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出遊前吃暈車藥 藥師提醒五大族群注意事項

清明連假即將來臨,防疫之餘想開心出遊,又怕暈車不舒服?許多人會提早服用暈車藥來預防不適症狀。但是,你知道嗎?暈車藥並非人人都適用!該如何避開暈車藥的用藥地雷呢?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為大家說明使用暈車藥的注意事項,藉以掌握用藥安全,旅途更安心。

暈車藥可減少接收過多訊息 避免大腦感到混亂

當您感受到暈眩、想吐等不適的暈車、暈船或暈機等症狀,統稱為「動暈症」,這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三個感覺管道:視覺、前庭覺、本位覺,三者感受的訊息不一致,使大腦感到混亂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一種疾病。

暈車藥能協助身體阻斷過多的訊息,減輕或避免動暈症的相關症狀。市面上最常見的暈車藥,以第一代抗組織胺藥品及阻斷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抗膽鹼藥品為主。

何時使用最有效?

一般暈車藥分為口服和貼片等劑型,口服劑型於搭乘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貼片至少在搭車前4小時貼於身體無毛髮處,例如耳後,才能發揮效果。臨床上常遇到民眾忘記提早服用暈車藥,導致藥效不佳。食藥署提醒,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因每種藥品效果與持續時間不一,若不注意可能會因過量而造成危害。

常見的暈車藥副作用包含口乾、尿液滯留、嗜睡等,許多藥品不適合與暈車藥一起服用,例如感冒藥、抗過敏藥中常含有抗組織胺成分,若同時使用,恐會加重副作用;而失智症藥品的作用機制有些與暈車藥相同或衝突,若同時服用,可能產生不良影響。另外,部分暈車藥可能會引起嗜睡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需駕駛或操作危險器械者亦不建議使用。

五大族群 不適合使用暈車藥

⑴良性前列腺(攝護腺)肥大患者:因暈車藥會抑制尿液分泌,會使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狀加劇。

⑵青光眼患者:可能造成眼壓升高,導致青光眼加重。

⑶6歲以下孩童:因肝腎功能發育未完全,不易代謝藥物。

⑷高齡者:常服用多種慢性病藥,不同藥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且因肝腎機能較差,更容易產生副作用。

⑸懷孕未滿3個月的孕婦

食藥署提醒:不適合服用暈車藥者,可由改善空氣流通、坐在交通工具內相對平穩的位置,以減少動暈症的症狀。此外,購買暈車藥時應先諮詢藥師或醫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且勿將藥品分享親朋好友,以免不適合的族群在使用後產生不良影響。

腿腳抽筋7個原因 簡單伸展緩解疼痛

你曾經因為小腿抽筋而痛醒?當肌肉不由自主地僵硬而無法放鬆時,真的讓人感到異常痛苦,根據克理夫蘭醫學中心,運動醫學專家凱特琳·劉易斯(Caitlin Lewis)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往往會更頻繁地發生,但它們幾乎不會有害,卻讓人們不舒服,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緩解腿部和腳部抽筋。

腳抽筋的常見原因 痛得哇哇叫

無論白天還是黑夜,腳和小腿肌肉都可能痙攣或抽筋。Lewis指出,肌肉抽筋的最常見原因包括:缺乏水分、營養問題、電解質不平衡(鈣,鈉,鉀和鎂)、藥物副作用、伸展不足、肌肉過度疲勞、血液循環不良、鞋子不合腳等原因都可能會引起抽筋。

簡單伸展運動 緩解腿腳抽筋

如何緩解腳抽筋?除了透過保暖或加熱墊來增加肌肉的血液循環,達到緩解肌肉的緊張感。如果躺下時發生這種情況,請嘗試站起來並在抽筋的腳上施加一些重量,並搭配一些簡單的運動來伸展:

小腿伸展運動

1. 面對牆站立,將手掌靠在牆上,並伸直雙臂。

2. 將抽筋小腿的腿向後放。

3. 重心向前傾斜另一隻腿,然後推向牆壁。感覺到小腿肌肉和腿後部都有拉力,有助緩解疼痛。

毛巾拉伸緩解

1. 保持雙腿伸直

2. 將抽筋的腳趾指長朝向天花板,以使腿部接合。

3. 拿一條毛巾或領帶,用雙手將其纏繞在腳上。

4. 稍微抬起腿,直到感覺良好的伸展。

如果偶爾出現腿部或腳部抽筋,可以自己進行緩解。若是抽筋情況頻繁發生,或者是擔心任何藥物所引起的,請務必諮詢醫生做進一步的諮詢。

常有貧血現象發生? 小心可能是大腸癌徵兆

你也常有貧血現象嗎?除了女性生理期、營養缺乏等因素,要小心也可能是因大腸癌導致慢性出血症狀所造成!部立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解釋,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臨床上因症狀就醫的患者多數都已進入第二期甚至晚期,因此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兩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符合資格民眾應盡快接受檢查。

