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本周視察了於6月底投入服務的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了解其運作及提供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這是我們繼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後,另一個開張的地區康健中心。
一直以來,推動發展基層醫療健康是我心之所繫,亦是本屆政府其中一項重要醫療政策。
甚麼是基層醫療?
基層醫療是個人及家庭在持續醫療過程的第一個接觸點,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的社區提供便捷、全面、持續、協調及以人為本的護理。它透過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疾病管理及醫療支援促進市民的健康。
第一層預防︰透過健康推廣、諮詢、輔導服務和教育活動,以推動健康的生活模式,預防慢性病。
第二層預防︰透過健康風險評估及篩查,及早辨別健康問題,以作出相應跟進或治療。
第三層預防︰透過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以控制病情。
行政長官於2017年施政報告中指出,一個全面、協調各界的基層醫療系統可提升整體公眾健康的水平,減少重複入院及糾正以急症服務作為求診首個接觸點的現象。政府有決心加強推動個人和社區的參與,統籌和協調不同醫社界別,加強地區基層醫療服務,以鼓勵市民預防疾病,加強自我和家居照顧,減少住院需要。
為此,我們於2017年成立基層醫療發展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視現時基層醫療服務的規劃,制定發展藍圖,包括擬訂地區醫、社合作的模式、使用大數據去辨識須深入研究的醫療護理服務的範疇、建立框架更有系統地推行疾病預防、篩查和疾病辨識,加強獲得科學實證的服務和由政策主導的發展。
地區康健中心
為進一步體驗醫社合作的成效,本屆政府亦決定在全港18區設立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
2019年9月成立的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及剛投入服務的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是透過醫社合作和公私營協作模式,提供各項政府資助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健康推廣、健康評估、慢性疾病管理及社區復康服務。地區康健中心為地區的基層醫療樞紐,並會連結一個由私營醫護人員組成的地區服務網絡,由護士、專職醫療人員(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營養師和藥劑師)及社工組成的跨專業團隊提供服務,亦會協調區內其他提供社福及醫療服務的社區夥伴。有關地區健康健中心服務範圍的詳情,市民可到專頁查看。
地區康健中心計劃是整個公共醫療系統重要的一部分,旨在扭轉目前以治療為主的醫療服務、鼓勵市民預防疾病、加強自我和家居照顧、提升公眾的整體健康水平,以及減少不必要使用醫院或急症室服務,從而減輕公立醫院的負荷,並將為市民持續提供優質的基層醫療服務。
未來計劃
我和食物及衞生局、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將繼續積極推動基層醫療健康。同時,政府會逐步在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隨着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及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的成立,我們預期可於本屆政府任期內在另外五個地區(黃大仙、南區、元朗、屯門及荃灣)成立康健中心,並會在其餘11區(即灣仔、東區、油尖旺、觀塘、大埔、離島、北區、沙田、九龍城、西貢和中西區)設立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今年第三季開始為全港市民提供服務。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7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衞生署表示,由BioNTech製造並於德國Baxter廠房封裝的最新一批約86萬劑復必泰疫苗今日抵港。
疫苗抵港後,工作人員隨即按既定程序檢查和核對疫苗,確保疫苗符合產品規格和相關冷鏈運輸標準。
政府會把疫苗存放於經驗證的超低溫冷藏櫃,按藥廠指定溫度妥善保存。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本港新增一宗外地輸入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40歲女患者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抵港。本港累計確診個案11,956宗。
此外,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懷疑復陽的外地個案。32歲男患者是船員,周二由印度乘飛機抵港,在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接受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沒有病徵。他抵港後一直留在一艘貨船上,周三採集的樣本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並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
初步調查顯示,患者5月曾在印度確診,並無接種新冠疫苗,昨日入院後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
防護中心檢視此個案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數據和化驗結果後認為與復陽個案吻合。為審慎起見,所有相關船員會在船上檢疫21日。流行病學調查和接觸者追蹤工作仍在進行。
患者的工作處所,即葵青貨櫃碼頭貨船Maersk Lima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相關人士須按規定接受檢測。
另外,防護中心提醒與黃大仙金鳳街1至3號相關的指明人士明日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