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夏天老人分次補水 預防舒張型心衰竭

夏天高溫炎熱,除了要預防中暑,更要注意心血管疾病突發!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提醒,若熱天出現「痛、喘、暈、冒汗」等症狀,恐是急性心肌梗塞徵兆,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並迅速就醫。此外,夏天老年人不要一次大量補水,應分次補充,以免心臟無法負荷。

夏天易脫水 血液黏稠易發心臟病

夏天為何會引發心臟病?黃瑞仁說,夏天容易流汗造成脫水,血液較容易凝集,且黏稠度增加,因此增加血管阻塞、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另外,夏天血管舒張,血壓是否會較低?黃瑞仁表示,冬天血管收縮,血壓較高,到夏天血壓則回歸到正常,並不是降低。

老人夏天分次喝水 以免舒張型心臟衰竭

至於夏天許多人常大口喝水,補充流失的水分。黃瑞仁強調,年紀大、或者有冠狀動脈心臟病者,容易發生舒張型心臟衰竭,建議不要一次喝大量水,應分次補充才安全,免得心臟負荷不了。

黃瑞仁解釋,老年人通常都有輕微心臟纖維化,由於心臟是收縮和舒張的器官,當心臟變得比較硬,肺部流回心臟的血液若太急太多,心臟無法立刻舒張,就會引發舒張型心臟衰竭。

「醫療上,年紀大的患者、冠狀心臟病的人,即使心臟收縮能力正常,點滴也不能打太快,否則容易造成急性肺水腫、呼吸困難或心臟衰竭。」黃瑞仁說,喝水身體雖然會調適,與打點滴情況不同,但還是建議年紀大的人分次補充水分。

區分中暑和心肌梗塞症狀 這些情況速送醫

中暑和心肌梗塞症狀有何不同?黃瑞仁說明,中暑的症狀多為頭暈、全身無力,身體高熱、發高燒,嚴重則意識昏迷。心肌梗塞常見的症狀「痛、喘、暈、冒汗」,也就是胸痛

、呼吸困難、因血壓下降而輕微頭暈,嚴重時甚至暈倒、以及冒冷汗;少數不典型症狀則出現上腹部疼痛,這是因為右邊血管通過橫膈膜,如果該處阻塞會引發疼痛,有時會誤以為是胃痛。黃瑞仁提醒,一旦心肌梗塞發作,須立即送醫治療。

癲癇發作不驚慌 施茂雄醫師提醒這5點

許多人對癲癇急救的觀念仍停留在患者倒地抽搐時,誤以為要拿硬物給患者咬,甚至壓制在地;其實,這反而可能會害病友進而受傷!台灣癲癇之友協會榮譽理事長、前長庚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顧問醫師施茂雄提醒,看到患者癲癇發作時不要驚慌,切記做到「移、勿、側、陪、送」五字訣的動作就好,先移除旁邊危險物品,讓患者側臥,在旁陪伴患者發作完畢就好,如果癲癇發作超過5分鐘、有大傷口或者發作後神智沒有恢復,再將患者送醫。

癲癇發作時別塞硬物 做到五字訣「移、勿、側、陪、送」即可請牢記

針對癲癇發作處理五字訣「移、勿、側、陪、送」,施茂雄醫師解釋,「」是指不要動患者,就地休息,同時開周邊尖銳物品,如果怕患者抖動受傷,可以將軟物墊於其頭下;「」是指不要強行壓制患者肢體的抽搐,也不要將硬物放入患者口中,以免弄斷患者牙齒或是吸入異物,造成二次傷害。

」則是要幫助患者翻身側臥,讓唾液能夠流出,以免堵塞呼吸道;「」是陪伴患者至神智清醒,給予安慰照護;「」是當患者連續抽搐5分鐘以上、有大傷口或發作後神智沒有恢復,須將患者盡速醫治療。

他補充,癲癇發作是不可預期,無法事先預防,因此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不過有發作前兆時,盡快就地蹲下、躺下,免得發作時摔倒受傷。

