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中國以外抵港者周五起須酒店檢疫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記者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進一步收緊入境檢疫安排,所有從中國以外地區到港人士周五起必須在酒店進行強制檢疫,以減低輸入個案在家居檢疫期間傳播病毒予同住人士的可能性。

陳肇始今日在2019冠狀病毒病預防及控制措施記者會上說,香港法例第599H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管跨境交通工具及到港者)規例》已向從極高風險地區到港人士實施額外檢測和檢疫條件,新措施有利集中管理輸入個案。

她表示,周五起從中國以外地區到港人士登機前必須提供在香港預訂酒店房間作14天強制檢疫之用的確認書,否則不得登機。

她重申,第599H章設「熔斷機制」,若同一抵港航班有五名或以上乘客確診,或連續兩班相同航線的航班有三名或以上乘客確診,當局都會禁止該航班來港14天。

此外,當局會加強執法,在發現確診個案後,若查明航空公司容許未能出示相關證明文件的旅客登機,當局會考慮對航空公司和旅客實施阻嚇性措施,例如禁飛和提出檢控。

陳肇始又指,曾到訪極高風險地區獲豁免檢疫的抵港人士,如機組人員等,須在出發前48小時內和抵港後接受2019冠狀病毒檢測。他們抵港後須遵從檢測待行安排,即待獲得陰性檢測結果後才獲放行。

曾到訪極高風險地區的抵港外國領事館和機構人員、總領事或同等職級駐港代表等,須由所屬機構安排使用點對點交通工具,不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並須在所屬機構安排的地點自我隔離14天。

由機場抵港的其他獲豁免檢疫人士,不論從極高風險或普通地區抵港,在港必須使用點對點交通工具,不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並須於抵港第12天再接受病毒檢測。

五司機疑染病 巿民應提高警覺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衞生防護中心接獲五宗由運輸署轉介涉及職業司機的2019冠狀病毒病初步確診和不確定個案。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表示,倘有關個案覆檢後證實為陽性將敲響警號,反映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巿民須提高警覺。

陳漢儀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有關個案由專為的士和公共小巴司機特定群組進行檢測的承辦商發現,其中兩宗初步確診個案患者為的士和復康巴士司機。

77歲的士司機居於長沙灣海麗邨海暉樓,星期日起咳嗽,其樣本經初步檢測呈陽性,且病毒量較高。他平常多在深水埗黃金電腦商場附近交更,潛伏期間除工作外,主要留在家中。他的太太上周四也開始感不適,已獲安排入院作檢測。

至於47歲的復康巴士司機,他在火炭居住,一直沒有病徵,昨日仍然上班。他在潛伏期和傳染期曾接載保良局蕭漢森小學和保良局張心瑜幼稚園的學生,也曾駕車穿梭藍田啟田邨、聯合醫院、柴灣和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等地。

其餘三宗檢測結果尚未確定的個案,患者均為的士司機,包括69歲居於上水的男子。他逢星期一、三、五上班,一般在大圍交更,平常會到上水天光墟買菜。他定期參與特定群組病毒檢測計劃,這次是第六次接受檢測。

另一名可能染病的兼職的士司機63歲,他在西營盤居住,最後工作的日子為本周一。他偶爾會與朋友午膳,上周六曾與家人在其中一家百樂潮洲酒樓用膳。

餘下個案患者為68歲男司機居於元朗青山公路博圍村,與包租人同住。他已退休一段時間,近期沒有駕駛的士。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五名司機的交更、用膳地點不同,反映病毒或已擴散,加上他們的工作性質接觸較多人,情況令人擔心。

鑑於有的士司機懷疑染病,運輸署明日起至本月18日為的士司機提供新一輪檢測服務。的士司機可持有效的士司機證到四個臨時檢測套裝派發/收集中心索取檢測套裝。

欲接受檢測的司機須於政府網頁登記個人資料,並在自行採集深喉唾液樣本當日,將樣本交回任何一間指定臨時收集中心。檢測結果呈陰性的司機可憑相關檢測結果短信,到指定的士團體領取的士司機抗疫檢測名牌,展示在的士車廂當眼位置供乘客查閲。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延長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表示,市民的抗疫意識似有鬆懈,現時沒有空間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張建宗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說,將於周四晚屆滿的社交距離措施會延長一星期,直至本月19日。

他呼籲市民不要鬆懈,繼續遵守防疫措施,保持個人衞生和社交距離,否則一旦疫情反彈,社區再次出現大規模爆發,政府別無選擇,需要大幅收緊防疫措施。

張建宗又說,政府月內會推出三項措施,其一是感染風險通知流動應用程式「安心出行」,以電子方式記錄使用者行蹤,方便衞生防護中心更有效追蹤確診人士的接觸者。

其二是讓符合條件並取得配額的香港居民由廣東省或澳門回港後,免受14天強制檢疫。其三是落實與新加坡建立雙邊航空旅遊氣泡的安排。

張建宗說,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會在一兩日內盡快公布細節。

電子手環助抗疫 多國冀借鏡港經驗

尊敬的韓正副總理(國務院副總理)、潘基文理事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何厚鏵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大會主席)、周小川副理事長(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阿羅約理事(博鰲亞洲論壇理事)、賀一誠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張曉明常務副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傅自應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保東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興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大會選在澳門進行,彰顯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香港和澳門是大灣區的兩個核心城市,我們一定會攜手作出貢獻。

