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約千四頭活豬明日應市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上水屠房完成徹底清洗消毒後恢復運作,她預計今日約有1,000頭內地活豬到港,連同本地供應約400頭活豬,將於明日端午節應市。

陳肇始今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說,感謝業界配合,上水和荃灣屠房今日起實施「日日清」措施,所有運抵屠房的活豬會在24小時內屠宰,以便清空屠房豬欄,進行徹底清潔消毒,減少豬隻在屠房感染疾病的機會。

她表示,「日日清」措施是政府與業界達成的協議,也是重要的生物保護措施,當局會檢視措施實行情況,需要時請教專家意見,以加強生物保安。

她又說,政府會就活豬供應與內地保持緊密聯繫,務求長遠可提供穩定供應,滿足市場需求。

陳肇始重申,非洲豬瘟不會傳染人類,也不構成食物安全風險,豬肉煮熟後可以食用。

多項措施加強醫療服務

主席:

首先,多謝陳恒鑌議員提出有關推動醫療改革的動議。香港擁有一個行之有效、公私營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度。公營醫療界別是本港醫療體系的全民安全網,確保市民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得不到所需的治療,而私營醫療界別則為願意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有能力負擔相關費用的市民提供較個人化的選擇。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患病率增加,香港的醫療系統面對着重大的挑戰。就此,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進一步加強香港醫療服務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具體的策略方向和重點包括:

(一)全力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多位議員都提出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性,這是現屆政府的重中之重;

(二)強化公營醫療服務;

(三)加強疾病防控;

(四)積極發展中醫藥;以及

(五)善用私營醫療服務。

一、基層醫療健康

香港的基層醫療健康護理服務主要由公營界別的衞生署、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以及私營界別的家庭醫生提供。衞生署通過各個工作範疇提供基層醫療服務,並以預防護理為重點,醫管局則透過普通科門診的多元服務和活動,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

為積極推動基層醫療健康,本屆政府除了會繼續加強衞生署和醫管局轄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外,亦銳意投放資源推動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務求調整目前偏重治療,多位議員包括陳恒鑌議員、麥美娟議員及李國麟議員等都有提到現時偏重治療的醫療體系。我們亦希望透過加強推動個人和社區的參與、統籌和協調不同醫社界別,提升市民對預防疾病的意識,鼓勵市民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加強自我和家居照顧及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從而減少可避免的專科及住院需要。

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公布,政府將透過設立以嶄新運作模式的地區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實踐加強地區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目標。食物及衞生局將於2019年第三季在葵青區設立首個康健中心。康健中心將由政府出資,由非政府機構負責營運,並會連結一個由私營醫護人員組成的地區服務網絡,旨在透過公私合作和醫社合作,根據地區需要和特色提供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這是政府醫療體系重要的一部分。

康健中心的服務會專注於第一、第二及第三層預防,包括剛才李國麟議員提到的健康推廣、健康評估,並按需要為市民提供政府資助的醫務諮詢及專職醫療服務,以便及早發現慢性疾病並作出對策。康健中心亦會為急症後患者提供社區復康服務,剛才朱凱廸議員提到有些市民可能出院後在社區內接受服務,在這方面,我們會針對某幾種慢性病提供護理。

食物及衞生局於2017年11月成立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現正檢視基層醫療服務的規劃及制定發展藍圖。另外,我們亦於2019年3月成立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在食物及衞生局層面監察及督導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整體發展策略。

二、強化公營醫療服務

醫管局負責管理全港所有公立醫院,應付本港近九成住院醫療需要和約三成的門診服務。面對人口老化和醫療服務需求的上升,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正面對不少的壓力和挑戰。就此,政府於2018至19年引進新安排,承諾會每三年為一周期,按照人口增長和人口結構的變動,逐步遞增給醫管局的經常撥款,讓醫管局能更有效地持續應對人口增長和高齡化衍生的人手和服務需求。資源方面,在2019至20年度,政府提供予醫管局的經常資助為688億元,較五年前(2014至15年度)的491億元增加約四成。

醫管局在《2017至2022年策略計劃》中提到「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照顧」,多位議員皆希望醫管局的服務能夠多以病人為中心,陳恒鑌議員特別在其動議提及,這是醫管局的策略焦點之一,確保病人可適時得到以病人作為中心、高質素和符合需求的服務。當中的核心策略,是從根本改變護理模式,精簡護理流程、改善醫療效率和效能,包括推動日間服務、加強服務協調和協作、發展更多病人護理模式及加強社區為本的醫護服務。例如實施癌症個案管理計劃,由癌症個案經理跟進個案複雜的乳癌或大腸癌患者,充當患者和醫生之間的單點聯繫人,以精簡病人的護理流程和改善護理統籌。

