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四人確診 一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四宗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三宗屬外地輸入,一宗為源頭不明本地個案,另有少於十宗初步陽性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表示,本地個案患者為從事工程相關工作的29歲男子,居於元朗采葉庭第12座,在荔枝角瓊林街陸佰中心上班,每星期有兩、三天到西環創業商場地盤工作。

荔枝角工作地點十多名工作人員、曾在工作地點與患者一起用膳的朋友和曾到其住所做家務的親人需接受檢疫;衞生防護中心會向其工作場所40多名員工派發樣本瓶。

至於初步陽性個案患者包括一名50歲男子,他與一名早前確診患者同在莊士倫敦廣場任職保安,防護中心不排除是在工作地點的公共休息室交叉感染;其餘日間當值的工作人員需接受檢疫。與這名初步確診者同住於葵盛西邨第六座的一名82歲退休男子亦初步確診。

另一名初步確診男患者為76歲的士司機,他居於沙田愉田苑愉澤閣,日間多在九龍區工作,並會在不同地區用餐。他的一名家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在何文田旅港開平商會中學工作,該校需暫時關閉以進行清洗,待該名密切接觸者檢測結果呈陰性後才重開。

至於三宗新增輸入個案,患者分別由土耳其、德國和英國抵港。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凍房從業員納入特定檢測群組

因應近日在內地和其他地方的冷鏈食物包裝上驗出2019冠狀病毒,食物環境衞生署宣布擴大特定群組自願接受的免費檢測服務,涵蓋凍房從業員。

署方表示,檢測承辦商Prenetics會盡快聯絡持牌凍房負責人,星期三開始為其員工安排檢測服務。

根據計劃,承辦商負責提供一站式採樣和檢測服務,其人員會到有關處所派發樣本瓶,隨後一至兩日會收回樣本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初步呈陽性的個案會即時轉交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食環署現時每星期為所有上水屠房從業員安排重複檢測,並為高接觸群組提供自願性質的免費病毒檢測服務,包括餐飲處所員工、街市攤檔從業員、駐場人員、小販持牌人和登記助手。

署方呼籲有關人士積極參與檢測計劃,查詢詳情可致電檢測承辦商熱線3008 8319。

非公屋非綜援戶生津接九萬申請

關愛基金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本月30日截止申請。截至周五,秘書處接獲逾九萬份申請。

基金7月2日推出津貼項目,紓緩低收入住戶的經濟壓力。受惠住戶須以月租或更長租期形式租住私人樓宇、工業大廈、商業大廈或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社會房屋。

租住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單身人士宿舍計劃宿位或由非政府機構提供予更生人士的宿舍宿位、居於臨時房屋或船艇、無家者也可申請。

申請者每月入息須不超過指定限額,沒有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在香港沒有物業。租住私人樓宇、工業大廈、商業大廈或社會房屋的住戶每月租金不得超過指定上限。

合資格住戶可以郵寄方式或親身到鄰近居住地區協助推行項目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表,部分服務單位設有投遞箱。

所有住戶成員均為60歲或以上長者的住戶、所有住戶成員均為24歲或以下青年的住戶或無家者,可分別到長者服務單位、青少年服務單位和接受無家者申請的服務單位遞交申請。

查詢可致電2180 6666。

內防擴散 你我有責

全球疫情持續惡化,加上本港過去兩周仍出現多宗源頭不明的新增確診個案,反映社區中仍存在隱形傳播鏈。加上近日本地感染個案有上升趨勢,市民因抗疫疲勞、社交頻繁及延誤檢測等各種原因,出現小型爆發群組。本地個案亦有反彈的跡象,大家必須提高警覺,一旦鬆懈,源頭不明個案可能一觸即發,導致第四波疫情出現,加上冬季流感季節,本地疫情情況或會較第三波更為嚴峻,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內防擴散的工作。

