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你有缺乏維生素D嗎? 小心這些疾病上身

維生素D可以從曬太陽來獲得;然而,國人卻普遍不愛曬太陽,如果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又沒有補充維生素D,可得要小心有很多疾病會上身。營養師提醒,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之外,也和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癌症都有相關性,不要輕忽!

骨質疏鬆、骨折、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癌症都有相關性

台北市中山醫院營養師林素貞表示,維生素D是人體必須營養素,目前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只與骨骼與牙齒有關,還與老化和癌症有很大關係,如果維生素D缺乏,也和女性的乳癌、卵巢癌,男性攝護腺癌有關係,甚至失智症也有相關性。

牛奶、奶酪、蛋黃、魚、肝臟與魚肝油含有維生素D

雖然食物中也可以攝取到維生素D;不過,林素貞營養師指出,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的包括有牛奶、奶酪、蛋黃、魚、肝臟與魚肝油,但是因為維生素D是油溶性,攝取這些食物有可能膽固醇太高,也有可能會導致攝取不足。

手腳不要塗防曬乳 每天日曬10至15分鐘

此外,雖然可以從日曬獲得維生素D,但是東方人卻很怕曬太陽;林素貞營養師進一步指出,西方人白皮膚不怕曬太陽,東方人卻不曬太陽,深怕會曬黑或是長斑,反而是維生素D缺乏比西方人高。所以,建議手腳不要塗防曬乳,每天曬10至15分鐘。

嬰幼兒至成年人補充200IU 老年人是400IU

然而現今空汙嚴重,陽光遭受阻隔,想要靠日曬獲得足夠維生素D有困難。林素貞營養師表示,越來越多人關注維生素D不足,所以目前會建議嬰幼兒至成年人每天要補充200IU,老年人是400IU;甚至於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維生素D普遍攝取不足,因而要上修每日維生素D的攝取量,預計在2017年4月底就會做出修正。

只是脾氣壞嗎? 恐有間歇性暴怒症

你身旁的親友會經常出現壞脾氣嗎?小心可能是有間歇性暴怒症。有名37歲男子就時常會莫名的發脾氣,不但會對家人兇,也會和同事起衝突;沒想到就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以致出現間歇性暴怒症惹禍!

會有難以控制的衝動行為

收治這名男子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該名罹患間歇性暴怒症男子的為人其實很好,但就是會有壞脾氣,並且還可能會有難以控制的衝動行為;他甚至還曾經與同事起衝突,被控告有傷害罪。

常合併憂鬱與酒精濫用

陳大申醫師指出,間歇性暴怒症也常合併憂鬱與酒精濫用,由於衝動行為難以控制,也會容易出現有家暴行為,以致婚姻、家庭、工作等都會受到影響,並會導致生活有很大的壓力,若是不治療,預後會不好,對家庭的威脅很大,要非常注意。

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導致

如果發現自己容易脾氣暴躁,最好還是就醫診治,確認是否有間歇性暴怒症或是有其他病況。陳大申醫師進一步指出,間歇性暴怒症是因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導致,是可以服用抗憂鬱劑以及心理治療來獲得改善。

孩子你快樂嗎? 防憂鬱良藥是它....

「快樂」兒童節剛過,兒童真的快樂嗎?根據一篇2017年1月發表於《兒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約有5%的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其中有學習、行為、焦慮和注意力疾患,或處於壓力、經歷失落或有家族憂鬱症病史的兒童,有較高的罹患風險;而有從事中度或劇烈運動的兒童較不易出現憂鬱症狀,可見運動好處多多。

當孩子成績退步應先了解原因

身心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經常哭泣、不講道理、難以溝通、出現分離焦慮、過度誇大自己的不好、產生憤怒或敵意,甚至出現退化性行為都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憂鬱症狀。憂鬱的孩子不一定會對原先喜好的事物失去興趣,專心度與耐受力變差,沒辦法讀書於是成績退步,但仍會看電視、上網、打電動,因此造成家庭衝突,當發現孩子成績不如以往,應先了解原因。