專科服務和培訓方面,醫管局以跨專業團隊的方式,由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和支援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現時,醫生人手是按專科安排,以提供專科主導的臨床服務。就培訓專科醫生方面,醫管局一直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及其十多個分科學院緊密合作。一般而言,各聯網的臨床部門均為認可的培訓中心。已獲取專科資格的醫生會為受訓中的駐院醫生提供監督和指導。由於本港醫科畢業生增加,醫管局亦已相應增加駐院醫生職位數目,以招聘所有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和為他們提供專科培訓,鞏固醫管局的醫療人手。

為挽留合適的專業人才包括醫生作員工培訓和知識傳承,醫管局由2015至16年度起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重新聘用合適的退休醫生。與此同時,醫管局持續為各主要專科的醫生和護士提供模擬訓練,包括優化醫療團隊的課程,以增加在職培訓機會及提升專業質素,推動醫療服務的持續發展。

為促進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了解和合作,醫管局建有不同溝通平台,定期與前線主管及員工會面,讓他們表達意見及提出建議。醫管局亦會於制定政策和新措施時廣泛諮詢員工,讓員工參與制定政策的過程,增加透明度。另外,總部及聯網人力資源部定期舉行會議,協助推展政策和讓前線員工更了解相關措施。我亦多次去到不同聯網,了解員工的意見和需要,亦希望他們能夠了解食物及衞生局的政策目標。

更具彈性的人手安排方面,醫管局亦積極在工作安排上增加彈性,配合員工在特別情況下的需要。剛剛於2019年第一季末向急症和家庭醫學部門的醫務人員推行全職彈性工時安排試行計劃,這是回應一些員工的要求,為有特殊需要、因健康及家庭等恩恤理由而暫時未能全職工作的前線人員提供特別部分工時的安排。

在人手招聘方面,醫管局於去年底成立自選兼職辦公室,剛才麥美娟議員所提關於醫管局僱用中介公司方面,其實醫管局希望隨着該辦公室「發揚光大」時,會遂步減少(僱用中介公司),並透過具彈性及效率的招聘方式,吸引和招聘更多醫護人員到公立醫院兼職。各公立醫院會透過自選兼職辦公室集中刊登招聘廣告,方便醫護人員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部門的工作,辦公室也會按合資格醫護人員的意願主動配對兼職工作,以提高招聘效率。

三、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非常重要的策略,非傳染病是導致人們健康欠佳、身患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我們要做好基層醫療,非傳染病的防控策略需要加強。針對日益嚴重的非傳染病問題,政府已在2018年5月發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當中訂立了九個指標,預期於2025年或之前減少非傳染病帶來的疾病負擔。政府會透過倡導健康飲食、體能活動、減少酒精和吸煙禍害、以及鞏固醫療系統等措施來達致各項指標。

癌症方面,政府會致力加強癌症等非傳染病的防控和護理。鑑於癌症帶來的負擔和各類癌症發病率的趨勢有整體上升,政府將以更具策略性、協調和主動的方式來實施防控癌症的工作,以應對癌症對市民健康和社會帶來的挑戰。為整合各項癌症工作的成效,政府即將發表一份癌症策略,旨在制定一套整全的計劃,為癌症防控和為癌症患者提供更適時和更適切介入訂立策略重點和方向。

接種疫苗亦是疾病防控的一個重要措施。政府一直鼓勵市民盡早接種不同疫苗,並推行多個疫苗接種計劃(包括疫苗資助計劃和政府防疫注射計劃)為有較大機會受感染的合資格群組提供季節性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接種。於2018至19年度,為進一步鼓勵學童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衞生署推出了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透過衞生署外展隊或公私營合作外展隊到參加的小學為其學生免費接種疫苗;並推出優化外展接種計劃及提高流感疫苗的資助額,鼓勵沒有參與先導計劃的小學、幼稚園和幼兒中心在學校內安排外展疫苗接種。相關新措施已見成效,截至5月26日,安排外展接種的小學由2017至18季度的65間增至2018至19季度的405間,增幅達五倍以上。而安排外展接種的幼稚園和幼兒中心則由60間增至186間,增幅約為210%。整體而言,6個月至未滿12歲的兒童接種了約382,000劑流感疫苗,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2.2%,整體疫苗覆蓋率近五成達45.8%。鑑於2018至19年度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的成效,衞生署將會由下年度起恆常化有關計劃,並會涵蓋更多小學,並以先導模式擴展至幼稚園和幼兒中心。除此以外,衞生署轄下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於2019至20學年開始,亦為合資格的本地適齡女童在校內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外展接種服務,作為預防子宮頸癌的公共衞生策略之一。

