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病向戲中醫

話劇富有趣味,對患認知障礙或情緒問題的長者更有治療作用。葵涌醫院為長者舉辦戲劇工作坊,今年更成立樂齡劇社,計劃讓長者每年參加演出。劇社長者認為,戲劇治療成效顯著,對康復有大幫助。

戲劇工作坊由葵涌醫院話劇團與該院老齡精神科日間護理中心合作籌劃,去年成立後即部署首部作品。

該劇名為《全家福》,由身兼話劇團團長的精神科資深護師蘇偉生編寫,講述婚姻親家始為禮金、繼為孫兒照顧問題,引起連串爭端。

「劇本較為簡單,因為我們考慮到長者行動不便,所以沒甚麼動作,全部人坐下來,飾演家庭裏不同成員。」

參演有助康

該劇去年底在荔景社區會堂上演,長者粉墨登場,其中89歲的江鏡泉飾演新娘的大伯。

江鏡泉退休前從事會計和行政工作,四年前確診有輕度認知障礙。對他來說,參加話劇可拓寬社交圈子,而牢記對白更有助記憶力。

「上文下理一定要記住,否則牛頭不對馬嘴,別人跟不上。」

妻子梁嘉瑩目睹丈夫參加後一直進步,深感寬慰。「上次看他上台表演,把對白記得一清二楚,講得有條不紊,演完整個戲,覺得他大有進步。」

70歲的林國樑是《全家福》的男主角,一年多前被診斷有情緒問題。通過戲劇治療,以及相關心理治療、體操、唱歌等活動,情況大為改善。

「可能前陣子失眠影響情緒,比較消極。經過治療,我整個人不一樣了,積極很多。」

病患化為動力

葵涌醫院話劇團成立於2001年,團長蘇偉生1995年入職護士便確診患鼻咽癌,這段經歷正是他組織劇團傳揚精神健康的動力所在。

「治療鼻咽癌的過程很辛苦,令我明白病人面對疾病需要很大的勇氣。康復後,我正式當上護士,除了日常照顧病人外,也想幫助他們適應生活,並面對病症的影響。」

蘇偉生指,多鼓勵認知障礙症患者回想一些事物,對病情會有幫助。舉辦話劇活動,以長者熟悉的人物、劇情、環境編寫劇本,正好幫助長者增添記憶。

醫院今年成立樂齡劇社,計劃讓長者每年參加大型演出。展望將來,劇作或會增加音樂元素,甚至邁向歌舞劇。

「老人家上台表演並非易事。他們努力付出,不外希望證明長者也可活得精彩,並能學習新事物。」

鍾麗君擔任葵涌醫院老齡精神科外展組及日間護理中心經理,照顧認知障礙症病人方面經驗豐富。她表示,認知障礙症徵狀包括近期記憶力衰退、語言表達能力下降,以及人物、時間、地點觀念混亂等,家人如發現長者有這些徵狀,應及早帶他們求診。

她又指,患者情緒有時較為反覆,往往為善忘而煩躁,適切的治療和訓練可改善病情。

「通過話劇,他們可以投入不同角色,抒發心底情緒,重拾喜怒哀樂的表達能力,對抑鬱症有一定紓緩作用。」

社署願助機構加強支援年輕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社會福利署已向非政府機構發出通函,希望它們加強支援年輕人。若機構需要額外資源提供服務,社署樂意考慮靈活處理。

羅致光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社會最近瀰漫負面情緒,對年輕人影響甚大,下周三中學文憑考試放榜,更是輕生高危日,他呼籲年輕人和家長調整心情。

他又希望公眾減少使用負面的形容詞和描述,避免負面情緒傳染。他說,香港現時面對不少挑戰,盼望社會齊心,做好未來的工作,政府會繼續聆聽各界的聲音。

專題展回顧登月壯舉

「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首位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尼爾.岩士唐,在踏足月球一刻發表的這句名言,相信不少人也聽過。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總署太空船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為慶祝人類登月50周年,太空館舉辦「登月50年」展覽,回顧人類探索月球的艱巨歷程。

展品包括五米高的土星五號火箭模型,由超過20萬塊積木砌成。該火箭屬三級式液態燃料火箭,負責搭載阿波羅11號太空船升空,至今仍是目前使用過的最強運載火箭。

展覽也特別介紹阿波羅11號太空船的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以及比例為一比一的太空衣模型和登月腳印等,讓市民重溫登陸月球的歷史壯舉。

太空館館長梁偉明表示,登月在太空探索歷史中極具代表性。

「這是人類首次離開地球,踏足另一個天體進行探索和研究。如何將人類安全送往月球,並送回地球,是載人航天科技的大挑戰,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他期望展覽有助啟發年輕一代對太空科技和天文學的興趣。

其他展品包括2017年在非洲西北部發現的月球隕石。市民可從顯微鏡觀察月球地殻常見的礦物,並觸摸以立體打印技術製作的月球地貌。

「登月50年」展覽即日起至9月2日在太空館大堂免費向公眾開放。太空館特別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包括工作坊、專題講座和天文觀測等,提高市民對天文的興趣。

漁護署推介新品種有機西瓜

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本地有機西瓜節,推介三個特色有機西瓜品種,本周五起在多個農墟展銷。

其中日本品種「哈密」呈橢圓形,果皮鮮綠色並帶條纹,果肉則呈橙黃色。

另外兩款為綠皮紅肉、從澳洲引入的「超甜黑美人168」和黃皮紅肉、從台灣引入的「黛安娜」。

漁護署農業主任陳益民表示,「哈密」適合本地氣候種植,跟紅肉西瓜比較,口感較為爽脆,而且大小適中,他相信會廣受中小型家庭歡迎。

漁護署致力推廣優良作物品種,指導有機農戶栽種西瓜和其他農作物,強化本地農業的可持續性,並自2007年起每年舉辦本地有機西瓜節,協助農戶擴大銷售網絡。

文物展呈現國家現代化進程

香港歷史博物館明日起舉行「現代化之路---共和國70年」展覽,展品逾210套,包括九套國家一級文物,讓參觀者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現代化進程。

展出的文物中,170多套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包括畫報、報章、奬章、證書、藝術品和模型,40多套則為香港歷史博物館藏品,配合多媒體和視聽節目,從經濟、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民生等方面展現中國現代化的建設成就。

重點展品包括太原市掃盲協會編印的《市民識字課本》第一冊、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北極考察時穿過的隊服、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記錄的訓練日記等。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今日在展覽開幕典禮上表示,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歷程中擔當重要角色,未來也離不開國家的發展方向,展覽可讓市民了解國家70年來的發展。他感謝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支持,並感謝中國國家博物館借出珍貴文物來港展出。

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為特區政府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活動之一,展期至8月26日,免費入場。

至營計劃廣獲學校參與

衞生署與教育局推行至「營」學校認證計劃,自2009至10學年開展以來,逾270間小學和特殊學校參與,佔全港小學數目逾四成,其中112間小學獲嘉許為最高級別的至「營」學校。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今日出席認證計劃頒獎禮時表示,參與計劃的學校中,141間已取得認證資格。

學校認證資格為期三年,今年16間學校連續三次取得至「營」學校認證,獲頒發「持續推動健康飲食校園」獎。

認證計劃為「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的重點項目之一,其他項目有開心「果」月活動、學校午膳減鹽計劃。

黃加慶表示,該運動推行至今13年,有賴教育局、運動督導委員會的支持和指導。他感謝校方、學生、家長等參與,以及食物供應商配合。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