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牙痛反覆發作?找不到原因? 當心「三叉神經痛」上身

出現牙痛時可別大意,小心可能是三叉神經痛惹禍!一名63歲周女士前年開始出現劇烈牙痛,赴牙科治療,不僅拔除數顆牙齒,甚至後續接受牙周病治療,疼痛仍未改善,且因劇痛反覆發作,導致周女士長期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直到赴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三叉神經痛,經神經血管減壓手術後,如獲新生,終於恢復正常生活。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無徵兆 刷牙也可能誘發疾病

三叉神經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前者主要因神經不正常放電所致,後者則是可能因腫瘤、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誘發疾病。台北慈濟醫院徐賢達主任解釋,其中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偶發性的劇烈疼痛,發作前毫無徵兆,包括說話、刷牙等都可能誘發危險因子,又以40歲以上年齡層為高危險族群,且女性多於男性。

藥物治療三叉神經 80%以上患者皆能獲緩解

徐賢達主任解釋,主要因三叉神經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及下顎,主要管臉部感覺,因此出問題時就會以痛覺呈現,患者會感到如刀割、火燒、電灼等痛感,且每次持續數秒到數分鐘,一般止痛藥無法有效舒緩,治療上,以藥物治療為主,通常80%以上的患者都可獲得緩解,若效果不佳,則可採以像電燒、伽瑪刀等侵入性治療。

出現不明牙痛要注意 恐是三叉神經惹禍

此個案所做的「神經血管減壓手術」則是以微創方式在耳後開一小切口,使用高倍率顯微鏡找到壓迫神經的血管,再以墊片隔開,治療率可達80至90%,且可保留三叉神經功能,術後復發率低。徐賢達主任強調,神經血管減壓手術並非適合用於所有患者,因此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牙齒或臉部劇烈陣痛應盡快接受檢查,若確診為三叉神經痛,也須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方式。

自律神經失調與肝有關? 養肝權威中醫有解

很多身體不適、焦慮症竟然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係!例如免疫力下降常感冒,腸胃道方面有肚子脹氣、拉肚子、便秘和胃食道逆流的問題,又經常會覺得壓力很大,容易緊張、焦慮、沮喪和提不起勁,或是覺得全身痠痛,卻檢查不出原因;有人會不知道該看哪科治療,也有不少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總是無法有效改善。中醫師提醒,這些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其實和肝有很大的關係!擅長保肝的中醫師李深浦可教現代人紓解方法。

中醫看自律神經失調 順應中醫的自然觀點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為何和肝有很大的關係呢?李深浦中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和隨意神經合奏美妙的演奏曲,從中醫的自然觀點來看,人需要取自於自然,與日夜天地陰陽五行有關,「大自然給人體產生很多作用,其實就是人體與自然的造化。」

「肝屬木,木可以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肝與身體各機能息息相關,因此如何讓身體健康愉快能做事,李深浦中醫師強調,不是只存在個體的身體,而是存在宇宙中,透過順應中醫觀念的自然運作法則,懂得維護肝臟,才不會破壞自律神經和隨意神經的和諧。

人的慾望無窮 破壞身體自然環境 肝會受到傷害

不過李深浦中醫師指出,人的慾望無窮,為了賺錢二十四小時工作,為了交女朋友不好好休息,太多權力慾望會破壞身體的自然環境,「人往往太自作聰明,沒有節制的管理自己,也不注重利益眾生,都是忘記活在人間是群體自然,肝就會受到傷害。」

圖片

▲李深浦中醫師

肝是宇宙磁場 生養作息 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不來

中醫如何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其實白天工作,晚上要休息,正常生活作息,都和肝的健康有關,而這也關乎著自律神經失調症和焦慮症等疾病;李深浦中醫師進一步指出,肝是宇宙磁場,肝臟健康與否,肝的機能是否衰退,除了看GOT和 GPT(肝臟損傷指標),也要視腦是否能新陳代謝等諸多因素。

「自律神經不受干擾才是自律。」李深浦中醫師呼籲,人不是要創造自己偉大,應該要重視老子「人、法、道」的能量宇宙磁場,空要看得到,要了解運轉幾億年的身體運作是自然現象。

肝臟是將軍之官謀略出焉 顧己利也謀眾生之利

「不要等生病再吃藥,而是吃藥讓你不生病!」李深浦中醫師強調,好的肝藥不只是降低GOT、GPT,而是要能創新能量和新陳代謝,因為肝是營養供應的化學,「就像地球有樹木,就好像做人的道,會顧到自己利益也顧到大家的利益,這就是肝臟是將軍之官謀略出焉,是謀眾生之利。」要考慮別人需要你的愛,而且是既可保護人民又可創造生機。

呼吸道敏感、氣喘問題 小心是氣喘!

