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開學勤洗手戴口罩 腸病毒、流感、新冠肺炎作伙防

因全球性新冠肺炎流行之故,各地民眾配合戴口罩及勤洗手防疫措施,讓平時流行疾病盛行率大幅下降比如流感。對此,安南醫院小兒感染科宋玉蘭醫師表示,嬰幼兒由於難以配合戴口罩跟洗手,理當是罹患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跟糞口傳染疾病的高危險群,而事實上在農曆年前就曾有罹患腸病毒感染的嬰幼兒來門診就醫。家長如發現孩子臀部出現紅疹,不一定是常見的尿布疹,也有可能是腸病毒感染導致。

腸病毒3月就開始流行 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等症狀要留意

宋玉蘭指出,一般而言腸病毒往往每年3月下旬會開始流行,5、6月達高峰,暑假期間盛行率會開始下降,9月開學後又會再度流行。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無症狀或輕症,部份症狀表現為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也會引起急性淋巴結性咽炎、流行性肌肋痛和發燒合併皮疹等,只有少數患者會演變像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重症,臨床上常出現在病程第3至7天。

罹患腸病毒感染的孩童,如家長發現小孩出現腸病毒重症先兆包括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活動力下降、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沒有發燒或哭鬧時出現心跳加速或呼吸急促等狀況時,儘速至醫院就診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腸病毒無抗病毒藥物 預防感染是王道

宋醫師強調,腸病毒至今並無特殊抗病毒藥物可用,對於患者只能給予支持性症狀治療,因此避免感染才是最佳良方。鹵素消毒劑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因此宋醫師常建議家長可多利用市售含氯漂白水作適當比例稀釋後,於常接觸物體表面來擦拭進行重點式消毒,但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及戴口罩習慣才是最正確的。

如發現自己小孩不易養成勤洗手及戴口罩習慣,家長務必要減少不必要外出及進出公共場所次數,如萬一不幸被感染,要做好在家休養及避免與其他孩童接觸,以免造成交叉感染風險,尤其是每年的3跟9月時。

中醫師過元宵 教您做健康素食湯圓

正月十五鬧元宵,春節將綻放慶典結束的火花。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思儀結合傳統吃湯圓習俗搭配節氣,教您做簡單又營養的素食湯圓料理。

清淡飲食為強健脾胃做準備 善用當季食材

臺灣橫跨北回歸線,節氣更替不明顯,今年元宵節跟在雨水節氣後面,還是冬春交接的季節,冬天的濕氣沒有完全去除,大家也才剛過吃喝飽足的春節,吳思儀醫師建議飲食上可以稍微清淡,為強健脾胃做準備。

吳思儀醫師選擇市面上容易看得到的當季食材,準備需要的材料有:乾香菇3至5朵、紅蘿蔔少許、板豆腐一塊(可以買市售盒裝豆腐半盒)、雞蛋一顆煎成蛋皮、紅白小湯圓適量,另外根據個人喜愛的青菜適量、調味料選擇醬油少許、鹽巴少許、芝麻油少許、白胡椒粉少許,可根據個人食量斟酌食材份量。

吳思儀分析,黑芝麻性味甘、平,可補肝腎、潤五臟且有潤腸功能。紅蘿蔔中的beta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食材,需借由芝麻油才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曝曬乾燥後的香菇會產生維他命D2,能幫助人體的筋骨健康。豆腐及雞蛋是優質蛋白質來源。加上青菜含有纖維質,可維持腸道健康,幫助排便順暢。白胡椒則可增加食慾、暖胃散寒、協助消化。這些食材做成料理,清淡卻富含營養能幫助健康。

吳醫師教導料理作法:先用冷開水泡開乾香菇,泡香菇的水可以留著不要丟,稍後可以煮湯圓。另外,把紅白小湯圓放入滾水煮至8分熟,撈起浸泡冷開水備用。泡開的乾香菇、紅蘿蔔、板豆腐及蛋皮都切成絲。然後,香菇、紅蘿蔔、芝麻油,一起放進炒鍋,開小火慢慢炒香,再加入豆腐及蛋皮一起拌炒。最後,炒鍋加入香菇水,補上適量白開水,大火煮滾後,加入8分熟的紅白小湯圓。然後,放進青菜,再依個人口味使用醬油、鹽巴及白胡椒粉調味。等青菜及小湯圓都熟了,關火即完成。

