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配方奶怎麼選?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調查,2014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皆高於世界平均。但反過來說,亦即有近4成的爸爸媽媽們,在小孩出生2個月後就會面臨到配方奶的選擇問題。

三大原則 破除常見迷思

古彥男醫師表示,時常有家長會請他推薦奶粉牌子,曾經有一個病人,因為肛門周圍反覆的感染化膿住院,由於膿瘍範圍過大,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後來還得請外科醫師來切開表皮將膿引流出來。家長擔心水解蛋白的奶粉營養不夠,甚至認為這就是導致孩子住院的原因。類似的情節在門診或親朋好友的身上不斷上演。要怎麼樣為自己的寶寶選擇適合的配方奶,古彥男醫師提供下面3個大原則,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

原則一:符合法律規範,有嬰兒配方字樣的配方奶

首先,對於嬰幼兒的配方,國際組織及台灣的衛生單位,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衛福部剛於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的管理規範)。所有的配方,其內含的熱量是多少、醣類、蛋白質、脂肪的組成,以及哪些營養素可以添加,哪些不可以添加,必須全部要符合法規,才能在包裝上標示『嬰兒配方』字樣,就算是水解蛋白配方也不能例外。因此只要選擇包裝上有『嬰兒配方』字樣的產品,就不用擔心有營養不夠的問題。

原則二:選擇有醫學證據支持的廠牌

每個不同配方產品都是根據寶寶不同的需求所設計出來的。一般而言,比較大的廠牌,有比較多的資源與能力發展專利技術,並進行醫學研究。任何配方產品都必須有臨床上的證據支持,才能代表該產品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原則三:根據寶寶需求,有專業醫師建議的產品

每個寶寶都有其個人的生理狀況,除了對配方會有不同的需求外,對同一款配方的接受度也都不一樣。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當然市面上的配方品牌琳瑯滿目,醫學證據也不一定這麼好取得,此時不妨尋求兒科醫師的建議,找出適合您小寶寶的配方。

最適合小寶寶的配方 就是最好的配方

古彥男醫師表示,常常在門診被爸爸媽媽問到,自己的小孩吃的是哪一款配方,不過答案常常讓他們失望,因為他的兩個小孩在一歲以前都是媽媽親餵母乳長大的。母乳在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加強免疫力,甚至是預防過敏上都是第一選擇。

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哺育母乳時,各位爸爸媽媽也不要感到憂心或困擾,市場上絕對沒有最好的奶粉,只有最適合您小孩的配方。把握上面的3個原則,相信你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小孩的配方,幫助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古彥男 - 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

 

別小看灰指甲 又醜又痛甚至影響走路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醫師指出,根據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一項調查顯示,全台6成以上上班族,一天穿鞋時間超過8小時,如果鞋子、襪子悶濕,腳就很容易長黴菌,甚至出現灰指甲。

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醫師說明,灰指甲是黴菌感染造成,當出現灰指甲,指甲容易變厚、變形,甚至惡化成甲溝炎、影響走路。因此發現指甲產生異狀,一定要就醫、遵從醫囑耐心用藥。

曾德朋醫師也提醒,平常盡量要讓鞋子保持乾燥,最簡單的方法是曝曬陽光,另外,也要勤換襪子,最好有兩雙以上的鞋子交替穿,以減少灰指甲、黴菌感染風險。

 

近視可矯正! 配戴合宜眼鏡防弱視

視力不良檢查通知單回來,要家長帶小朋友給眼科醫師作進一步檢查。平常小英在家寫完功課後,就坐在電視機前面,除了吃飯、上廁所或爸媽叫來幫忙時,眼睛才會離開電視機。休假時就是拿起手機滑呀滑,學校黑板上寫的字越來越看不清楚,難怪要拿視力不良的檢查單回來了。

眼睛失去看遠功能就是近視

眼科醫師薛維禎表示,如果因為任何因素(最常見是近距離用眼過度)而失去看遠的功能(遠距聚焦成像異常),那就是眼睛生病了,病名叫「近視」,這也是學齡兒童最常見的眼睛疾病。