注意居家安全 不要泡澡免發作溺死

針對癲癇患者的居家環境,施茂雄醫師也建議,屋內電線要收好,越短越好或採無線器械最佳,避免發作時絆倒;家具盡量是圓邊的,以免跌倒時碰到尖銳處;此外,浴室的門應往外開,若往裡面開啟,萬一發作跌倒擋住門,就可能耽誤急救了;另外,樓梯間的門不要往樓梯方向開啟,避免發作時摔下樓梯。

另外,洗澡時不要盆浴,除非有人陪伴,以免發作時溺死。曾經有過病人發作而溺死在浴盆裡,實在令人遺憾。

吃藥控制癲癇 生活與常人無異

施茂雄醫師提醒,若兒童是還在發育,可以補充維生素B6,另外,兒童有較高比例的失神發作,較少倒地抽搐大發作,但是還是要吃抗癲癇藥物治療。他同時強調,只要服藥控制,不發作時癲癇朋友與平常人無異,所以,一定要接受治療,服藥控制症狀,減少發作次數,維持腦部正常運作,也避免發作帶來的意外傷害。

直播預告 施茂雄醫師談癲癇注意事項

若民眾對於癲癇還有更多疑問,想進一步了解施茂雄醫師對於癲癇患者的建議,歡迎7月26日中午12點30分,至健康醫療網 FB「健康Live直播」現場,由施茂雄醫師親自解惑,同時歡迎您在直播期間隨時在線上提出問題!

睡不到7小時傷身心 英國衛生當局要訂準則

英國衛生部草案洩漏,首長有意處理公共睡眠問題!《泰晤士報》日前公布洩露的草案顯示,多達4分之3的英國成年人,每晚睡不到7個小時,低於此標準恐與肥胖、中風、心臟病、抑鬱和焦慮的風險有關。英國牛津大學睡眠和生理時鐘神經學教授Russell Foster表示,好的睡眠可預防失智症等疾病,不過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差異很大,制定政策須小心評估。

草案綠皮書洩露 睡眠衛生是關鍵

根據《BBC》報導,英國《泰晤士報》獲得了英國衛生部部長Matt Hancock將發佈的公共衛生綠皮書的草案內容,該報告稱英國政府將審查有關睡眠和健康的證據,將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人建議每日睡眠時間,並提高「睡眠衛生」的意識,有助於形塑健康睡眠的認知。

報告指出,若成年人每晚睡不到7個小時,將與肥胖、中風、心臟病、抑鬱和焦慮的風險增加有關,有害身心健康。

Russell Foster提到,大量證據顯示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預防失智症、糖尿病和憂鬱症。但他也提醒,政府必須小心制定政策,「困難在於有很多個體差異。」

英國人普遍睡不好 青少年也面臨危機

《衛報》報導,睡眠委員會和YouGov的調查顯示,3分之1英國人經常睡不好覺。但研究不斷彰顯睡眠的價值,今年稍早,《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一篇德國研究指出,睡眠可以提高免疫細胞打擊目標和抵禦感染的能力。

去年《衛報》揭露,數千名兒童和青少年面臨著一場失眠危機,患有睡眠障礙的年輕人的入院人數,6年內急劇上升。調查顯示,16歲及以下患者,睡眠障礙的初步診斷率,從2012-13年的6,520人上升至去年的9,429人,增加近三千人。

這種現象描述為隱藏的公共衛生問題,並歸因於肥胖、睡前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有關,掀起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危機。

參考資料:

1.Ministers may advise on how much sleep people need.

2.Government to issue 'sleep hygiene' guidance.

