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炎熱潮濕引黴菌! 清潔做好少困擾

天氣炎熱,人體容易流汗潮濕,不只易於引發黴菌感染,造成皮膚發炎掉屑,像是脂漏性皮膚炎、香港腳、皮癬患者的清潔維護也有相當難度。臺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主任表示,我們在運動大量流汗後,沒有立即把汗擦掉或是清洗掉,讓汗在皮膚上滯留,都可能會造就對黴菌滋長更好的環境。像皺褶處的部分,如胯下、腋下,還有足部,這些地方都是容易滋長黴菌的空間。

殺菌清潔輔助保養 普維酮碘殺菌清潔液新選擇

黴菌感染患者大量流汗後,應該用濕毛巾或紙巾擦拭,避免汗液滯留。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用適當的清潔液消毒輔助治療,抑制黴菌滋長,維持皮膚生態平衡。

曾德朋主任說,清潔液的選擇應該以不會造成皮膚負擔及後續傷害,且低敏的成分為主,例如普維酮碘殺菌清潔液這一類的清潔液。平常在保養上,這類清潔液也能有效輔助疾病的控制,萬一真的被確診黴菌感染,也能夠有效地輔助藥物使用,進而更有效控制這類皮膚疾病的困擾。

又傳麻疹病例! 黴菌感染者須加強殺菌消毒

近期又持續爆發麻疹病例,因為傳染途徑多且在公眾場所傳染力極強,醫師提醒黴菌感染患者一定要加強患處的殺菌消毒,慎防染病。

曾主任說,研究報告顯示,含有普維酮碘的這類的洗劑,不管是洗手液或是漱口,都能夠有效地殺死麻疹病毒。不管用來洗手還是皮膚清潔,甚至是頭髮、頭皮清潔,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要在皮膚或身體上停留至少15秒,才能夠達到有效控制或是殺死病毒的效果。

預防勝於治療 清潔衛生要做好

麻疹初期症狀包括咳嗽、鼻炎、結膜炎,伴隨著高燒症狀,民眾一定要提高警覺,預防勝於治療,做好清潔衛生,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親友。醫師補充,普維酮碘殺菌清潔液一週只需使用兩到三次,但像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或懷孕婦女若需使用時,仍需先諮詢醫師。

壞膽固醇越低越好? 研究:增出血性中風風險

為防範心血管疾病,醫師告誡「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C)不能太高,然而太低也有壞處!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針對中國唐山市近10萬人的9年研究發現,與LDL-C濃度介於70-99mg / dL的人相比,LDL-C低於50mg / dL的人出血性中風的風險增加169%。不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學助理教授Xiang Gao提醒,患者不應恐慌,可與醫師討論膽固醇的目標數值。

壞膽固醇LDL-C 增缺血性中風風險

根據《現場科學》報導,LDL-C容易促進動脈硬化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發生,若斑塊剝離堵住血管,就可能增加心臟病和缺血性中風的風險。

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建議,正常人應將LDL-C血液濃度維持在100mg / dL以下,甚至有指引建議,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應降至70mg / dL以下。不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員Chaoran Ma指出,過去一些研究表明,過低的LDL-C濃度與出血性中風有關,只是缺乏進一步研究。

LDL-C太低 與出血性中風相關

《MedicalxPress》報導,研究團隊針對中國唐山市96,000人進行9年的研究,受試者都沒有癌症、中風和心臟病史,每年都量測一次血脂。

研究發現,LDL-C水平在70-99 mg / dL之間的人有相同的出血性中風風險。但是,當LDL-C水平降至70 mg / dL以下時,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顯著增加,尤其當LDL-C水平低於50mg / dL,比70-99 mg / dL的人多169%。然而,總體而言,所有受試者的出血性中風風險其實很低,低於1%。

為什麼低LDL-C水平與出血性中風風險增加有關?Xiang Gao推測,膽固醇與細胞膜合成有關,過低的LDL-C恐使紅血球過於脆弱而破裂,另外,LDL-C也參與血液凝結,影響出血風險。

期望改變膽固醇指引 過低過高都不好

「決定LDL膽固醇的最佳目標水平時,適度和平衡是關鍵。」他希望,這項發現有助於完善健康的膽固醇水平的建議。例如,因家族病史等風險因素,造成出血性中風高風險的人,其膽固醇控制目標可能改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附屬醫療中心營養師Dana Hunnes對此表示,降低LDL-C可以有效預防缺血性中風,不過這項研究也指出過低的壞處。但她認為,該研究還無法適用於其他地區的族群,也希望未來能納入飲食進一步研究。

參考資料:

1.Cholesterol that is too low may boost risk for hemorrhagic stroke.

