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期盼孩子「高人一等」 轉骨攻略看這裡!

「高人一等」是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深切期盼,因此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甚麼加強的辦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兒科主治醫師申一中根據多年門診的經驗提出一些看法。

初經變聲是關鍵 經由專業評估更確認

申一中說,首先許多人會有認為女孩根據初經、男孩根據喉結或變聲來判斷是否進入青春期,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迷思。臨床上測量小孩如何轉變成大人的身體發育會根據身體初級和第二外部性徵的發育標準來評估,如乳房大小、生殖器、睪丸體積、陰毛和腋毛的發展。如果家長無法自行評估,建議尋求合格醫師的門診諮詢評估。

兩多兩少口訣 加強轉骨成功

對於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有沒有甚麼加強的辦法?申一中提出以下「兩多兩少,一減一加」的策略。

1.多睡眠:在青春期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刺激骨骼快速成長,所以想要長高,關鍵在於「生長板」。而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比較少,主要集中在晚上9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因此建議家長要多督促孩子在10點前上床睡覺,且睡足8~9小時。

2.多運動: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也可以刺激生長板,加速骨骼的生長與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使骨骼與肌肉發育。

3.少吃甜食:含糖食物或飲料屬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升高,而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會互相擷抗,當小孩吃下過多甜食、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有國內外研究顯示,以20公斤體重的孩子來說,喝超過350cc含糖飲料,體內生長激素會停止分泌兩小時。

4.少吃油炸:油炸食物熱量高,容易肥胖且容易造成性早熟。所以應該盡量減少食用,以免體脂肪過高,容易干擾內分泌而造成提早發育早熟。

轉骨要成功 一加一減也很重要

1.一減:減少或避免接觸環境賀爾蒙: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也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兒童可能會在無意中接觸了干擾內分泌的化學品,導致發育失調。塑化劑會造成早熟外,盡量少接觸塑膠製品,以免接觸如塑化劑等會影響發育的物質。因此提醒家長,盡量以不鏽鋼或陶瓷,取代塑膠容器,才能減少塑化劑對健康的威脅。

2.一加:民間有許多「轉骨方」,家長有時四處打聽、自行買藥調配或隨便買成藥,內容多為各家驗方或以草藥為主,但其實未必人人適用,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調整。例如男生屬陽,易怕熱流汗,就要加補陰藥材;女生屬陰,易手腳冷、怕冷,就需用補陽藥材,最好經中醫師診斷,調配個人化的處方,並定期回診,讓醫生評估療效並調整處方。

頭痛成因多 兒少和成人大不同

一名12歲少女反覆頭痛,就醫看診。少女媽媽表示,女兒從國小六年級開始偶爾頭痛,休息後就緩解。但上國中後常頭痛,有時須請假。少女表示,之前多為前額痛,現偶為側邊頭痛,偶爾想吐、上下樓梯更痛。下午上體育課需至室外,很不舒服,只能到保健室休息。痛起來,有時會連續2至3天,休息雖然稍減緩但仍感覺不舒服,較累且易打哈欠,但有時都沒有症狀。

健康兒少急性頭痛 最常見原因為感染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賴明琪表示,常見的原發性頭痛主要為偏頭痛,其次是緊縮性頭痛,表現多為反覆急性發作。偏頭痛的特質為單側(有時雙側)搏動性的中重度頭痛,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伴隨噁心或嘔吐、畏光且怕吵,有些人會在頭痛前預先出現前兆。緊縮性頭痛典型症狀為雙側壓迫性或緊縮性輕中度頭痛,日常活動不會加劇頭痛,無噁心現象,但可伴有畏光或怕吵。

原本健康的兒童和青少年突然急性頭痛,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性感染。若急性頭痛合併其他局部神經異常症狀,須排除腦部急性出血(血管瘤)。若急性頭痛合併發燒,則須排除腦膜炎。慢性惡化頭痛須注意腦高壓背後是否可能為腫瘤、水腦造成。慢性無惡化性頭痛最常見為慢性偏頭痛,精神方面的壓力焦慮亦可能造成慢性頭痛。

發作快、持續時間短 兒少偏頭痛與成人不同4特點

賴明琪醫師說明,兒童和青少年偏頭痛與成人的不同之處為:(1)通常兩側前額,而非一邊,有時也會枕部頭痛;(2)時間較短,通常2至4小時內會改善,有時少於1小時;(3)發作較快,有時不到15分鐘內就劇痛;(4)偏頭痛體質的孩童,有些容易反覆性腸胃不適、肚臍周圍腹部悶痛,甚至週期性嘔吐。

早期的偏頭痛或許可經由休息緩解,但隨著症狀加劇及頻繁發作,須適量使用急性期止痛劑。此外,記錄並分析可能加重或誘發偏頭的食物或日常活動及精神壓力也很重要。兒童和青少年偏頭痛約40%會因睡眠不足而惡化,適當運動有助改善偏頭痛。而如果慢性偏頭痛到影響日常學習及生活,除了改善日常生活,可併用急性治療及預防性偏頭痛的藥物來緩解或改善。(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天旋地轉頭暈眩 恐因心血管疾病引起

