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眼睛好乾怎麼辦? 眼科醫師教生活小撇步舒緩不適

秋冬是乾眼症的好發季節,有些民眾的眼睛會開始乾、癢或是刺痛等症狀,卻誤以為是過敏,但其實可能是乾眼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眼科部提醒,民眾應重視眼睛健康,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乾眼症年輕化 眼睛出現不適應盡早就醫 

徐旭亮醫師表示,乾眼症好發老年人、停經後的更年期女性。不過,近年隨著3C產品流行,許多年輕人常目不轉睛盯著螢幕,眨眼次數減少,加上電腦大多在有冷氣的乾燥環境裡,在雙重因素夾擊下,使得乾眼症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

「年輕人對痛的耐受度很高,常常忍受不了,甚至到角膜表皮破損,才願意就醫治療。」由於初期乾眼症的表現並不明顯,症狀也相當多樣,因此不易察覺是乾眼症,而延誤治療時機,提醒若眼睛不舒服,就必須及早就醫檢查。

定期眼科檢查 避免乾眼症上身

徐旭亮醫師說,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為四個等級,每個等級不適程度與乾眼頻率有所不同。要檢測是否有乾眼症,除了固定到眼科診所檢查外,也可以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測,兩者同時並行,能更精準地了解自己的眼睛狀況。一旦出現乾眼症,則可熱敷眼睛、食用優質魚油或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等來舒緩症狀,嚴重的可點眼藥水、甚至手術等。

人工淚液、熱敷 皆可舒緩乾眼問題

不過,徐旭亮醫師指出,人工淚液可舒緩眼睛不適的症狀,對於人工淚液使用量大、對保存劑和防腐劑有疑慮或眼表已不健康,不能再遭受破壞的患者,建議使用不添加防腐劑的單支包裝人工淚液,可減少對眼表過度傷害,是較安全又合適的選擇。

至於預防乾眼症的發生,徐旭亮醫師建議,先改變周遭環境,如開空調時提高室內濕度或是在電腦旁邊放杯水,或用熱毛巾敷眼來減緩疲勞,增進淚水的油脂分泌等,都是對眼睛很好的保健方式。

人老足先衰!腳比實際年齡老20歲? 關鍵竟與襪子有關

腳年齡調查結果出爐 穿襪習慣有影響

你的襪子穿多久?近日皮膚科趙昭明醫師首度發表「腳年齡」概念,調查發現,受訪者腳年齡平均比實際年齡高出20歲,沒想到腳年齡竟然跟穿襪習慣大有關係。

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醫師解釋,襪子對足部皮膚「腳年齡」有影響,是因為選擇適合自己腳的襪子能讓足部獲得很好的緩衝的作用,提供適當的支撐力,有助於減少摩擦。減少摩擦即能減少雙足粗糙脫皮,另外,適當的襪子能協助降低足部細菌孳生造成感染的機會,甚至能幫助除臭,一般民眾並不特別留意,並未做「足」保養,就容易造成腳的老化現象。

襪子鬆垮破損才汰換? 醫曝選襪4大重點

許多民眾一天穿著鞋襪超過8小時,襪子更是穿到鬆鬆垮垮或破損才汰換,小心早已細菌、黴菌叢生,還有釀成足部粗糙、脫皮、暗沉、腳臭等困擾。

趙昭明醫師表示,假使穿著不恰當的襪子,就難提供足部好的保養環境,容易因菌種失衡而大量滋生,慎選襪子、維持足部生態平衡有助於改善這些問題,4大重點包括服貼、吸濕排汗、支撐穩固以及不易變形。

廠商推10秒除臭機能襪 「銀纖維」有助香港腳康復

就有廠商運用除臭科技纖維,打造100%服貼足部且能迅速除臭、散熱的無毒機能襪,實際測試,把腳汗臭味成分的阿摩尼亞顯示劑分別滴在一般棉襪及機能襪,短時間內就能看到臭味在機能襪中快速消散。

機能襪廠商總經理鐘志誠分享,除臭科技纖維原料是以採購自日本、有神奇分子之稱的「聚丙烯酸酯」、美國棉、跟嫘縈人造絲,經過特殊黃金比例混紡的紗,能在10秒內把人體所排出的汗臭味完全消除,且能永久保持除臭能力。

針對香港腳族群,也有「銀纖維」織線襪。鐘志誠說,香港腳患者是因為腳上有菌,患者往往在擦了醫師處方藥後,又穿回原本的鞋襪,但舊鞋襪的環境中,已有黴菌或細菌孳生因此會不斷交叉感染。而銀纖維在布面上的設計,讓黴菌無法生長,因此能隔絕交叉感染的環境,在配合醫生用藥下穿著有助於香港腳復原。

