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政府建構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十分關注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需要,呼籲社會各界與政府攜手共建認知障礙症友善社區。

羅致光今日出席社會福利署主辦的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照護人》電影放映及分享會。

他說,政府2018至19年度增撥約2億6,400萬元經常開支推行一系列措施,加強社區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適切的照顧和支援服務,包括向提供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的單位增撥資源以增聘人手和加強培訓、將「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常規化等。

同時,社署去年9月開展為期三年的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通過電視和電台宣傳短片、專題網頁、《歲月不忘情》電視劇、地區講座和活動,以及委託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舉辦「認知友善好友」訓練,增進市民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鼓勵市民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及其照顧者。

至今已有超過11,000市民參加「認知友善好友」簡介會和登記成為國際認可的「認知友善好友」,超越原定三年內培訓10,000人的目標。

兒童權利教育活動資助接受申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推出2020年兒童權利教育活動資助計劃,即日起接受申請,10月31日截止。

計劃將設地區性項目和全港性項目資助類別,申請者可通過各類活動或服務,讓兒童及有關持份者認識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所保障的兒童權利。

該局表示,政府致力與社區團體合作推廣公約,增進公眾對兒童權利的了解,希望藉資助計劃鼓勵和協助更多社區團體舉辦教育活動。

計劃自2006年推行以來反應踴躍,至今資助逾330項由社區團體、兒童團體、少數族裔團體、中小學等非政府機構舉辦的活動。

漁民特惠津貼上訴委員會成立

政府宣布成立漁民特惠津貼上訴委員會,處理聲稱受大嶼山以北水域海事工程影響的漁民所提出的特惠津貼上訴個案。

上訴委員會由沈士文擔任主席,成員為陳榮堯、鄭建韓、羅志成、李子樹。委任即時生效,任期至完成所有上訴個案為止。

政府一直設有機制,向受海事工程影響並符合資格的漁民發放特惠津貼。申請人如對處理特惠津貼的跨部門工作小組所作決定不滿,可向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目前個案共60宗。

綜援學生獲發一次過津貼

社會福利署公布,周五起向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學生一次過發放2,500元津貼。

有關安排是2019至20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利民紓困措施之一,在該學年符合資格領取綜援計劃下與就學有關選定項目定額津貼的幼兒中心和幼稚園學童、中小學生均可獲發是項津貼。

款項以現行發放綜援方式支付,一般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指定銀行戶口,領款人無須另行申請。

查詢可致電2343 2255,或與所屬社會保障辦事處聯絡。

心繫民生 共渡時艱

香港正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政府已將2019年全年實質增長率預測下調至0至1%,情況令人十分憂慮。

零售和服務業首當其衝,今年5月零售總銷貨價值按年下跌1.4%,到6月更進一步下滑6.7%。旅遊業則急速逆轉,訪港旅客數目在上半年維持正增長,但自7月中開始急跌,至8月初更錄得驚人的31%負增長。不少旅遊業從業員和相關行業的打工仔,例如導遊和旅遊巴司機的生計即時受到打擊,有部分甚至自本月初開始已沒有工開,生活頓成問題。

面對如此困境,政府要扶助本地中小企業,保障打工仔飯碗,實在責無旁貸。故此,我們在上星期四果斷地宣布一系列涉及191億元的「撐企業、保就業、解民困」措施,特別是要扶助中小企以應付眼前的經濟波動、保障就業,同時減輕市民的財政負擔。

撐企業保就業

中小企業佔香港商業單位總數98% 以上,並且為約13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佔香港總就業人數四成多(公務員除外),是香港經濟的頂樑柱。為提升他們的抗逆力,政府會豁免涉及零售、飲食、旅遊、海事、物流、漁農和建造等行業共27類的政府收費(例如牌照、註冊和營業證等),為期12個月,涉及15.6億多元開支。

我們亦會向政府轄下用作社區及商業用途的政府土地短期租約、街市和政府批發市場檔位、食肆及零售商店,以及公眾貨物裝卸停泊位的租戶,提供50%租金減免,為期六個月,涉及2.7億多元。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特別優惠措施的申請期會延長至2022年6月底,以協助中小企在這個艱難時刻應付周轉的問題。

此外,政府會增加和促進小型工程項目,為建造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僱員再培訓局會為因行業不景氣而失業和就業不足的打工仔推出特別培訓計劃,提升他們的技能和競爭力。

解民困

作為扶貧委員會主席,我尤其關注基層市民在經濟逆境中的生活壓力,故此,特別重視涉及超過133億元的紓解民困措施。我們會向領取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的人士,額外發放一個月的津貼。這項措施亦適用於在職家庭津貼,以及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同時,我們會為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公共租住單位的較低收入租戶代繳一個月租金。

在支援家庭方面,我們會向在2019至20學年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全日制學生每人提供2,500元津貼,以減輕家長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涉及開支約23億元,惠及超過90萬名學生。此外,我們又會向超過270萬個合資格的電力住宅用戶發放一次過的2,000元電費補貼。