博鰲亞洲論壇在經濟論壇的地位首屈一指,我先後兩年率團到海南出席,對論壇為世界面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議題,提供一個政商學高層次對話交流平台,表示由衷的欣賞。今次大會有三個關鍵詞---創新動力、創新生活和創新合作,以下我會分享香港特區政府在這三方面的願景和工作。

科技創新需要澎湃的動力,尤其是對香港一向以金融、貿易為主的經濟體,特區政府近年為創新動力投入過千億港元,涵蓋八大範疇,包括增加研發經費、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建設科研基建、檢視法例法規、開放政府數據、完善採購方法,以及加強科普教育。相關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初創企業聘用的人員由2017年的6,000多人倍增至今年約12,000多人、有數間本地公司已經成為獨角獸企業,而過去兩年多通過上市集資的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已有24家,它們總市值達5,400億元。香港推動創科發展亦獲得國際認可,今年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與科技基礎建設有關的全世界排名,香港由第18位上升至第七位,與數位競爭力有關的全球排名香港則由年前的第11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五位。

面對今年的新冠疫情,特區政府和本地創科企業積極利用科技應對,包括推出互動地圖提供疫情資訊,以及向香港市民免費派發接近1,000萬個應用得獎技術的銅芯抗疫口罩。此外,我們利用電子手環支援強制家居檢疫,至今已有超過20個國家或城市主動表示希望借鏡香港經驗。我們很快也會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加強追蹤接觸者的效能。這些科技應用就展示了創新生活的重要性。

此外,香港特區政府在2017年公布首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一共76項措施,例如。我們即將推出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智方便」,便利市民並逐步實現政府服務全面電子化。我們在今年稍後時間將會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約130項現行及新措施,進一步發展和鞏固香港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

在創新合作方面,我必須感謝中央,特別是國家科技部的支持,讓香港的創科發展能提上到國家層面。習近平主席曾作出重要批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成了內地科研經費「過河」使用,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上星期在中共中央19屆五中全會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了支持港澳特別行政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指明方向。我上星期在訪問北京期間,相關部委對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亦明確表示支持。展望將來,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把握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各項有利創科發展的工作,深化與各地尤其內地的創新合作,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創新動力,並期望香港以至大灣區居民得以享受創新生活所帶來的更好生活質素。

最後,我謹祝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圓滿成功,並祝願在座各位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以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10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開幕式致辭)

政府支援居粵慢性病患者

鑑於部分在粵港人因強制檢疫措施無法如常來港覆診,特區政府推出特別支援計劃,由明日起,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受託為已預約醫院管理局指定專科或普通科門診覆診患者提供跟進診症服務。

計劃涵蓋醫管局提供的主要專科和普通科門診服務,包括麻醉科痛症科門診、心胸外科、臨床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婦科、內科、神經外科、產科、矯形及創傷外科(骨科)、兒科和外科。至於偶發性疾病、需要住院或日間住院和急症室服務,則不包括在內。

如病人覆診期介乎今年2月17日至明年7月31日,可向港大深圳醫院提出申請,並提交所需證明文件。醫管局會在得到病人同意下,協助港大深圳醫院核實病人身分,過程中會確保病人私隱獲充分保障。

此外,病人可委託港大深圳醫院向電子健康紀錄統籌處申請登記香港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向電子健康紀錄統籌處提出查閱資料要求,並授權港大深圳醫院代為收取和使用有關電子健康紀錄的複本,讓相關醫護人員為病人提供合適的醫護服務。

合資格病人接受港大深圳醫院指定門診診症服務每次診金為人民幣100元,餘下費用差額則由支援計劃資助,每名病人可受資助上限總額為人民幣2,000元。

計劃明日起在港大深圳醫院接受申請,合資格人士可於明年7月31日或香港與內地的檢疫安排失效之前於港大深圳醫院接受診症服務,以較早者為準;該醫院會優先為已逾期覆診的患者安排應診。

政府指,計劃旨在為現時身處廣東省、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未能回港的病人提供另外的醫療服務選擇。病人是否參與計劃,純屬其個人決定,並不影響病人原本在醫管局已預約的覆診服務。

查詢可致電2300 7070聯絡醫管局,又或致電(+86)0755-86913101聯絡港大深圳醫院。

本港增六宗新型肺炎輸入個案

本港新增六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全屬外地輸入,累計確診個案5,380宗。

患者五男一女,年齡介乎38至50歲,由俄羅斯、哈薩克、英國、沙地阿拉伯和印尼到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