2.Low Levels of 'Bad' Cholesterol May Have a Downside.

3.Chaoran Ma, et 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risk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Neurology Jul 2019, 10.1212/WNL.0000000000007853;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7853

肺部照出小結節 該擔心罹患肺癌?

在公司的年度例行健康檢查中,由於家族中曾有肺癌病人,李先生(化名)自費做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發現了小結節,一方面慶幸發現早,但也擔憂小結節會演變成肺癌。如何分辨肺結節是否為肺癌,發現肺結節時有無必要回診檢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于鎧綸醫師說明,肺癌只是肺結節成因之一,肺結節不等同於肺癌,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認。

肺部罹癌陰影? 肺結節成因揭密

隨著健康意識提升,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ow dose CT)已成為許多民眾健檢安排的項目之一。當檢查報告顯示有肺結節時,讓人憂心會不會是肺癌,到底肺結節該如何看待和處理。于鎧綸醫師說明,一般經由胸部X光或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肺部有小於3公分陰影(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即稱為肺結節。

常見肺結節原因包括良性發炎性病灶、感染、發炎或感染後的纖維化結節以及肺部腫瘤,而腫瘤又分為良性腫瘤(如纖維瘤)或惡性腫瘤(如:肺癌、淋巴癌)。于鎧綸醫師指出,肺癌只是肺結節成因之一,肺結節不等同於肺癌,需要進一步就醫確認。

小於2公分免驚? 發現小結節應回診

于鎧綸醫師強調,胸腔科醫師會根據胸部電腦斷層上面肺結節影像的大小、形狀、影像特徵等,結合病患病史,包含家族癌症病史、抽菸或二手菸、職業、肺部疾病病史等,來判斷肺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再依據上述檢驗與問診結果給予合適的理方式,包括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追蹤、其他影像檢查、氣管鏡檢查、切片、開刀等。

一般來說,小於2公分的肺結節有9成是良性結節,不要過度驚慌。于鎧綸醫師呼籲,當有肺結節時,務必要回診檢查,並和醫師討論後續處理方式。

乾眼症患者多 7症狀自我檢測

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年輕患乾眼症大幅增加。根據統計國內罹患乾眼症者每年正以10%的速度成長,幾乎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乾眼症狀。乾眼症狀有乾澀、紅眼、異物感、分泌物增加、疲勞、影響視力等,嚴重時甚至會造成角膜上皮破損與角膜潰瘍,乾眼問題不可不慎。

眼睛過度操勞 小心靈魂之窗變成「沙漠之眼」! 隨著近年國人長時間觀看手機、電腦、電視螢幕的用眼習慣,讓乾眼症成為眼科中少數跨年齡、跨族群、跨性別的疾病,此外常處空調環境的上班族、空服員、需常配戴隱型眼鏡的族群、重度使用電腦的辦公人員,都是乾眼症的高危險群。

乾眼症7症狀 自我檢測 1)眼睛感覺乾澀、易疲倦嗎? 2)眼睛感覺有異物感,像有沙子在眼睛裡? 3)眼睛感覺灼熱感嗎? 4)眼睛是否有血絲? 5)睫毛上有很多皮屑嗎?眼皮曾有黏黏的感覺嗎? 6)眼皮感覺緊繃、有沉重感? 7)對外界刺激敏感(例如畏光、畏風)?

三多保養法 預防乾眼症 1)多保濕: 避免太乾燥或一直吹風的環境待太久,減少使用吹風機、電風扇時間,吹冷、暖氣或使用電暖爐時須增加室內的溼度,可於室內置一盆水,也可適時熱敷、按摩眼睛周圍。 2)多保養: 眼睛溫敷、多做眼球運動,隱形眼鏡選擇高透氧材質,儘量選用長效保溼的保養液;定期眼睛健檢、積極治療;多吃富含維他命A、C、E的水果與食物。 3)多休息: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原則,專注用眼時要記得每分鐘大約眨眼15到20次,保持眼睛濕潤度。

平日預防 勝過患後治療 乾眼症最大原因是長時間使用平版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以及超時配戴隱形眼鏡,民眾應隨時關注眼睛健康,若檢查發現罹患乾眼症,應積極接受治療,以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維持眼球光滑清晰的表面。依據不同程度的乾眼症,臨床會分別建議點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睡前使用潤滑藥膏、熱敷、按摩眼睛周圍、出門戴擋風或保濕眼鏡、增加室內濕度等治療方式,中重度患者需進行淚小管栓塞或電燒、眼球覆蓋或眼瞼縫合手術,以改善眼睛乾燥的問題。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吃高纖容易脹氣 研究:少鹽可改善