為保障公眾健康,政府的一貫政策是鼓勵市民不要吸煙、抑制煙草的廣泛使用,並盡量減低公眾受到二手煙影響,多位議員提到我們要做好預防和減低風險,所以控煙政策是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去加強,包括立法、執法、宣傳、教育、提供戒煙服務和徵稅。政府更推出不同措施,包括不時上調煙稅,並自2016年起分階段將全港11個巴士站定為禁煙區,以進一步保障市民免受二手煙的禍害。經過政府和各界多年努力,15歲或以上人士的吸煙率已由80年代超過20%,大幅降低至現時10%。我們會繼續推行各樣的控煙政策,以期在未來六年達到《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的目標,將吸煙率減至7.8%。

近年,另類吸煙產品(包括電子煙、加熱非燃燒草產品和草本煙等)在全球以至香港流行,為我們帶來新的風險及挑戰。食物及衞生局已於2月將《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以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現時正在法案委員會審議,亦舉行了數場公聽會,聆聽了約270名團體代表及市民的意見。我希望條例草案能盡快通過,進一步保障市民的健康。

四、中醫藥發展

多位議員提到中醫藥發展,政府亦非常重視和關注中醫藥服務長遠的發展、規劃及定位。隨着中醫藥的認受性不斷提高,食物及衞生局已於2018年5月成立中醫藥處,負責就中醫藥的發展,與業界保持密切聯繫,作出整體性的規劃及統籌工作。同時,食物及衞生局亦成立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專門籌劃中醫醫院的相關發展工作。

為了加大力度,以及更有效地推行切合本地中醫藥發展的長遠發展需要的策略和措施,政府於2018年施政報告中宣布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並訂立一套整全的政策,投入更多資源,資助特定的中醫藥服務,包括:

(一)在將來的中醫醫院提供一系列的政府資助門診和住院服務。

(二)在18間地區層面的中醫診所提供政府資助的門診服務,並提升各級中醫師的薪酬水平和加強培訓。

(三)計劃將公立醫院提供的中西醫協作治療住院服務恆常化,並減低參與病人每天需付的額外服務費用。

就中西醫協作服務方面,政府委託了醫管局自2014年起推行中西醫協作項目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以汲取中醫住院服務營運方面的經驗,並以此作為制定中醫醫院營運模式的基礎。

先導計劃已於2018年4月推行第三階段,於轄下七間醫院為三個選定病種包括中風、肌肉及骨骼痛症和癌症紓緩治療等住院病人,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的住院服務。截至2018年底,先導計劃的住院及中醫門診總求診人次已逾29,000人次。

醫管局會繼續於其醫院發展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政府會向醫管局提高撥款,讓參加這些服務的病人每天需付的額外服務費用由現時港幣200元減至120元,以鼓勵更多病人參與。

五、善用私營醫療服務

現時,我們有一些公私營協作計劃,讓市民得到更多選擇,並協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這些公私營協作計劃,自2008年起,醫管局一直有陸續推出,政府亦撥款100億元,成立醫管局公私營協作基金,讓醫管局可以利用基金的投資回報,發展公私營協作計劃。

現時,醫管局提供的公私營協作計劃包括:提供白內障手術的耀眼行動、提供血液透析服務的共析計劃、提供自我疾病管理課程的病人自強計劃、放射診斷造影計劃、療養服務協作計劃、腸道檢查協作計劃,以及普通科門診協作計劃。醫管局將於未來數月逐步試行青光眼治療協作計劃。

醫管局會繼續與私營醫療界別及病人組織保持溝通,並與持份者緊密合作,探討推行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的可行性,剛才麥美娟議員提出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如果將公營醫療系統的醫生留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推行這些計劃的速度是需要調較。

長者醫療券計劃,現時為65歲或以上的合資格長者,每年提供2,000元的醫療券金額,服務廣受歡迎,我們較早前亦做了檢討。

作為財政預算案的利民紓困措施之一,今年政府會為每名合資格長者提供一次性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而醫療券的累積上限亦會由5,000元增加至8,000元,預計超過130萬名合資格長者受惠。這些措施將於今年6月26日實施。

最後,自願醫保方面,剛才李國麟議員提到希望我們加強這方面的推廣,自願醫保是政府調整公私營醫療系統平衡而推行的其中一項重要政策措施。經過多年公眾諮詢凝聚共識,自願醫保已於2019年4月1日全面開展,由保險公司提供的自願醫保認可產品已於當日起推出巿場。

