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從根本抑制過敏反應 助嚴重型氣喘患者有效「棄」喘

診間一名單親媽媽李小姐已年近50,本身是嚴重型過敏性氣喘患者。7年前到門診求助時,自訴從20歲開始就有氣喘症狀,且在30至40歲間,幾乎每年都必須到急診報到5次以上,每次均因氣喘急性發作而住院,甚至一住就是好幾天。所幸,在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從根本抑制過敏反應發生後,近六、七年間已完全沒有氣喘急性發作而掛急診住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季節交替小心氣喘發作 勿輕忽其症狀

重症醫學科許超群解釋,過敏性氣喘的病患,因體質與環境刺激物的交互作用下,容易誘發氣喘的急性發作。

尤其在季節交替,或環境改變如大掃除、換床單時,症狀會特別明顯。當過敏原進入身體後會與免疫球蛋白E (IgE) 抗體結合,進而引起發炎過敏反應。過敏性氣喘即是當過敏反應反覆發作,造成支氣管內膜黏液增加、黏膜水腫,導致呼吸道收縮、狹窄,甚至痙攣等狀況,所以常見的氣喘症狀為:咳嗽、痰多、胸悶、呼吸困難、喘鳴聲等。由於過敏性氣喘容易與慢性咳嗽混淆,許超群醫師呼籲,民眾若有疑慮,務必尋求專科醫師診斷,以確認是否為過敏性氣喘。

從根本抑制過敏性氣喘發生

自1998年起,全球氣喘創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將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訂為「世界氣喘日」,目的是提高兒童及成人對氣喘的認知。

過敏性氣喘依病情程度分為:輕度間歇性、輕度持續性、中度持續性、重度持續性。而治療的目標是控制到幾乎沒有症狀,甚至不會急性發作、惡化。目前氣喘採取階梯式治療,當氣喘控制不好時即升階進入下一個階段,當氣喘控制良好時即降階進入上一個階段。由於IgE抗體是引發過敏反應的重要媒介,故避免過敏性氣喘的發作,除了遠離過敏原,阻斷過敏相關免疫路徑,更能從根本抑制過敏反應的發生。若患者有持續的氣喘症狀,則需長期服用控制型藥物治療,包括口服、吸入與注射劑型等的氣喘用藥,同時應遵從醫囑,治療過程中切忌停藥,以達到良好的控制,減少突發性往返醫院就醫,提高生活品質。

利用氣喘控制測驗做好自我評估 達到預期治療目標

而氣喘控制的好壞與否,對病患的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許超群醫師提醒,患者平日可透過氣喘控制測驗(Asthma Control Test; ACT)做好自我評估,讓病人與醫師間共同擁有一個互相理解的氣喘控制評估方式。同時亦可有效提供醫師處方的調整參考,進而達到預期的治療目標。

許超群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重症醫學科主任;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蝦龜」喘噓噓 控制氣喘這樣做

近日氣候變化大,加上空氣汙染日趨嚴重,讓呼吸道疾病患者日漸增加,尤其對氣喘病人影響更大。醫師提醒,想要降低氣喘發生的機會,一定要佩戴口罩隔絕空汙、遠離過敏原、拒絕菸害、持續用藥、保持清潔、規律運動、遵從醫囑回診。

氣喘為終身疾病 從小控制是關鍵

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濤澤醫師表示,台灣學齡兒童氣喘盛行率為12-20%,雖然約有一半的氣喘兒,在青春期過後氣喘發作頻率會減少,但仍有另一半的氣喘兒,成人後還是無法擺脫氣喘發作的痛楚,而且氣喘是一種終身疾病,沒發作卻不代表它痊癒,所以從小控制好氣喘,才能減少疾病對健康的危害。

氣喘誘發原因多 控制氣喘有撇步

胸腔內科醫師謝為忠指出,氣喘常見的誘發原因包含環境中過敏原的刺激,如灰塵、花粉、動物皮毛;廢氣、PM2.5、二手菸等空氣污染;抽菸、呼吸道感染、天氣變化、食物或藥品刺激、胃食道逆流、情緒變化等。而不少人都苦於氣喘的不適,卻不知其實氣喘是可以控制的。