吃太鹹恐與脹氣有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重新分析一項高血壓臨床試驗研究顯示,比起低鹽份飲食,高鹽分的腸胃脹氣風險增加27%。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Noel Mueller表示,有些人吃高纖飲食容易腹脹,可以在不減少纖維攝取下減少鹽分攝取來避免。

腸道易脹氣 細菌分解物質產氣

根據《科學日報》報導,據估計,腸胃脹氣困擾三分之一美國人,其中9成以上患有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腸胃脹氣是因為腸胃道累積過多氣體,產氣的原因可能是腸胃細菌分解纖維時產生,也有研究顯示可能與鈉含量有關。

對此,為研究高纖、低纖飲食中,鈉含量是否影響腸胃脹氣,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重新分析一項執行20年的高血壓臨床研究數據─「停止高血壓-鈉的飲食方法」(the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Sodium trial, DASH-Sodium)。

該項研究中,高纖飲食是指脂肪量低,富含水果、堅果和蔬菜的飲食。數據中分別包含了三種納含量的高纖與低纖飲食,其受試者高血壓和腸胃脹氣的數據。

高纖飲食易脹氣 減少鹽分可改善

《商業內幕》報導,研究發現,在試驗之前,36.7%的參與者已有腹脹;而與低纖維飲食相比,高纖飲食增加了41%脹氣風險,且男性更容易受此影響。

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比起低鹽份飲食,高鹽分飲食的腸胃脹氣風險增加27%。

鈉為何造成脹氣仍在研究中,不過Noel Mueller推測,鈉會改變腸胃道水分吸收,也可能改變腸道細菌產生硫化物的過程,影響腸道菌相。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胃腸病學雜誌》,針對研究重點,他強調,有些人吃高纖飲食容易脹氣,可以透過減少鹽分攝取來避免,又能不減少纖維攝取。

參考資料:

1.Higher salt intake can cause gastrointestinal bloating.

2.Higher salt intake can cause gastrointestinal bloating, says study.

3.Allison W. Peng et al. Effects of the DASH Diet and Sodium Intake on Bloat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9; 1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0283

決定人生最後一哩路 4千人簽預立醫療決定 

病人自主權利法指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須年滿20歲)得為預立醫療決定,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則須經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而此法規也於今(108)年1月6日正式上路,截至目前,臺北市現有12家醫院18處所提供預立醫療諮商服務,其中截至6月底止,全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人數共計4,664人,而臺北市醫院簽署人數就佔全國三分之一,為1,521人,六都之冠。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 助意願人做決定

統計指出,佔8成年齡50歲以上的意願人最多,且女性佔6成,顯示出長者不僅較關心,也願意接受善終議題;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者,必須事先向醫院預約安排時間,再由包括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等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提供相關醫療資訊詳細說明。

赴醫院諮商前 先準備三步驟

衛生局進一步解釋,前往醫院諮商前也需準備「想一想」、「邀一邀」以及「選一選」,也就是想一想當面臨意外或疾病的發生時,會想要什麼樣的醫療照護模式,並邀請二等親家屬及身邊親近的人一起參加諮商,讓他們了解並尊重你的決定,最後可以多選擇1位或多位了解您意願的人,擔任醫療委任代理人,以便在意願人無法表達自己意願時,可代替表達決定。

後續想撤除可變更 以確保意願人權益

預立醫療決定不僅能使意願人慎重思考,當自己面臨包含末期病人、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永久植物人等特定臨床條件時,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以及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意願;衛生局呼籲,當立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就會經認證程序,註記在意願人的健保卡,但後續若意願人想要變更或撤除,都可依照程序進行變更,以確保意願人的醫療權益。

中醫新觀點 這些「警訊」竟是血糖異常?

一位57歲羅姓婦女,長期受焦慮、怕熱、多汗、失眠及反覆性陰道感染等症狀困擾,初期以為是更年期到來,到童綜合醫院中醫科接受接受糖化血色素等相關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1,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經過中藥治療後,除血糖控制穩定外,陰道發炎的症狀也獲得改善。

高血糖危機四伏 中醫治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加上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症狀變嚴重才驚覺罹病。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表示,中醫門診協助過許多患者確診第二型糖尿病,如一位50歲吳姓男性,晚上夜尿、頻尿又常覺得口乾舌燥、怕熱,因此影響睡眠,其糖化血色素已高達14,經醫師治療後,血糖控制愈來愈穩定,夜尿、頻尿也改善。

