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靜脈曲張不只不美觀 嚴重會出現這些後果

許多民眾對於靜脈曲張的印象,就是站太久會出現的疾病,腿會冒出一條條像蚯蚓的青筋,不美觀可是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所以不用太在意,抬腿就會預防或改善。醫師提醒,靜脈曲張並不只是影響腿部外觀而已,其會導致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嚴重可能會有血栓等致命併發症,不可小覷。

久坐站易使靜脈曲張 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莊鑫雧醫師表示,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發生在大隱靜脈,小隱靜脈亦可能發生。大隱靜脈分佈於內踝、小腿內側直到鼠蹊部;小隱靜脈分佈於小腿外側進入膝膕靜脈。

而長久站立工作的人、懷孕女性、體重過重的人容易罹患此疾病,約有20%的男性及30%的女性患有靜脈曲張。

輕微靜脈曲張症狀不顯著 嚴重恐出血

莊鑫雧醫師指出,靜脈曲張包括原發性或次發性淺靜脈及隱靜脈系壁擴張,或瓣膜關閉不全所致的靜脈蜿蜒而曲張的狀態;下肢靜脈曲張之確切成因目前仍不明。基本原因可能為先天上病患的瓣膜及靜脈管壁較為脆弱。

大部分的病患是沒有症狀的,因此許多患者會忽視靜脈曲張的嚴重性,而不就醫。莊鑫雧醫師表示,輕微症狀包括下肢疼痛不適、搔癢、腫脹,嚴重症狀包括血栓靜脈炎、出血。

治療靜脈曲張 諮詢專業醫師有保障

聽說抬腿與按摩有效,莊鑫雧醫師對此表示,效果有限,改善的幅度不大。目前靜脈曲張的治療方法有壓迫治療、雷射治療、硬化劑治療及手術治療。壓迫治療即是穿著彈性襪,減少病變靜脈的擴張;雷射治療是用血管內雷射光束燒灼,阻斷曲張的靜脈血流,或以血管外雷射去除細微的蜘蛛靜脈曲張。

硬化劑治療是將硬化劑注射到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其封閉後癒合消失。手術治療包含高位結紮術、隱靜脈摘除術、局部靜脈抓除術及筋膜下穿通枝結紮術。

最後,莊鑫雧醫師提醒,所有的治療都只是治標或部分治本的,仍須適當的術後照顧來預防復發。

加拿大華人跨海求子 北榮「超前部署」助好孕

現代社會女性普遍晚婚晚生,使得求孕族群年齡有向上提升趨勢,但隨著年齡增長,卵量變少,品質也跟著下降。臺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暨不孕症科黃貞瑜主任指出,因此若為35歲以下女性一年未避孕,或36歲以上半年內沒有特別避孕仍無法懷孕,則可進一步接受檢查,及早確認卵子及子宮和輸卵管狀態,讓求子之路更順利。

38歲女結婚多年未懷孕 原來是輸卵管水腫導致

一名38歲定居加拿大的莊小姐,五年前與先生結婚後,經多年努力仍未做人成功,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莊小姐子宮腔顯影呈愛心形,且疑似輸卵管水腫,恐是埋下不孕的原因,因此建議採以腹腔鏡手術阻斷輸卵管水腫,並確認中膈子宮後以子宮鏡器械部份切除,置放防沾黏凝膠,術後一個月確認子宮內腔無沾黏,並搭配子宮週期讓卵子解凍受精,幸運的懷孕且產下健康的男寶寶。

腹腔鏡手術阻斷輸卵管水腫 同時切除部分中膈

黃貞瑜主任說明,透過腹腔鏡手術能確認輸卵管是否水腫,可馬上阻斷,避免影響胚胎著床甚至造成子宮外孕風險,且術中也能鑑別是否為「雙角子宮」或是「部分中膈子宮」,若為前者則不需處理,但若為後者,則得以子宮鏡器械切除部分中膈,降低未來流產風險。

考量精與卵狀態有限 仰賴手術「超前部署」

此外,礙於莊小姐返台時間有限,來不及凍卵,因此採以調養身體進行受孕準備,半年後再返台進行兩次取卵,共冷凍保存11顆卵子。黃貞瑜主任表示,經指導用藥調整月經,並細心對照週期敲定後續排程,考量精與卵的狀態都很有限,加上受精的數量只夠一次植入,所幸藉由手術完善的「超前部署」,讓莊小姐解決不孕危機,順利迎接新生命到來。

冬天皮膚乾癢 皮膚科醫師曝保濕外還有這步驟!

