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麻疹個案添五宗 三患者機場工作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本港今日新增五宗麻疹個案,其中三名患者在香港國際機場工作,今年累計錄得25宗麻疹個案

黃加慶今日在記者會匯報本港最新麻疹情況時表示,今年麻疹個案病例25宗,高於2016至18年每年的感染數字,尤以成人感染為主,涉及23宗;逾半患者非本地出生;八位在機場工作。

他指,這次爆發尚未完結,預期仍會有新增個案。今日兩宗新增個案,從初步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跟機場的麻疹爆發無關,看到社區有零星個案出現,不排除有機會出現小型爆發。

黃加慶說,為防控在機場爆發的麻疹情況,防護中心上周五起在機場設立疫苗接種站,今日起延長服務時間,新增晚上接種時段,方便夜班工作的機場員工,預料服務量可由700人次增至1,300人次。他說,過去兩日,合共逾1,600人在機場接種站接種麻疹疫苗。

本地麻疹疫苗供應方面,黃加慶說,衞生署一直與疫苗供應商保持緊密聯繫,以維持兒童疫苗接種計劃和機場接種麻疹疫苗安排的穩定供應。署方得悉疫苗供應商會盡快進口額外數量的疫苗,並會繼續與供應商協調,以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

此外,防護中心接獲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通報兩宗在當地確診的麻疹個案,兩名病人分別曾乘坐香港航班,中心正跟進相關接觸者追蹤工作。

善用優勢 推動大灣區發展

董吳玲玲主席(香港善德基金會主席)、梁君彥主席(立法會主席)、李薊貽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新界部部長)、各位善德基金會的領導、各位立法會議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歌唱水平很高的同學︰

大家好。我很高興獲香港善德基金會邀請,出席今日的盛會。首先,我衷心祝賀第三屆董事局成員履新,各位才德兼備,定能領導基金會大展善業。

香港善德基金會自成立以來,致力凝聚香港各界精英,同心協力服務社會,積極籌辦不同的公益活動,例如每年的善德遠足百萬行,以及資助合作機構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援助等,充分體現「善心無極,德行天下」的宗旨。

基金會尤其關心年輕一代,年輕人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未來,基金會推出多項支援青少年發展的項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推動青少年研習科技為目標的「善德關愛科研青年發展計劃」。去年,我便出席了計劃的「北京、西安航天科技考察團」的啟動禮,為百多名中學生打氣。這個考察團自2015年起每年舉辦,讓香港中學生參觀內地的航天員訓練中心和動力技術研究院等科研設施,親身了解光學以至太空栽種等尖端科技,增加他們對科研的興趣,同時也擴闊視野。這些航天訓練中心絕對不是普通人可以去的,我想一生人也未必有機會踏足,全部都是高度機密的訓練中心,可以看到善德基金會為我們的青年打造很好的平台,將來向這方面發展。

青年發展計劃亦舉辦科技論壇,邀請科技界年輕專才分享心得,另外又設立「我是發明家年度大獎」,鼓勵我們的同學發揮創意,為有需要的社群研發利便日常生活的用品。基金會培育青苗不遺餘力,貢獻良多,有目共睹。

國家剛於上月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描畫香港、澳門及珠三角九市的發展藍圖,鼓勵區內城市匯合競爭力,發展為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香港特區將竭盡所能,利用本身優勢,推動大灣區整體發展,其中,我們會大力將香港建設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推動青年創新創業。基金會一直鼎力支持青年發展和科技創新,正正為香港培育所需人才,為特區這方面的工作增添新能量、新動力,亦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培育新人才。

我深信新一屆董事局會繼往開來,努力為香港打拼,為香港的未來作出更多貢獻,關顧我們弱勢社群之餘,亦提供機會讓我們的年輕一代向上流動。最後,我祝香港善德基金會善績卓著,德業豐昌,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工作愉快、事事如意。

多謝。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月25日在善德基金會第三屆就職典禮致辭全文)

香港社區麻疹防疫力相當高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香港社區對麻疹防疫力相當高,暫時沒有爆發跡象。衞生防護中心會關注情況,採取適當措施防控。

