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大發現! 深呼吸可紓壓、穩定情緒的原因是…

緊張時深呼吸,可以放鬆、穩定情緒,當呼吸速度加快、呼吸變淺,就會越來越緊張,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發現,腦幹中有一小部份神經元負責連結呼吸頻率與身心狀態,深呼吸、呼吸頻率變慢時,由於這些神經元發揮作用,身心狀態就會較為放鬆、穩定。

175個神經元 連結呼吸、身心狀態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科學〉期刊(Science)。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去除老鼠大腦部分神經元後,意外發現,這些老鼠的呼吸和緩許多,經過幾天後,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老鼠情緒變得非常平靜、穩定。

研究首席作者為凱文‧葉寇之前為史丹佛大學研究生,目前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他表示,老鼠到達新環境,通常會東聞聞、西嗅嗅,一直探索環境,但這些老鼠只是坐著,自顧自地理毛,這代表牠們的情緒很穩定。

這些微小神經元位於腦幹深處「前鮑氏複合區」,數量有175個,可將呼吸與放鬆、專注、興奮、焦慮等情緒連結在一起。不只老鼠有這些微小神經元,人類大腦也有,結構也非常相似。研究共同作者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生物學教授傑克‧菲德曼指出,這項研究從細胞、分子層面著手,讓人更了解整體情況如何運作。

運作過度 就會引發焦慮、沮喪情緒

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神經元會將所收集到的資訊傳遞至腦幹「藍斑核」區域,藍斑核就好像預報中心,大腦每一區域都會接收到藍斑核所發出的預報訊息,進而展開像維持專注力、將人從睡眠中喚醒等各項行動。若整體運作過度,就會引起焦慮、沮喪情緒。

研究作者表示,當有些事物干擾呼吸,或讓呼吸加速,大腦必須馬上掌握情況,這175個神經元就是在告訴大腦其他部位到底發生甚麼事情,這非常重要。希望透過研究成果研發新的治療方式,幫助民眾減輕壓力、憂鬱與其他負面情緒。

 

 

春秋容易氣喘過敏 中西合併治療效果佳

一名58歲從事隧道開挖工作男性,長期有咳嗽、痰和胸悶等症狀,雖有規律服藥控制,但仍無法有效改善,尤其每逢季節變換時,就容易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後來配合例行門診追蹤,藥物治療,甚至在醫師建議下換工作環境,不適症狀才逐漸減緩,也未再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

浮塵、花粉等 小心恐是過敏原

另名45歲婦女,常出現鼻塞、咳嗽、周身搔癢等症狀,曾在地區醫院治療,透過藥物控制仍無明顯改善,春秋兩季症狀更為加劇,後來接受中醫科就診,透過辨證論治給予中藥調理,才逐漸紓緩症狀;衛生福利部指出,像是空氣中的浮塵、花粉或細菌等因素,都可能是埋下引起過敏或呼吸道症狀的危險因子。

中西藥併用治療 降低過敏發作

治療過敏和氣喘,臨床上常會以中西藥併用治療;徐永年表示,目前衛生福利部所屬之醫院,就結合胸腔內科、中醫科、小兒科、免疫風濕科等多元醫療和資源,幫助患者在中西藥治療的情況下,能降低過敏和氣喘症狀發作機率,提高療效。

服用中西藥物有異狀 可詢問整合藥物諮詢

除了提供中西醫治療方式,加上具備專業能力的藥事人員,提供相關整合諮詢,以便民眾服用中西藥時,減少發生不良的反應;徐永年呼籲,民眾在使用中西藥物時,若有任何疑問甚至出現異狀,應立即停藥,並可諮詢衛生福利部醫院整合藥物諮詢,降低對身體傷害,提高治療效果。 (徐永年- 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執行長)

 

身體出現不正常抗體 當心風濕症上身

風濕症屬於病情反覆的慢性疾病,因某種不明因素,導致患者身體產生過量不正常的抗體,這時就會對體內組織反作用,因此此症又稱為自體免疫疾病;賴寧生表示,風濕症患者會出現水腫、發燒、關節腫痛、皮膚出現紅斑等,嚴重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恐得洗腎,或影響腦部,演變成精神病、痙攣中風等。

蕁麻疹或口腔潰瘍難復原 懷疑恐是風濕症

風濕症徵兆像是年輕女性腦中風、晨間背痛,或休息一個晚上後依舊腰酸背痛,就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或是口腔潰瘍一個星期內反覆發作、蕁麻疹無法痊癒就要懷疑是否為紅斑性狼瘡,另外包括反覆流產、泌尿道反覆感染、運動傷害無法改善、多器官病變等其他疑難雜症,都可能是風濕病惹禍。

罹患乾燥症 易出現味覺改變等症狀

至於修格連氏症候群又稱為乾燥症,主要是因不明原因的外分泌腺腺體發炎產生的黏膜乾燥,因此引發的症狀;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指出,乾燥症包括唾液腺及淚腺或其他器官組織都恐是被侵犯部位,患者會有眼睛乾澀酸痛、有異物感、味覺改變、口臭等症狀,治療上雖無法根治,但可根據疾病侵犯部位採取不同治療方式。

罹患乾燥症 及時治療仍可有效控制

乾燥症若為侵犯外分泌腺,應採以保守療法,若侵犯內臟器官,則會使用免疫調節劑,但若同時併存風濕免疫疾病,就需一併治療;賴寧生院長呼籲,若能確診修格連氏症候群,及時接受適當治療,能有效控制疾病,目前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結合醫療、教學以及病患追蹤資源與全球性臨床試驗等,可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患者。 (賴寧生 -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黃光永  - 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

雙眼有分主副眼 醫師教你如何辨認

你知道眼睛有分主副眼嗎?原來眼睛是有分主副眼,當你看東西時,會以主眼為主,副眼會較少用到;眼科醫師指出,也就因為眼睛會有分主副眼,一旦副眼有出問題,就不易察覺,民眾要特別小心!

眼睛構造很複雜,也就使得眼睛的疾病很多,近視、遠視、散光、弱視、斜視、複視之外,還有青光眼、白內障、老花眼、黃斑部病變等等;而且都會以E或C圖表來做視力檢查,除了單眼看之外,還會要雙眼同時看,來確認視力。

先雙眼看再單眼看 影像會移動

你有注意到單眼看東西時,會和雙眼看東西的情形不一樣,單眼看時感覺東西會移動;眼科主任蔡裕棋表示,可以將手伸直,雙手拇指與食指合併成三角形,雙眼從此三角形看前方三公尺,找一標的物例如電插頭,然後再單眼看,先閉右眼再閉左眼。

哪一眼看的影像移動多 就是副眼

蔡裕棋主任指出,如果你左眼從這三角形看出去的電插頭移動的較多,就代表你的主眼在右眼,左眼較沒有使用,所以是副眼,而且大腦是靠右邊過日子;如果是右眼移動較多,情況就相反。

一般人會疏忽副眼所出現的問題

眼睛會有主副眼之分,也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對眼睛健康的關注;蔡裕棋主任進一步指出,學會如何分辨主副眼,就可以注意到眼睛是否有問題,否則會很容易疏忽副眼所發生的狀況,也才能及早發現眼睛所可能出現的白內障、青光眼或黃斑部病變的問題,並且可及早就醫診治。 (蔡裕棋 -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