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接種新冠和其他疫苗應相隔兩周

政府建議市民接種每劑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之間應相隔最少14天,但若遇上緊急情況,例如受傷需注射破傷風疫苗則例外。

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料於10月底展開,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兩個科學委員會今日討論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應否同步接種。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許樹昌會見傳媒時說,一同接種兩款疫苗會引發較多副作用,而且同步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可能減低新冠疫苗的抗體水平,因此市民接種兩款疫苗之間應相隔兩周,盡量避免同步接種。

許樹昌又指,長者患新型肺炎死亡率高,但疫苗接種比率卻偏低,他呼籲長者在流感季節來臨前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屯門劃受限區域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輸入個案,屯門恒順園第6座居民須接受強制檢疫。

防護中心表示,36歲女患者本月12日前往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周一經泰國曼谷返港時在香港國際機場臨時樣本採集中心抽取樣本,當時新冠毒病檢測結果呈陰性。及至患者抵港後第三天,有關檢測結果則呈初步陽性。衞生署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檢測顯示患者帶有L452R變異病毒株,但不帶N501Y或E484K變異基因。

患者沒有病徵,上月30日至本月12日在港居住。為審慎起見,政府對患者所住的恒順園第6座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列為受限區域,晚上7時30分生效,受檢人士午夜前須於受限區內接受核酸檢測,當局目標是在明日早上約7時完成行動。

受限區域內人士如已在周二至今日內接受檢測,並能出示檢測結果電話短信或相關證明,則無須再次接受檢測。上述大廈所有住客均須於公布確診個案當日起計第3、7、12和19日接受強制檢測。

患者於銅鑼灣希慎道8號裕景商業中心工作,曾於上月30日至本月11日上班。患者的工作處所和潛伏期內曾到訪的地點均納入強制檢測公告,指定人士須於指明日期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中心調查資料顯示,患者先後於5月9日和6月5日在香港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患者本月11日抽取的血液樣本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抗體呈陽性;相關流行病學調查和個案追蹤仍在進行。

政府維持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

政府宣布維持大部分現行社交距離措施,並引入活動場所為新一類表列處所,更清晰列明適用於個別活動的限制及規定。新一輪措施明日生效,為期14日,直至下月4日。

食物及衞生局表示,留意到巿民未必完全清晰了解個別活動須遵從的限制及規定,尤其是在一般公眾可使用場所舉行的閉門活動,因此引入活動場所為新一類表列處所,讓會議、論壇、研討會、展覽、典禮和慶祝活動等指明活動,包括婚禮和商務會議,能在採取相關防控感染措施下進行。

如參與這些活動的人士中有三分之二已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參與人數上限為場所通常容納量100%,否則為通常容納量一半。除拍攝團體照外,每組來賓或參加者不得超過四人或同住一戶人數,以較多者為準,參加者也須在拍攝團體照期間佩戴口罩。

就斜台影院式座位或觀眾席而言,可供佔用座位不得超過座位數目85%,同一行座椅不可有連續超過六張座椅被佔用。

此外,本月30日起,郵輪公司可在遵從一系列防控感染措施的前提下復辦「公海遊」。每艘郵輪的最高載客量為原載客量一半,所有船員和乘客須在郵輪行程開始前完成接種疫苗,能出示有效醫生證明書以示不適合接種者除外。船員並須定期接受檢測,乘客則須出示登船前48小時內接受檢測的陰性結果證明。

至於其餘針對餐飲業務、酒吧及酒館、其他表列處所等的限制及規定,以及群組聚集和佩戴口罩要求,則繼續維持。

連串活動迎奧運 推動體育普及化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表示,政府將於東京奧運期間和緊接其後舉辦多項社區參與及宣傳活動,提升市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包括在18區指定體育館直播奧運會開幕禮和轉播賽事。

徐英偉今日在立法會回答鄭泳舜議員提問時說,奧運會開幕禮周五舉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當日下午在九龍公園體育館舉辦響應東京2020奧運會---奧運直播區啟動禮活動。晚上,指定體育館的奧運直播區會直播奧運會開幕禮,之後轉播賽事。

該署並舉辦連串宣傳活動,包括網上有獎問答遊戲、在轄下場館播放宣傳短片、在康文署寓樂頻道的運動教室101上載一系列運動入門知識影片,以及在網上呼籲網民留言支持香港運動員。

