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疲勞血尿勿輕忽 恐「膀胱腫瘤」

一位74歲陳先生,近來容易感覺疲勞、反反覆覆發生血尿症狀,治療多日仍未見好轉,醫師安排膀胱鏡檢查後,發現為表淺膀胱腫瘤及攝護腺肥大,陳先生同意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並於術後定期回診追蹤,術後至今亦未見明顯復發,生活已可恢復正常。

反覆血尿症狀 確診膀胱腫瘤

高齡82歲的吳老太太,最近因為小便時發現血絲,一開始先到鄰近診所求治,但血尿好了一陣子就又發生。衛福部新營醫院泌尿科求診。經尿液常規檢查,證實尿液中有明顯紅血球,而且是肉眼觀察已可見的血尿;透過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有膀胱腫瘤,並進一步進行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膀胱腫瘤期別。

由於膀胱腫瘤尚未有明顯周遭組織深度侵犯及轉移,考量病患年齡及身體狀況並詳細的解釋與說明後,老太太願意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治療,術後至今已超過半年,恢復狀況良好,並定期回診進行膀胱內視鏡追蹤。

血尿成因多 最怕惡性腫瘤

衛福部新營醫院泌尿科李懿倫醫師表示,血尿是泌尿科系統常見的症狀,血尿的原因有許多,包括發炎、結石及腫瘤等,因腎臟、輸尿管或膀胱等器官,粘膜血管破裂所導致,其中最令人擔心的病因是惡性腫瘤。

研究發現,吸煙者尿中色氨酸的代謝會明顯增加,色氨酸的代謝異常則可能引發膀胱腫瘤,若膀胱粘膜局部長期遭受慢性感染與刺激,也可能會誘發癌變。

膀胱癌男較女多 預防勝於治療

泌尿器官引起血尿最常見的惡性腫瘤,首推膀胱癌,多數為尿路上皮細胞癌,最常見的症狀為無痛性血尿。李醫師說明,膀胱癌發生的正確原因並不清楚,但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膀胱癌好發於中、老年人,在台灣的情形則男性微多於女性、長期接觸化學物質、吸煙亦會增加膀胱腫瘤發生的機率。

李醫師叮嚀,癌症發生原因複雜,治療之道在於預防,如有排尿症狀,宜儘早尋求泌尿科醫師的專業意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最佳「保身良策」!不抽煙、適當運動、均衡飲食、攝取足夠蔬果與維生素並保持生活作息正常,這些養身之道能讓您遠離癌症。

腰痛因雙側腎結石 軟式輸尿管鏡一次清除

67歲黃女士,近3個月來腰部持續酸痛卻不以為意,直至雙側腰部疼痛難耐,加上出現泌尿道感染及血尿症狀,遭診斷為雙腎結石。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何承勳表示,考量到須同時處理雙側腎結石,採用「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治療,一次性將雙側所有腎結石治療乾淨,患者手術隔天即可出院。

傳統治療腎結石 各有其侷限

泌尿系統結石是國人常見疾病,傳統治療腎結石可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穿腎取石手術。每次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結石廓清率70%-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時,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碎石術,並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則適用較大腎結石,但需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手術風險較高、恢復時間較久。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 術後隔天可出院

「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治療,手術無傷口、出血量極少,疼痛感低、復原速度快,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適用於年齡大、具多重病症、心肺功能不佳、長期使用抗凝血劑、以及不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穿腎取石手術病人。軟式輸尿管鏡也可用於,腎盂及腎盞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的診斷與治療。

軟式輸尿管鏡已成為治療新工具,何承勳強調,軟式輸尿管鏡是一條長約1公尺內視鏡,前端經手控雙向彎曲各達180-270度,可到達泌尿系統中較難窺視各處,清楚地檢查腎盂及所有腎盞,中空管可以導入雷射光纖用於碎石。此外,使用單次性軟式輸尿管鏡,用後隨即丟棄,避免軟式輸尿管鏡長期使用的耗損及重複消毒的困難,減少術後感染的風險。

經常憋尿引腰痛 醫籲多喝水

黃女士說,她年輕時在成衣廠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縫製衣服,經常憋尿,後期變成尿量減少。起初腰部會隱隱作痛,誤認為是長時間久坐引起脊椎疼痛;但隨著時間惡化,出現雙側腰痛難耐及血尿症狀。幸好採用「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治療,一次清除雙側腎結石,遠離惱人腰痛。

