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待產容易腰痠 簡單伸展操幫助舒緩

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隨著週期增加肚子變大,容易出現腰椎前凸或骨盆前傾等現象,導致全身腰痠背痛;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指出,其實這就是因為不良姿勢加上錯誤的動作型態造成的下背、肩頸等痠痛問題。

想要改善痠痛問題,孕婦在孕期過程,可利用簡單伸展操,幫助減緩下背等不適現象;張毓紋說,像是大腿後肌伸展操,就是將左腳盤腿後,右腳伸直,這時上半身挺胸坐正,並用毛巾勾住右腳腳底,雙手拉住毛巾往身體方向拉,當大腿後肌感到緊繃時,就是達到舒展的效果。

另外,也可利用骨盆訓練運動,透過採四足跪姿,且肩膀保持首長上方,膝蓋維持屁股下方,吸氣時將頭上抬,肚子放鬆,反之吐氣時低頭將背拱起,來回做五到十次,幫助提升骨盆肌力,達到舒緩背部效果。

孕婦也可利用跪姿牽拉操,透過牽拉下背部與大腿內側肌群,達到舒緩效果;張毓紋提醒,孕婦在運動期間,轉位一定要小心,避免姿勢性低血壓出現,另外也應配合呼吸,減少子宮及骨盆向下壓力,且建議運動前最好排空膀胱,並且補充水分,才能避免過度疲勞。

 

成長密碼119 兒童「長」握395

「不想矮人一截」!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高人一等,但現在孩子讀書壓力大、外食多,常未攝取到「正確」的營養,反而變成小胖子!現代小孩尤其是愛喝含糖飲料,經常是一杯飲料配一塊炸雞排,不只是造成肥胖,就曾經有孩子因此而得到脂肪肝,嚴重影響身體健康。正在發育的青少年,該怎麼正確的「長大人」呢?

曾有一對早產龍鳳胎,從九歲起就開始食用轉骨方,持續服用兩年,女孩已有170公分,男孩則有180公分以上,有趣的是,這對龍鳳胎還有一名兄長,身高竟與妹妹差不多,許多人都驚呼,真是看不出是早產兒!讓孩子別輸在起跑點,就要掌握對的時機「長大人」;中醫師紀宗佑表示,孩子轉骨最佳的時機就是在第二性徵出現時。一般來說,男孩約在11歲時,聲音轉得沙啞、長喉結;而女孩約9歲時發育,胸部隆起、月事來潮等現象,就可開始調養身體,為未來打基礎。

然而,現在的許多孩童外食多,偏愛高熱量的油炸物、高糖份飲料,不但無法攝取到優良的營養素,反而吃進多餘的熱量,不僅阻礙成長,還會變成小胖子,日前甚至傳出一名年僅11歲的小男童因此中風。對此,紀宗佑醫師說,吃糖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吃進過多的糖份,除了讓孩子吃不下正餐,還無法攝取到正確的營養來幫助成長。

糖份中含有人工甘味劑等化學添加物,也容易引起蛀牙,影響日後恆齒的發展;更甚的是,通常糖份中也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會阻斷鈣質吸收,也會讓孩子晚上睡不著,不僅無法長高,白天還會因睡眠不夠,而無法專注,學習力降低,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不可小覷糖份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

要如何讓孩子長得高又健康呢?紀宗佑醫師建議,要有充足的睡眠、多攝取優良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D、多做伸展運動、維持規律的作息;此外,可補腎氣、食用人參等方式來轉骨,進行3個月強力補養,9個月營養補充,把握5年黃金成長期。而且還可透過「男女有別」的進補方式來轉大人,男孩可針對脾胃來做調整,促進腸胃的吸收,多補充陽氣;女孩則以生殖系統為指標,若月經不順,可知其氣血可能不足,建議可以四物來補身。

 

防範壓迫性骨折上身 骨質疏鬆症快治療

許多年長者受到骨質疏鬆症困擾,值得留意的是,骨質疏鬆症患者,更容易出現脊椎壓迫性骨折,要特別小心外傷或跌倒。張哲肇,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患者要預防壓迫性骨折,最好的方式是利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先把基底打穩,才能有更佳的防禦力。

張哲肇指出,脊椎壓迫性骨折常見危險因子有骨質疏鬆和外傷。根據2005~2008年台灣民眾營養報告顯示,50歲以上的骨質疏鬆盛行率,男、女分別為23.9%、38.3%。而1993年的流行病學統計指出,台灣的城市婦女,65歲以上有脊椎壓迫性骨折達一節以上者,占19.8%。因此,骨質疏鬆也成為壓迫性骨折的一大風險。

如何分辨是否為壓迫性骨折?張哲肇說,超過60歲的病人,若出現急性下背痛,就很可能是壓迫性骨折,需盡快檢查。另外,若是摔倒、車禍等外傷後出現急性背痛,或嚴重骨質疏鬆患者,拿重物或滑倒,都可能造成壓迫性骨折。若患者出現下肢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則可能有脊椎狹窄與神經壓迫,嚴重者需進行減壓手術。

目前對於壓迫性骨折多採保守性治療,如服用止痛藥並臥床休息,可輔以背架減輕疼痛。若患者的疼痛無法緩解,或無法配合服藥等;張哲肇建議,可採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改善,治療過程是透過局部麻醉,由背部扎針經椎弓根至椎體部位注射骨水泥 (PMMA),可有效改善疼痛,且傷口小不用全身麻醉。然而,手術也有風險,可能發生骨水泥滲漏、感染、出血或神經損傷的併發症;因此,手術必須交由專業醫師,透過X光機輔助進行,降低併發症風險。

 

 

避免肥胖上身 掌握克制食慾小撇步

天氣冷,加上過年假期,一不小心就可能吃太多,恐怕過完年後就胖了一圈;林圓真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體重控制中心營養師指出,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撇步,就能幫助克制食慾,不怕肥胖找上門。

首先要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拉長咀嚼食物的時間,能幫助大腦有更多時間接受飽足感的信號,減少身體吸收更多熱量;林圓真說,民眾也可嘗試咀嚼法,利用咀嚼無糖口香糖,解除空腹感,幫助達到控制食慾的效果。

另外,建議進食前半小時可先喝杯水,用餐後兩個半小時再喝一杯,透過水刺激交感神經分泌腎上腺素,有效消耗脂肪;林圓真說,平時也應養成睡足8小時的習慣,使身體分泌更多瘦體蛋白,幫助控制食慾,且在飲食上,應多以糙米飯取代白飯,並多增加蔬果量,也應配合運動,包括游泳、跑步等,都能幫助身體增加基礎代謝率,有效控制體重。

民眾也可以利用泡澡的方式,建議泡熱水澡15到20分鐘,幫助促進氣血循環及改善體質;林圓真提醒,過年假期也應減少看美食節目,降低刺激食慾的機會,也可利用看電視時間,做腹式呼吸減肥法,透過簡單腹式呼吸的方式,達到運動效果。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