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落實三不措施 遠離漢他病毒找上門

漢他病毒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的一種,會因呼吸道吸入鼠類分泌物之飛沫導致感染,包括接觸遭病毒污染的污染物、被帶病毒的齧齒動物咬到都可能埋下感染的危險因子。疾管署表示,一旦感染漢他病毒,不僅會出現發燒、腸胃道症狀、腎功能異常等,漢他病毒出血熱併腎症候群」症狀,也可能造成發燒、嚴重肌肉痛、咳嗽、呼吸急促等漢他病毒肺症候群。

提升民眾防治漢他病毒意識 疾管署辦直播

為讓民眾提升對於防治漢他病毒的意識,且更了解漢他病毒的嚴重性,疾管署在官方臉書專頁「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舉辦「漢他老鼠OUT」直播活動,邀請藝人巴鈺與防疫醫師洪敏南,分享他病毒的知識與防鼠妙招,其中巴鈺提及,因常會在不同環境工作,難免遇到老鼠,因此工作團隊也會用酒精加強環境消毒。

留意老鼠可能入侵路徑 做好環境衛生工作

漢他病毒是由齧齒類動物傳播,因此唯有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隨時做好環境清理,才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疾管署說明,包括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都應特別注意環境衛生問題,即使家中也應多留意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全面杜絕漢他病毒傳播。

處理鼠類排泄物 應先消毒後再清理

若發現鼠類排泄物時,也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並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等待發揮消毒作用後至少五分鐘後再進行清理,降低感染疾病風險。疾管署強調,了解對於漢他病毒的認知,確實做好三不措施,做好環境衛生工作,才能遠離漢他病毒找上門。

天氣冷熱變化大 吳宛容中醫師教你辨認心臟病四警訊

忽冷忽熱的氣溫為急性心臟病的好發時期,中醫可以在未形成前或疾病未發作前,加以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後果。現今生活中出現了許多因心肌梗塞而猝死的案例,知名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不斷上演,就要知道什麼為心臟病要發作的前兆。

第一個徵兆:常常抱怨 呼吸困難

坐著時尚好,一旦平臥時,更加不舒服,現代醫學認為是心臟無法壓出足夠的血液,或無法將肺臟血液送出心臟,偶而伴有輕微的咳嗽,在X光片上則無發現異常。這就是心肺功能出了問題,因為肺氣不足, 肺司呼吸而主一身之氣,若肺氣不足,宗氣化生乏源,則血液運行乏力, 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的癥狀。可用補肺氣來改善心肺功能。

第二個徵兆:突然不明原因的失眠

常常會覺得心跳過速,心搏過強,心律不規則。傍晚時比較容易覺得疲倦無力。這種患者長期處於壓力緊張中,情志失調,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促血小板聚集,會增加血液粘滯性,血液流暢性降低,心主血脈而統一身之血,心藏神,思慮過度時,心血暗耗則導致神不守舍,臨床上就會出現心悸,心煩,少寐,多夢,口唇色淡,面色少華,可以利用補血和血的方式,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自律神經。

第三個徵兆:大便的習慣突然改變或是不規則

除了要考慮腸胃的問題外,這也可能是心臟病的一個警訊,中醫心和小腸是相表裡的,心臟不斷的搏動的同時,心臟搏動的頻率也會影響腸胃系統。心與脾為子母臟,所以心臟跳動的速率快慢不定會影響大便的規律,造成有時便秘有時候下利。這時候不該只是治療腸胃,也要考慮的心臟的功能是否正常。

第四個徵兆:胸悶伴隨手腳冰冷

手與腳是人體離心臟最遠的距離,當心臟循換不佳表現的症狀,常常是手腳冰冷,心肌缺氧則容易有胸悶心悸的感覺,這種通常是發生在更年期的女性為多,腎主藏精,婦女朋友在停經之後,失去雌激素保護,冠狀動脈硬化機率增高,腎中精氣逐漸衰少,出現腎陰不足的現象,包括內熱、眩暈、胸悶痛、心悸、盜汗、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這是要補腎填陰,調整女性荷爾蒙的穩定。

春天溫差大,所以保護循環很重要。 平時可以多拍打兩臂手肘處,此處為肺經,心經,心包經所經過之處,可以藉由拍打促進血液循環,活化免疫系統,穩定自律神經,促進氣血的循環。