5歲的小偉,感冒咳了三、四個禮拜一直好不了,只要一停藥又開始咳嗽,晚上睡覺容易咳醒,吃飯有時也會咳到吐,因此就醫;經理學檢查發現其呼吸略為急促,聽診時有明顯喘鳴聲,但沒有肺炎的囉音,也沒有合併發燒,因此初步判斷是氣喘發作,給予急性期症狀用藥,之後回診接受氣喘藥物控制,後續追蹤數個月,久咳不癒的情形已改善很多。

5人就有1人有呼吸道敏感、氣喘問題  常見症狀有這些

國內氣喘盛行率約為5-10%,其中20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約為1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臨床觀察主訴咳嗽的患者,每5人就有1人與呼吸道敏感、氣喘相關。氣喘是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含了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喘鳴聲和胸悶;而過敏體質兒童是氣喘高危險群,倘若出現呼吸急促、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明顯聽到喘鳴聲時,可能是急性氣喘發作須盡快就醫。

呼吸道感染 兒童常見氣喘發作原因

蘇軏提到,夜咳與喘鳴是兒童氣喘常見的慢性症狀,然而有時會因誘發因子,如:塵蟎、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汙染物、氣候變化、環境刺激物造成症狀加重。另外,呼吸道感染也是兒童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氣喘兒童一旦感冒,比起健康兒童,咳嗽就會咳得比較久,因此孩童出現反覆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就要小心氣喘的可能。

治療氣喘急性期  支氣管擴張劑助舒緩

在治療方面,蘇軏說明,氣喘急性期會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等急性期過,需要定期使用氣喘保養用藥,例如「吸入性類固醇」、口服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降低呼吸道的發炎反應,預防再次急性發作。

預防氣喘,蘇軏提醒,日常生活的保養也很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在戶外要留意空氣品質,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並注意日夜溫差問題,適時調整衣物及配戴口罩,減緩冷空氣刺激。最後,蘇軏強調,當出現感冒症狀,特別是久咳不癒時,應就醫鑑別診斷。孩童時期的氣喘,如果控制得當,成人時期多數會得到改善,甚至可以痊癒。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63歲女長期受背痛困擾 竟是心肌梗塞惹禍

長期背痛可別大意,小心可能是心臟出問題!一名63歲張女士,兩年前背後左半邊開始出現疼痛症狀,後續更一路痛到頭部,即使看遍各大醫院的科別,也找不出原因,直到經朋友建議赴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檢查,才發現原來是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中的左前降支嚴重阻塞,所幸藉由心導管檢查並置放兩條支架後,張女士已逐漸紓緩症狀。

說話常喘不過氣 恐與心血管問題有關

這名張女士過去也曾自費做了MRI核磁共振檢查,但仍找不出背痛原因,甚至有人建議她要看精神科;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懷仁解釋,起初的確較難診斷背痛與心臟方面有關,但因張女士提及有胸悶狀況,且說話一段時間就得停下來喘氣,因此懷疑是否與心血管有關,經心導管檢查,才發現三條冠狀動脈血管中的左前降支幾乎已完全阻塞。

心血管阻塞引發背痛 醫師:屬非典型症狀

張懷仁醫師說明,通常心血管阻塞較常有胸悶症狀,尤其走一小段路或上下一兩層樓梯就容易感到喘,嚴重時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但此個案因心血管阻塞導致單獨背後疼痛的表現,屬於非典型症狀,所幸經立即為張女士進行治療,並且放置兩條冠狀動脈血管支架,患者術後在加護病房與一般病房觀察一天就已康復出院。

胸悶且易喘氣 恐是心血管阻塞徵兆

張女士因遵循醫師指示,術後未提重物或者做出力的動作,加上先生24小時貼身陪伴,術後一個多月已順利恢復正常生活。張懷仁醫師強調,有類似症狀出現時,就應進一步尋求醫師協助,尤其若突然出現劇烈胸痛、呼吸困難或者冒冷汗等症狀,可能是急性心肌阻塞徵兆,建議應立即打119求助,避免症狀加劇影響健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