全面加強病毒檢測

實驗室檢測和監測是政府防疫工作的關鍵。自年初抗疫以來,我們不斷優化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針對不同對象及透過多層檢測安排(包括來港人士、特定群組等),達致及早發現感染人士包括不少無病徵人士,推前診斷時間,做到早發現、早隔離;雖然第三波疫情已大致回落,但我們仍維持一定的檢測量,以密切監測和控制疫情。

政府不斷加強各層檢測工作,包括:(一)由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為流行病學恆常監測及個案偵測和追蹤而進行檢測;以及(二)為個別高危群組進行特定群組檢測計劃等。倘若突然出現一些群組爆發的情況,政府亦會視乎需要根據風險評估為出現確診個案的相關地區或處所等推行緊急群組檢測,以盡快識別患者及阻截傳播鏈。

香港由本年1月起總計已進行超過380萬個檢測。在已進行的380萬個檢測中,約139萬由衞生署和醫管局進行、約61萬透過特定群組檢測進行及約178萬經普及計劃進行。換言之,平均每百萬人口進行約50萬次檢測,而平均每個確診個案進行約707個檢測,以此計檢測量高於美國、澳洲、英國、紐西蘭、南韓及日本等地區,說明本港以檢測作為防疫抗疫工具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普通科門診診所派發樣本收集包

為方便自覺有較高感染風險或輕微不適的市民免費接受檢測,醫管局已由9月底起增加派發樣本收集包的普通科門診診所至46間。繼於10月初延長派發樣本收集包的時間後,醫管局再於11月初將派發及收集時間延長至涵蓋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醫管局已在三間診所試用自動派發機,亦會視乎情況,有計劃設置更多自動派發機,方便市民領取樣本收集包。

由衞生署和醫管局進行的檢測,已由6月份的每日平均3,600多個,大幅增加到11月份的每日平均7,400多個。

社區檢測中心

政府設立的四間社區檢測中心於今日上午8時正式投入服務。四間社區檢測中心分別位於東區鰂魚涌社區會堂、梁顯利油麻地社區中心、沙田瀝源社區會堂及元朗市東社區會堂。社區檢測中心主要為市民提供價格較相宜的自費檢測服務,作一般社區或私人用途,例如出行或工作證明,有關服務收費上限為240元。政府亦會在有需要時,例如出現較高社區傳播風險的情況下,視乎需要於檢測中心為特定群組、指明人士或其他市民因公共衞生理由進行檢測,屆時會另行作出宣布。

隨着社區檢測中心投入服務,一方面為市民提供價格較相宜的自費檢測服務,以回應市場對自費檢測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社區檢測中心亦有助政府更迅速及更靈活地應對突如其來的檢測需求,例如出現社區感染或群組爆發時,政府可即時動員中心為市民進行公共衞生免費檢測,從而找出確診個案,盡早截斷社區傳播鏈。

緊急群組檢測

鑑於近日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發展,當有小型爆發或群組感染時,政府已即時安排檢測承辦商前往梅窩、大圍及大埔,透過流動車輛以及流動採樣亭提供免費的檢測服務,便利及鼓勵當區居民或自覺有較高感染風險的人士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期望做到願檢盡檢,及早發現社區中的患者並中斷社區傳播鏈。就大埔區的檢測服務,已有超過10,000人接受檢測。

特定群組檢測計劃

為於社區層面作更為廣泛的監測,配合將疫情防控和感染管理納入成為社會日常運作的新常態,特區政府已整合及恆常化特定群組檢測,以此作為定點監測的一環,並納入為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加強化驗室監察計劃的一個主要層次。具體而言,特區政府會基於風險考慮為個別特定群組,包括(1)高風險群組例如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2)重要基建服務人員例如屠房工人、貨櫃碼頭的指定前線員工等;(3)高接觸群組例如公共交通工具司機包括的士司機、餐飲業務前線員工、街巿攤檔從業員和駐場人員及全港的中、小學和幼稚園老師和教職員等,視乎防疫需要安排定期重複或抽樣檢測。截至11月13日,計劃已檢測了超過666,000個樣本,共找出90個陽性樣本。