我們亦關注俗稱「N無人士」---即非公屋住戶和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家庭,並會邀請關愛基金為他們提供一次過的資助。

至於紓緩納稅人生活負擔的措施,政府會提升2018至19課稅年度內的薪俸稅、個人入息稅及利得稅的稅務寬免百分比至100%,上限維持在兩萬元,將惠及約143萬名納稅人,讓他們額外節省18.4億稅款。

我很高興見到其他機構,包括房委會、機管局、建造業議會、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都正在積極制定寬免措施,合力頂着本地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壓力,與香港人共渡時艱。

重新出發

這些「撐企業、保就業、解民困」的措施,具針對性、跨階層、跨界別,可說是天旱甘露,對當前疲弱的本地經濟起着一定程度的紓緩作用。無可置疑,香港正值內憂外患,外有日益升溫的中美貿易戰,內有已歷時超過兩個月、由示威遊行演變而成的不合作運動以至暴力破壞行為。那些行為已嚴重影響和損害市民生活、擾亂社會秩序、衝擊香港法治和道德底線,重創香港的國際形象。

雖然部分人士聲稱這些極端行動是要為香港爭取更好的將來,但事實上,他們的所作所為不是愛惜香港的應有行為。真正愛護和關心香港發展的人,在行使表達意見的權利時,是絶不會犧牲社會的安寧,亦絶不會罔顧無辜市民的生計和生命財產,更不會破壞香港多年來苦心經營和守護的社會、經濟、民生建設。

破壞容易,建設艱難。要解決香港當前的問題,一切暴力行為必須立即停止,社會各方都必須放下成見和仇恨情緒、重視香港的長遠利益,好好珍惜香港多年來努力建設的成就,確保「一國兩制」能繼續成功實踐,社會才有機會回歸理性,讓香港一步一步復元,重新出發。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8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加强日間幼中兒照顧服務

生育率與託兒服務

我在2018年8月12日的網誌中提到香港有可能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地方。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最新數字,在2018年我們的出生人數為53,700,較2017年下降5%,生育率則由2017年的1.125下降至2018年的1.072,下降趨勢持續。

香港生育率偏低的因素有很多,當中包括年輕人趨向遲婚和不結婚等,而社區有沒有適當的日間幼兒照顧服務亦在在影響夫婦是否生育的考慮。一直以來,我們的生育政策是以減少生育障礙為目標,讓更多人視生兒育女為一個可考慮的選項。因此,加強幼兒照顧服務是我們的工作方向。

我在2018年8月19日的網誌中亦提到,為三歲以下的幼兒提供日間託兒服務的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由1995年高峰的1,530個,逐年下降至2018年的747個,買少見少。無可否認,我們的服務名額明顯不足,特別是兩歲以下的幼兒服務。因此,我們要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努力追落後,以回應家長對幼兒服務的殷切需求。

多管齊下增加幼兒中心

社會福利署已計劃由2019至20年度起增加撥款,分階段在北區、觀塘、葵青、沙田和元朗額外提供共約400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當中320個名額是為兩歲以下幼兒提供的長時間全日制幼兒照顧服務。

除上述將會增加的400個名額外,社署已在其他地區(包括大埔、北區、屯門、深水埗、九龍城等)的房屋或「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的發展項目及賣地項目中,預留地方設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預期可以為三歲以下幼兒額外提供約600個長時間全日制幼兒照顧服務名額,當中424個為兩歲以下的幼兒照顧服務名額。

通過以上的多個項目,我們期望可以增加共約1,000個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名額,其中744個名額是特別為兩歲以下的幼兒而設。雖然幼兒中心的名額在上述項目完成後會倍增,但與實際需求還有很大的距離。

為求於短期內可以大幅增加供應,政府將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200億元,購置私人物業作為社福設施。分布在18區擬置的約160多項社福設施當中,有28間日間幼兒中心。以一間有100個名額的幼兒中心計算,當中計劃72個名額為兩歲以下的幼兒而設。我們最多可以增加2,800個名額,當中包括2,016個為兩歲以下幼兒提供的名額。當然,最終結果要視乎能否物色到足夠的合適處所及處所的大小。

在中長期增加幼兒中心供應方面,我們除了會繼續在未來新發展的項目中,包括在資助房屋發展/重建、政府用地/物業的發展/改建或重建,以及賣地條款中爭取加入幼兒中心外,我們亦已在新一期的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將幼兒中心納入所需的福利設施清單內,邀請非政府機構在重建或加建他們的社福設施時,考慮設立幼兒中心。

長遠而言,政府會以人口為基礎制訂資助幼兒中心服務名額的規劃比率,並計劃於2019至20年度內把規劃比率納入《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期望在未來發展項目內預留合適場所營辦幼兒中心。

後語

在政策上,幼兒中心的服務旨在為幼兒提供優質的照顧與成長服務。此舉既可以減低生兒育女的障礙,亦可以釋放婦女勞動力。當然,我還是要再次重複2018年3月18日網誌的結語:加強託兒服務,不單是要滿足勞工需求,更要符合男女平等的原則。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8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