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康

失智症政策綱領2.0成果如何? 全台失智協會提3大建言

2017年底衛生福利部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2.0」,預計於2021年初公告初步成果。為協助政府檢視政策執行現況,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指出,台灣失智症協會與各縣市失智症協會等16個民間團體,共同呼籲政府公告2020年成果數據,並連署提出民間建言報告,主要建議包含:(一)中央地方提高失智症政策層級,確保失智者、家屬與團體參與;(二)失智照護服務納入常態性服務,加強專業人員訓練與學校教育;(三)建置安全防護與權益保障制度,發展法規串聯資料與部會合作等,並提供2022年、2025年、2028年之目標達成建議。

提高失智症政策層級 確保失智者、家屬與團體參與

台灣失智症協會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之一的蘇惠美顧問分享,她在2012年確診阿茲海默症,至今已將近10年,她鼓勵失智者勇敢面對、站出來為自己發聲,讓社會大眾了解如何幫助失智者。同時,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應採納失智者意見,透過補助成立「失智者諮詢顧問小組」,邀請有病識感且有表達能力的失智者代表,參與政策制定與檢討會議,讓失智者充分表達意見,才能真正幫助失智者。

失智照護服務 應納入常態性服務

花蓮縣失智症關懷協會曾敬惠理事長提及,2017年一名59歲的先生確診年輕型失智症,就因縣市資源分配不均、難以在花蓮找到合適的課程,必須到台北上課;2019年先生開始使用失智據點,剛開始還蠻喜歡參加據點活動,但隨著他精神情緒問題增加,據點就以人手不足、或超出服務範圍而婉拒先生使用據點,或要求有家屬或外籍看護陪伴,但這對在上班或沒有外籍看護的家庭造成困擾;曾理事長因此成立協會,期望政府明訂據點的功能、定位,再成為常態性存在的服務,才能真正幫助失智症家庭。

加強專業人員訓練 失智識能納入學校教育

根據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相較於國際平均值,台灣有較高比例認為現行有充足的失智症服務,但也有較高比例認為醫療照護專業人員忽視失智者。高雄市聰動成長協會吳淑棉總幹事指出,許多專業人員並不了解失智症病程與症狀,無法辨識其為失智症、亦不了解其需求。因此,建議增加失智專業人員與照服員課程數量,並規定所有服務於醫療單位或失智症、老人、長照、身心障礙領域之人員皆須接受失智專業人員課程,照顧服務人員亦皆須接受失智照服員課程。

此外,學校教育尤其重要,建議讓失智識能及友善教材亦納入義務教育課程,增進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

建置安全防護與權益保障制度 確保失智者人權

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指出,會遭遇上述困難的失智者,多為極輕度或輕度失智者,缺乏病識感,又難以辨認其意思能力,其衍伸的困境,已經成為國安問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法律顧問鄭嘉欣律師進一步指出,失智者竊盜、詐欺案件等問題已經造成台灣刑事、民事案件急劇上升,因此,須加速建立失智者安全防護網體系,包含推動失智警訊偵測機制與安全保障策略,需加速串聯失智與警政、交通、就業、財務等資料庫,期望能探究失智者安全議題的現況、困境、可能策略之相關研究,以利台灣整體失智防治照護政策,符合失智者與家屬的需求,確保實踐失智者人權!

長輩常胡言亂語、產生幻覺? 恐是「譫妄症」惹禍

一名82歲阿嬤,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平時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控制,前年中風後造成左側肢體乏力,仍持續復健中,但常抱怨晚上睡不好,且胃口變差,甚至因精神越來越差,導致白天嗜睡,只能臥床在家,甚至一度胡言亂語、認不得人,直到某天因尿失禁且叫不起來,緊急送醫急診,確診為譫妄症。

譫妄症老人最常出現 急性發作病程時好時好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暨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殿和指出,譫妄症是指注意力及急性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症候群,病患可能突然出現精神混亂、日夜顛倒、產生幻覺等現象,嚴重時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此外,譫妄症是在老年病症候群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主要因病程急性發作且時好時壞,且具暫時性與可恢復性,加上民眾對於疾病認知不足,醫療人員也可能因輕忽疾病,造成低估疾病的發生率

奇美醫啟動急診高齡譫妄症篩檢 加速醫生確診病症

譫妄症均可能發生在各種場所的高齡病人,若沒有處理妥當演變成慢性,恐造成永久後遺症,尤其譫妄症會增加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住院天數、院內併發症發生等情況,促使病患功能恢復差,增加住到機構接受照護的可能性。