糖友吃湯圓注意食用量 糯米製品吃太多當心腸胃負擔

吳思儀醫師提醒,小湯圓由糯米製成,成分是澱粉,因此糖尿病人要注意食用量,避免血糖上升。糯米類製品吃多了也容易消化不良,造成腸胃負擔,一般人也要注意食用量。他表示,氣候不穩定的初春天起,吃完暖暖的健康湯圓後,讓身心都能得到滿足!而開年起,多注意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攝取營養均衡的食物,也可象徵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百病不侵啊!

打高爾夫球,大拇指根部痛 讀賣巨人隊醫這樣舒緩

連松山英樹也深受其害,會讓高爾夫球友哭出來的大拇指根部疼痛,想改善這一點,初中階球友可能要先修正自己的握桿方式。

過度使用大拇指、握桿姿勢不正確 都是大拇指根部痛原因

讀賣巨人隊醫療室主任醫生林英俊表示,慣用手是右手的球友,如果左手大拇指根部會痛,代表有拇指基底關節炎,原因是大拇指根部的軟骨關節磨損,拿東西或運動時都會感受到劇烈的疼痛。

醫師提到,進階球友則是因為過度使用大拇指,大多數的初中階球友則是握桿和基本動作不正確導致疼痛。事實上,正統的握桿方式容易對大拇指造成負擔,採用棒球式握法大拇指比較不容易疼痛,如果疼痛的感覺持續很久,有微小的異樣感,建議改變自己的握桿方式。

此外,因為揮桿是連續動作,造成大拇指負擔的原因不僅限於大拇指的動作,手肘、肩膀的動作不正確,也有可能因著運動連鎖反應,導致大拇指疼痛,這麼一來就必須從基本的揮桿動作來調整。為了預防大拇指根部疼痛,打球前以大姆指根部的關節為中心,確實伸展手掌、手腕等周邊關節,此外,考慮到運動連鎖效應,確實伸展手肘和肩膀也很重要。

貼布和護具有幫助 震波治療深受職業運動員好評

如果可以利用貼布和護具來減輕大拇指根部的疼痛,就能繼續打高爾夫。然而,在球局中如果產生劇烈的疼痛請一定要去醫院就診。最近我正在嘗試一種最先進的震波治療法,可以解決患部的關節緊貼在一起,導致關節的可動區域縮小的問題。由於本來就不是活動幅度大的關節所以對高爾夫的影響不大,這個治療法和外科手術不同不需要中止練習和比賽,因此受到職業運動選手的好評。

伸展運動 預防關節疼痛的第一步

大拇指往內折再向外彎曲來放鬆

輕輕按摩大拇指根部, 再進行伸展, 將大拇指往內折, 接著向外彎曲來放鬆。

提升手掌和手腕的柔軟度

除了大拇指根部之外, 接著伸展手掌和手腕。只要周遭的關節變得柔軟, 就能減輕為大拇指帶來的負擔。

解說 林英俊 醫師

Hayashi Hidetoshi/醫療法人AR-EX理事長、讀賣巨人隊醫療室主任醫生、KONAMI體操部主任醫生、內村航平專屬醫療協助醫師。

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文章授權提供/ALBA 阿路巴高爾夫雜誌)

小心包餡湯圓一天別逾4顆 低糖湯圓DIY健康吃

二月二十六日是元宵節,也表示農曆新年來到尾聲,按照民間習俗,要在這天吃「元宵」,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分享客家湯圓「低糖牛汶水」,運用零熱量的代糖來減少黑糖比例,再搭配堅果類,讓元宵佳節也能吃得輕鬆無負擔。