強制檢測

行政會議剛於上周通過香港法例第599J章《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規例提供了法律框架,讓政府可以按疫情發展,透過在憲報刊登公告,強制屬某類別或描述的人士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的檢測。例子包括於有疫情爆發的指明處所生活或工作的人士、某特定職業的人士,或已接近完成14天強制檢疫的抵港人士。我們會密切注視疫情發展,在有需要時作出相關的公告。

此外,規例亦賦權政府透過在憲報刊登公告,指明一段不超過14日的期間,在這段期間內,如註冊醫生按臨床判斷懷疑某人已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可以藉着向該人發出書面指示,要求該人接受檢測。

要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可以按現行機制選擇衞生署或合資格的私人化驗室的檢測服務。為便利公眾接受檢測,我們會進一步簡化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樣本瓶派發和收集流程,以及便利私人醫生為病人安排病毒檢測。

規例已於今日生效。任何人沒有遵從檢測公告或檢測指示,即屬犯罪,並可處定額罰款2000元。該人士亦會收到強制檢測令,要求該人士於指明期間內接受檢測。不遵從強制檢測令即屬犯罪,並可處第四級罰款及監禁六個月。

社交距離措施

社交距離措施是預防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重要一環。近日本地感染個案(包括源頭不明個案)的數字有上升趨勢,顯示現時疫情仍未完全受控,情況令人憂慮。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近日的本地個案有多個涉及在酒店度假的個案,從公共衞生的角度應該盡量避免這些聚集,所以我們昨日公布了一系列收緊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包括積極研究把旅館列為第599F章的表列處所,規管在酒店內的聚集。具體而言,所有旅館營運者將需要遵守一些規定,包括限制每間旅館房間人數至四人,除非有關人士來自同一家庭。相關修例工作完成後,會盡快實施規定。

此外,我們亦針對性地收緊在第599F章下不佩戴口罩的聚集活動。當中包括︰餐飲處所及酒吧或酒館的可提供堂食時間將改為上午5時正至晚上11時59分;以及酒吧或酒館及夜店或夜總會內不得有多於二人同坐一桌,其他餐飲業務處所內不得有多於四人同坐一桌。

我特別提醒市民,涉及不佩戴口罩的活動的感染風險非常高,所以大家應該盡量避免進行涉及沒有佩戴口罩的人群聚集的活動。

「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

明天正式啟用的「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目的是為市民提供便利的數碼工具,記錄自己進出的不同場所及時間。若日後他們曾到訪的場所出現感染個案,流動應用程式會向用戶發出通知,從而增強市民的警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及出入不同場所的信心。

若用戶不幸確診,經衞生防護中心核實後,用戶必須把流動應用程式內的出行記錄上傳予衞生防護中心,以協助流行病學調查。如確診者未有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他所提供在傳染期內曾到訪場所的資料亦會以公開數據形式發放,讓流動應用程式向曾經同日到訪相同場所的用戶發出通知,以提醒用戶。

我們會在大部分的政府處所,包括辦公大樓、服務中心、體育館、游泳池、圖書館、熟食市場及街市等張貼二維碼。我們亦會邀請其他相關業界和商戶的場所參與計劃,例如餐廳、食肆、酒吧、卡拉OK、會所、健身中心、戲院、的士業界等,在其場所張貼二維碼,鼓勵市民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記錄出行。

結語

近日的上呼吸道感染爆發,是一個及時的警號,提醒大家不能鬆懈。由於疫情有機會反彈,速度和幅度比上一波疫情可能更快更大,政府會嚴陣以待,全面加強各項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措施。

