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工作日「微休息」不是偷懶 反而能提升工作效率

五一勞動節假期將至,期待著放長假,才覺得有足夠的休息,能恢復精力?其實,日常工作日中,有簡短的休息時間,能讓自己保有活力。根據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讓員工自主決定何時「微休息」(意指工作中短暫的、自主的、即興的喘息)能符合公司的最大利益,能幫助員工管理自己的精力,更投入工作,有助提升工作效率。

出社會工作 心理健康很重要

另外,依據董氏基金會2020年參與企業紓壓日體驗課程的員工回饋彙整資料,上班族最感到有壓力的事件為「健康」,其次為「時間」;而勞動部109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公布的調查顯示,勞工最希望企業提供的第一名為「福利措施」;可知,員工對於企業提供促進身心健康的需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除了身體的休息,心理層面的放鬆同樣重要,過多的壓力常影響到工作表現和日常生活,產生情緒低落、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或不想上班、老想請假…等情形,加上如果本身有要求完美的個性或家中同時有小小孩或長輩需要照顧的壓力,就可能引爆成為心理疾病。

董氏基金會從2012年開始,與多家企業合作,推動企業紓壓日,提供紓壓體驗課程,藉此提醒企業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她提醒上班族,工作日內,仍可以給自己安排「微休息」,不管是吃點零食、喝個飲品、讓眼睛離開電腦、和同事聊一下或辦公室伸展操...等。微休息像是補充電力,同時就是一種紓壓。董氏基金會今年企業紓壓日推廣的主題---self-care,就是提醒上班族一定要學會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適時紓壓,用健康正向的態度面對工作。

董氏基金會紓壓方案 教導上班族舒緩壓力

除了加強給員工的心理相關資源,董氏基金會提供的各式紓壓方案,也是企業可提供給員工的選項之一。課程分有四大紓壓主題,總共14種課程:「轉念」課程邀請專業心理師教導遇到壓力時要如何調適狀態;「手作」課程讓學員投入的過程感到專注靜心和療癒,並做出屬於自己的成品;「運動紓壓」課程透過帶領學員以肢體伸展轉換情緒;而「被動紓壓」課程讓學員學習為壓力而緊繃的肢體按摩技巧和減壓。

有鑒於心理健康與工作效率和工作表現息息相關,為能更有效協助員工增強自我減壓能力,今年也特別與友信醫療集團合作,在「轉念」主題課程中規劃【正念減壓】課程,結合正念與瑜珈體位法的課程能有助於訓練自我察覺能力和練習專注力,教導上班族如何面對壓力與負面情緒,「企業紓壓日」從五月的第一個禮拜一開始,有興趣的企業可以免費申請,名額有限。詳情請見華文心理健康網。

花心男感情出軌 諮商師分析背後心理因素

諮商的過程中發現,男生情感出軌的時候,多半會認為只要不被發現就好,在心理上,有些男生會覺得純粹是個意外,或只是一次性的紓解,加上自己並沒有投入太多感情,所以是可以被原諒的。

男生情感出軌的時候,無論工作或生活受到的干擾都比較低,他們可以公私分開,性愛分開,這就是何以很多男生其實跟伴侶的關係很好,卻會外遇的原因。

男生外遇會開始出現煩惱,原因多半是因為第三者對他們的要求越來越多,對方渴望親密與承諾的壓力越來越大,對方想要改變彼此互動的遊戲規則,這個時候,男生就被迫要跟對方溝通,不能單純地享受快樂的關係。

男生感情出軌的原因

看多了花心男人各種情感出軌的行為後,大略可以歸納出下面幾種類型。

*1極度渴望受人歡迎

通常自戀的男人會以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愛上他,為了吸引異性的目光,他會花很多精神修飾門面,花很多時間裝扮外表。

由於他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我表現」和「受人愛慕」上面,導致他們很少關心別人的感受,更不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也因此,當他們腳踏多條船時,自然不會覺得「背叛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在他們的觀念裡,男女交往的過程原本就是「異性相吸」的過程,一但吸引了對方的注意,讓對方愛上自己,就可以結束彼此關係。

不少自戀型的花心情人都擁有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他們會對所有的女人慷慨親切,溫文有理,唯獨對已經為他付出感情的女人熱情不再。

表面上,他們只愛自己,實際上,他們需要別人先接受他們,才能接納自己。也就是說,他們極度渴望討人喜歡,只有自己受人歡迎,擁有很多為他著迷、為他喝采的觀眾,他們才能自我肯定。