陳殿和醫師表示,為協助譫妄症病患,醫學中心制定出急診「高齡譫妄症」的篩檢及介入流程,若病患急診時發現精實狀況有異,護理師可利藉由「譫妄症的檢傷篩檢」評估病人,評估結果為陽性,醫師則可透過「簡版混亂評估法」確診病人是否為譫妄症。

譫妄症早期診斷治療 避免危及生命

譫妄症雖可治療,但整體預後並不佳,因此有賴醫療人員在照護時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才能早期診斷譫妄症,即時接受治療。陳殿和醫師強調,高齡病人往往有多重的慢性病加上突發性的急性病作為誘發因子,就可能埋下誘發譫妄症的危險因子,因此急診醫師必須先治療這些引起譫妄症的急性病,並持續找出譫妄症的危險因子,才能幫助改善患者情況。

35歲以下乳癌佔9%! 2危險因子得嚴防

一名35歲吳姓女子時常覺得下背痠痛、伴隨下肢無力,至醫院求診,安排相關檢查之後發現是乳癌骨轉移;另有一名30歲蔡姓女子在換衣服的時候,摸到左乳有腫塊,就醫經過乳房攝影和超音波一系列的詳細檢查,腫瘤切片後發現罹患乳癌第二期。

乳癌年輕化 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

年輕人不能再仗著擁有健康本錢,覺得癌症罹自己遙不可及。根據WHO最新的統計,女性乳癌已經成為全球最常被診斷出的癌症,首次超越肺癌,光2020年就有230萬名女性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平均每四位女性罹癌患者中,就有一位是乳癌。

此外,在台灣,乳癌同樣地,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相較於歐美,近年來台灣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據統計,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佔9%,是美國的4.5倍。

6大乳癌危險因子 外在+內在干擾影響大

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陳韻之醫師指出,遺傳基因、遲生育/不生育、初經早、停經晚、肥胖和環境賀爾蒙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其中,遺傳和環境賀爾蒙和年輕型乳癌息息相關。

陳韻之醫師補充說明,環境賀爾蒙,這些外源的化學物質因干擾了正常雌激素在體內的作用,而阻礙了正常乳腺的發育,進而衍生出癌症。生活中常隱藏在寶特瓶、塑膠飲料杯、香水、止汗劑、潤膚霜、指甲油、髮膠、殺蟲劑,甚至存於大型魚類中的重金屬也是;這些內分泌干擾物質若再加上現代人的不良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癌症可能無形中上身,不能輕忽。

定期乳癌篩檢 符合資格每兩年一次免費

乳癌預後其實非常好,國健署針對45歲至69歲女性和40歲至44歲有家族史女性,提供每兩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未滿40歲的女性,除了定期的自我乳房檢查,有家族史甚至有危險因子的女性,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檢查,就輕忽定期的乳癌篩檢。

新冠疫苗來了 長庚醫院疫苗接種團隊動起來!

COVID-19疫苗運抵台灣,醫事人員列為最優先接種對象。擁有2萬多名員工的長庚醫院,在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的領軍下,超前部署成立「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由邱政洵副院長擔任總指揮,進行任務分組,並規劃三階段接種作業流程,讓員工對於疫苗有公開、透明的認知,進而能安心放心接受疫苗注射。

疫苗接種教育訓練 感染科醫師解析

長庚醫院日前舉辦COVID-19疫苗接種教育訓練,包括基隆、台北、林口、桃園、土城、嘉義、雲林、高雄、鳳山所有院區的醫護、醫事及行政人員參與踴躍,透過視訊認真聆聽疫苗接種的重要性與相關流程,同時也在感染科陳志榮醫師深入淺出的說明下,對於COVID-19疫苗有更清楚的認知。

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 規劃疫苗接種時程

長庚醫院「新冠疫苗接種推動團隊」,分成醫療專家小組、作業推動組及諮詢關懷組,分別負責教育訓練、注射作業與健康關懷等任務;同時規劃「接種前、接種時、接種後及第二劑接種」三階段接種作業流程,以落實執行。

邱政洵副院長表示,長庚醫院非常重視員工健康,因此組成醫療專家團隊,在接種前提供教育訓練,再運用資訊系統進行線上問卷,讓員工能依自己的意願選擇施打。同時也請員工先自我評估疾病史及禁忌症等,再依CDC訂定原則安排接種順序,依序發給注射單。