陳肇始今日出席活動前會見傳媒時說,截至今日,衞生署今年共錄得20宗麻疹個案,其中五宗涉及機場員工,其餘個案仍在調查。

她表示,為防止麻疹在機場蔓延,衞生署在機場設立的疫苗接種站已增至兩個,分別位於禁區內外,服務時間也延長。凡於1967至1984年出生、沒有接種兩劑麻疹疫苗且不曾感染麻疹的機場員工均合資格接種。

她強調,本港社區對麻疹防疫力非常高,逾95%於1985年或之後出生的人曾接種兩劑麻疹疫苗,而在2015至2018年間,每年麻疹個案均維持在20宗以內。不過,本港旅客出入頻繁,部分外國國家又爆發麻疹,近日錄得的個案多由外地傳入。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機場接種站今日為484人接種麻疹疫苗。防護中心已設立熱線(2125 1122)供市民查詢相關資訊,截止今日下午5時,共接獲550個查詢。

花展環保回收活動展開

香港花卉展覽結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一連兩日舉辦環保回收日,逾300名義工在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會場協助分類和回收可重用或循環再造的物料,減少廢物棄置。

康文署參考《大型活動減廢指南》在花展各環節落實環保安排,鼓勵參展機構、承辦商、義工和市民實踐「物盡其用、廢物利用、循環再用」三項原則。

大會將可再用的園景展品和植物送往康文署公園和康樂場地重置或重新種植,並通過「賞花,惜花!」賽馬會花卉重新栽種計劃,將可再種植的植物送給學校、環保團體和非政府機構。今年送出約28,000盆植物予150間機構。

大會又將可再種植的花展主題花大紅花公開派發給市民,約5,000盆大紅花已全數派出,而在會場回收的凋謝植物則送往牛潭尾的動物廢料堆肥廠,轉化為有機堆肥循環再用。

今年大會首次與環境運動委員會和環境保護署合作,在花展期間每日免費借出12,500件可重用餐具,減少市民使用即棄餐具。

自願醫保計劃下月推出

經過多年的討論,自願醫保計劃即將全面推出。由保險公司提供的首批自願醫保認可產品會於2019年4月1日起面世,供消費者選購。

回想起自1990年代,政府曾數度就醫療改革進行公眾諮詢,期望透過重新調整公私營醫療界別的比重,令香港的醫療系統長遠能更健全發展。在2008年和2010年,政府再分別進行了兩個階段的醫療改革公眾諮詢。醫療融資方案由最初強制性供款建議,逐步凝聚社會不同界別共識,最終修訂成以自願參與和非立法的形式推行,並且得到市民廣泛支持,真的殊不容易。

自願醫保是我們調整公私營醫療系統平衡而推行的其中一項重要政策措施。過往的調查顯示,部分巿民即使已投購私人醫療保險,亦未必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原因包括未能理解保險條款,因而不能確定住院開支能否獲賠償,以及未能肯定保險的賠償額等。在自願醫保下,基本保障部分需採用標準的保單條款和細則,以及最低保障範圍和金額,為消費者提供有規範的醫保產品,令他們更安心購買保險保障,以在有需要時可選擇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長遠壓力。

那麼究竟自願醫保的認可產品相比現時市面上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有何吸引力呢?我在這裏舉一些例子:(1)保險公司須保證續保至受保人100歲,且不得按個別受保人健康狀況的轉變而調整其保費;(2)不設終身保障限額,以及(3)承保範圍擴大至涵蓋投保時未知的已有疾病和日間手術(包括內窺鏡檢查)等。

很多人對自願醫保的扣稅安排都十分感興趣。為提供額外誘因,進一步鼓勵巿民購買自願醫保認可產品,納稅人在2019年4月1日起為自己及指明親屬繳付保單保費,可作稅務扣除。每名受保人的最高保費扣除額為8,000元,指明親屬的數目不設上限,每名受保人的保單數量亦不設上限。

經過多年討論,自願醫保計劃已經進入最後準備階段,如箭在弦。我樂見保險業界對自願醫保的反應十分積極,獲自願醫保計劃辦事處批准的申請已於本月初開始陸續接獲通知。食物及衞生局將於本月底舉行自願醫保計劃啟動儀式,屆時我們會一併公布自願醫保計劃的產品提供者名單及首批認可產品。

