒童每天看電視超過2小時,肥胖風險增加1.9倍,成果刊登於《台灣公共衛生雜誌》。專家指出,兒童久坐看電視容易吃零食,尤其睡前看電視更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體型容易變肥胖。

學齡前兒童每天看電視92.7分鐘

國立體育大學與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在2015至2016年隨機抽樣全台54家幼兒園,共3492位2~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台灣學齡前兒童電視觀賞時間的相關因素及其對肥胖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肥胖盛行率為12.6%,每天看電視時間平均為92.7分鐘。

看電視時間逾2小時 兒童肥胖風險增

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每天看電視時間超過2小時者,肥胖率是每天看電視時間少於1小時兒童的1.9倍,看電視時間每增加30分鐘,肥胖風險提升1成以上。

看電視配零食 電視兒童容易胖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麻醉學科副教授廖建彰表示,看電視容易久坐不動、邊吃零食,久坐身體熱量無法消耗,而零食為高熱量食物,長期下來體重自然增加;若是習慣睡前看電視,容易降低睡眠品質,更影響內分泌及生長激素分泌,體型也容易矮小肥胖。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