口腔黏膜出現「這警訊」 小心口腔癌病徵

一位40多歲從事建築業者林先生(化名),因工作關係經常嚼檳榔,半年前發現口腔內部傷口不容易癒合,原本並不在意,直到下唇麻木才就醫,經診斷是口腔癌第四期,進行手術及化療電療,後續吞嚥、發音及外觀大受影響。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陳建晟呼籲,口腔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若出現口腔白、紅斑症、口黏膜下纖維化症等癌前病變特徵,應就醫確診。

紅唇族最愛 檳榔子列一級致癌物

陳建晟指出,檳榔子果實中主要成份為多酚類化合物、檳榔素、檳榔鹼,食用會讓人有興奮感、精神感覺較為振奮,檳榔鹼也是檳榔致癌因子之一,已為列為致癌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檳榔是東南亞受歡迎的精神活性物質之一,僅次於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經常使用檳榔、菸、酒,得口腔癌的機率,與三項不沾者相比,高達123倍。

陳建晟解釋,從口腔黏膜的正常細胞要演化成奪命的細胞,會經歷過度或潛伏的演變。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徵兆是可辨識的,像是口腔白、紅斑症、口黏膜下纖維化症等,都是口腔癌前的警訊。不但洗牙時可做細部檢查,牙醫師或耳鼻喉醫師看診時,也很容易觀察是否有病變。

戒檳榔菸酒 遠離口腔癌危害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雜誌》研究報告指出,嚼食檳榔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風險較高,這種無法治癒的狀況會造成口腔僵硬,最終導致下顎運動喪失,且檳榔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症和肥胖風險增加有密切關連。口腔癌的復發大都在二年內,大部份會出現在原本患處或頸部,也可能轉移遠處部位,陳建晟呼籲定期追蹤檢查才能有效控制,而戒除檳榔才是最終根本。

女子心臟停跳50天 臺大醫院換心搶命

等待心臟移植的患者,往往得與時間賽跑,為了能幫助患者縮短等待時間,臺大醫院心臟移植醫療團隊為病人訂定移植時免疫治療計畫,根據交叉試驗結果,透過血漿置換、給予免疫抑制劑、人類免疫球蛋白等方法,病患在心臟停跳50天後,完成去敏化心臟移植手術,創下國內紀錄。臺大醫院表示,透過跨科部醫療團隊合作,去敏化心臟移植手術,未來可望帶給末期心臟衰竭病患更多存活的機會。

創國內紀錄!心臟停跳50天後被救活

陳小姐去年出國旅遊,遭蜜蜂螫咬,返台後發燒,患處腫痛泛癢,就醫後,心電圖異常及心臟衰竭,後來突發心臟停跳無法恢復,在CPR使用葉克膜後,採以放置雙心室輔助器,轉台大醫院等待心臟移植,等待期間,因併發急性腎臟衰竭、瀰漫性出血等須持續輸血,誘發大量白血球抗體,恐讓移植的排斥失敗率升高。

縮短等待時間 心臟移植去敏化搶救成功

陳小姐曾先後有4次移植機會,但比對白血球抗體後發現不合適,與捐贈者的交叉試驗均呈陽性。臺大醫院解釋,移植手術前交叉試驗如果呈陽性,移植後因為抗體發生超急性排斥機率極高,通常只有放棄移植一途。

「去敏化」奏效 突破心臟移植排斥

為了提高移植成功率,移植團隊為陳小姐訂定去敏治療計畫,使用去除B細胞藥物、人類免疫球蛋白及血漿置換等方法,以移除和抑制抗體的排斥作用。這項計畫,使患者在心臟停跳50天後,成功接受心臟移植,迄今心臟功能正常無排斥現象。 

臺大醫院訂定「等待移植期間白血球抗體檢測方案」,以突破心臟移植超急性排斥問題,處理交叉試驗陽性的心臟移植,並訂有等待移植期間白血球抗體檢測方案,自2010年11月迄今,累積超過50餘例。截至4月,也已完成3000例葉克膜置放、24例居家型心室輔助器、超過100例心室輔助器及600例心臟移植。

氣切疤痕肉芽阻氣 支氣管內視鏡揪病灶

67歲林先生兩年前車禍腦幹出血,曾氣切治療,今年肺部感染發炎有氣喘症狀,呼吸急促還出現異常的哮鳴,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邱國樑使用內視鏡經口察看,發覺呼吸道接近聲帶位置異常狹窄,氣管通道剩不到百分之十。原因是曾氣切的氣管疤痕長滿肉芽組織,阻塞呼吸道。邱醫師採用支氣管內視鏡移除病灶,特殊體質病人移除氣切管可能引發氣管阻塞合併症,任何有呼吸症狀應立即就醫。