接種時須先經醫師評估確認後完成注射,醫院會發給新冠肺炎接種記錄卡,員工於現場觀察30分鐘無虞後才能離開。而員工在接種後必須回饋接種後反應,一周內線上回覆。如無不良反應再續接種第二劑,第二劑接種完也須在一周內回饋接種後反應。

對於接種後有不適症狀者,長庚醫院也提供24小時不中斷的醫療關懷諮詢服務與專線電話,讓員工在整個接種疫苗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關懷。

邱政洵副院長表示,COVID-19疫情已趨向穩定,抗疫下半場的關鍵就是疫苗,世界各國都在推動疫苗接種,我們也鼓勵員工接種疫苗,「先接種先健康」,才能更積極的保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血壓計買對了嗎? 食藥署揭「挑選撇步」

高血壓者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將有助於提早發現血壓異常,也能預防心血管相關疾病!食藥署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高血壓是埋下死亡的危險因子,因此透過養成定時量測好習慣,自主監測血壓變化,就能降低誘發疾病的機率,這時可善用血壓計協助,確實量測血壓。

血壓計種類多 應選擁有許可證字號 

市面上血壓計種類眾多,如何正確挑選也是關鍵。食藥署解釋,血壓計分為手動式量測與自動式量測,又依照量測部位不同則分為手腕式與手臂式,因此除了挑選具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也應在固定時間、選用同台血壓計、測量相同部位,並持續做紀錄,才能確保獲得良好監測。

掌握醫材安心三步驟 輕鬆挑許血壓計

食藥署說明,在挑選血壓計時,可參考「一認、二看、三會用」等醫材安心三步驟,包括先認識血壓計是醫療器材,其次購買產品時,看清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最後則是使用錢詳細閱讀說明書,依照說明書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發現血壓異常 應立即就診

此外,因人體血壓處於不停變化狀態,唯有長期且定時監測才能更具參考意義。食藥署提醒,在使用醫療器材前,若有任何疑問,應諮詢相關專業醫師,若出現不良品或使用時不良反應,也可立即向相關單位通報,重要是一旦發現血壓異常,應及早就診,並配合醫師診斷治療。

挺台灣鳳梨 男整塊卡食道 醫師緊急內視鏡夾出

中國近日宣布禁止台灣鳳梨銷往中國之事,許多民眾紛紛力挺台灣鳳梨,南投縣的鳳梨擁有濃郁香氣,酸酸甜甜,品質一級棒。一名年約47歲李先生也想以行動來支持,週末時與朋友騎單車至南投受命宮附近短暫休憩時,購買鳳梨並當場享用,當下覺得胸前有東西堵住感,吞不下去,喝水也無法緩解不適,到急診由醫師經內視鏡治療,才將鳳梨夾出。

整塊鳳梨卡食道 稍有不慎恐窒息

事發當日雖為連續假日,不過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專家洪弘昌院長接獲患者的狀況後,立即來院為患者安排診療,洪院長指出,李先生應是在享用鳳梨時,沒有細嚼就吞下。進行內視鏡檢查時,可發現整塊鳳梨(約5*6公分)卡在食道入口5公分處,距離口腔大約22公分,鳳梨雖然可口多汁,但是整塊一段時間卡在咽壁上,導致不適。因為卡在胸口上端,就在食道與氣管交接處附近,稍有不慎,會有窒息的可能。

食物噎到 快哈姆立克急救法

洪弘昌院長表示發生食物噎到之意外時,應停止進食,實施哈姆立克急救法,並安排就醫由專業醫師協助。請勿聽信坊間喝醋、吞飯等方法,若自行處理不當可能會讓食物卡得更深,不易取出,若不慎嗆進氣管,恐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引發併發症等。洪院長也提醒長者、幼童或吞嚥能力困難患者,進食應細嚼慢咽,家屬也盡量在旁陪同,安排相對細碎食物,避免噎住。

台灣鳳梨營養價值高 有助腸胃保健

台灣鳳梨除了美味,營養成分也很高。南投醫院營養室蔡秀雯主任表示,鳳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例如幫助蛋白質分解之酵素、含有纖維及維生素C。且衛生福利部公布之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鳳梨含熱量46卡、醣類11克、粗纖維1.4公克、其他含維他命A、C、B1、B6、E,並且有生物鹼、蛋白脢和類生物素等。