哪些「上火」症狀? 高血糖莫輕忽

傳統的中醫理論多認為糖尿病屬於陰虛,但以滋陰藥物針對糖尿病前期、早期和中期來治療,往往效果不甚理想。近年來創新的中醫觀點認為,第二型糖尿病病程包括「鬱、熱、虛、損」。在早期多屬「鬱、熱」,患者常常表現出「上火」的症狀,如口渴多飲、小便頻數、食慾亢進、容易飢餓、煩躁、便祕、怕熱、多汗、焦躁、失眠、頭脹、頭暈、反覆陰道炎、尿道炎、皮膚炎等眾多不典型的症狀。

中醫對症下藥 清熱瀉火調控血糖

陳建雄醫師說,在「鬱、熱」這兩個階段,身體機能處在過度亢奮狀態,這時期身體的胰島細胞其實是過度分泌的。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會讓胰島細胞逐漸疲乏,甚至衰竭,最終身體無法再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必須依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中醫早期治療的重點方向是「清熱瀉火」,截斷這種機能過度亢奮的狀態,可讓胰臟適度休息,延長胰島細胞的「使用年限」。

隱形殺手糖尿病 留意併發症狀

陳建雄醫師提醒,糖尿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和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慢性腎炎等關係密切。有些患者在急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後,才意外發現有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是糖尿病常見症狀,併發視力模糊、傷口痊癒較慢、容易飢餓、疲勞、虛脫感、皮膚癢、反覆陰道、尿道感染、手足感覺麻木遲鈍、經常合併有中醫「火熱」的症狀時,宜提高警覺,進一步到院檢查。

可重複使用的月亮杯 優缺點知多少

女性每月生理期總是要用到許多衛生棉或棉條,製造垃圾的一次性產品,每個月累積起來其實製造不少垃圾。根據統計,女性一生約40年的生理期大約要用掉一萬片衛生棉!環保且比買衛生棉還划算的月亮杯,在歐美是常見的女性生理用品。相較於衛生棉的悶熱不適,月亮杯確實是個乾爽又能兼顧環保的女性經期好朋友。

月亮杯可在台購買 女性新選擇 月亮杯又稱為月經杯、月事杯,為由矽膠、乳膠或者熱塑性塑料製成、可置放在陰道內使用的經期用品,觸感柔軟富有彈性。一般多為鐘形,下方為短柄環。鐘形部分收集由子宮內流出到陰道的經血,短柄便於取出月經杯。取出清洗後可重複使用,台灣於2017年合法上市。

月亮杯要怎麼使用 撇步在這裡 洗淨雙手後可使用C字折、7字折以及壓折的方式將杯口折疊月亮杯,保持坐姿或蹲姿,張開雙腿放進陰道內即可,因材質柔軟有彈性能,與陰道壁貼合且不會掉出來。 想取出月亮杯,物必先將手洗淨再伸入陰道拿取月亮杯,捏住短柄或月經杯底部解除壓力即可往外拿出來,但切記不要用蠻力拔取。用清水或無香洗潔劑或專用的消毒片洗淨可再次使用,月經結束後放入沸水中消毒。(切記不要用酒精或放進微波消毒)

月亮杯放超過24小時 可能造成感染 網路人氣作家安柏表示前兩日突然急性膀胱炎,腹痛到掛急診,過幾日才發現原來是月亮杯卡在自己體內長達一週,拉出時甚至有「伴隨異味而來的發黑經血」。陰道內有很多細菌、黴菌,使用月亮杯一定要6小時就取出清洗一次,若放置超過24小時就會有感染風險,嚴重可能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 另外,不管是放入或取出月亮杯,手都必須要放入陰道內,使用前要記得修短指甲,保持指甲乾淨,避免指甲刮傷陰道壁,或帶入其餘細菌,造成感染流血。

使用月亮杯 有以下優點 1)月經杯收納經血的容量大於衛生棉條。 2)能重複使用,更環保。 3)經血沒有和空氣接觸,故正常使用情況下不會產生臭味。 4)不會感覺到經血流出來。 5)與衛生棉和棉條相比,月經杯在女人一輩子月經期間使用的花費更少。 6)方便進行水上或野外登山等活動。

使用月亮杯 可能會遇到這些問題 1)手是否會沾到血:因必須伸進陰道裡拿取,所以手或多或少會沾到經血。 2)會不會很難塞:一開始使用可能會有異物感、覺得很難,多練習幾次就會上手。 3)是否會掉進子宮內:女性的陰道與子宮之間有一個有彈性的環狀結構叫做子宮頸,只有生產時才會張開,所以不用擔心月量杯掉進子宮裡。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