此外,今年全民運動日8月1日下午2時至6時舉行,全港18區指定體育館舉辦運動示範和多元化免費活動,分區也會揀選不同奧運體育項目作為重點推廣活動。視乎疫情發展,暫未有國家奧運代表隊訪港的安排。

財庫局多項培育計劃助青年發展

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對應屆考生來說,今天的意義特別重大。文憑試的成績或許決定了他們目前的升學路向,但我相信公開考試只是年輕人成長旅途上的中轉站。無論成績如何,只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奮發圖強,未來始終掌握於自己手中。談到年輕人的未來,財庫局亦推出了不少人才培育計劃,讓我們年輕人在其他人生中轉站,包括金融服務業的職業旅途上邁步向前。

創造職位計劃加碼

我在早前的網誌中提及,財庫局創造職位的工作將聚焦關顧在經濟不景下剛畢業或工作經驗較淺,而就業遇到較大挑戰的年輕人。我們即將為已獲悉數申請的金融服務業創職位計劃(簡稱FIRST)加碼,推出「FIRST畢業生版」,資助200個專為2019至21年大學畢業生而設的新職位,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強積金、會計及信託業。每名合資格僱主最多可獲資助兩個新增職位,資助金額上限為每個職位每月10,000港元,為期12個月。在提交申請當天或之前,有關畢業生須已經獲得聘用及就職,職位亦須為公司的僱員總數帶來淨增長。金融發展局即將公布計劃細節和申請程序,下星期三 (7月28日)開始接受網上申請,大家請密切留意。

創造職位 多管齊下

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發展離不開人---目前我們的金融業人力資本全球排名第四1。在2020年,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共僱用276,900人,佔就業人口7.6%。專業人才庫是我們的重要資本,而唯有持續發掘和投資人才培訓,香港金融市場才能走得更快更遠。上任以來,我們為培育年輕金融人才創造了不少職位空缺,其中包括以上提及資助1,500個職位的FIRST計劃,以及聚焦金融科技、涉及1,000個職位的抗疫基金金融科技人才計劃(簡稱FAST)。

政府亦在2016 年推出提升保險業及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為資產財富管理業及保險業培訓與發展人才。先導計劃至今已連續五年舉辦暑期實習計劃,為超過800名學生提供財富管理業務及保險業實習機會。加上透過職業博覽、校內外職業研討會、與監管機構和從業員的交流等,計劃持續向年輕人推廣資產財富管理業及保險業的行業發展及晉升機會。

同時,為鼓勵和支持年輕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公布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目前已有超過400個銀行及會計等金融服務業的相關職位,為年輕人提供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從事金融業的寶貴機會。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陳出新,積極探討與香港青年團體合作,為年輕人推出更多有助規劃金融事業生涯的創新項目。

積極裝備 迎接機遇

有賴金融業界、政府和各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香港金融服務業一直以亮麗的發展前景和富挑戰性的工作氛圍吸引一眾人才。儘管香港仍然面對疫後重振經濟、全球地緣政治的複雜和不確定性等挑戰,我深信不論是秉持專業服務水平的金融界同仁,或是初出茅廬的畢業生,都能展現他們強大的適應能力,特別是捉緊疫後新常態下的行業轉型機會,例如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等,遇強越強。這些因疫情而催化的新興趨勢,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大灣區為香港帶來的機遇,加上政府拓展金融人力資源的政策措施,將為積極裝備好自己的年輕人帶來更多機會盡展所長,也讓香港的金融業繼續在全球大放異彩。

1 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以上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7月2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上環受限區沒發現確診個案

政府表示,上環指明受限區域的限制與檢測宣告和執法行動完成,約185名居民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沒有發現確診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涉及L452R變異病毒株的新型肺炎初步確診輸入個案,患者前日從美國返港。由於患者過去21天曾居於上環尚賢居,政府昨晚將該大廈列為受限區域,限制區域內人士留在其處所並接受強制檢測。

政府並發出強制檢測公告,任何人士曾於上月27日至昨日身處該大廈逾兩小時,即使宣告生效時不在受限區域內,也須於明日或之前接受強制檢測。

強制檢測行動今早約7時完成,當局隨後在受限區域執法,檢查約60名受檢人士的檢測報告,其中無人未接受強制檢測。

 

此外,政府派員到訪區域內約140戶,約60戶無人應門,政府會再作跟進。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