洪弘昌院長也表示鳳梨含有消化酵素,能夠幫助消化另外有水溶性纖維果膠等,可增加腸內有益菌活動及排便順暢,減少致癌物質和腸壁接觸時間。對於腸道保健也是一種很好的水果,建議民眾選擇當季新鮮鳳梨及多攝取新鮮蔬果對健康絕對有加分作用。

肩頸疼痛當心跟肺腺癌有關! 專科醫師教預防措施

肺腺癌多年為國人癌症的頭號殺手,其中小細胞癌型態約佔全部肺癌的10至15%,與吸菸密切相關,非小細胞癌型態則佔85至90%。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鈴宜指出,其中又以肺腺癌最為常見,且臨床上,女性與非吸菸者比例較高,近十年來更出現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得輕忽嚴重性。

台肺腺癌突變印記 以APOBEC酵素突變為主

一名40歲女性,平時生活習慣正常,但近幾個月來雙肩疼痛,就醫檢查發現胸腔影像有異常,進一步檢查血診為確診為肺腺癌合併骨轉移,但因無抽煙也無家族史,使她難以接受。陳鈴宜醫師解釋,基因的穩定性與環境致癌物的刺激是肺癌的主要兩大原因,根據研究指出,台灣肺腺癌的癌細胞突變印記,以APOBEC酵素突變為主,其中有高達74%從沒抽菸且小於60歲的女性患者,體內APOBEC酵素突變程度高。

APOBEC酵素是否突變 恐為早期觸發肺腺癌因素

陳鈴宜醫師說明,研究是來自於中央研究院與臺大醫院團隊202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其中也發現,若APOBEC使基因變得不穩定,加上暴露於像二手菸、空汙等環境致癌物,就容易使基因受到破壞,演變成腫瘤的危險因子,因此若能研判APOBEC酵素突變,應是早期觸發肺腺癌的因素,但APOBEC只能解釋部分致癌因素,無法作為檢測肺腺癌的標的。

定期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遠離肺腺癌

因此想要預防肺癌最重要的還是減少暴露於生活中的致癌物,且定期檢查,早期發現肺癌,早期接受治療。陳鈴宜醫師強調,在台灣肺腺癌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即使未有任何肺癌的風險因子,應將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納入健檢項目考量,當因初檢肺部結節的比例約20至25%,民眾不需過於恐慌,若判定結果異常,只需長期接受追蹤即可。

胸悶、胸痛趕快含救心藥? 食藥署解析正確做法

心血管疾病來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可能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不得輕忽嚴重性;食藥署表示,許多患者常會以心絞痛處方作為急救藥品,也就是俗稱「救心」的硝化甘油錠,主要用於緩解因冠狀動脈狹窄所引起之急性心絞痛,但要注意,並非所有的心臟疾病服用後都會有效果,尤其此藥屬於處方藥,仍須經醫師診斷後開立才可服用。

服用救心藥應含在舌下 避免咬碎失去藥效

但硝化甘油錠究竟該如何服用才正確呢?食藥署解釋,當出現胸悶、胸痛症狀時就可服用,以幫助舒張血管平滑肌,降低心臟氧氣消耗。將藥錠含在舌下,經快速溶解後迅速吸收,千萬不行吞服或咬碎,以免無法發揮藥效,此時若有辛辣感則為正常現象,當症狀緩解前,每隔5分鐘可含1顆,若15分鐘內服用3顆後症狀未改善,則應立即就醫。

服藥應採坐姿 避免造成低血壓

食藥署說明,因硝化甘油除了有擴張冠狀動脈作用,也有全身血管擴張效果,因此服藥時應採以坐姿或半坐臥姿,服藥後5至10分鐘內不要起身,以避免低血壓造成受傷;此外,也應避免與威而鋼、犀利士等壯陽藥併用,否則恐埋下致命性低血壓的危險因子。

救心藥僅暫緩症狀 必要時仍盡快就醫

至於在保存上,因硝化甘油錠容易受潮、變質,除了需存放於原包裝的不透光玻璃瓶中,使用後也應注意是否將瓶蓋拴緊,若為病史者則應隨身攜帶,且避免放置於高溫、日曬或碰觸身體的體溫,以免藥物變質。食藥署強調,此藥品只能用於暫緩心絞痛症狀,因此若服用後症狀未改善,仍應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