要降低氣喘發生的機會,謝為忠醫師說,只要遵照醫師指示規律用藥,並遠離氣喘誘發因子,就可以控制好氣喘,使自己擁有良好的肺功能與健康生活,甚至還有機會成為奧運或馬拉松選手! (張濤澤 - 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 謝為忠 - 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

 

連呼吸都會胖? 原來是甲狀腺低下惹禍

不少愛美的女性總會抱怨「我連呼吸都會胖」,這可不是玩笑話!一名20歲的小美,仗著自己年輕,時常大吃大喝也不曾變胖,未料開始上班後,明明沒吃什麼東西,身體就像吹氣球般的膨脹起來,為了減肥嘗試了千百種方法,但體重機上的數字卻不增反減,不僅心情容易低落,就連記憶力也跟著下降,隨後因月經延遲而至婦產科就診,經抽血檢查發現,竟是甲狀腺機能低下所致。

體重增加、生理期紊亂 都是高危險族群

甲狀腺是人體內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用來分泌甲狀腺素,調節身體的新陳代謝、生長。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瑜忻醫師表示,甲狀腺機能低下是因甲狀腺無法製造足量的甲狀腺素所致,而除了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引起外,家族遺傳、年紀較長者,也都是甲狀腺機能低下的高危險族群,其中女性罹患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機率也遠高於男性。

陳瑜忻醫師指出,一旦甲狀腺分泌不足,就容易使基礎代謝率變慢,進而造成體重增加、女性生理週期紊亂,或者皮膚、頭髮粗糙乾燥,不可不慎。

勿食含碘食物 按時服藥病情可獲控制

陳瑜忻醫師提醒,一旦經抽血檢查確診為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通常會進行長期補充甲狀腺素的藥物治療,而患者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產生其他併發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另外,患者也切勿食用海帶、海藻等含碘量高的食物,因為若補充太多含碘食物,恐使脖子腫大,唯長期治療加追蹤,才是免於後患的關鍵。

潔牙工具用對了嗎? 這種使用效果事半功倍

刷牙方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方式都有其特色及適用性,沒有證明哪種是最好的。醫師指出,目前較常被推薦的刷牙法為貝式刷牙法,其能讓牙齒死角都被清潔的乾淨溜溜;然而,你的潔牙工具用對了嗎?

刷牙有步驟 牙刷刷頭小且軟毛較佳

牙科主治醫師蔣政宏表示,刷牙須從右邊開始,右邊結束;再從右邊外側刷到左邊外側,然後左邊咬合面,接著左邊內側刷回右邊內側,最後再刷右邊咬合面;遵循此步驟,才不會漏掉牙齒沒有刷到。

蔣政宏建議,牙刷應選擇刷頭小的軟毛牙刷,因刷頭小比較好刷到後面的牙齒,在口內轉動也較容易,且軟毛較不會對牙齦與牙齒造成傷害。而牙刷至少三個月須更換ㄧ次,若刷毛有彎曲變形、分岔、刷毛之間距離變大、牙刷根部顏色變深的情況也要更換。此外,刷完牙後,須將牙刷上的牙膏和汙垢徹底清洗乾淨,清洗完後將水分甩去並將刷頭朝上擺放,保持乾燥。

牙刷搭配牙線 潔牙效果更加倍

牙齒與牙齒間的縫隙,因為在刷牙時刷不到,因此需要使用牙線清潔牙齒的鄰接表面,即使牙縫的地方沒有塞食物,每個牙縫仍要每天使用牙線清潔鄰接表面,才能將牙菌斑清除。

蔣政宏師說明,在使用牙線時,應將牙線帶到牙縫,底部為牙齒與牙齦交接處,牙線則貼著一邊牙齒的表面,使牙線呈C字形,讓牙線可以涵蓋整個鄰接表面,做上下運動刮牙齒的表面,清完一邊的牙面後,再清同一牙縫的另一個牙面。

牙縫大應使用牙間刷 定期口腔檢查預防疾病發生

蔣政宏醫師提醒,當牙縫比較大時,須再使用牙間刷,選擇適合自己尺寸的牙間刷,放入齒縫可前後移動,如果牙縫太小時,不要勉強使用。此外,建議每三到六個月應到牙科作定期口腔檢查,才可在疾病發生初期,及早治療,避免疾病惡化。(蔣政宏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