近日忽冷忽熱,溫差大,導致一些皮膚狀況不穩定的人,紛紛出現乾癢、脫屑等症狀,不僅身體抓到破皮,臉部上妝後更是悲劇,無法均勻浮貼在臉上。皮膚專科醫師黃勇學說,秋冬季節溫差大,因為空氣中的含水量減少,使肌膚的水分蒸發,補充水分固然重要,但重點還是鎖住水分,不然補充速度趕不上缺水速度,皮膚仍會敏感、乾糙。

忽冷忽熱加速水分流失 刺激肌膚發炎、乾癢

造成皮膚乾燥的原因分為內因性與外因性,內因性是水分經皮消失,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胺,而外因性的忽冷忽熱、乾燥會加速這個循環,導致到了秋冬皮膚就開始乾癢。黃勇學醫師表示,肌膚有層層構造,與水分最有關,由內而外是皮脂腺、真皮層、角質層,皮脂腺會分泌皮脂保護、滋潤肌膚,並防止水分蒸發;真皮層含有最多水分,當中的玻尿酸及膠原蛋白負責儲存水分;而角質層則是最外圍,含水量則關乎肌膚乾燥程度。

補充水分保濕肌膚 還需鎖住水份不流失

一般民眾都知道要保濕、重建肌膚屏障,或透過飲食、作息調整來保養,黃勇學醫師強調,補充水分保濕之外,最重要的是鎖住水分,若水分都沒有鎖在肌膚,補充再多都只會蒸發,肌膚依舊乾燥粗糙。建議應該選擇天然油脂,如綿羊油、馬油來保養,或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的乳液,可以填滿角質層的縫隙,建立鎖水屏障。

洗澡後立刻擦乳液 留住水分

綿羊油、馬油乳液,使用前可以將皮膚噴濕,增加油脂延展性,或是洗完澡後先不擦乾,直接塗抹油脂類乳液,再擦乾,黃勇學醫師表示,如此也不用擔心太過油膩沾染到衣物;也可以使用沐浴油洗澡,也有保濕效果。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糖尿病、洗腎患者則要特別注意,到了秋冬之際皮膚容易乾癢,一定要選擇適當的乳液保養。

除了乳液保養之外,飲食上應避免含組織胺的海鮮、辛辣刺激的食物,洗澡水溫不要過高,怕冷的人可以在浴室開暖氣,黃勇學醫師提醒,否則水溫過高會造成角質層流失。若寒流來襲,需要開暖氣的民眾,應該適當補充水分,或使用加濕器,避免室內過於乾燥,連帶使肌膚水分蒸發。

乳癌放射線治療後還能餵母乳嗎? 醫師告訴你答案

33歲的小學老師陳小姐,半年前自己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早期乳癌,於是趕緊做了局部乳房切除,術後並進行化學治療,後來醫師告訴陳小姐接下來還需要接受「電療」即放射線治療,這讓還沒有小孩的陳小姐擔心,怕以後懷孕生子能否哺餵母乳,也怕自己接受過放射線治療而影響到小孩子。

輻射不會殘留體內 有哺乳需求可繼續

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郭瑾醫師表示,會有這樣的擔心,其實並不罕見,但放射線只有在儀器啟動治療時間內、患者可聽到規律滴滴聲時會產生輻射,治療儀器停止運轉,身體內即無殘留放射線物質,所以不必擔心輻射外洩會影響到身旁的家人、同事,也無須隔離。

至於放射線治療後懷孕生產有哺乳需求的,郭瑾醫師提出國外研究的結果說明,有1/4~1/3接受過放射治療的病患仍然可以成功授乳,仍然大有機會可以緊抱小寶貝哺餵,不用擔心放射線的問題。

不吃東西不會餓死癌細胞 補充營養強化免疫力

癌細胞為求生長會剝奪體內的養分,但問題是病人不吃東西、癌細胞就會變乖或餓死嗎?郭瑾醫師指出,營養少的話,正常細胞的恐怕比癌細胞先死掉,且放射線治療對生長代謝較快的癌細胞效果較好,所以吃營養一點,不僅可以強化正常細胞、增強免疫力,又可以殺更多的癌細胞。

乳癌放療易感疲倦 副作用多在皮膚

乳癌放射線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在皮膚,包括照射區域會逐漸出現如太陽曬傷的局部發紅、曬黑反應,皮膚皺褶處可能出現局部脫皮等急性皮膚副作用,醫師會給予藥膏塗抹,通常在治療結束後2週會逐漸改善。比較長期的副作用是放射線照射過的皮膚較不流汗,患者因此會感受到照射過的乳房溫度比對側高。

郭瑾醫師提醒,大部分患者在放射線治療期間會感覺疲倦,因此,充分休息與睡眠非常重要,當感覺到疲倦時,應減少日常活動;但如果體力可以,職業婦女的患者上班亦無妨。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