何承勳提醒,腎結石患者平時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避免攝取太鹹飲食,降低腎結石復發率。

腦中風快送醫 把握黃金3小時

冬天易腦中風,醫籲緊急送醫,把握3小時黃金時間!全台每年有將近5萬名新增的腦中風患者,若未在黃金3時內即時處置,容易引起嚴重後遺症,如殘障,嚴重甚至死亡。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朱海瑞提出「臨、微、不、亂」口訣,提早發現中風早期徵狀,提早送醫治療。

腦血管疾病十大死因 每年影響5萬家庭

衛福部統計,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仍占據第4名,全台每年有將近5萬名新增的腦中風患者,其中新北市每年就增加約8千名,佔全台16%之比例。中風類型又以缺血性腦中風為最多。缺血性腦中風,意指因血管阻塞,造成腦血液流量不足,使腦部組織缺血壞死和功能喪失,若未在黃金3時內即時處置,易引起嚴重的後遺症,如殘障,甚至死亡。

微創手術延救援時間 血管攝影機護健康

為提升急診醫療品質,恩主公醫院加入新北市「腦中風緊急醫療照護網」,把握3小時黃金時間內,讓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能及時被送到醫院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今年更引進動脈取栓術,幫助部分中風患者的黃金治療時間,延長至6小時,提高復原能力與治癒機會。動脈取栓術是利用微創腦導管,將阻塞特定部位腦血管的血栓取出,讓血管恢復暢通。

除了新技術外,最新設備也增加晚救患者的機會,放射科主任倪衍文表示,新型多功能血管攝影機,備擁有X光、透視、血管攝影等三合一功能,除影像檢查之外,常在危急時救人,可以治療栓塞、溶栓、以及血管狹窄等,新的機型功能更進階,效率也提升。

『臨、微、不、亂』 辨中風早期徵狀

朱海瑞呼籲,中風早期徵狀,可熟記『臨、微、不、亂』口訣。首先,「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臉部歪斜不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

糖化血色素濃度 研究:透露衰老警訊

糖化血色素濃度偏高和偏低,可能透露衰老速度警訊!血液糖化血色素數值過高,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群建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易謙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也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高低相關。

糖化血色素 糖尿病指標

糖化血色素的濃度與老年身體功能的關聯性,目前尚不明確。糖化血色素濃度反映一段時間(8-12週)內血糖濃度的平均值,一般正常值在4.0-5.6%之間;數值在5.7-6.4%之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風險;數值≥ 6.5%則確診為糖尿病。

身體衰退速率 與糖化血色素有關

吳易謙參與「台灣中老年健康因子及健康老化長期研究」,追蹤觀察2,565位55歲以上,且身體功能正常國人長達5年,記錄其於5年期間所呈現的身體功能的變化軌跡,以尋找身體功能隨年齡衰退的早期預警指標。

團隊發現,身體功能衰退速率竟與血液中糖化血色素濃度有關。相較於糖化血色素濃度介於5.5%-6.0%之間者,糖化血色素濃度越高,發生身體功能障礙的可能性,隨著每一年倍增;糖化血色素濃度7.0%或以上中老年人,發生身體功能障礙可能性每年增加1.21倍。

糖化血色素偏低 發炎物質竟偏高

然而,糖化血色素濃度越低越正常,身體功能衰退的可能性越低嗎?研究意外發現,當糖化血色素濃度偏低(

防洗髮精過敏 慎選成分單純清潔品

小芳因皮膚紅腫乾癢至皮膚科求診,醫師原以為是異位性皮膚炎,開立類固醇治療,但始終沒有改善。細問病人接觸史,發現病灶集中在髮際處、脖子等頭髮接觸部位,原來最近換了造成過敏的洗髮精,更換清潔品後症狀改善。