在個人層面,我呼籲大家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如果發現自己有輕微病徵,要盡快主動求醫,接受檢測。同時,繼續保持個人衞生及社交距離。我有信心及決心,與大家共同努力,進一步穩住香港的疫情。

(以上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11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食環署巡查三區餐飲處所

食物環境衞生署加強巡查大埔、旺角和黃大仙區餐飲處所,並提醒負責人遵從《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市民光顧時也須遵守防疫規例,佩戴口罩。

食環署人員昨日到大埔和旺角巡查,又與警方在慈雲山進行聯合行動。人員共巡查50間食肆和52個街市熟食攤檔,作出25次口頭警告,並向四名涉嫌違反《規例》的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主要涉及違反餐桌之間距離、隔板規定和佩戴口罩規定。

人員並向兩名因擴展持牌餐飲處所經營範圍而觸犯《食物業規例》的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此外,就處所內違反佩戴口罩的規定向兩人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食環署呼籲餐飲業務負責人同心協力、持之以恆地遵守預防及控制疾病的規例,以保障員工、顧客和市民大眾的安全,市民也須遵守餐飲處所內有關群組聚集的規定及指示。

社交距離措施收緊 食肆四人一桌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包括縮短食肆和酒吧堂食時間、酒吧和夜店內不得多於二人一桌、食肆內不得多於四人一桌等。

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預防第四波疫情爆發,政府認為有需要迅速收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防控措施,達致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目標。

外防輸入方面,針對近日有同一航班出現多宗確診個案,當局正研究收緊香港法例第599H章下的「熔斷機制 」,降低禁飛航班的門檻或延長禁飛時間,以提升措施的阻嚇性,減少輸入個案。

至於內防擴散措施,第一,餐飲處所和酒吧、酒館可提供堂食的時間將縮短至上午5時正至晚上11時59分。

第二,酒吧或酒館、夜店或夜總會內不得多於二人同坐一桌,其他餐飲業務處所內不得多於四人同坐一桌。

第三,在餐飲業務處所內,市民只可在餐桌前飲食,離開餐桌後,如參與婚宴等場合的敬酒活動時,不得飲食,並必須佩戴口罩。

第四,餐飲業務處所包括酒吧和酒館、夜店或夜總會、泳池的顧客或使用者人數上限降至通常座位數目或可容納人數上限的50%。

第五,市民在室內體育處所和公眾溜冰場運動時必須佩戴口罩。

當局繼續維持其他餐飲業務和表列處所的規定和限制,暫停開放衞生風險較高的設施,包括蒸汽浴、桑拿設施、波波池等。

政府會就香港法例第599F章下相關條例的指示及指明刊憲,內防擴散措施下周一生效,為期11日至本月26日。

此外,食衞局會研究將旅館列為第599F章下的表列處所,以規管酒店內聚集。陳肇始指,此舉主要考慮到昨日起所有由中國以外地區抵港的非豁免人士須在酒店進行強制檢疫,而本地市民在酒店度假(staycation)聚集又會帶來較高感染風險。

政府已着手準備相關法例修訂工作,擬施加的規定包括限制每個房間人數為四人;所有房間訪客必須向旅館營運者登記個人資料;營運者須確保受檢疫人士和非檢疫人士的房間處於不同樓層,而受檢疫人士在檢疫期間不得離開房間;營運者還要採取其他衞生防護措施,如量度體溫等。

陳肇始表示,衞生署發出檢疫令時將要求所有在酒店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於檢疫期間不得接受探訪。如受檢疫人士需要補充物資或食物,可由親友或酒店職員放在房門外,受檢疫人士無須與對方碰面。

在酒店接受強制檢疫人士如需照顧者照顧,需先獲得衞生署批准,照顧者同時也要在酒店接受檢疫。

陳肇始指出,近日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是個警號,提醒公眾抗疫工作不能鬆懈。由於疫情隨時會反彈,速度和幅度甚至可能較上一波疫情更快更大,政府會嚴陣以待,防患未然。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