「自願醫保計劃---有規範、安心揀」。大家可瀏覽自願醫保計劃的網頁,了解更多資料,按自己和家人的需要,考慮選擇合適的認可產品。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3月24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重視兒童福祉 提供適切服務

Vincent(香港保護兒童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李永誠)、Angelina(香港保護兒童會籌款委員會主席李白玉)、Susan(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香港保護兒童會所有領導、各位家長、各位大朋友、小朋友:

大家早晨!好高興看到這麼多家庭,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今日真的是一個親子日。今日這個活動名字是「童」樂日,其實「童」這個字有一個諧音「同」,除了指兒童外,亦是一起的意思。所以,今日我們陪伴着小朋友一起同行,希望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首先,我要多謝香港保護兒童會自1926年成立至今,90多年以來一直默默耕耘,真的造福香港無數小朋友,亦是香港社會服務方面,特別是兒童福利方面的一個重要機構,可以說是政府的堅實、長期合作夥伴。

今早曾經下雨,但跟着已經天氣好轉,今日這個時間證明上天也很關顧我們小朋友的福祉,現在天氣也放晴。今日天氣清涼是一個好時光讓大家可以一起與小朋友步行,為這麼有意義的活動籌款。剛才Vincent副主席也說過,主要有兩個新的服務點,在此我要多謝香港保護兒童會提供很多服務,特別在幼兒方面,除了有日託嬰兒園,還有幼兒學校,家庭服務中心亦同樣重要。

政府高度關心孩子的福祉,我時常都說兒童就是我們未來的希望,香港的未來都掌握在小朋友手上,所以在培育小朋友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出心出力,最重要是一些來自弱勢家庭,或家中因種種理由未必能完美地照顧小朋友的,我們更應該提供一系列支援,這方面政府和你們多年來緊密合作。

我藉這個機會說說政府如何重視兒童的發展和福祉。這屆政府在去年6月成立了兒童事務委員會(Commission on Children),兒童事務委員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全面統籌政府和民間力量,集思廣益,為小朋友提供優質服務之餘,也可以做好我們統整的工作,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教育、人格等,全方位地做得更到位、更適切。在此,我要多謝貴會在這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為一提到兒童就不能離開保護兒童會這個角色。

另外,我想向大家簡單說幾點,就是未來究竟會有甚麼服務,這是大家有興趣知道的。第一,我們會在2019至20年度,即新財政年度,逐步落實一系列措施,包括:首先會優化目前日間和留宿幼兒中心內合資格幼兒工作人員的人手比例,有足夠人手就可以為小朋友提供好的照顧,以及提高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資助水平,以紓緩家長支付服務費用的經濟負擔。

第二,我們亦會增加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下的專業和支援人員,以加強對社區保姆的訓練,以及重整現時的互助幼兒中心,增加派駐中心的社工和支援人員人數,把互助幼兒中心轉型,為學前兒童提供課餘託管服務,配合社會發展和兒童轉變的需要。

長遠而言,特區政府計劃以人口為基礎,制訂資助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規劃比率,並把規劃比率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在房屋發展項目內預留合適場所作營運幼兒中心之用,以回應新社區的服務需求。

我們明白社會對幼兒服務的需求,政府亦積極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政府計劃在2019至20年度起分階段提供約400個額外資助幼兒照顧服務名額,供三歲以下幼兒使用。我們亦會透過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邀請非政府機構在重建或加建其社福設施時,探討設立或附設幼兒中心。

與此同時,為加強對離異父母及其子女提供的支援,政府會在2019至20年度開始,在全港五個區域各設立一個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共享親職支援中心,專門為離異父母及其子女提供服務,包括共享親職輔導和親職協調服務等,有系統地為家長和夫婦提供協助。特區政府亦已加強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支援,並把服務對象擴展至包括支援目睹,或面對家庭暴力的兒童和家庭暴力受害人。

展望未來,我相信香港保護兒童會繼續秉持「追求卓越的服務,倡導及維護兒童的安全、健康和快樂」的精神,與政府及社會各界攜手並肩,以愛心與熱誠,共同為兒童及家庭提供更多切合需要的優質服務。多謝各位!

(以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月24出席2019香港保護兒童會步行「童」樂日致辭全文)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