多吃堅果類也可預防心臟病。堅果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改善心臟機能。每天吃10克或20克能防止膽固醇損害動脈。大蒜也是一個很好的食材,長期食用大蒜不僅能夠延緩動脈阻塞,抗氧化劑能修補破損的血管。生蓮藕打成汁有助於保護腦組織,蓮藕藕斷絲連,其膠質也有助於穩定及預防心臟血管的脆化。

需注意的是,若本身體質寒冷、脾虛胃寒、易腹瀉者,不宜食用生藕,宜將蓮藕煮熟,性質由寒轉溫,可健脾開胃、益血補髓、安神健腦。

二手菸對孕婦、幼童的影響有多大? 研究一次說分明

孕婦暴露於二手菸會影響嬰幼兒出生前後的存活與兒童的健康和發育,且全球每年約120萬人因二手菸死亡,其中15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為6萬5,000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聲明,孕婦吸菸將導致嬰兒猝死及出生缺陷的風險增加了1倍;若孕婦暴露於二手菸中,死產風險增加了23%,先天性畸形風險增加13%。

兒童長吸二手菸 死亡、學習異常風險增

若兒童與吸菸者同住,可能導致氣喘而住院,進而發展為中耳疾病,也會增加5歲前死亡的風險,其罹患細支氣管炎、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風險高於未與吸菸者同住的兒童;再者,兒童若早期生活在二手菸的環境下,較可能出現行為問題、在學期間學習表現不佳,且較可能於成人時變成吸菸者,而讓他們未來人生中增加早發性死亡與罹病的風險。

營造無菸環境 保護兒童健康

依菸害防制法第15條規定之禁菸場所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之室內場所、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校、醫療機構、大眾運輸工具及旅客等候室、電影院、公共休閒娛樂屬婦幼會出入之室內場所。

除法定禁菸場所外,各地方政府亦可依菸害防制法第15條第1項第13款或第16條第1項第4款規定,可考量場所通風特性、進出人數及滯留時間等相關因素,以公告之方式,規定除吸菸區外不得吸菸之場所。

父母別做壞榜樣 拒菸、戒菸顧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若兒童的照顧者為吸菸者,在其15歲前,有將近70%會嘗試吸菸;又根據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父母為吸菸者較父母為非吸菸者,國中生吸菸的機率為2.8倍、高中職生吸菸的機率為2.5倍。

國民健康署呼籲,為了胎兒的生存及減少寶寶出生後苦於呼吸道疾病,甚至常住院之情形,懷孕中或預備懷孕的吸菸婦女應儘快戒菸,吸菸的家人也要戒菸,給寶寶一個無菸的成長環境,莫因二手菸而危害來不及出生的幼兒,或讓孩童因二手菸輸在起跑點,影響一生發展。

止痛藥別亂用,小心肝毒性! 注意服用劑量上限

疼痛,對現在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常見的狀況,不論是肌肉痠痛,更或者是跌打損傷等,許多人可能抱持著去藥局買止痛藥吃,或者是吃普拿疼的想法,但止痛藥真的可以這樣吃嗎?

止痛藥分3種類  單純止痛須注意服用劑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說,止痛藥有分為單純止痛、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及嗎啡類止痛藥。所謂的單純止痛就是指普拿疼,不具有消炎效果,雖然市面上相當容易取得,但需要注意一天的劑量不能吃超過8顆(4,000毫克),否則會有肝毒性的狀況發生。

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屬醫師處方 嗎啡類止痛藥不能亂使用

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大多都是處方藥,均需要醫師的處方才能獲得,所以通常不會有濫用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品較容易有藥物過敏情形;而嗎啡類止痛藥通常用於癌症相關的病人,一般來說沒有管道可以隨意取得,也因為此類藥品副作用較強烈,一般不建議民眾隨意使用。

疼痛是身體警訊 這些族群應留意止痛藥的使用

疼痛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如果只認為是痛而已,進而濫用止痛藥的話,很可能會錯過疾病的治療時間,導致病程拖延狀況發生。林威廷指出,大部分是年長者或年幼者需要注意,孕婦在使用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時也需要注意,在懷孕20周以後使用可能會對胎兒的腎臟有所影響,甚至導致胎兒死亡。

另外,有些消炎止痛藥內含有磺胺類成分,如果對磺胺類成分過敏,或患有蠶豆症的患者不能夠使用,所以,止痛藥還是不要隨意自行使用比較保險。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