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伊波拉病毒病戒備應變級別啟動

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世界衞生組織將之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政府今日宣布啟動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準備及應變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因應世衞的宣布和最新流行病學情況,政府啟動應變計劃下的戒備應變級別,屬三個應變級別中最低。部門會向全港醫生和醫院發信,告知最新情況,並會密切監察海外最新發展和世衞建議。

應變計劃闡述政府為應付伊波拉病毒病一旦爆發而擬定的準備和應變方針,並採納戒備、嚴重、緊急三級應變級別,按伊波拉病毒病對本港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而劃分。

伊波拉病毒病列為本港法定須呈報傳染病。截至目前為止,本地從沒錄得伊波拉病毒病確診個案。

本港目前沒有已註冊預防伊波拉病毒病的疫苗。市民如非必要,應盡量避免到訪受影響地區,外遊期間須注重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

學校外展疫苗接種擴至幼稚園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2019至20年度疫苗資助計劃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分別於10月9日和23日展開,為合資格人士提供資助或免費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其中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會恆常化,並以先導形式擴展至幼稚園和幼兒中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說,政府在2019至20財政年度增加1億9,000萬元經常性撥款,以增加人手和購買疫苗,提高流感疫苗接種率,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因而得以擴展。

2018至19年度推出的先導計劃安排外展隊到校為小學生接種流感疫苗,成效理想。計劃恆常化後將涵蓋更多小學,有助提高學童接種率。

目前已有逾430間小學、700間幼稚園和幼兒中心報名參加外展計劃。衞生署或公私營合作的外展隊10月起會到校為學童提供免費疫苗接種,不論是否香港居民,所有參與學校的學童都可參加。

陳肇始又表示,因應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建議和社會部分人士意見,衞生防護中心會視乎供應情況,安排部分學校以先導形式使用噴鼻式流感疫苗,以研究此類疫苗在疫苗計劃中使用的可行性。

疫苗資助計劃方面,政府將向參與醫生提供每劑210元資助額。在院舍防疫注射計劃下,到診註冊醫生資助額由每劑70元提高至100元,並新增為留宿幼兒中心的留宿者和員工提供疫苗接種。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過去數周,本地季節性流感整體活躍程度較5月初有所上升,但目前未有數據顯示本港進入夏季流感高峰期。衞生防護中心會繼續密切監測流感活躍程度。

截至本月7日,2018至19年度疫苗資助計劃共接種約583,000劑季節性流感疫苗,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則接種約491,000劑,連同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約121,000劑,總數較2017至18年度增加46%。

致力分流旅客 減少影響居民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政府部門一直與區議會和業界合力,通過分流和管理工作,減低旅遊業對一些地區的影響。

邱騰華今日出席公眾活動後會見傳媒,被問到示威遊行活動對旅遊業影響,以及近期訪港旅行團減少情況。他表示,香港地方較小,旅行團人數倘若較多,難免對當區造成影響,政府過去一直與各方着力分流旅客。

就九龍城、土瓜灣區而言,他注意到,維港遊旅行團由下周起可使用啟德跑道公園碼頭,此舉料可減低土瓜灣區內碼頭以往所受壓力。

地區管理工作方面,他表示,通過警方在交通方面執法、運輸署增加旅遊巴泊位,以至民政事務處與業界在人流和排隊的管理安排,均可減少對市民的滋擾。

邱騰華指出,本港經濟受外圍經濟和內部發展情況影響,貿易、零售、貨運數字均見下跌。政府會密切監察第二季和未來兩季經濟情況,並與旅遊、零售、物流等業界溝通,商討如何在經濟下行環境下做好防備工作。

他強調,政府和社會尊重以和平方式表達意見,但遊行後如演變為暴力衝突,則並非市民願見。

邱騰華說,暴力衝突不論對前線警務人員或各區商鋪均帶來壓力,他希望市民和平表達意見,正視過分暴力行為,以期社會恢復平靜。

夏日狂歡大派對周末伊館舉行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本周末舉辦2019夏日狂歡大派對---繽FUN探索大自然,節目包括兒童音樂劇、沙畫表演、環保敲擊樂、布偶劇等,免費入場。

嘉年華以大自然為主題,本月20、21日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歡迎市民參與。

現場設各種工作坊,包括升級再造紙皮明信片、植物拓印、植物環保盆栽、葉笛吹奏工作坊、「雀仔話你知」故事工作坊等,趣味與教育並重;又有夏威夷小結他與夏威夷舞示範表演和工作坊,讓兒童欣賞和了解夏威夷文化。

活動為「國際綜藝合家歡」特備節目之一,查詢可致電2591 1340。

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分階段實行

政府推行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四個人流車流較多地區合共安裝約400支智慧燈柱,其中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已率先實施計劃。