70歲嬤頭暈且疲倦 竟是大腸癌惹禍

一名70歲張姓老太太,近日因常感到頭暈且疲倦因此就醫檢查,經抽血發現有嚴重貧血,且血紅素只剩下6(正常值約10.9-15.6g/dl),安排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大腸癌。洪弘昌院長表示,貧血、體重減輕、排便型態改變、排便出血、腹痛等都可能是大腸癌徵兆,因此若屆齡50歲或是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安排篩檢,及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

憂大腸癌篩檢造成不適 可選擇無痛檢查

洪弘昌院長解釋,許多民眾會擔心大腸鏡檢查因屬於侵入性檢查會造成疼痛,而產生抗拒感,主要因爲了清楚觀察大腸內膜,會注入氣體撐開大腸,這時就會產生腹脹、想解便感,加上腸道彎曲,當內視鏡通過彎曲處時,就會出現不適感覺。

照顧長者健康 南投縣提供大腸癌無痛補助

不過,若擔心傳統大腸鏡檢查,也可考慮採以無痛腸鏡檢查。洪弘昌院長提醒,目前南投縣政府針對65歲以上長者有提供大腸鏡檢查自費部分免費補助,一旦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則可申請補助,可望能照顧更多長者健康,把握黃金治療期。

慢性病族群宜重訓 中醫師:幫助控制疾病

近年來中高齡族群的訓練風氣慢慢盛行,但許多民眾會質疑自己有慢性病是否還能接受訓練?中高齡常見的疾病,就是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泌尿問題,當然還有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骨質疏鬆等問題。安南醫院中醫部陳柏瑋醫師表示,不但可以訓練,透過肌力體能訓練還大大有好處,可以改善病情。

第二型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無法進入肌肉

身為中醫師的陳柏瑋,同時還是肌力與體能的教練,他指出,已確診有三高的患者不建議自行停藥或拒絕常規醫療,但目前有大量科學文獻證明,運動,尤其是自由重量訓練,對三高都有大量幫助。葡萄糖要進入細胞需要胰島素當訊號,中高齡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主要是肌肉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久而久之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就會過高,濃度過高對周邊組織及神經系統會產生慢性傷害。

高強度運動消耗肝醣 肌肉從血糖中吸取能量

西醫會有很多方法及藥物來控制血糖,但同時也會建議運動,如重量訓練這類高強度運動,運動後肌肉細胞會將葡萄糖通道移動至細胞膜上,此時不需要胰島素當訊號就能達成,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通道變多會讓血糖快速被吸收到肌肉中,陳柏瑋醫師解釋,因為重訓時會消耗肌肉中的肝醣,肌肉會很飢渴,極需能量與糖分,這時就會產生上述反映而大量消耗血液中的血糖。

台灣中高齡訓練意識未抬頭 女性偏好瘦弱身材

肌少症是2019年起老年醫學中最熱門的一個詞,以前並不認為肌肉流失是一種疾病,但近期研究發現肌肉功能比我們想的還要多,陳柏瑋醫師說明,肌肉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內分泌腺體,尤其在運動過後肌肉會分泌很多抗發炎的激素。當然除了內分泌功能外,肌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身體活動。

跟歐美國家相比,台灣中老年人肌肉流失算是普遍的現象,且好發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因為台灣的教育制度,從高中過後可能就很少上體育課,加上文化及意識都尚未抬頭,臨床上曾遇過20幾歲女性肌肉過少,尤其台灣女性被媒體吹捧的形態上的美感給限制住,產生社會體型焦慮,讓女性習慣追求竹竿身形,對健康都有害。

規律肌力訓練 有助於控制血糖

當一位中高齡的糖尿病患者,開始有規劃、規律的肌力訓練計畫,建立起基本動作控制、關節活動度、基礎肌力,開始正式舉起重量時,對他的血糖控制就已開始產生效果,陳柏瑋醫師建議,只要願意開始,無論重量多重,只要有訓練動機都是好事。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