*2用「性征服」來提昇「自我觀感」的人

一般人提昇自我觀感的方法,或是挑戰難度較高的工作,當任務完成時,即會產生「以自己為榮」的感覺。或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看到對方度過難關,也會很高興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

而用「性征服」來提昇「自我觀感」的人:卻是藉由性愛凸顯自己的「男子氣概」。所以他們會很努力地讓情人愛上他,等他確定對方的感情已經臣服於他,就會進一步統治對方。

為了讓情人知道他握有「情感的主導權」,他可能會狠心地提出分手要求,看到對方痛苦難過的樣子,他才會覺得「自己很厲害」,並且認為「女人沒有我就會活不下去。」

愛上「征服感」的男人,就像好大喜功的國王,不只喜歡擁有很多臣服者,更喜歡炫耀自己的戰利品。他們最愛看到別人羨慕的眼神,最愛聽到別人忌妒的言語,即使是背後議論,他們仍然覺得「很光榮」、「很有面子」。

*3把情人當玩具的人

把情人當玩具的人最大的特徵是,只要有新玩具出現,就要想辦法弄一個來玩玩看,好玩的話,就玩久一點,不好玩的話,換另一個遊戲玩。

對他們來說,情人既然是玩具,當然類型越多種越好,玩法越刺激越好。抱著玩物或購物的心態與情人交往,反映在行為上,自然就會喜新厭舊,見一個愛一個,很難期望他們會珍惜別人的感情,顧慮別人的感受。

*4罹患「性愛上癮症」的人

幾乎所有的「上癮症」都有相同或類似的症狀:

►隨時隨地想著令其上癮的事情。

►會跟家人朋友隱瞞自己成癮的事情。

►對成癮的事情具有「強迫性」,非做不可,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

►對性愛的「需求性」越來越高,「耐受性」也變得越來越強,簡單的說,像嗑藥者藥量會越用越強,酗酒者酒會越喝越多。

►會對人際關係造成嚴重的干擾。

►在戒除的過程中會覺得痛苦難耐。

大部分的「性愛成癮症」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更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行為。

*5處於中年危機、心理叛逆的人

不少男生感情出軌都發生在心理危機的時候,突然在人生某個時刻,受到某個事件的刺激或啟發,覺得自己前半輩子為別人而活,現在自己該盡的責任都盡了,決定追求自己的渴望與慾望,中年叛逆的能量是很強大的,往往會摧毀家庭,甚至拋下一切過去的努力。

*6習慣分散「感情風險」的人

對人缺乏安全感的人,不管交什麼朋友都要分散風險,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為了預防情人變心會帶來痛苦,他們會事先準備好充足的候補情人,這樣萬一情人另結新歡,就可以安慰自己:「少一個沒關係,反正還有很多人愛我。」

我認識一個朋友,當兵前他一口氣交了六個女朋友,每個情人輪流打電話給他。之所以要這麼做,他抱持的理由是:「總不會那麼倒楣,六個女朋友都選在同一個時間變心。」

結果這六個女朋友直到他退伍前都沒有兵變,他這才開始緊張,事情麻煩了,以後怎麼同時跟六個女朋友約會。

*7不懂拒絕的人

還有一種人不是故意要花心,只因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的感情,使得情人越積越多,最後不曉得該怎麼處理。

有個朋友的處境就是這樣,開頭只是有個女生跟他告白,受寵若驚之餘,他決定先跟對方做個朋友在慢慢想辦法。不料對方越陷越深,而他也覺得和對方很談得來,可是原來的女友對他也非常溫柔體貼,實在沒有藉口提分手,該如何處理好,他曾經因為不敢拒絕別人的感情,最高紀錄同時收留九個女朋友,讓他幾乎瀕臨崩潰的邊緣。

*8報復對方的人

另一伴不配合或不願意發生親密關係,有些人會選擇用感情出軌來平衡自己的慾望與需求。也有些人是因為另一伴做錯事情,企圖用外遇出軌懲罰對方。

*9經常交際應酬的人

一開始或許是因為頻繁交際應酬、逢場作戲,但慢慢的假戲真做,發展出感情。

愛情絕對是事前預防勝於事後彌補的,一旦感情有了裂痕,無論多努力修補,還是會留下難看的疤痕。若不小心碰到花心的情人,就當作增廣人生閱歷,多見識一種人性,而不要陷入對方設下的感情魔障中,把自己的身心折磨得疲累不堪。

(文章授權提供/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 專業諮商心理師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召集人、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