試驗計劃為期三年,智慧燈柱分階段安裝,其餘三區計為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會見傳媒時表示,試驗計劃旨在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通過智慧燈柱收集空氣質素、道路車流、氣象等實時城市數據,並配合5G無線網絡建設。

就觀塘和啟德發展區而言,位於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的50支智慧燈柱上月底投入服務,有關數據會在資料一線通發放,利便公眾運用,開發更多創新應用。

當局會採取適當措施保障私隱,包括安排智慧燈柱攝影機只拍攝公眾地方,並在顯眼位置張貼告示。

交通快拍方面,影像會在燈柱內處理,並降低解像度,有關資料傳送至資料一線通後即予刪除。

燈柱不設人臉識別功能,拍攝到的影像不會傳送第三方作人臉識別。

環保署用作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的攝影機暫不啟動;運輸署藍牙交通探測器、收集車牌號碼的攝影機也暫不啟動。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鑑於市民對部分應用可能涉及私隱的關注,有關功能須經廣泛諮詢,取得社會共識才會啟動。

為樹把脈 未雨綢繆

遇上惡劣天氣,樹木難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甚或有倒塌風險。為保障公眾安全,樹木管理部門每年都會在風雨季來臨前,為樹木做「身體檢查」和採取風險緩減措施,也會在街道種植不同樹種,提升城市林木的適應力。

為樹木「診症」是一門專業學問,有些樹木出現樹洞、裂縫,呈現病態,但實質仍然健康;有些樹木外表健康,其實已「病入膏肓」,甚或有倒塌風險。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樂事務經理(樹木)陳章斌負責樹木護養工作約十年。他說,檢測樹木時,先目測其外觀有否異常情況,如枝條重疊或枯死、樹幹出現樹洞或蟲蛀等。如懷疑樹木結構有問題,便使用儀器作進一步檢測,包括聲納探測儀和微鑽阻力測試儀。

專業檢視結

聲納探測儀利用聲波透視樹幹內部情況。工作人員先量度樹幹周長,然後在樹皮相應位置植入金屬釘子和連接探測器,接着用鎚子輕敲每顆釘子產生聲波,經探測器接收後,再分析數據。

陳章斌說:「聲納探測儀能把樹木切面的密度投放成影像,在電腦繪圖中以不同顏色顯示樹幹腐朽部分的位置和面積。但一些圓周較小的樹木,沒法安裝一定數量的探測器,這時就要用上微鑽阻力測試儀。」

微鑽阻力測試儀利用一支非常細小的鑽針鑽入樹幹,測量不同木質的阻力。所得數據會以折線圖方式,顯示木材的密度和硬度。

用航拍 高空觀察

除了在地面檢測樹木健康狀況,檢查人員有時也會使用航拍機進行高空觀察。陳章斌表示,用航拍機可從高處近距離檢查樹木,又可免除人手攀爬風險。

經過連串檢測,如發現樹木有問題,檢查人員會按情況採取合適的風險緩減措施,包括修剪樹冠、治理病蟲害、以纜索支撐樹木等;若再沒有其他補救方法,檢查人員才會移除樹木,保障公眾安全。

推出指南 植樹有方

除了護養樹木,政府也在街道種植不同樹種,以減低樹木因病蟲害或生長欠佳而倒塌或枝幹折斷的風險。發展局推出《街道選樹指南》,列出80種較少採用但適合在香港街道種植的樹木品種,為政府部門和業界在選擇街道樹種時提供參考。

發展局園境師張家維說,推出指南是希望提供一套有系統的選樹方法,讓使用者認識種植街道樹木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和條件。

「《街道選樹指南》以『植樹有方•因地制宜』的原則挑選樹種,鼓勵種植不同種類的樹木,增加植物多樣性,以提升城市林木的適應力,改善生態環境,長遠減低樹木護養壓力和倒塌。」

張家維說,選擇樹種時,街道環境是重要考慮因素,例如是否有足夠空間讓樹木生長,或附近有沒有停車位、商鋪、出入口等,這些因素均會直接影響該位置是否適合種樹,以及所選樹種的大小、形態和護養條件等。

去年颱風襲港,吹倒不少樹木。發展局根據《街道選樹指南》在部分地方重新種植合適樹種。

張家維說﹕「我們在將軍澳海旁種植狐尾椰子。臨海位置較為當風,狐尾椰子不僅耐風,也較少病蟲害,容易護理。」

《街道選樹指南》為不同街道類型提供合適樹種建議,並詳列其特性、外形、特別護養要求等資料。

指南並設軟件應用程式,使用者輸入種植地點的環境、特定要求等相關資料,便可取得合適樹種的名單。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