低糖湯圓DIY 減少60%黑糖

將糯米粉與冷水拌勻,取1/3糯米糰捏成小片放入滾水中煮成透明後,再與剩餘的糯米糰拌揉成團,搓成圓扁狀後,在中心以手指按壓一個凹洞,再放入滾水中煮熟後撈起,就是牛汶水;低糖黑糖薑汁,則是以薑片、黑糖、代糖熬煮即可。將牛汶水淋上低糖黑糖薑汁,再撒上碎花生及芝麻粉就完成「低糖牛汶水」。

花蓮慈院營養師黃映華指出,以一點五克的「零熱量」代糖替換原食譜的十五克黑糖,可減少60%的黑糖,不只減少精緻糖的熱量攝取又能兼顧整體的黑糖香氣。且代糖在體內代謝不會產生熱量,也不會使血糖上升,但要提醒民眾在選擇代糖時,除了選擇政府核可的食品添加物外,也要留意各廠牌代糖的建議使用量。

營養師黃映華說,牛汶水是客家傳統麻糬點心,取名牛汶水是因為麻糬在黑糖薑汁中,就像牛泡在水裡,只露出頭與背的模樣。而這次元宵節推出減糖版牛汶水,雖然減少精緻糖的使用量,但一碗兩顆牛汶水所含的澱粉量等於半碗飯,提醒民眾不要過量攝取外,也能與正餐澱粉量做替換。

搭配碎花生及芝麻粉 滿足堅果種子類攝取

另外,牛汶水上的碎花生及芝麻粉,符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我的餐盤」建議,每天補充一湯匙的堅果種子類,營養師黃映華說,民眾也可依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種類的堅果種子類,包含花生、芝麻、核桃、杏仁等,來補充每日所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E和礦物質(鈣、鎂、鋅)。

市售湯圓熱量高 一天不要吃超過4顆

透過簡單的DIY,可以增進家人親友間的感情,自己準備的食材吃起來更是安心無虞。最後黃映華營養師也提醒,一般市售的花生、芝麻餡料元宵,因添加糖分、乳化油脂等添加物,攝取四顆元宵的熱量就等同一碗飯,提醒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的病友要特別注意不要過量,一般民眾則是建議一天四顆市售湯圓為上限,並搭配正餐份量減半或增加運動量,以及多補充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才能避免肥胖或營養不均等問題,輕鬆無負擔的度過佳節。

秋冬專案將落幕 3月起調整邊境防疫政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自3月1日起恢復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的可入境人士來臺從事短期商務者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但申請者仍須符合「短期商務人士入境申請縮短居家檢疫作業規範」之各項申請條件

短期商務人士 可申請縮短居家檢疫

條件包含:(一)為指揮中心宣布可入境之人士(二)申請來臺停留天數小於3個月。(三)來臺從事商務活動,且經在臺合法立案公司提具來臺相關證明文件之商務人士。(四)出發地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之低感染風險或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且登機前14天無其他國家/地區旅遊史。符合前述四項申請條件之商務人士,於申請時應備妥邀請廠商提供之來臺商務履約相關証明文件資料、在臺行程表及防疫計畫,同時須準備登機前3日內採檢之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以備查驗。

指揮中心說明,完成申請之商務人士如出發地為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於入境後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請於第5天自費篩檢,如為中低風險國家則可於入境後第7天自費篩檢,取得檢驗結果陰性報告後,即可向地方衛生局申請改為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至入境後14天,並於入境後第15至21天進行一般自主健康管理。

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僅能從事固定且有限度之商務活動,禁止至人潮擁擠場所,需有專人負責接送及全程陪同,以落實各項防護措施,採實名制,並記錄每日活動及接觸人員,不可接觸不特定人士,且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另於入境後14天內均須入住防疫旅宿。

秋冬防疫暫緩短期商務兩個月 全球疫情減緩恢復開放

指揮中心表示,秋冬防疫專案暫停短期商務人士申請縮短居家檢疫迄今已執行近2個月。經審慎評估,國際疫情雖仍嚴峻,但考量我國與全球各地具密切往來關係,為使重要國際商務活動能逐漸恢復正常運作及振興國內經濟,且檢視去年短期商務人士申請縮短居家檢疫的實施情形,可藉由規範申請者於縮短居家檢疫期間,配合落實加強自主健康管理各項防護措施,以有效降低社區傳播風險;此外,考量全球疫情自今年1月中達高峰後已趨緩,故自3月1日起恢復低/中低風險國家/地區的可入境人士來臺從事短期商務者申請縮短居家檢疫。