自願醫保旨在規範個人償款住院保險產品的質素和提高價格透明度,促使消費者更有信心購買保險保障,以在有需要時可選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長遠壓力。我們希望隨着越來越多市民願意透過自願醫保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公營系統的負荷可得到紓緩。

結語

主席,我謹此陳辭。我在聆聽各位議員的發言後會作適當的補充或回應。多謝主席。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6月5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陳恒鑌議員動議推動醫療改革議案的開場發言)

長者醫療券額外金額本月發放

衞生署公布,合資格長者將於本月26日獲發一次過額外1,000元長者醫療券金額;醫療券累積金額上限同日起提高至8,000元。

有關安排乃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利民紓困措施,預計約130萬名長者受惠。

因應長者醫療券計劃檢討結果,署方同時推出數項優化措施,其中包括將可用於視光服務的醫療券金額上限設定為每兩年2,000元,以鼓勵長者將醫療券用於不同基層醫療服務。今年已符合資格使用醫療券的長者,限額適用的第一個周期為6月26日至明年12月31日;第二個周期則由2021年1月1日起計兩年止。

另外,署方將改善查詢醫療券餘額系統,長者可於網上或利用互動話音系統(2838 0511)查詢醫療券餘額、來年發放金額,以及預計因超過累積上限而將被取消的金額。

政府也會把2015年推出的港大深圳醫院試點計劃恆常化,讓合資格長者繼續使用醫療券支付該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門診服務費用,方便居於鄰近深圳地區的香港長者在深圳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查詢可瀏覽計劃網頁或致電2838 2311。

食環署加強監察鼠患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食物環境衞生署除參考鼠患指數外,正研究其他監察方法,包括使用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夜視鏡和熱能探測鏡,了解和分析鼠隻出沒情況。

陳肇始今日在立法會回答何啟明議員的提問時說,鼠患參考指數用於評估在監察範圍內公眾地方的鼠患分布,顯示鼠患的廣泛性。食環署人員部署防治工作時,也會考慮投訴數字、報告、地區意見、巡查發現的鼠蹤等,綜合評估區內情況,並在有問題的地點特別採取針對性行動。

她表示,為提高調查的敏感度,更準確監察鼠患,食環署正進行測試,選取最適合本港情況的鼠餌。該署每年檢討各區放置誘餌的位置及覆蓋範圍,監察地區今年會由41個增至50個,放置鼠餌地點則由約2,300個增至約2,650個。

她指,為監察鼠患,食環署正與世界衞生組織聯繫,邀請專家來港提供建議,並探討邀請其他海外專家到訪的可行性。

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個案方面,自去年以來,衞生署錄得五宗個案,至今未能確定病人的感染源頭和途徑,而目前尚未有科學證據顯示該病毒可直接人傳人。

陳肇始表示,政府重視滅鼠工作,5月20日起推展為期三個月的全城清潔行動,往後仍會恆常防鼠滅鼠,並加強與各區議會合作。

全民運動日8月4日舉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8月4日舉行全民運動日2019,在18區指定場地舉辦多項免費康體活動,並開放轄下大部分康體設施,供市民免費使用。

市民可於下月15日上午8時30分起,前往康文署各分區康樂事務辦事處或指定場地報名參加康體活動,先到先得。

康文署也於全民運動日免費開放多項室內和戶外設施、公眾游泳池、水上活動中心艇隻。

市民可於下月28日上午9時起,以先到先得方式,在康文署各區場地的「康體通」訂場櫃枱(不包括自助服務站)預訂上述設施。

每人只限預訂一節免費康樂設施,不論類別。泳池設施則無須預約。

查詢活動詳情可致電2414 5555。

第七屆全港運動會結束

第七屆全港運動會全部賽事順利完成,閉幕暨綜合頒獎典禮今日在九龍公園體育館舉行。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在典禮致辭時說,過去四星期,超過3,300名運動員悉力以赴,為所屬地區爭取殊榮,展現奮進拼搏的體育精神。

他感謝社會各界支持,希望區議會和地區團體延續「全港運動,全城躍動」的精神,推動香港成為健康活力之都。

大會予得勝運動員和隊伍,其中元朗區奪得第七屆全港運動會總冠軍,沙田區、北區分別獲總亞軍、總季軍。

項目總冠軍各有得主,分別是沙田區(田徑和籃球)、元朗區(羽毛球、五人足球、網球和排球)、九龍城區(游泳)、中西區(乒乓球)。

此外,「十八區啦啦隊大賽」最佳表現獎由元朗區奪得冠軍,亞軍和季軍分別為離島區及屯門區。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