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秋冬泡湯正夯 切忌冷熱交替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者相繼推出「偽出國」泡湯景點之旅,讓民眾在秋冬之際,藉由泡湯放鬆心情、一解無法出國旅遊散心之苦,心臟內科醫師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要避免冷熱泉交替泡,才能降低心肌梗塞情形發生。

血管最怕忽冷忽熱 容易出現心肌梗塞

豐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程建銘表示,有心臟疾病的患者盡量不要冷、熱溫泉水交替泡,因為心血管最怕忽冷忽熱,一會擴張、一會收縮,會造成心血管阻塞或是血管裡有血栓的形成,再加上泡湯容易脫水,就容易出現心肌梗塞。

建議泡湯時須「循序漸進」,從三十幾度的溫泉水開始泡,泡到四十度左右,等到身體適應後,中間休息一段時間,想去泡冷水再去泡,不要突然身體泡了四十度的溫泉水,馬上衝到零度的冷泉水裡,這樣很危險。

泡湯時血液會越來越黏稠 別忘補充水分

程建銘提醒,泡湯時民眾很容易忘記補充水分,泡湯時身體不自覺會一直冒汗,血液也會越來越黏稠,血栓容易形成,因此10-15分鐘內至少要補充100-200cc的水,泡湯完後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吃太油膩或味道過重的食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氣溫驟降! 加強護「心」防猝死

心肌梗塞新聞時有所聞,近日媒體報導,客運司機載客途中胸痛引發心肌梗塞,硬撐1小時險釀意外!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民眾若突然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症狀(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須立即「打119快就醫」,千萬別硬撐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各類駕駛人更應切實遵守,以保護自身及用路人安全。

心血管疾病總無情! 用「心」維護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已超越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國民健康署在此提醒,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而近年來受氣候變遷的影響,忽冷忽熱及氣溫驟降等的氣候型態也是誘發因子之一。

心血管疾病常來的猝不及防,彈指之間即天人永隔!為避免憾事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國民健康署呼籲從健康生活型態開始做起,如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節酒、控制三高、定期健檢等,即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守門員。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要學習愛護自己的心,落實健康生活型態。近日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除注意保暖也要適時補充水分,隨時注意相關危險徵兆。

工作有異別逞強 開車時發生這樣做

國民健康署提醒:工作執勤時若發生急性徵兆千萬別逞強,應立即就醫,先顧好自身健康,才能做好稱職工作。

駕駛人於執勤時發生心肌梗塞之做法:

將車輛停到路旁且關掉引擎。

告知乘客自己身體不適,請其幫忙打119送醫;如無乘客,須盡快下車尋求幫忙,勿獨自待在車上,避免心肌梗塞時無人知曉。

每次一行房完就見血? 當心是子宮頸癌惹禍

3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症狀時,則應立即就醫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指出,前子宮頸癌零期的治癒率達100%,且前期治療預後良好,患者們應積極治療,且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避免子宮頸癌復發。

子宮頸腫瘤過大 可採新輔助化療合併手術治療

一名44歲林女士,近半年與先生「嘿咻」後,總會有陰道出血症狀,雖先生貼心關機三個月,但後續仍反覆出現不正常出血情況,就醫切片檢查,確診為子宮頸鱗狀上皮癌第一期下。洪耀欽副院長表示,患者三年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曾發現有子宮頸發炎症狀,因考量患者腫瘤約5公分大小,因採以新輔助化學治療合併手術治療後,術後腫瘤已完全消失。

傳統治療子宮頸癌 術後易有副作用

洪耀欽副院長解釋,傳統治療子宮頸癌第一期下且腫瘤超過4公分,通常採以直接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治療,但患者術後容易因腫瘤過大,合併深層基質組織侵犯,或合併有骨盆腔淋巴腺轉移等副作用,得需接受骨盆腔放射線治療,但若能改採以新輔助化學治療,再接受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等手術治療,療效較佳。

30歲以上女性定期抹片檢查 為自己健康把關

目前國際上針對此類病患也有共識,同步採取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加上化學治療,有助於提高療效,也能減除患者手術擔憂。洪耀欽副院長強調,此個案術後不僅腫瘤幾乎消失,也未造成盆腔淋巴腺轉移,夫妻也重新恢復性生活,提醒女性一定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抹片正常,則可每隔三年檢查一次。

常上社群媒體?你需要休息的8跡象 充電恢復身心健康

社群媒體已成為現代人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它可以帶來積極和正面影響,也可能成為抑鬱、孤獨、焦慮和自卑的背後推手。對部份人來說,社群媒體儼然變成了與他人比較的平台,有時不小心受到過量的刺激,反而帶來了更多身心的傷害。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行為健康治療師Jane Pernotto Ehrman教你如何與社群媒體保持健康的關係,有8個跡象表明您可能需要休息一下了。

社群媒體時間減少 可增強幸福感

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每天將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限制在30分鐘以下可以增強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這似乎是難以達成的目標,但參與這項研究的受試者說,「當減少使用社交媒體上時,確實減少抑鬱和孤獨感。」不可否認的是,社交媒體可以帶來積極和正面影響,但也可能成為抑鬱、孤獨、焦慮和自卑的背後推手,如何與社交媒體保持健康的關係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陷入虛擬比較世界 建立界限稍作休息

Ehrman專家說,「當我們正在對網上資訊內容進行評斷和比較時,人們可能很難看清世界的真貌,因此沒有辦法落實在自己的生活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虛擬世界。」Ehrman對此表示,遠離社交媒體是一種幫助了解現實的好方法,當你練習建立社群媒體界限時,不代表要永遠冷漠,你可以自行定義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長短和內容,比如想離開社群媒體平台一個月,或只想每天減少30分鐘使用手機時間,甚至是更有確切目的擅用社群媒體,都可以充電恢復身心健康。

8個需要休息的跡象 保持身心健康

1. 不能停止與他人比較,也許該休息一下了

2. 不能意識到自己沉迷於社群媒體,表明已經過於專心

3. 不能對看到的內容心平氣和,容易感到憤怒或壓力

4. 不用社群媒體感到非常焦慮

5. 不能停止滑手機

6. 不能在餐與活動過程放下手機,除非發布有關手機的圖片

7. 不能不碰手機,起床睡前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檢查手機

8. 不再認為社群媒體有趣快樂了,不妨可以決定離開

參考資料:8 Signs You Need to Take a Break From Social Media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