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 桃園機場轉機作業

另外,考量國際COVID-19疫情、國內防疫量能,及商務經貿交流等需求,自今(2021)年3月1日零時起(啟程地時間),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及桃園機場轉機作業。

指揮中心表示,相關規定如下: ()非本國籍人士須符合下列條件,始得入境: 1.持有效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含外籍、港澳及大陸人士)均得入境。 2.無居留證之外籍人士:除觀光、一般社會訪問以外,得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 3.陸港澳人士: (1)中國大陸人士:持有居留證、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等)、國人之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臺居留外來人口之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隨行團聚)、經教育部許可之學生、經衛福部許可之國際醫療人員、專案許可。 (2)港澳人士:持有居留證、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等)、國人之港澳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經教育部許可之學生、經衛福部許可之國際醫療人員、專案許可。 ()恢復交通部所提的桃園機場開放轉機方案:

旅客須搭乘同一航空集團的營運航班,且限制轉機停留時間在8小時以內;轉機旅客機上座位區隔、下機後動線分流、飲食及購物等由專人全程監護下提供服務,如有航班延遲或旅客健康狀況異常情形,也都有擬妥應變計畫。 指揮中心指出,為確保國內防疫安全,將持續實施邊境風險嚴管,非本國籍人士搭機入境臺灣,或需經我國機場轉機者,均應出示「表定航班時間(Flight schedule time)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後搭機來臺;入境臺灣旅客應事前安排檢疫居所(防疫旅宿或1人1戶居家檢疫),且須於「入境檢疫系統」完成線上健康申報並切結符合相關規定。入境檢疫措施將視疫情及執行狀況,適時滾動調整。

圖片

新冠疫苗三大副作用 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新冠肺炎疫苗注射後的相關副作用,其中主要三大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反而機率不高,且這些副作用2天內會緩解。另外,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表示,台灣有媒體報導法國及瑞典「停打疫苗」是錯誤翻譯,事實上法國是醫護人員錯開施打,瑞典則是兩個地區暫停但也恢復施打。

疫苗一般副作用 5成以上注射部位疼痛

指揮中心依據各家藥廠提供給WHO的臨床試驗資料,製作圖表分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AZ、BNT、莫德納三家疫苗,其中注射部位疼痛發生率約5至9成,疲倦約5至7成,頭痛約5至6成,肌肉痛約3到6成,畏寒3至4成,關節痛2至4成,發燒超過38度則不超過1成5。

三家疫苗比一比 AZ副作用最低、莫德納最高

先前傳出AZ疫苗副作用最高,事實上,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是三款中最高。指揮中心也公告,一般副作用的發生率,年長者低於年輕人;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的第一劑高於第二劑;mRNA疫苗(如BNT/輝瑞、莫德納)的第二劑高於第一劑。羅一鈞解釋,是因為疫苗種類不一樣,腺病毒載體疫苗若出現副作用,第二劑會比第一劑輕微;mRNA疫苗則是第二劑比較可能出現副作用。

羅一鈞表示,疫苗會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和相關免疫因子,抵抗病毒入侵,施打後,身體反應過程中多少出現症狀很正常,且1至2天內都會痊癒。而年輕人免疫系統強,打疫苗後反應比較激烈,產生副作用機會比年長者高。一般副作用症狀愈強烈,通常也表示產生免疫效果愈高。

法國並未停打疫苗 醫護錯開施打避免影響人力

而羅一鈞在個人臉書指出法國及瑞典停打疫苗一事為「媒體超譯」,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中提到,因為有可能會發燒,因此法國將錯開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避免發燒影響排班人力,同時也影響防疫;瑞典目前則為兩個地區暫停施打,也將重新恢復施打。