氣切依然可維持說話、進食等日常生活互動 「氣管切開術」,簡稱「氣切」,是從頸部做氣管切開後放至氣切套管的手術,建立一個與外界連接的呼吸道,作為抽痰的管道或外接呼吸器之用。做氣切的結果就是得一輩子依賴呼吸器、長期卧床嗎?其實對於上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如果做了氣切便可正常呼吸,而意識清楚的患者也有講話的機會,等阻塞的原因改善,氣切管便可順利移除,臉部皮膚不會因長期插管貼膠布而破皮受傷,亦可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及減少感染,加上方便更換管路和抽痰,減少呼吸道的阻力。可藉氣切改善病人的通氣狀況,使其更有機會脫離呼吸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可改善病人的舒適度,脫離經由口腔放置氣管內管插管的痛苦,而擁有較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再加上營養狀況良好、呼吸肌肉力量足夠、以及病患本身、家屬與醫護人員的共同配合,都是有機會可以脫離呼吸器。

息肉阻塞屬氣切合併症 邱國樑表示,部分病人氣切會有合併症(息肉阻塞、支架斷裂、支架移除),林先生屬氣切傷口部位疤痕易增生肉芽組織接近聲帶,兩邊肉芽組織不斷長大,使氣管通道剩下0.2公分寬度的隙縫,導致呼吸時發出類似氣喘的哮鳴聲,氣管狹窄伴隨呼吸困難症狀,若不處理可能因卡痰或呼吸道發炎,容易窒息發生生命危險。

電燒、雷射或冷凍治療 可去除肉芽組織 林先生後來採用支氣管內視鏡治療。 支氣管內視鏡中採用電燒、雷射與冷凍治療方式將肉芽組織去除,將氣管狹窄處打通、改善呼吸,但部分病人術後疤痕可能又因體質再增生,需持續追蹤。目前林先生氣管已恢復通暢,持續追蹤三個多月並無復發跡象。 生命在於呼吸間!邱國樑提醒,臨床上遇到維持生命需要氣切時,必須以搶救生命為優先,若肺部或支氣管產生合病症再作後續處理。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夏日防蚊大作戰 天然防蚊液PMD面面觀

登革熱疫情逐漸升溫,防蚊愈顯重要,然而如何選擇有效的防蚊液?目前台灣衛福部核准DEET(敵避)和Picaridin(派卡瑞丁)類的防蚊產品,然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也認證檸檬桉油(Oil of lemon eucalyptus, OLE)、檸檬桉(para-menthane-diol, PMD)等為有效防蚊成分。兒科醫師Hansa Bhargava提醒,除了慎選有效的防蚊液外,也應穿著長袖衣物等方式來避免蚊子叮咬。

植物萃取精油 歐美有效防蚊成分

根據關注殺蟲劑、農藥使用的非營利組織「Beyond Pesticides」指出,檸檬桉油OLE是從檸檬桉類植物的枝葉萃取出的萃取物,是一種天然成分的驅蟲劑,其他萃取物包含香茅醇(Citronellol)、檸檬烯(Limonene;俗稱檸檬油精)和沉香醇(Linalool)等。

也有廠商直接以人工合成的方式製作這類化合物,例如具有較高濃度的有效避蚊成分PMD (p-menthane-3,8-diol),在美國已有相當長的使用歷史,美國科學家在90年代已證實其是有效防蚊成分,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也在2000年批准核可其為一種生物性驅蟲劑,也被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認可。

其驅蚊原理,是蚊子具備各種環境感應器,來偵測乳酸、氨、二氧化碳、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來找到可以吸血的獵物。PMD似乎能夠混淆、干擾人類發出的訊號,避免蚊子叮咬。

