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上班起來動一動 久坐不動老得快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根據國健署今年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死亡風險增加58%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Lancet刺胳針》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24%、子宮內膜癌32%、肺癌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亦指出,久坐不動腰圍及腹部脂肪會明顯增加,根據2019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近期更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亦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美國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大腦的健康。

肥胖、腹部脂肪特別多的人 失智機率大

許惠玉表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的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增加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教授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例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和連結,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呼籲,避免久坐不動,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30分鐘,讓身體和大腦都能突破年齡限制。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常單側鼻塞、流鼻血別以為是感冒! 留意罕見鼻腔黑色素瘤症狀

別輕忽鼻塞,當出現鼻塞症狀,大多民眾會聯想成感冒,不過醫師提醒,單側鼻塞、流鼻血不能輕忽,罕見的鼻腔黑色素瘤的症狀也是如此,該惡性腫瘤病程快速,相當危險!

5旬婦單側鼻塞、流鼻血 罹患罕見鼻腔黑色素瘤

南投一名五十多歲女性,半年來發現單側鼻塞、流鼻血和臉部麻痛,經醫師檢查,發現她罹患罕見的鼻腔黑色素瘤,而且左側鼻腔被一個6公分大的黑色素腫瘤佔據,甚至造成顏面骨頭與顱骨破壞,已經到了無法手術的地步,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腫瘤科醫師建議下,先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續在通過健保申請後,改以免疫療法搭配放射線繼續治療,病患腫瘤漸漸縮小,甚至在電腦斷層下完全消失,順利將病患從鬼門關前拉回來,現仍於門診追蹤、持續治療中。

鼻腔黑色素瘤 初期症狀常誤以為是感冒

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韻之表示,鼻腔黑色素瘤是一種相當罕見又預後極差的惡性腫瘤,最初症狀常以單側鼻塞、流鼻血甚至頭痛表現,但病患常誤以為是感冒,不以為意,往往求診時,腫瘤已經很大甚至吃穿頭顱骨影響到腦部,不僅無法手術治療,也增加治療上的困難性;因此,建議民眾若出現長期單側鼻塞、流鼻血甚至頭痛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接受診察。

免疫治療+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 精準控制腫瘤

近十年來,免疫治療一直是醫學界很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能加上新一代放射治療技術,激活全身的免疫反應,治療勢必效果加倍。陳韻之醫師說,近年來引進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能更精準地照射腫瘤,增加腫瘤控制率並降低正常組織的副作用;未來,若能再搭配免疫治療,相信是南投地區民眾治療癌症的一大福音。

懷孕容易腰痠背痛 醫師教孕媽咪改善小撇步

為幫助媽媽在懷孕期間減緩腰痠背痛情況,及解決寶寶出生後該如何正確洗澡的問題,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邀請婦產部、護兒中心、物理治療師等團隊,教導新手爸媽們如何溫和地幫寶寶沐浴及懷孕期的舒緩運動。物理治療師蔡子涵指出,媽媽在孕期中,會出現體態上變化、重心轉移,若肌力不夠,就可能使身體產生不適,這時可透過核心訓練、拉筋等運動,減緩下背、恥骨的不舒服及改善抽筋。

孕媽咪練習正確呼吸 有助改善胸悶問題

首先,孕媽咪運動前,應學習正確呼吸。物理治療師簡婕解釋,媽媽們可坐在椅子上,雙腳踩穩,腳掌位置超過膝蓋一點,雙手分別放在胸口與腹部,吸氣時胸口、腹部上下左右前後平均起伏,呼氣也要一致,藉由正確呼吸方式,除了有助於改善體態,也能減緩孕期出現胸悶、呼吸喘或胸口緊等情況。

練習「搖屁股」運動 舒緩孕期漏尿問題

另外,媽媽們也可扶著椅子,搭配呼吸緩緩向左右微蹲,練習「搖屁股」,能幫助上提骨盆底肌,增加關節穩定性,且改善漏尿、腰痠等問題,也可與另一半雙人搭肩練習。物理治療師蔡子涵說明,重要是懷孕期間從事任何運動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且穿著合適的衣物,尤其第一孕期的媽咪們還要避免體溫過熱。

幫新生兒洗澡不馬虎 水溫、安全要注意

至於,如何幫新生兒洗澡,除了要注意測試水溫,可利用手腕內側來測溫度,也要以手掌及手臂托住寶寶,不僅讓寶寶有安全感,也較為安全,尤其臍帶照護上一天最少消毒四次,以避免發炎的狀況。婦產部陳萱醫師說明,藉由懷孕期的舒緩運動,可望能幫助孕媽咪們減緩不適,也透過寶寶沐浴的教導,幫助新手爸媽們照顧寶寶們更上手。

長者居家意外都從小事發生! 生活中做到這幾件事避免跌倒

跌倒是銀髮長者常見的居家意外!85歲的廖老先生,日前就是因在家踩小凳子換燈泡,不慎跌落而斷3根肋骨,緊急治療後需再靜養一個多月才能逐漸復原。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醫學科游秉勳主任表示,很多來急診就醫的長者,都是因為不想一點小事就麻煩子女,或是子女剛好不在家,所以就自己爬上爬下拿東西,一個不留神,意外就發生了。

老人家別逞強 出大事更麻煩

廖老先生平日身體健朗,看到燈泡壞了不想麻煩子女,就搬個小凳子踩上去,自己動手換燈泡,怎麼突然摔了下來自己也很驚訝,忍著疼痛勉強爬起來,當下自以為沒事,也不敢跟家人說,還慶幸雖然身體很痛但是沒有撞到頭,直到第二天早晨呼吸急促且無力起床,被家人緊急送醫檢查才發現不但肋骨斷了、還大量出血造成血胸,血壓也因疼痛飆升,緊急送加護病房治療3天,如今已漸漸復原。

游秉勳主任提醒,換燈泡雖然是小動作,但是長輩年紀大、肢體協調度靈活度都不像年輕時候。

年長者體力差、反易力下降 意外風險增

隨著年齡增加長者跌倒的風險也上升,體能降低、手腳肢體協調度變差,視力反應能力也不好,很容易就發生狀況。游秉勳主任呼籲,外出時過馬路也要特別注意過往來車,騎機車、腳踏車時更要謹慎小心,若對複雜的交通狀況或身旁疾駛車輛反應不及,就很容易就發生嚴重的傷害。

避免意外發生 適合輔具、鞋子要注意

復健科吳政哲主任則提醒,因為神經肌肉退化,長者的反應比年輕時慢,可以鼓勵家中長輩多參與活動,獨自生活的長者要特別注意,選擇合適的鞋子及輔具、下床及起身的動作要緩慢、每一腳步都要看穩再踩下走穩,透過運動能強化肌肉力量、鍛鍊協調性、平衡感和反應能力,可以減低長者跌倒的機率,並避免因害怕跌倒而不敢下床活動,反而導致肌肉萎縮及衍生更多慢性病的問題。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