指揮官陳時中也根據AZ及WHO的資料,公布先前訂AZ疫苗兩劑施打之間需間隔4至8周,修訂為8周以上,新研究顯示AZ疫苗第一劑施打後的保護力為76%,延長到12周後打第二劑的保護力達到82.4%。

防疫政策隨時滾動式修正 以恢復國際流通為最終目標

所有防疫的政策,包含疫苗施打的配套措施,皆會隨時因應疫情及新的研究滾動式修正,接種疫苗攸關於安全有效性以及急迫性,因此資訊流通才能降低疑慮。陳時中也談到接種疫苗三階段,第一階段希望降低確診數及死亡率,第二階段希望恢復正常生活,第三階段則希望恢復國際流通,他表示,台灣原本生活就很正常,沒有急迫性,但為了恢復國際流通,也應施打疫苗,大意不得。

圖片

醫師看《延禧攻略》 追出糖尿病藥物「個性」

醫師追劇,追出糖尿病各類用藥的「個性」,用清宮劇《延禧攻略》中的人物特性做比喻,頗為生動易解。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庭醫學科蔡崇煌醫師表示,糖尿病是影響全身大小血管的疾病,每一種用藥都需依照患者的身體狀況,才能將糖尿病用藥發揮恰如其分的效果。

台灣糖尿病患超過230萬 控制不佳疾病多

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230萬人,大部分為第二型糖尿病,死亡原因中約三分之二是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引起,包括40%冠心病,15%心衰竭和10%來自腦中風。再者洗腎病人中超過50%患有糖尿病,控制不佳,亦增加視網膜病變致失明及神經病變,甚至截肢等風險。

二甲雙胍─輝發那拉淑慎

蔡崇煌醫師表示,糖尿病致病機轉至少有八種,在台灣常用的藥物有八大類,相當複雜,除非專業醫師,很難能完全了解,更遑論是一般民眾。目前糖尿病第一線用藥為二甲雙胍(Metformin),其主要作用機轉在肝臟胰島素阻抗的改善,但對於骨骼肌的阻抗改善相對較弱,對胰臟β細胞作用效果亦有限。二甲雙胍宛如乾隆繼任皇后輝發那拉淑慎,在劇中乾隆認為其管理後宮能力不佳,故想用魏瓔珞取代她,目前有些的研究發現確實是如此,二甲雙胍對心臟衰竭及腎功能異常等併發症沒有效用或效果有限。

SGLT-2 inhibitors─魏瓔珞

代表魏瓔珞性格的糖尿病藥物是什麼?蔡崇煌醫師說,是最新的排糖藥(SGLT-2 inhibitors),會把多餘的糖份從小便排掉,此藥甫上市時並不被看好,但後來陸續的研究發現有減重及降血壓的效果,可預防心血管事件,尚可降低心衰竭住院及腎功能異常,甚至可以用在非糖尿病的病人身上而不會低血糖等,未來可能威脅到二甲雙胍的地位。

魏瓔珞,在《延禧攻略》劇中的她,早期並不被看好,但後來倍受皇帝寵愛,升到皇貴妃,取代了繼任皇后的工作,但遺憾的是死前並沒能正式封后,劇情跟最新的排糖藥的使用趨勢類似。排糖藥有減重及降死亡率的效果,劇中魏瓔珞較瘦,且在他掌權的那段時間,皇子的死亡率也較低。

胰島素─葉天士

蔡崇煌再以《延禧攻略》中的人物做為比喻,胰島素常用於救急及當最後一線,對血糖居高不下、酮酸中毒或其他藥物都無效時,一定需要胰島素。其代表人物為針灸行家、川貝枇杷膏創始人葉天士,劇中五阿哥永琪有嚴重新生兒黃疸,當時非常緊急,若沒有葉天士搶救,差一點就被高貴妃以怪胎的理由活埋。由於胰島素的缺點為體重增加,就像劇中胖胖的太醫葉天士。就目前來說,新一代的胰島素大大的降低此風險,糖尿病患不用太擔心,不必排斥打胰島素,有些後來還是可以轉為口服用藥。

