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如廁後清潔方式錯誤 女性易染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但傳統的細菌培養需要3-5天才有初步結果,往往導致錯過治療時機。因此,童綜合醫院張嘉玲醫師與清華大學奈微所鄭兆珉副教授合作,利用試紙快速篩檢可6小時內有初步結果,此研究成果已獲國際知名SCI優質期刊Talanta (影響因子3.5)接受並刊登。

上廁所後的清潔擦拭方式,若是不正確,恐會引起尿道感染發炎!泌尿道感染是人體最常見的感染之一,尤其女性的尿道較短,且尿道口距離膀胱只有3到4公分,而男性尿道口離膀胱約有20公分,因此女性得到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比男性高出許多。

腎臟內科張嘉玲醫師表示,臨床上,甚至有女嬰排便或排尿後,父母用濕紙巾擦拭會陰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發燒的案例,建議以水沖洗或擦拭時由前往後的方式,才可避免感染。

兒童泌尿道感染也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結構異常的可能,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尿道瓣膜、或尿路阻塞等,應早期診斷治療,避免傷及腎臟。 張嘉玲醫師指出,泌尿道感染可分上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前列腺炎,多是逆行性感染,也就是說肛門、陰道或尿道附近的病原菌自尿道上行侵犯至膀胱、腎臟。一般來說,患者會出現解尿疼痛、尿急、頻尿、背腰部痠痛、發燒、血尿等等,依據不同表現症狀、尿液分析與尿液細菌培養診斷,因多為細菌感染,故一般先以經驗性抗生素治療,若有確切細菌培養報告,再看是否需調整抗生素,即使症狀已緩解,抗生素仍須按時注射或服用一定時間,以避免產生抗藥性細菌。

張嘉玲醫師說,要預防泌尿道感染就要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500C.C.的水,切勿憋尿,減少尿液停留在膀胱時間,就可避免感染;平時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褲子、排尿或排便擦拭時要由前往後擦拭、性行為前後多喝水以增加排尿。

 

上班族提升競爭力 該如何保護肝臟?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熬夜加班已非新鮮事,甚至有許多人下班後,為提升競爭力自行進修、考證照等,導致睡眠不足、精神不佳,長期下來,恐使肝臟受到傷害!肝臟若是健康,人生是彩色的,肝指數已是現代人評估健康的重要指標了;到底該怎麼在忙碌的生活中保護肝臟呢?

健康好不好,看肝就知道!中醫師陳立哲表示,肝臟是身體健康的鏡子,肝主藏血,任何我們吃進嘴裡的食物,經過脾胃轉化成能被人體利用的氣血後,血液便「藏」在肝臟,再提供養分給身體的神經系統與器官;所以,肝臟可說是人體的「血庫銀行」,肝臟與身體運作息息相關。

中醫師陳立哲指出,肝喜條達,肝功能條達,氣血運行就順暢,就如同房子一般,空氣流通,人自然舒服,但若是壓力大,就像關起一扇窗,長時間在壓力的籠罩下,即所謂的肝鬱化火,產生失眠、胸悶、口苦、脹氣甚至會出現荷爾蒙失調等症狀。

肝病已是現代文明病,若想要遠離肝病,該如何保養?陳立哲醫師建議,平時應維持生活作息正常,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因夜間11時到3時是肝膽經循行之時。此外,保持規律運動、健康體重、正常體態、清淡飲食、避免抽菸喝酒,可遠離脂肪肝與肝臟疾病,因肝臟負責代謝體內毒素,若平時大魚大肉、抽菸喝酒,無疑是增加肝臟負擔。

那麼,吃豬肝,真能補肝嗎?陳立哲醫師解釋,補肝,可分為肝血與肝功能兩方面;傳統觀念上豬肝補肝是「以形補形」的概念,事實上重點在於補血,豬肝、雞肝等確實能補血明目,但切勿過量,平時可多食用深色蔬菜,也可達到相同功能。

至於肝功能之補強,從日常生活做起外,也可服用丹參,丹參為人所周知的功效是強心、活血化瘀,對於肝硬化、肝纖維化、抑制肝細胞壞死等亦有療效。牛樟芝也是保肝聖品,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牛樟芝可增強免疫力、保護肝細胞,與丹參搭配以達護肝效果,但醫師提醒,市面上牛樟芝品質落差大,民眾應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食用保健食品前可諮詢專業醫師,依個人體質研判是否適合。 戒除不良習慣、以保身體健康!

 

常常無精打采 從改變生活型態找回元氣

你常常感到無精打采或昏昏沉沉的嗎,其實在動腦筋或經歷焦慮等情緒後,多會產生疲倦,通常有足夠休息後就能恢復,但若長期無精打采,很可能是健康出狀況;公職臨床心理師柯俊銘指出,若容易感到疲倦,但經檢查確認並無大礙,就恐是因身體對現行生活型態產生抗議。

想要甩開疲累的困擾,其實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幫助提振精神;柯俊銘說,像是養成規律的運動,建議每天至少從事半小時的有氧運動,幫助強化心肺功能,也能提升自信心,另外,瑜珈也是不錯的選擇,根據研究,每星期參與一次瑜珈課程,不但會使人更有活力,也能幫助腦筋變得更為靈活。

飲食上也應選擇攝取天然為主,包括蔬果、瘦肉或全穀類等,富含的維生素等都有助於消除疲勞,且每天應至少攝取2000CC的水分,避免脫水情況發生,晚上也應避免熬夜,建議應睡足6至7小時,若下午有時間也可短暫休息10至15分鐘,有效幫助養精蓄銳。

平時也可走出戶外,多接觸大自然有幫助調劑身心,平定情緒;柯俊銘提醒,從平時生活做起,養成少量多餐,且維持適當體重等就能有效改善疲勞狀態,若仍無法改善,也可接受心理治療方式,學習如何調適壓力和放鬆自己,多點堅持願意改變,就能找回元氣,恢復日常生活。

 

劇烈運動+重量訓練 增肌肉減重效果好

有氧運動、無氧肌力運動,哪種對身體較好?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只對年輕人有幫助,年紀超過50歲,肌肉大量流失,必須透過循序漸進的重量訓練維持肌力,不但能有效減少體脂、控制血糖,還能延年益壽

郭家驊表示,運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包括增加新陳代謝、維持正常體態、減少體脂肪、控制血糖,降低許多罹病因子。多項研究都證實,運動能夠有效增進健康。

運動分為有氧、無氧運動,到底對身體較好?郭家驊指出,許多人認為從事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功能,且對身體傷害較小,比無氧、劇烈運動及重量訓練好;其實,根據研究發現,經常進行高強度且較劇烈運動者,幫助肌纖維強壯效果,能享有較長壽命。

郭家驊建議,民眾應維持自己能負荷範圍內的高強度運動的習慣,身體可接受範圍內產生酸痛感的運動,就是合適的運動,並於運動完後立刻補充營養,如乳清蛋白、胺基酸等營養素,有助增加肌肉有效達到減肥的效果。 

郭家驊, 台灣運動營養學會理事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