開業皮膚科醫師莊德揚建議,對洗髮精過敏的患者,選擇單純、不要過於鹼性的產品,最好不含香精等過敏原,減少皮膚和頭皮刺激。

頭皮癢多脂漏性皮膚炎 洗髮精過敏少見

莊德揚指出,大部分頭皮發癢的案例幾乎都是脂漏性皮膚炎,但若當懷疑患者是接觸性皮膚炎時,會先分辨是過敏性或刺激性皮膚炎。臨床上大多是刺激性皮膚炎,過敏性皮膚炎較少。刺激性皮膚炎的特徵是洗完頭後,皮膚約兩三天內發生紅腫;過敏性皮膚炎則是約72小時後才會出現紅腫現象。

過敏與刺激不同 接觸後發作時間有異

過敏和刺激是不同的情況,莊德揚近一步解釋,如果檢查結果是過敏性反應,表示洗髮精、沫浴乳和化妝品只要含有此種成分,無論含量多寡,只要接觸到皮膚,兩三天後會出現過敏症狀。至於刺激性皮膚炎,則可能是頭皮狀況不理想,接觸較刺激的清潔品造成發病。

慎選清潔品 成分越單純越好

哪些清潔用品要避免?莊德揚建議,成分越單純、酸鹼度較溫和的產品越好,最好不要含有香精、皂劑等過敏原,減少皮膚和頭皮刺激。如果懷疑是過敏,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外,部分大型醫院可執行皮膚測試,尋找可疑的過敏原。

別亂喬骨! 男以為扭傷就醫才知骨折

一名熱愛排球的中年男性,某次排球友誼賽中,覺得右手食指好像扭到,先找民俗療法「喬」,當下痛到飆淚。返家後患處疼痛不已,且整個手掌、手背瘀青腫脹,嚇得他連忙就醫治療。檢查發現,男子食指近端指骨骨折,醫師提醒,民眾遇運動傷害接受喬骨前,應先接受醫師診斷,確定是否骨折或關節脫臼,切勿本末倒置,反而造成後遺症。

食指骨折以為僅扭傷 喬骨反加重病況

這名病患打排球長達20年之久,過去也曾發生手指扭到的運動傷害。這次被球打到食指痛一下,就像扭到後,仍持續打4場球賽,返家後,才找民俗療法師傅想將食指喬回來。

收治病例的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經X光檢查及臨床診斷,病患右手食指近端指骨有骨折,建議患者立即接受內固定手術,在骨折處以鈦金屬鋼板固定,術後並立即穿戴熱塑形手護具加以保護、固定,須至少穿戴3個月。

術後暫停激烈運動 帶護具固定復健

患者表示,看到X光中食指骨折岔開且差點就穿刺皮肉成為開放性骨折,嚇了一大跳,沒想到會這麼嚴重。回想喬骨時就已痛到飆淚,返家後食指痛楚依舊,還連帶手掌、手背瘀青、腫脹,疼痛不已,想起忍痛的日子仍餘悸猶存。最愛的排球運動,可能已留下心理障礙,要過段時間才能重新上場。

楊椒喬院長提醒,患者術後需暫停一些激烈運動,例如排球。除了戴護具固定與保護,也需要接受復健,關節活動應在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教導後,並在穿戴護具下進行,重新上場打排球預估要半年後。(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長期夜間磨牙損齒 對症下藥不牙疼

46歲的黃小姐患有胃食道逆流,加上夜間磨牙,長期下來,右下兩顆牙齒被磨得又平又小,吃飯時痠疼難耐。臺中醫院牙科主任林佳詠評估,患者牙齒缺損嚴重,運用「金屬嵌體」與「玻璃纖維釘」等方式,成功替患者恢復牙齒健康。

長期夜間磨牙 牙齒受損嚴重

林佳詠表示,患者長期有夜間磨牙的習慣,就醫時右下第一大臼齒與第二大臼齒缺損嚴重,若使用傳統樹脂材料填補,很快就會崩解。於是先使用金屬嵌體方式修補第一大臼齒,因為金屬嵌體是一體成形,能避免片狀樹脂造成的重複蛀牙,或彈性大造成咬合不舒服的問題,且成效十分好。

「玻璃纖維釘」 修補價格較低廉

另外,考量黃小姐希望能夠降低治療費用,確認第一大臼齒治療成效良好且堅固後,在治療第二大臼齒牙齒時,採用較為複雜的「玻璃纖維釘」方式修補。即先用顯微鏡確認可打釘子的位置,打入玻璃纖維釘,增加牙齒填補的黏著力,再進行填補,價格比「金屬嵌體」少了3分之1,幫病患達到省時省錢的目標。