專長:感情商、外遇後重建信任及親密關係、不靠藥物睡個好覺、好眠放鬆的各種巧及方法、企業及生涯商、身心減壓、產後憂鬱媽媽的情緒壓力解、青少年情緒及自我探索商、人際溝通模式及互動技巧、夢的解析及隱喻治療、帶父母做孩子的情緒教練、HRV情緒儀、睡眠儀器。

【林萃芬心理師的洞察人心時‪間】‬Apple Podcasts 收聽:https://reurl.cc/7yL9kl

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 把握3個預防方法

台灣人口老齡化嚴重,失智症人口佔全國人口1.24%,換句話說,每8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主任賴軍皓指出,失智症並非老年人專利,臨床上,約50%病患屬於65歲前發病的早發性失智症,主要因症狀常被忽略導致延誤診斷,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對於家庭及社會都埋下沈重負擔。

頭部外傷 恐埋下血管性失智症風險

失智症可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兩種,前者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後者則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慢性腦血管病變等埋下危險因子。賴軍皓主任說明,若為續發性失智症,可能是因酒精成癮物質或醫藥、頭部創傷、梅毒、缺乏維生素 B12 或葉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因素所引起,雖比例不高,但研究也指出,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

保持健康體重 降低罹患失智症機率

要如何避免失智症找上門呢?包括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健康飲食及保持愉悅好心情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賴軍皓主任提及,像是中年時期肥胖者,發生失智風險相對上升3倍,即使過瘦也會提高失智風險,因此應保持健康體重,且養成每週2次以上規律地運動,並遠離抽菸的危險因子,也能降低疾病發生率。

鼓勵長者多參與社交活動 延緩失智症發生

至於在健康飲食上,除了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每日攝取量,也應多攝蔬果、豆類、堅果、未精緻的穀類及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且能適量補充維生素B6、B12、C、E,有助於預防與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最後則是可透過多參與社交活動,或從事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等,都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記憶力衰退且認知功能差 恐是失智症惹禍

若發現家人不僅是因老化導致記憶力的衰退,同時出現語言能力、認知功能受到影響,甚至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等症狀時,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賴軍皓主任呼籲,患者在接受評估過程時,也應有家屬,尤其是主要照顧者一同參與,才能正確取得病患病史,以利診斷。

孩子愛生氣小心容易走歪! 專業醫師揭「背後原因」

嘉嘉是一個八歲的小男生,從小就活潑好動笑臉迎人,由於父母工作忙碌,嘉嘉想要什麼總是會順著嘉嘉,但對老師、父母的管教都完全無法配合,父母因此帶嘉嘉前往醫院就醫。醫師深入了解後,認為嘉嘉除具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傾向外,亦屬於阿德勒中「控制型」人格,會利用自己所能做的行為,控制自己的世界。

腦部尚未發育完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兒青科章秉純主任表示,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一面鏡子,因此在兒童腦部尚未成熟時,孩子的行為、思考模式、都完全受到父母或是照顧者影響;而人類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腦部在幼童期、甚至兒童、青少年初期,都尚未發育完整,故此時的情緒問題與其解讀為「疾病」,但不如視為「發展不均衡」較為合宜。

易怒孩子易走偏 原因與自卑或挫折有關

章秉純主任說明,兒童會易怒,成人也會易怒,但孩童的持續易怒若長達三十分鐘,可能家長就要稍微注意了。近年來,研究兒童情緒的學者對一群持續易怒的兒童,進行腦影像學的研究,發現他們的杏仁核、頂葉、枕葉與額葉在實驗中會出現異常活動,在挫折期間,這些兒童的後扣帶迴和頂葉皮質,功能也較一般狀況為弱。

章秉純主任認為,易怒兒童很容易因情緒難以控制,造成成長過程中非常多的挫折與自卑,為了保護自己,這些自卑就很容易往「走歪」的方式發展。

四種優勢人格 增強社會興趣避免長歪

凱弗基於阿德勒理論提出「生活方式」可分為四種優勢人格,為「取悅他人型」、「控制他人型」、「追求舒適型」、「超越他人型」四大類,就取悅型來說,志願為他人付出,但反之則會失去自我;控制型則是最守法的,相反的,失控後反而是最不守規矩、無法親近人群也易怕挫折。

章秉純秉純主任強調,不論孩子是以什麼樣的生活型態過人生,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正確的兒童教養,可以增強他的「社會興趣」,才不會「長歪」成為一個自私的人。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