近視帶來生活及學習的困擾

薛維禎指出,學齡兒童的近視可能會帶來學習或生活上的困擾,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導致學業落後;看不清站牌或招牌上的字,可能發生坐錯站或鬧笑話的尷尬;路上認不出同學或師長熟人的面孔,造成誤會;坐姿體態不良,脊椎長期壓迫。甚至會看不清路面不平或凹洞,造成危險等生理、心理或社會人際上的障礙,進而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和學業成就;更甚者在腦部及視生理的發育上,若是長時間都處在看不清楚的狀態下,對腦部的發育更有長久且負面的影響。

配戴適當度數眼鏡的重要性

近視是可以被矯正的!在醫師做詳細檢查後,開立最適當的眼鏡度數處方,再選擇舒適的鏡片和選配鏡架,就可以重新擁有清晰的視力和避免弱視的發生。薛維禎醫師進一步指出,不要小看眼鏡的功用,除了能矯正近視和避免弱視之外,其它弱視原因如斜視,散光或遠視等也都是以眼鏡作第一線的治療武器。有些功能性眼鏡還有遮蔽部份光線(量)、隔離紫外光或藍光的效果來保護視膜膜黃斑部的健康。尤其很多接受近視控制藥水治療的小朋友常會畏光或黃斑部病變的疑慮,也都可以挑選適當的眼鏡提供眼睛舒適性和最好的保護。 (薛維禎 -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醫師)

 

減重新療法! 抽出胃內食物有助減肥?

目前減重手術包括胃繞道、胃袖狀切除、胃束帶、胃內水球等,手術多半針對病態性肥胖(BMI≧40)或重度肥胖(BMI≧35)但合併肥胖相關疾病患者。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最近核准一項名為「助抽器」(AspireAssist))的減重器材,提供減重者多一種選擇。

助抽器 提供減重另一種選擇

助抽器是由導管、體外吸取裝置組成。醫師運用腹腔鏡手術將一條管子放進胃裡,患者飯後20分鐘後,可透過體外抽吸將胃中食物抽取出來,減少熱量吸收。

《美國胃腸科期刊》近期刊登一項研究,研究中,研究團隊將中、重度肥胖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有111人,接受生活型態衛教輔導,每天使用2、3次「助抽器」;另一組有60人,只接受生活型態衛教輔導,持續追蹤52週。

新型減重方式 有助控制糖化血色素

研究結果發現,52週後,使用「助抽器」的受試者多餘體重平均減少31.5%,相較之下,另一組只減少了9.8%。若以甩除1/4多餘體重為目標,「助抽器」組中,約59%受試者成功達標,接受衛教輔導的受試者只有22%達標,兩者有明顯差異。此外,使用「助抽器」者的糖化血色素也有明顯下降。

新型減重療程 可能產生發炎、感染風險

研究學者指出,這項新器材可以連續使用超過一年,而胃內水球在六個月後必須取出,否則可能產生破裂風險。這一器材的導管由腹部穿出,可能引起周圍皮膚發炎、疼痛,也可能造成感染,研究中,一位受試者就因管子移位造成幽門前發炎,還有一位得到腹膜炎。

將水袋上提並輕輕擠壓,可將水導入胃中,讓水與胃中食糜充分混合後,再將閥門打開,讓食糜排出。《圖片來源:Aspire Bariatrics》

未來需要更多研究 才有定論

另外,有些人擔心患者使用「助抽器」後將有恃無恐地大量進食,等於變相助長暴食症、狂食症,但此研究定期對「助抽器」使用者進行心理評估,並沒有發現這些現象。研究學者認為,「助抽器」所帶來的利弊得失,未來還需要進行長期、深入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延伸閱讀

1.Thompson CC, Dayyeh BK, Kushner R, et al. Percutaneous Gastrostomy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lass II and Class III Obesit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Gastroenterol.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6, 2016. doi: 10.1038/ajg.2016.500

2.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https://goo.gl/oICNgP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