磨牙原因多 應對症下藥

磨牙原因很多,包括咬合不正、顳額關節障礙、壓力等因素,初期徵兆較不明顯,僅牙齒出現細微裂痕,但嚴重時,患者恐會出現咬牙疼痛、牙齒使不上力或對冷熱較為敏感等症狀。林佳詠提醒,長期磨牙會造成牙齒耗損的問題,建議民眾若有磨牙習慣,應盡速找出找出磨牙原因,並至牙科檢查牙齒狀況,避免影響生活品質。另外,若民眾對牙齒療程中有疑慮,不管是費用、材質、成效等,都可以與牙醫師溝通,打造適合自己的治療計畫。

久坐打電腦少活動 靜脈血栓恐肺栓塞

一名無特殊病史的28歲年輕男性,某日早上上班途中突然感覺身體不適、盜汗,靠意志力撐到公司門口就全身癱軟倒地。同事緊急聯絡救護車送急診,檢查診斷出病因是有隱形殺手之稱的「肺栓塞」。緊急處置後轉加護護病房治療,1週後康復出院。

肺栓塞症狀不明顯 死亡率逾30

苗栗醫院急診室主任蔡昌宏表示,患者到院時雖然意識清楚,但是臉色蒼白、說話氣音、全身無力、血壓低,說不出哪裡不舒服。緊急安排檢查,發現動脈血液呈現缺氧現象,當下立即給予高濃度氧氣、大量水分和升壓劑等緊急處置及會診心臟內科,迅速診斷出「肺栓塞」可能性,並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肺栓塞」。

什麼是肺栓塞呢?蔡昌宏主任說明,肺栓塞臨床症狀不明顯,一開始難以發現,卻有高度致命性,死亡率高達30%以上,可謂「隱形殺手」。肺栓塞主因是心臟通往肺動脈的血管突然被血塊、脂肪、空氣、組織碎片等形成的栓子阻塞,導致肺臟組織血液灌流不足,造成血中含氧量降低,出現低血氧症狀。

肺栓塞臨床徵狀包括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肋膜性胸痛、咳嗽、腿部水腫、腿部疼痛、發汗、咳血、心悸、昏厥等。症狀的嚴重程度,依阻塞部位與血管大小而不同,且隨著病患本身心、肺功能缺損程度有所差異。

維持同姿勢過久 靜脈血栓恐肺栓塞

苗栗醫院心導管中心主任蔡貴嶔表示,造成肺阻塞的血塊大多來自於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發現不易,當患者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引起靜脈血栓形成,若血栓順著血流回流到肺部血管阻塞後,將造成肺栓塞。

常見栓塞成因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長期臥床、最近接受過手術、靜脈曲張、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吸煙、粗暴按摩、慢性病史、家族史、肥胖、高齡、長時間坐辦公室或長途旅行者等。例如上述個案,據患者表示平日下班返家後,偏好長時間久坐在電腦桌前上網,鮮少活動,可能因此產生血栓栓子導致肺栓塞。

別過度用力按摩 預防肺栓塞9要點

蔡貴嶔主任提醒民眾,預防肺栓塞需注意:

1)正常生活作息及良好生活習慣,如戒菸、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2)均衡飲食、減少膽固醇攝入,多補充水分。 3)勿過度用力按摩,防止栓塞掉落。 4)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若長途搭車或旅行,要注意定時活動下肢,建議穿寬鬆衣褲,促進下肢血液流動。 5)長時間站立工作者,建議穿彈性襪,每天下班後抬高雙腿高於心臟,促進靜脈血液回流。 6)下肢外傷或骨折手術後患者,若突然有胸悶、胸痛、喘等症狀,需儘速就醫。 7)手術後的病人要及早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8)發生肢體靜脈血栓,要及時溶栓、取栓。 9)曾有深層靜脈血栓栓塞史者,定期到心臟科門診追蹤。

某些患者本身凝血功能異常易形成血栓,需要長期服用抗凝劑防止栓塞形成,以日常生活上應避免外傷、拔牙等容易出血的情形,若有醫療需求也應告知醫師目前有服用抗凝血藥物。(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