兒童憂鬱症的治療應即早介入

吳佑佑院長建議兒童憂鬱症的治療應即早介入,因孩子罹患憂鬱症期間產生的負面想法與經驗,並不會隨著治療改善而消失,例如10歲孩子在學校經歷一段時間的負面經驗,即使情緒已改善但還是不想回學校,因此除了症狀改善更須注意的是對社會環境的適應問題,而大多屬於團體性質的運動可以是輔助治療的方式,增加社會互動訓練。

運動習慣的建立很重要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養成好習慣對兒童終其一生都有幫助,其中運動習慣的建立很重要,運動常是可控制的行為,可以自行訂定運動的時間與目標,透過練習讓運動事項變得熟悉,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信。

好玩是兒童階段習慣養成的關鍵

當運動達到很喘的狀態,大腦專注於運動與生理的當下,將降低沉溺負面情緒的機會,達到情緒轉移效果。同時運動可以增加兒童與他人的互動,提升友伴關係。兒童時期是運動習慣養成的黃金期,可從簡單的跳繩或慢跑運動開始,將時間拉長達到中度或劇烈運動的效果。「好玩」為兒童階段習慣養成的關鍵,建議先讓孩子感到運動很有趣,並善用鼓勵、激勵、獎勵的方式,引導孩子持續進行。

全身癢到睡不著 中醫內服外用治皮膚病

76歲游先生皮膚痼疾多年,氣候太冷、太熱都會發癢,搔抓導致流血,嚴重影響睡眠,擦藥膏止癢仍是反覆發作,經臺中慈濟醫院莊佳穎中醫師診斷為「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並持續以內服、外用方式治療4個月,皮膚恢復正常,甚至跟家人赴日泡溫泉,享受天倫之樂。

診斷為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

前年7月起,游先生開始到臺中慈濟醫院掛中醫,莊佳穎醫師發現他全身多發性紅斑、脫屑且有搔抓導致的流血,從小腿、軀幹發到上肢,全身皮膚幾乎都被侵犯,診斷為「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

分成3種中醫證型

莊佳穎醫師指出,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屬於病程漫長的慢性皮膚病,特徵是真的很癢,針對這類皮膚病,中醫分為幾種證型:一是受氣侯影響的「風熱、風濕」。二是更年婦女的血熱。三是中老年男性因為體質虛弱,陽虛導致的虛火、或是因為血虛導致的血虛生風。

藥物溫補提升身體正氣

以游先生來說,莊佳穎醫師診斷屬於陽虛導致虛火,合併血虛導致血虛生風,兩種合在一起的症狀,在治療上給予黃耆、當歸、乾薑等藥物溫補,提升身體正氣,加上黃芩、牡丹皮、銀花涼血熱的藥,不到4個月治癒,游先生的皮膚從一碰就流血,到後來用力抓也沒事,甚至可以泡溫泉。

中醫也可以治療皮膚問題

「以前皮膚都紅紅、一點一點,天氣再熱也必須穿長袖衣服,就怕曬太陽,一曬就癢,抓了又會流血,人家都會問怎麼回事,現在不一樣了,皮膚光滑多了,終於可以自由自在,穿什麼都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能睡得著,心情也跟著好起來,還可以跟親朋好友去日本泡湯。」游先生自覺體質明顯改變。他開心的說,以前從沒想過中醫也可以治療皮膚問題,很感恩能遇見貴人。

60歲以上中老年人特別注意

莊佳穎醫師提醒,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發現逐漸擴散的紅斑性癢疹,一到季節變化、晚上會特別容易癢起來,病程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就要懷疑可能是「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應就醫診斷治療。中藥搭配外用製劑,可以清熱消炎,等到發炎症狀與紅斑改善後,改用以馬齒莧、無患子為主的洗劑,可以讓皮膚不那麼敏感,隨體質慢慢調整,讓皮膚逐漸恢復健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