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不會痛的結石最危險! 4種人對痛敏感度低恐 瀕臨洗腎

81歲楊老先生腎功能惡化到第4期,恐走向洗腎。原來他20年前曾有血尿及急性腰痛等結石症狀,幾天後就不痛而未加理會,但這種不會痛的結石長久堆積在左側輸尿管,造成左腎積水並永久失能,右腎又病變而瀕臨洗腎,拿掉石頭的意義不大,假如左腎出現感染,就要將整個左腎取掉。

結石落入輸尿管 恐引起嚴重劇痛、血尿

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表示,結石若落入狹窄的輸尿管,通常會引起急性的腰背部甚至延伸至腹部的劇痛及血尿,還可能排尿困難、發燒及嘔吐,那是因為結石阻塞輸尿管強烈蠕動所致。

不過,當結石上游的集尿系統隨著時間發生慢性變化後,輸尿管的強烈蠕動隨之消失,是有可能疼痛感消失,而結石隨著時間越積越多,導致上游腎臟產生的尿液無法排出,造成腎臟機能受損。

不會痛的輸尿管結石 易致腎臟失能

蔡旻叡表示,輸尿管結石通常很痛,這並非壞事,因為患者一定會就醫,處理完就好;怕的是不會痛的輸尿管結石,例如老人家、長期臥床、服用多重藥物或多重慢性病患,這些人對痛的敏感度可能較低而不太會痛,或是像這位楊老先生,痛一陣子就不痛了,就此放任,最後釀成左腎失能,走到快洗腎的地步。

飲食+慢性病控制 定期追蹤延緩惡化

蔡旻叡強調,楊老先生現在只能照顧好右腎,飲食要少油、少鹽、少糖,同時以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定期追蹤,儘量延緩右腎功能退化。值得注意的是,若有血尿等尿檢異常或不明原因腎功能減退,應該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萬一是結石也要盡快處理。

夜裡突無法動彈,竟是心臟黏液瘤栓塞! 22女雙腳險截肢

一名22歲的陳小姐,從小沒有特殊疾病,某天夜裡突然右半邊肢體不能動彈,機靈的男友迅速把她扛上車送至醫院急診。到院醫師診斷為中風,立即安排機械取栓手術,送至加護病房後,陳小姐雙腳出現劇烈疼痛,醫師研判為急性下肢缺血性栓塞,因同時併發多處栓塞,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內有非常大的黏液瘤,立即送至手術室進行開胸手術,並將雙腳股動脈切開做栓塞清除手術,把她從鬼門關救回來,且保留了雙腳,沒有造成缺憾,重拾健康人生。

黏液瘤為心臟常見腫瘤 腫瘤小無症狀

臺北榮總心臟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黏液瘤是最常見的心臟腫瘤,最常發生在左心房內,在腫瘤還小的時候病人不會有任何症狀,但是當它開始長大阻礙到心臟的血流時,病人可能會越來越喘,走一段路需要停下來休息,睡覺需要將頭墊高一點睡,嚴重時會造成急性肺水腫甚至是心臟衰竭。

黏液瘤會隨血液漂流 進而造成中風

郭姿廷醫師提及,由於黏液瘤不是一個結實的團塊,而是有點果凍狀的腫瘤,在心臟內隨著心臟跳動,其中的小碎片就有可能掉下來,隨著血流漂到任何一個器官塞住動脈,造成標的器官的缺血,陳小姐即為塞住頸動脈造成中風,及塞到股動脈造成下肢缺血性栓塞;不同器官對於栓塞造成的缺血忍受度不同,以腦部時間最短,可能兩三小時後就會產生難以挽回的後遺症。

30-60為高危險族群 避免復發應定期追蹤

此外,黏液瘤的好發族群為30至60歲中年人,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目前並沒有找出任何相關的危險因子。郭姿廷醫師說明,依據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除了傳統開胸手術外,有些病例也可採取內視鏡輔助的側胸微創手術,不需破壞胸骨或肋骨,大大縮短手術後恢復的時間;而黏液瘤雖然屬於良性腫瘤,有復發機會,術後需要定期以電腦斷層或心臟超音波追蹤。

疼痛是正常老化現象? 揭穿慢性疼痛7個常見迷思

慢性疼痛對於社會、工作和家庭環境也有嚴重的不利影響,患有慢性疼痛的人只能永遠與疼痛為伍嗎?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疼痛管理專家Joseph Abdelmalak醫學博士說,慢性疼痛及其治療方法經常被誤解,治療的目標是在控制疼痛而不是治癒慢性疼痛,提醒如有疼痛難忍情形,請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以下為Abdelmalak博士破除了七個常見的疼痛迷思:

迷思一:疼痛是正常老化現象

雖然有時疼痛與老化有關,但是與身體磨損引起的疼痛和慢性疼痛是有區別的。慢性疼痛可能是在一場疾病或傷害所導致的結果,它會隨年齡而變化,不會只集中在一個年齡層,它可能會發生在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身上。

迷思二:忍著痛苦生活是最好的方式

永遠不要咬牙忍耐痛苦。如果你忽視痛苦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尤其當你不願意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選擇忍受著痛苦在生活,請尋求醫生指導你接受最好的治療。

迷思三:疼痛中運動一定會傷害自己

運動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改善身體,還能提振精神。研究發現,通常患有慢性疼痛的人也會患上焦慮和抑鬱症。如今,現在有不同類型的運動,選擇一項自己喜歡並堅持的運動項目,能夠促進身心健康。如果有任何疑慮,請醫生給出一個方向,從輕度到中度的運動開始,如物理治療是成功康復的關鍵。規劃

迷思四:長期服用止痛藥會上癮 

慢性疼痛患者的麻醉成癮發生率與普通人大致相同。預防上癮的最好方法是與醫師好好討論,醫生會確保你在適當的時間內得到適當的劑量。

迷思五: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來止痛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和其他血管問題只發生在使用這些消炎藥物的一小部分患者身上。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用於輕或中度慢性疼痛時,主要是通過阻斷疼痛附近的部位,對慢性疼痛患者的益處可能大於壞處。

迷思六:慢性疼痛殺傷力強

慢性疼痛雖然不會有直接殺傷力,但它會對你的生活質量產生深遠的影響。通常患有慢性疼痛,其自殺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兩倍。如果你有任何尋短的想法,必須尋求支持團體、醫生,家人或朋友的幫助。Abdelmalak博士說,「如果疼痛似乎難以忍受,在某些嚴重的情况下,很可能會引發尋短的感覺,在絕望來臨之前,向疼痛專家尋求幫助十分重要的」。

誤區七:老是想著痛苦不會變得更糟

身體上的痛苦伴隨心理痛苦肯定會使你更加痛苦,而沉迷於你的內心痛苦會使壓力達加倍的效果。Abdelmalak博士說,請記住,治療的目標是控制疼痛而不是治癒慢性疼痛。

參考資料:7 Common Myths About Chronic Pain

臼齒劈裂「缺一顆,做三顆」? 自體齒移植解決缺牙問題

缺牙背後成因多,包括蛀牙齲齒範圍過大、牙齒外傷、牙裂等都可能是危險因子,尤其若牙齒齒質狀況太差,經醫師評估診斷若只剩拔牙一途,也可能面臨缺牙情況。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鍾瑞哲醫師解釋,在治療單顆缺牙選擇上,除了常見的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目前也可藉由自體齒移植解決缺牙問題。

移植智齒到拔牙處 解決婦女缺牙危機

一名58歲郭女士,近來因左上顎後牙出現疼痛就醫檢查,經醫師評估發現左上第二大臼齒劈裂,且未有良好的治療方式可以留下此顆牙齒,所幸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採以自體齒移植的方式解決缺牙問題。鍾瑞哲醫師表示,經拔除在左上第二大臼齒後,將右上第三大臼齒,也就是智齒移植到拔牙處,後續順利完成根管治療及單顆牙冠贋復。

自體齒移植條件嚴苛 治療前得經醫師詳細評估

鍾瑞哲醫師說明,過去在傳統固定式牙橋治療上,需修磨缺牙區前後的牙齒,也就是常聽聞的「缺一顆,做三顆」的假牙製作方式,不僅對於需修磨前後好的齒質較為可惜,牙橋間牙線無法穿過,也可能增加清潔困難度,相較於自體齒移植雖條件較嚴苛,得評估移植牙的構造、牙齒大小、牙根外型甚至患者年紀等因素,但仍善用智齒解決缺牙問題,在適當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可以考慮的治療選擇。

養成良好潔牙習慣 不怕缺牙危機找上門

尤其智齒雖為常見的移植齒,但一旦長歪或位置很難清潔,容易卡食物,通常會建議應儘早拔除,以利口腔環境維護。鍾瑞哲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最好的方式仍是平時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且透過定期檢查,才能確保牙齒的健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