GLP-1 RA─富察傅恆

其他藥物如外來腸泌素GLP-1受體促進劑(GLP-1 RA),但其藥價貴且是針劑,故一般較少用,代表的人物為大內高手富察傅恆,在劇中他文武雙全,但最終戰死沙場,無法和心愛的魏瓔珞共度一生。磺醯尿素類早期因藥效良好又便宜,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低血糖,致對心臟血管的保護沒有作用而做白工,隨著不太會低血糖的新藥上市後,磺醯尿素類已退居在較後線,它的代表人物為太后甄嬛,年輕時叱吒風雲,但升任太后後,即退居在後線。

蔡崇煌醫師強調,糖尿病很複雜,雖然藥物種類很多,但還是不容易控制,患者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及限酒、高纖低糖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但也不要太瘦,肥胖的人體重能下降5%,即相當於服用一種口服藥。不管使用任何的糖尿病藥物,應該要遵醫囑,生活飲食可諮詢衛教師及營養師等專業醫護人員。

熟女慢性硬顎潰瘍 醫師揪出淋巴惡性腫瘤

一名50歲女性,有鼻塞、慢性鼻炎症狀達3年之久,併有化膿樣鼻涕,曾接受抗生素及鼻腔內類固醇治療,但效果不佳。後來因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間出現無痛性潰瘍,並伴隨上嘴唇腫大、間歇性發燒以及虛弱困倦等症狀至皮膚科求診。經仔細檢視後發現,該潰瘍有大範圍基底壞死,周邊的點狀潰瘍也有類纖維樣分泌物,此表現除了常見的感染原因之外,另有一少見但重要的鑑別診斷—「惡性腫瘤」。

長庚特殊案例 榮登頂級醫學雜誌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沈孟暵醫師及吳明穎醫師協力合作,以一張於病患張口時拍攝的硬顎及軟顎患部影像,榮獲醫學界各專科間極具影響力的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0年7月收錄於臨床醫學影像個案報告專欄。此專欄專門收錄極具教育意義的個案,向世界各地的臨床醫師們發出診斷挑戰,讓所有閱讀此個案報告的醫師們都能從中有所收穫、一起學習成長。

慢性硬顎潰瘍 竟是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

吳醫師根據此臨床臆測展開一系列的血液檢驗,發現該病患有全血球低下的情形,此情況極有可能為血球吞噬現象所造成;這是一種由於發炎性細胞激素—包括干擾素(interferon- γ)、介白素(interleukin,IL-12,IL-18)以及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 α)的上升,造成骨髓及其他淋巴器官中一系列的血球吞噬,因而臨床上表現出全血球減少、發燒、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血清鐵蛋白上升。

此血球吞噬現象於特定分型的淋巴癌中為相對常見的表現。後續進行侵入性的骨髓切片、淋巴腺切片、乃至於硬顎及軟顎組織切片,都證實了此病灶為一「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合併血球吞噬現象。

吳明穎醫師解釋,淋巴結外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在亞裔族群有較高的發生比率,於台灣、亞洲以及中南美洲常見。腫瘤常位於中軸線上的鼻部組織附近,佔七成,發生原因與亞洲常見的高危險型EB病毒有相當大的關係。病人年紀平均為54歲,男女比例為2:1。早期發現有較高的存活率,但5年的整體存活率約三成。

吳明穎醫師指出,口腔內硬顎及軟顎的壞死表現,在臨床上有許多需進一步排除的疾病,其一即為該病患表現的口腔頦面部致命性肉芽腫。數年間,該病患輾轉於四處求醫、用藥,但因受限於該疾病診斷的困難性,雖有症狀的間歇緩和,卻始終無法確立惡性腫瘤的診斷並給予積極治療。

這位病患幸經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展現由局部病灶發現全身性系統疾病的診斷能力,以及對病患的細心和用心,配合長庚醫療體系多專科之間的通力合作,終於正確診斷並給予相對應的治療。令人惋惜的是,病患仍於一個月後不敵病魔的摧殘而病逝。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