不同濃度PMD 保護時效也不同

由於市售許多天然精油號稱能夠防蚊,其成效很多沒有受過驗證。但Beyond Pesticides提到,同屬天然的PMD,在東非國家坦尚尼亞試驗顯示,其防蚊功效和另一種人工合成的傳統驅蟲劑DEET一樣有效,能提供6-7.75小時的保護力,預防瘧疾瘧蚊叮咬。

事實上,在某些實驗中,PMD產品(具有26% OLE或65% PMD)比低濃度DEET(10%)防蚊時間更長,其可預防侵略性蚊子約4-7小時,侵略性較小的蚊子可預防超過12小時。總體而言,濃度20-50%的PMD產品,可以預防各種蚊子約2-12小時。

天然精油不一定有效 注意防蚊成分

PMD有毒性或危險性嗎?Beyond Pesticides指出,經過動物實驗顯示,PMD除了對眼睛有刺激性外,沒有發現副作用,但有少部分皮膚刺激的案例,不過稀釋後可改善。事實上,PMD並不被歸為皮膚刺激物,通常被認為較溫和也較不刺鼻。另外,PMD的流行病學研究不多,目前沒有致癌和毒性的數據。

兒科醫師Hansa Bhargava在《Medscape》撰文還提到,沒有精煉過的檸檬桉油和OLE、PMD的特性完全不同,沒有被證實可預防蚊蟲叮咬,民眾不要搞混。此外,美國CDC建議,PMD產品只能使用於3歲以上孩童,家長需多注意。

目前台灣衛福部僅核准DEET(敵避)和Picaridin(派卡瑞丁)類的防蚊產品,雖PMD不在名單中,但已經有兩種PMD產品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若民眾挑選相關產品時,應注意其有效成分、濃度,避免防蚊無效。

參考資料:

1. 美國CDC防蚊指引.

2. Mosquito Protection: Is DEET the Best? What About the Rest?

3. A Beyond Pesticides Factsheet- OIL OF LEMON EUCALYPTUS (PMD)

「胰」路持久抗癌 新藥爭取生機

「我的一個病人八年前接受胰臟癌手術後,沒過多久就復發,但他身體狀況不錯,也很聽醫生的話,到現在經歷了很多線的治療,生活尚能自理。」「另一個病人為局部晚期胰臟癌,無法手術切除,但他參與臨床試驗,遵從醫囑規律回診,加上家人悉心照顧,持續四年多的治療期間,病情都控制良好。」

堅強對抗病魔 爭取一線生機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楊士弘回想起他曾接觸過的患者,表示胰臟癌雖然可怕,預後普遍不佳,但還是有人能堅強地對抗病魔,鼓勵患者「給自己一個機會,願意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活下去、甚至等到新治療問世,爭取一線生機。」

胰臟癌診斷困難 確診多已屬晚期

楊士弘談到胰臟癌,不免感嘆這實在是個難纏的疾病。胰臟癌既非台灣常見癌症,加上診斷困難,胰臟位於腹腔深處,透過胃鏡或超音波檢查,都不容易發現腫瘤。另外,像是食慾不振、腹痛、腹脹、體重減輕、背痛等症狀,都缺乏特異性,一般人甚至是醫師,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察覺異狀,因此大多人確診時都已屬晚期。

癌細胞容易轉移 藥物難以穿透

而胰臟癌不只難以及早被發現,臨床治療上,也面臨「容易復發、身體虛弱、併發症多、抗藥性強」的諸多挑戰。楊士弘解釋,因為胰臟癌特性,在腫瘤還很小的階段,癌細胞就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且腫瘤本身纖維組織豐富,藥物難以穿透,癌細胞抗藥性也強,再加上患者多為高齡,都加深治療難度。

二線化學治療新藥 已納入健保給付

但患者也不必過於憂慮,隨著新治療陸續問世,存活率已逐年改善,如去年就有納入健保給付的二線化學治療新藥,經臨床試驗證實可成功改善患者整體存活期達半年。抗癌路遙遙,楊士弘就指出,家人朋友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長期接受治療不只耗損患者體力,更是意志力的一大考驗,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盡相同,「只要積極配合醫療團隊,堅持下去,就可能看見希望」!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