頭暈的原因眾多,小至貧血、偏頭痛性眩暈,嚴重則可能是中風、腫瘤,先認識頭暈類型,才能對症下藥!75歲的林黃阿嬤常頭暈到感覺天旋地轉,不時送急診。林黃阿嬤有高血壓病史及先天性心律不整,高血壓會因為氣溫變化,造成不正常血管收縮,而心臟忽快忽慢、不正常跳動,心律不整,出現頭暈、心悸症狀,排除重大疾病後,診斷為週邊性頭暈。

25歲後血管開始粥狀性變化 易致供血不良

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景旭表示,人過25歲後,血管開始出現粥狀性變化,導致血液循環不暢,容易造成供血不良。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因頭暈緊急送醫的患者,一般會先以症狀來判斷。

頭暈細分為2種症狀,(1)眩暈會出現天旋地轉、感到噁心想吐;(2)頭暈則會覺得頭重腳輕,有時會眼前一片黑,感到不平衡。此外,最重要的是急診醫師了解頭暈症狀後,再來分辨患者是周邊性或中樞性的頭暈類型。

伴隨手腳無力、說化不清 可能是中樞性頭暈

楊景旭說明,大多數的頭暈疾病屬於周邊性頭暈,主要受到末梢血液循環、內耳不平衡影響,有時也會合併出現耳鳴、噁心、嘔吐等問題。如果最近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也會引起內耳前庭系統發炎,出現暈眩情形。

若是中樞性頭暈,臨床會伴隨其他症狀,像一手一腳無力、說話不清楚、頭痛、步態不穩,這時必須緊急就醫檢查,判斷是否為心臟疾病導致。這類型頭暈不會自行緩解,還可能會造成緊急危險,如腦中風、血管病變、腦瘤等等。

三高、菸酒、肥胖 都是中風的高危險因子

楊景旭醫師建議,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喝酒、肥胖、心血管疾病、年紀大於55歲,都是中風的高風險因子。如果出現頭暈症狀,恐怕屬於中樞性暈眩。若沒有即時送至急診救治,看似輕微頭暈、暈眩可能潛藏大危機,不可不慎!(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偏頭痛女多於男 這原因恐增腦中風危險

偏頭痛是神經內科很常見的疾病,與壓力導致的偶發頭痛相比,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頭痛。60%病人頭痛發作時侷限在頭的一側,因此稱為偏頭痛。台灣研究結果發現,台灣人偏頭痛盛行率是9.1%,而女性偏頭痛率高達14.4%,男性則是4.5%。

偏頭痛發作前恐出現憂鬱、胃口改變等「前驅症狀」

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緯說明,偏頭痛患者通常在學生時代發病,上班工作後更頻繁。然而偏頭痛症狀往往在50歲後改善。此外,女生患偏頭痛機率較高,是男性的3倍。

偏頭痛在發作前幾小時或1、2天會有「前驅症狀」,憂鬱、胃口改變、反覆打呵欠等。頭痛發生時疼痛程度達到中度或重度,有時痛處似脈搏般跳動,且常伴隨噁心、想吐、怕光、怕吵等症狀。

偏頭痛又分為2種,「有預兆偏頭痛」與「無預兆偏頭痛」。大概1/8偏頭痛患者,頭痛發生前約1小時內會產生視覺預兆,如鋸齒狀亮光、眼冒金星、或從中間往外擴散的視野缺損等。根據研究結果,2種偏頭痛裡,「有預兆偏頭痛」患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確實較高。國外研究也顯示,「有預兆偏頭痛」患者,同時有抽菸習慣或使用避孕藥,會增加腦中風危險。

女性、頻繁用止痛藥 10大慢性偏頭痛危險因子

當偏頭痛的時間越來越長,頭痛天數達到每月多於15天(每個月有8天的頭痛符合偏頭痛診斷標準),即稱為慢性偏頭痛。據估計,每年大約3%的陣發性偏頭痛患者會進展成慢性偏頭痛。

促使陣發性偏頭痛進展成慢性偏頭痛的危險因子包含:(1)女性、(2)頭頸部外傷史、(3)頻繁使用止痛藥、(4)每天飲用多於2杯含咖啡因飲料、(5)睡眠不足、(6)焦慮、(7)打鼾、(8)憂鬱以及(9)甲狀腺疾病等,(10)肥胖亦會增加慢性偏頭痛風險。在陣發性頭痛時期就診,經由醫師建議,挑選適當的頭痛急性緩解藥物,並且評估是否需要使用頭痛預防藥物,避免頭痛症狀惡化,進展成慢性偏頭痛。(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吳致緯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