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跟進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輸入個案,39歲男患者星期日從法國返抵香港,由於過去21天他曾在灣仔黃泥涌峽道利安閣居住,該大廈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
患者本月2日前往法國,星期日經卡塔爾多哈返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檢測顯示患者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但沒帶有N501Y或E484K變異基因。
防護中心指,患者沒有病徵,由於他於潛伏期絕大部分時間在法國逗留,很大可能最近於法國感染。調查顯示,患者先後於4月6日和4月27日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他上月23日抽取的血液樣本對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抗體呈陽性。
患者上月27日至本月2日在港居住。為審慎起見,政府對患者居住的利安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列作受限區域,晚上7時30分生效,受檢人士須於晚上11時前於受限區內接受核酸檢測。政府目標在明日早上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在星期日至今日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
根據今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如在上月27日至今日曾身處上述大廈超過兩小時,即使在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周四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大廈所有住客也須於公布確診個案當日起計第3、7、12和19日接受強制檢測。
病人潛伏期曾到訪的地點也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截至昨日,本港12至15歲青少年已接種約63,000劑復必泰疫苗,衞生署同期接獲三宗該年齡組別者接種後懷疑患心肌炎的報告。復必泰疫苗說明書現已列明心肌炎和心包炎為不良反應。
衞生署今日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三宗個案涉及一名12歲和兩名15歲少年,他們接種第二劑復必泰疫苗約兩日後出現胸痛,入住公立醫院接受監察和治療,情況穩定。這些個案會交由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評估因果關係。
專家委員會留意到,有海外藥物監管機構報告涉及接種復必泰疫苗後的心肌炎和心包炎個案,患者包括年輕人。
為加強監察,專家委員會本月5日通過加入心肌炎和心包炎至接種新冠疫苗嚴重或非預期異常事件列表。衞生署也一直密切監察12至15歲青少年涉及有關病症的異常事件。
根據疫苗生產商資料,心肌炎和心包炎主要在接種後14日內出現,較常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後發生,患者常為年輕男子。基於這些個案,復必泰的供應商已更新疫苗說明書,列明心肌炎和心包炎為不良反應。
心肌炎為心臟肌肉炎症,心包炎則是心臟周圍組織的炎症,大多數個案對治療反應良好,症狀改善後通常可以恢復日常活動。
衞生署提醒青少年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一星期內避免劇烈運動,若接種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症狀,例如急性和持續胸痛、呼吸困難或心悸,應即時求醫。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跟進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輸入個案,39歲男患者星期日從法國返抵香港,由於過去21天他曾在灣仔黃泥涌峽道利安閣居住,該大廈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
患者本月2日前往法國,星期日經卡塔爾多哈返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檢測顯示患者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但沒帶有N501Y或E484K變異基因。
防護中心指,患者沒有病徵,由於他於潛伏期絕大部分時間在法國逗留,很大可能最近於法國感染。調查顯示,患者先後於4月6日和4月27日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他上月23日抽取的血液樣本對新型冠狀病毒刺突蛋白抗體呈陽性。
患者上月27日至本月2日在港居住。為審慎起見,政府對患者居住的利安閣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列作受限區域,晚上7時30分生效,受檢人士須於晚上11時前於受限區內接受核酸檢測。政府目標在明日早上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在星期日至今日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
根據今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如在上月27日至今日曾身處上述大廈超過兩小時,即使在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周四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大廈所有住客也須於公布確診個案當日起計第3、7、12和19日接受強制檢測。
病人潛伏期曾到訪的地點也會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輸入個案,27歲男患者昨日從美國返抵香港,由於過去21天他曾在上環尚賢居居住,該大廈居民須接受強制檢測。
患者本月4日前往美國,昨日抵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初步陽性。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檢測顯示病人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但沒帶有N501Y或E484K變異基因。
防護中心指,患者沒有病徵,其樣本Ct值相對較低,顯示病毒量較高,很大可能最近於美國感染。調查顯示,患者先後於4月26日和5月17日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
患者上月27日至本月4日在港居住。為審慎起見,政府對患者居住的尚賢居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列作受限區域,晚上7時30分生效,受檢人士須於明日凌晨零時前到設於受限區域內的臨時採樣站接受檢測。政府目標在明日早上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在上周六至今日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
此外,根據今日發出的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如在上月27日至今日曾身處上述大廈超過兩小時,即使在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在周三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大廈所有住客也須於公布確診個案當日起計第3、7、12和19日接受強制檢測。
病人於德輔道西418號太平洋廣場工作,最後上班日期為本月2日,其工作處所連同他在潛伏期到訪過的地點也須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中學文憑試放榜在即,成績優異固然高興,但卻不代表求學之路從此一帆風順。文憑試狀元陳曉汶入讀心儀的醫科後,受情緒病困擾停學,所幸在動物身上得到慰藉,毅然轉到城市大學修讀獸醫學士課程,並會在該校的動物醫療中心實習。
「還記得老師在課堂上播放沙士紀錄片,我深受謝婉雯醫生的事蹟啟發,立志成為醫生,幫助別人。」21歲的陳曉汶自小勤奮向學,公開試成績優異,如願入讀醫科。
不過,她在大學一年級時受情緒病困擾停學,頓時迷失方向。後來她參與義務工作,照顧流浪動物。沒想到在付出的同時,動物也為她療傷,令她突破迷霧,重新尋獲方向,訂下新目標。
「家中一直飼養狗隻,但我從沒考慮當獸醫,因為這門課在香港屬於新科目。然而擔任義工期間,我感覺到動物與人類同樣重要,應當受到尊重,所以決定轉讀獸醫課程。」
另訂目標 重新振作
陳曉汶目前在城市大學攻讀獸醫課程,期望未來研究人畜共通的傳染病,喚起公眾關注動物權益,在另一個崗位貢獻社會。
「我不怕血,但卻害怕蜥蜴、壁虎等珍禽異獸,但我相信實習後多與不同品種的動物接觸,可以克服。」
文憑試日內放榜,在疫情陰霾下,考生難免感到前路茫茫。陳曉汶鼓勵年輕人忠於自己,按興趣發展所長,堅定信念,即使成績不理想,仍可追尋夢想。
「考生不用顧忌他人看法,不要以為選了某一科便會成為異類。只要理由充分,自信日後能夠照顧自己,便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無法名成利就也不打緊。」
醫療中心 惠民利學
城大獸醫學學士課程共六年,首兩年着重生物醫學和臨床前培訓,這些課程為往後半臨床和臨床課程提供所需知識。學生也會到魚場、豬場和城大動物醫療中心實習,累積診斷經驗。
城大動物醫療中心樓高三層,設有全港首個動物深切治療部、心臟專科中心、診症室和手術室等,並提供全年無休的24小時急症服務。中心也配備先進的影像診斷和治療設備,包括磁力共振掃描、內窺鏡檢查等儀器。
中心2019年成立以來,每年約有三萬至四萬隻貓狗接受檢查和治療。城市大學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院長賀施德表示,城大動物醫療中心成立的目的除了為學院提供教學場地,也期望服務公眾。
「當寵物生病時,主人可以帶牠們來城大動物醫療中心,獸醫團隊會提供專業服務,希望在未來會有城大獸醫學畢業的獸醫,在城大動物醫療中心為市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