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預防憂鬱 從情緒篩檢開始

曾經有憂鬱症現已康復的李麗華女士說發現自己有憂鬱症狀,是原本每天睡到自然醒的自己忽然每天清晨五點就醒來,細數每秒的流逝讓她感到度秒如年,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經過積極接受治療並保持運動習慣,狀況因而改善,目前從事志工服務的她認為,幫助他人,可以為自己帶來正向的力量,並處在快樂的氛圍。

一針對18歲以上成人進行之調查結果顯示,覺得自己非常不快樂及不太快樂受訪者佔17.1%,依內政部資料人口資料換算,約330萬民眾不快樂。

分析快樂及不快樂者之憂鬱程度,近五成「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 葉雅馨,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提醒,今年的憂鬱症篩檢日的主題是「健康生活,始於『觀』心」,提醒民眾預防重於治療,培養良好生活習慣與養成定期檢視情緒的重要性。

根據美國心理衛生基金會(WHA)資料,做憂鬱情緒篩檢是取得幫助的第一步,也是能了解自己是否需專業協助的最快方法,藉由情緒篩檢,及「台灣人憂鬱症量表」,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況,取得應有的協助。 調查中同時指出,讓民眾感到非常快樂的前三名生活事件為「身旁的人平安健康」、「能做自己想做/喜愛的事情」、「外出旅遊」。

數據顯示:快樂、非常快樂者,有近三成有定時定期運動半年以上或本來有運動,但目前中斷;不快樂、非常不快樂者有近六成每週運動一次或更少,甚至沒有運動。葉雅馨建議,增進自己的快樂感受,可多從事令自己愉快、有正向影響力的事,例如多做自己想做及喜歡的事情;和家人互動;或幫助他人。適時關心旁人,提供他們情緒篩檢的資訊或工具。 

 

孩童髖關節疼痛不已 竟是關節炎惹禍

1名12歲男孩半年來髖關節疼痛不已,家人誤以為生長痛所致,就診多次仍未好轉,直到轉介到兒童過敏免疫門診就診,醫師確診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師楊樹文,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過敏氣喘免疫中心指出,患者原本僅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但仍出現疼痛,直到經健保署同意,給予生物製劑藥物治療,總算逐漸好轉。

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因關節內發生不明原因的慢性滑膜炎,導致關節軟骨和軟骨下硬骨傷害;楊樹文說,有時還會侵犯到關節表面或關節周圍的韌帶等,屬於兒童期常見的結締組織疾病。

包括像是運動後造成的創傷、傷口感染、感染流感病毒後引起的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或是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等,都可能會引起小兒關節炎,診斷上,除了年齡必須未滿16歲,患者會出現一個以上的關節發炎,並且症狀持續六週以上,才能對症下藥,獲得有效療效。

比起小兒關節炎,生長痛多發生下肢部位,且疼痛位於比較深部,多發生在下午或傍晚發生,和關節部位並無相關;楊樹文提醒,關節炎不再是老人專利,若孩童出現類似症狀時,應盡快就醫檢查,只要能遵循配合醫師處方,大多數都能獲得舒緩。 

 

輸血感染登革熱? 專家:機率極低

自今年入夏以來,登革熱疫情已突破2萬1千例,日前報載台南一名罹患癌症的女性感染登革熱之新聞,而其家屬懷疑是因輸血所導致。

究竟輸血會不會感染登革熱,專家來解惑。黎蕾, 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處長表示,當時得知此個案後,旋即展開調查,並將病患所輸用的28單位血品之檢體送往疾病管制署做相關檢驗,結果均未檢出登革病毒,因此,此個案調查結果初步排除是輸血感染登革熱。

目前全世界登革熱透過輸血感染的案例不到10例,可見機率非常低。而登革熱病患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五天,為病毒血症期,血液中病毒量較高,感染者在這個期間捐出的血品,不排除有機會傳播登革病毒。

輸血感染登革熱機率低,那麼捐血人是否安全無虞?捐血並不會使捐血人感染登革病毒,且捐血的過程是一人使用一套全新並經過消毒知器具,台灣血液基金會也針對大流行期登革熱流行區域的捐血人檢體,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以瞭解登革病毒的傳染情形,加強血液品質的監測控管。 需用血的患者若經醫師專業判斷需要輸血,也不須過度擔憂此問題。

此外,處長黎蕾說,對於登革熱疫區的捐血人已加強體溫監測,並呼籲捐血人,若有發燒症狀切勿捐血。若是捐血後出現發燒或其它不識症狀,請利用台灣血液基金會的「良心回電」機制告知,以確保血品不被使用,維護他人的健康與安全。 

 

登革熱大流行 超級聖嬰現象是禍首

高溫造成登革熱大爆發!一項跨國研究發現,登革熱大流行與超級聖嬰現象有關,每2至5年東南亞地區都會爆發登革熱疫情,成果已刊登於今年10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東南亞8國登革熱疫情區域流行及擴散模式」研究論文,為美國匹茲堡大學團隊,收集台灣及新加坡、越南、泰國、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8國,18年間、273個省份,共350萬筆每月登革熱病例監測資料,結合氣候及人口參數,利用時間空間動態分析方法。

結果發現,在1997年至1998年登革熱疫情擴散速度最快,與當時超級聖嬰現象帶來的東南亞氣候高溫吻合,而高溫有助於病媒蚊快速繁殖及散播。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聖嬰現象約每2至5年發生一次,根據中央氣象局預測,今年夏季開始至明年春季的聖嬰現象,是近18年來最強的。雖然台灣不在聖嬰現象的主要影響區,但若聖嬰現象發生時的冬天易出現暖冬,隔年也會出現春雨偏多的情形,東南亞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數上升的威脅也大增。

莊人祥指出,研究也發現,東南亞都會區因人口集中,是登革熱流行的導火線,區域大流行主要起源於泰國西部、寮國中部及菲律賓南部。此研究有助了解台灣鄰近區域登革熱傳播的自然周期,進行登革熱流行的早期預警,因應今年超級聖嬰現象來臨,有必要立即採取有效防治策略。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