不僅如此,不服貼或過鬆過緊的襪子會增加磨擦,輕則讓腳粗糙脫皮暗沈長繭,嚴重則會引起靜脈曲張。鐘志誠說,襪子和鞋子一樣要分多段尺寸,使用高密度高圈數織法,襪口搭配萊卡彈力紗,有感服貼、減少摩擦及襪口對足部產生的壓力。

所謂人老足先衰,呼籲民眾留意足部清潔,尤其是腳趾縫,洗腳後也應該迅速擦乾、適時去角質及擦乳液,更要慎選服貼、能吸濕排汗、具除臭功能的襪子,給足呵護。

44歲女罹糖胖症 減重代謝手術變辣媽

一名44歲趙小姐,因工作繁忙,常常三餐不定時定量,導致身高163公分的她體重飆至85公斤,36歲時就被診斷出二型糖尿病,成了糖胖症患者,但因長期服用藥物治療糖尿病,導致藥物控制逐漸變差,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採以減重代謝手術,接受縮胃曠腸手術一年半後,不僅飯前血糖從190降至83,也不須服用血糖藥,成功減去25公斤,成為人人稱羨的辣媽。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佔八成合併肥胖

安南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說明,糖胖症指第二型糖尿病合併體重過重的患者,在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中,有八成以上會合併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若長期未控制好血糖,恐埋下併發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神經等疾病,過去治療上,多採服用血糖藥或是施打胰島素,但近十年來,減重代謝手術已成為許多糖胖患者治療選擇,不僅成功瘦身,也揮別糖尿病用藥。

術前接受專業評估 個人化治療達療效

根據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15年來的統計,80%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透過減重代謝手術後,不再需要依靠服用血糖藥及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黃致錕院長強調,患者在接受減重手術或是代謝手術前,都應先與外科減重手術醫師及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照護團隊諮詢與討論,且配合個人化的術後營養指導及運動訓練計畫,才能真正達到治療效果。

減重代謝手術 瘦身且助減緩糖尿病

治療肥胖與代謝症候群,減重代謝手術已是目前重要治療的選擇之一,安南醫院15年以來,已經藉由手術幫助超過6000名患者恢復健康與體態,且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從四年前成立以來,也有超過300位病人接受減重代謝手術;黃致錕院長強調,減重代謝手術能有效減輕八成過多體重,也能幫助減緩糖尿病,且不管男女皆有療效。

亞洲人最常見「隱形殺手」 壓迫脊髓恐致失禁

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的70 歲陳先生,因雙上肢麻痛併左肩無力,走路變慢且不穩而求診。經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後,顯示是節段型的後縱韌帶骨化症,且2個節段脊髓有壓迫症狀,藉由前位椎間盤切除減壓融合手術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術後1週出院,其上肢症狀與步態皆有改善。

後縱韌帶骨化症 致病因不明、男性發病率高

成大醫院神經外科黃啓振醫師表示,後縱韌帶骨化症的後縱韌帶會逐漸鈣化變厚,甚至會骨化到如骨頭一般堅硬,厚度增加到正常的3倍以上;因此對緊貼其背側的脊髓造成嚴重壓迫,導致脊髓神經損傷,產生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甚至大小便滯留或失禁等嚴重症狀。

黃啓振醫師補充,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致病因目前不明,主要認為與患者基因變異有關。從流行病學來看,東亞人種發生率較高,尤其日本的盛行率可達2%,而韓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地的發生率也高於西方國家;男性的發病率則比女性來得高。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初期 避免進行推拿按摩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初期,可能僅有頸部痠痛、頸部緊緊,或偶爾手麻等非特異性症狀,可採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戴頸圈、熱敷電療等保守治療,但在不清楚脊髓壓迫程度時,要盡量避免對頸部進行重手法的推拿按摩,以免反而導致脊髓損傷。

疾病中期後 依3要件選擇治療方式

神經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疾病中期後可能產生頸部脊髓壓迫的症狀,如肢體無力、軀幹緊繃感、走路不穩等,就應考慮盡早手術介入,依據病灶的範圍、壓迫的程度、病患的身體條件,選擇傷口位於頸前的前位手術或位於頸後中線的後位手術。

黃啓振醫師說明,前位手術能直接移除病灶,有緩解對脊髓壓迫的減壓效果,但手術技術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也無法處理太多節段的病灶;後位手術則可以處理多節段,手術時間較短、風險較低,但沒有移除骨化的後縱韌帶,僅為間接減壓,減壓效果比前位手術來得稍差。

術後必須佩戴頸圈 定期回診預防併發症

黃啓振醫師也提醒,不論是前位或是後位頸圈手術,術後都必須佩戴頸圈,且後縱韌帶骨化是體質性的疾病,定期回診追蹤很重要,除了追蹤手術傷口的癒合與植入物的融合外,也有助於早日發現其他節段的問題並給予適當的治療處置。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