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缺乏維他命B、C 易引起肌筋膜疼痛

3C商品當道,許多人的常期使用3C商品、生活壓力又大,長期累積成肩頸痠痛、腰痠背痛等問題。醫師指出,因「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來求診的病患有日漸增加的趨勢,其中又以20-50歲的上班族為大宗,但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營養不良、缺乏微量元素,也會引起此症狀。

復健科醫師李欣蓉表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成因目前無定論,但一般認為是姿勢不良、用力不當,使肌肉長時間過度收縮,沒有適時放鬆,導致血液循環變差,讓細胞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一直堆積,但無法有效排出,累積成痠痛。此外,若是肌肉缺乏營養、微量元素等,如維他命B、C、鈣、鉀、鎂等,也會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醫師解釋,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常見位置為肩頸、上下背部、四肢、頭部等,都會有肌肉緊繃之情形,甚至形成繩索狀的帶狀區(taut band),倘若沿著肌肉按壓,可以找到一個或數個疼痛誘發點,一旦刺激這些誘發點,會出現疼痛感,使活動度受到限制。 臨床上治療多以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除此之外,建議配合電療、按摩等物理治療,部分患者還可加上注射、激痛點注射或中醫針灸來緩解不適。

在居家護理方面,平時避免同一姿勢或動作持續過久,最好每半小時到一小時休息5到10分鐘。習慣抬頭挺胸,少當低頭族。養成適度運動習慣,藉此訓練肌肉力氣與耐力。此外找出壓力源,盡量放鬆心情,避免緊張焦慮的情緒,並時常進行伸展運動,都可以讓緊繃的肌肉能確實放鬆下來。 

李欣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醫師

失智人口攀升 口水檢測早發阿茲海默症

今年奧斯卡熱門片《我想念我自己》中描述一名事業有成的教授,在人生顛峰時竟罹患阿茲海默症,讓人不得不正視慢性疾病的早發。而近日美國藥廠推出新藥,號稱能夠效延遲阿茲海默症的,讓患者喪失認知的速度慢下來,由1年半推遲至2年。對此,美國政府近幾年投入了龐大的經費,研究如何治療或提早發現阿茲海默症,美國健保局預估,未來高達四分之一的經費,要拿來照顧阿茲海默症的患者。

不僅美國,連加拿大都開始關注退化性疾病問題。2015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研討會中,加拿大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們可從口水發現失智徵兆,且此方法無侵入性,還有助早期發現與治療。

臨床上多以患者的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腦部萎縮的程度來發現阿茲海默症,早期病徵最為明顯的是記憶力衰退,病患對於日常小事的辨認出現障礙。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5位認知能力正常、25位有輕度失智症、22位阿茲海默症病患的唾液樣本來做分析,研究中,檢驗了近6000個與腦相關的小分子或代謝產物,從中發現可區辨有輕度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並利用這些生物標記來檢測另外27位受試者,發現這些生物標記可發現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研究人員指出,利用口水來檢測及早發現疾病,不只可降低病患的支出外,若能能及早發現疾病,可幫助醫師更瞭解致病的過程和機制,但不可否認的,此方法要作為專業醫療檢測使用,還需投入更多研究,而且需要更多受試者,反覆檢驗測驗的準確度。

 

糖尿病婦不願吃藥 引發併發症恐致死

一名患有糖尿病的53歲的周姓婦人,不願服藥控制。最近失眠又煩躁,食量增加,常常無精打采,但仍抗拒求診西醫,最後才至中醫科治療。經檢查後,發現婦人的空腹血糖值大於200,糖化血色素9.2。

收治病例的中醫科陳建雄表示,傳統中醫,依「消渴症」模式來治療現代的糖尿病,事實上,古代所描述的「消渴症」只是現代糖尿病的一小部分,且病程都偏中後期。醫師解釋,因古代營養狀況不如現代,且沒有儀器抽血檢測血糖值,患者往往罹患糖尿病多年後,身體狀況漸衰,併發糖尿病腎炎、蛋白尿等,出現身體逐漸消瘦、多尿、多喝等陰虛躁熱的症狀,才會被歸類為「消渴症」。而現在,大部份糖尿病患者體質偏胖,因此症狀並非「消渴症」所能概括。

陳建雄醫師指出,現代中醫治療糖尿病有四原則, 降血糖。降血脂、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合併治療。三是保護血管,預防和治療併發症。四是調整體質。

中醫理論認為,糖尿病的病程發展可分為「鬱、熱、虛、損」四大階段:「鬱」,血糖升高的早期,此時身體機能狀況不差,但患者由於長期的飲食過剩,導致消化機能負擔過重,體重、內臟脂肪增加,造成「中焦鬱滯」。若是此時不適度調整,就會發展為「熱」的階段,常口渴、飢餓、失眠、煩躁。當熱期持續,身體機能過度亢奮日久,消耗過度,會耗傷氣陰,導致元氣受損,身體由熱轉「虛」。「虛」則進一步發展為「損」,經絡臟腑的損傷,發使出現併發症 中醫臨床上依照患者症狀與體質對症下藥,隨著症狀不同,開不同的藥方,以穩定血糖。

陳建雄醫師說明,糖尿病是一種日積月累所造成的慢性疾病,若不治療可能引發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變、神經炎、失明、傷口感染難癒合而截肢等,不但會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恐有生命危險。因此,生活的調整對患者很重要,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逐步將偏差的體質調整正常。特別在飲食方面,需考量醣份和油脂的量,避免長期飲食過飽,充分攝取新鮮蔬菜並選擇甜味較低的水果,可達到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的目的。 

 

瘋路跑 男大生腿軟無法走樓梯

23歲的李姓男大生,是系上的排球隊成員,平時跑學校操場練習,每次跑步距離約為5公里。日前因同學邀約而參加10公里路跑,李生認為平常都有運動,10公里應該沒有問題,因此並無特別訓練。但路跑活動後,卻常有兩邊膝蓋前側疼痛的情形,尤其是上下樓梯及蹲下的過程特別疼痛,最後連平常的球隊練習也無法參加

收治病例的台中醫院復健科黃仁華醫師表示,此為典型的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髕骨為一個附著在股骨末端的種子骨,膝蓋彎曲及伸直時,會沿著股骨滑動,兩者的接觸面如果互相摩擦,使軟骨磨損,就會發炎而感到疼痛。

為何兩個骨頭會互相摩擦?醫師解釋,是因髕骨滑行的軌跡不在正常的軌道上,而通常會是過於偏外側。一般來說,髕骨與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會在膝蓋達成平衡,形成一個軌道,讓膝蓋彎曲及伸直時,髕骨可以順利的滑行。所以當平衡被打破時,髕骨滑行時離開軌道,就容易出現摩擦。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好發族群年齡較輕,此外,愛好需要頻繁使用下肢的運動,如跑步,也是高危險群。

醫師指出,病患可接受檢查,依據理學檢查及X光檢查之結果來判斷,但同時要排除其他膝部的韌帶、滑液囊疾病或退化性疾病。 除了多休息及口服藥物可減緩疼痛之外,深層的熱療、電療也可有效改善症狀。此外,痊癒後可伸展大腿外側闊筋膜張肌、髂脛束以及內側股內斜肌肌力訓練。 黃仁華醫師提醒常常運動的朋友們,應該要在運動前後,多多拉筋伸展,若是運動後出現膝蓋疼痛的情況,前三天可先冰敷、休養,若無改善,則應及早就醫。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