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打噴嚏就背痛 竟是脊椎移位惹禍

一名50歲男性擔任消防員職務,因工作緣故常得負重,爬高爬低,長期下來造成脊椎疼痛現象,起初接受物理治療,治療一年後見有逐漸改善,就停止治療,沒想到半年後,症狀再度復發,且衍生到打噴嚏、蹲下等都感到脊椎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外,就連生活作息也備受影響,因此決定赴醫院微創中心接受治療。

【術前】滑鼠箭頭所指處,即為患者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移位的地方

微創手術擺脫脊椎移位 患者術後恢復良好

經醫師檢查,發現患者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椎間盤突出合併脊椎移位,安排脊椎精準微創融合手術後,患者脊椎狀況回復穩定,目前也已恢復日常生活;童綜合醫院微創中心副院長徐少克指出,術中切除突出的椎間盤,且放入人工椎間盤支架,將移位部位復位,手術流血量未超過100cc,術後恢復良好。

脊椎微創手術 術後後遺症少

徐少克副院長進一步說明,比起傳統手術,脊椎精準微創融合手術安全性較高,尤其對於老人家心臟負荷差,但透過微創手術,術後體能狀況恢復較快,五年來,已超過250位80歲以上長者術後大多五天就能出院,主要是因術中不干擾神經幹,損傷機率低,且也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結構,手術血流量平均僅150至300cc間,比傳統手術後遺症減少許多。

長期脊椎疼痛 應盡快就醫檢查

長期有腰、背等相關脊椎疼痛問題時,建議民眾應盡快就醫檢查,避免症狀加劇,影響日常生活;徐少克副院長呼籲,透過微創方式取代傳統手術,不但能有效解決脊椎疼痛問題,也不用擔心術後留下後遺症問題。

洗臉也有大學問! 潔肌5力水噹噹

時序即將進入夏天,肌膚的油脂分泌旺盛,若是對於洗臉化粧品使用觀念有迷思或是輕忽臉部清潔步驟的重要性,可能容易造成肌膚問題;為寶貝您的肌膚,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潔肌5力」讓你洗臉有力水噹噹!

多功能反而造成肌膚負擔

很多人常有「洗臉化粧品功能越多越好」、「洗完臉後乾乾緊緊才是達到肌膚深度清潔」、「只要頻繁洗臉就能改善青春痘問題」、或「使用偏方洗臉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等迷思,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實際上洗臉化粧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清潔,且洗臉化粧品在肌膚上停留時間很短,過多功能宣稱往往無法有足夠的時間發揮效果,甚至反而造成肌膚負擔。

此外,頻繁洗臉也只能帶走肌膚表淺層的髒汙,無法改善青春痘問題;當洗完臉感覺又緊又乾,更可能已經造成肌膚過度清潔,因而可能導致肌膚含水量降低,造成肌膚損傷。而使用偏方洗臉,往往無法確定實際效果,更有可能造成肌膚刺激、紅腫。

過度清潔 皮膚角層反受損

曾有年輕女性想透過深層清潔的洗臉乳來幫助解決粉刺青春痘的問題,頻繁使用清潔力很強的洗臉產品,而忽略自身肌膚角質層的保護,結果過度清潔,青春痘不但沒解決,反而導致皮膚角質層受損,出現脫皮現象。就醫時,肌膚已經產生紅疹、斑塊,需要充分時間才能復原。

正確選購及使用洗臉用品

食藥署為提升民眾的潔肌力知能,分享「潔肌5力」讓民眾正確選購及使用洗臉化粧品,首先要「選有標」注意選購標示完整,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並依照使用說明正確使用;洗臉的水溫要注意,使用比肌膚溫度低的「微涼水」最適當;塗抹洗臉用品時皆應先擠放在手掌中,搓揉成泡沫或液狀後再使用於臉部肌膚上,手部移動要「輕慢柔」,不要用力按壓;當確定臉部各處肌膚皆已清潔完成後,以清水將泡沫沖洗掉,不要讓洗臉化粧品在臉上停留太久要「快快洗」;最後洗臉次數要適時適當,每日早晚各1次不過度即是「適次數」。

T字部位出油 用吸油面紙就夠

此外,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提醒民眾倘若是油性肌膚或T字部份容易泛油的消費者,千萬不要以頻繁洗臉方式去除油膩感;實際上,如果覺得T字部位出油,使用吸油面紙就足夠,過度清潔反而容易造成肌膚受損!

學習困難是資質不佳? 親師合作創造三贏

學習困難是孩子的資質不佳?還是學習環境造成的呢?學生、老師、家長三者之間若能彼此尊重、互相溝通,親師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營造一種溫暖愉悅的學習氣氛,必能讓孩子快樂的成長。而老師與家長一起關懷學生,讓親師生都能得到最大的成就。

共同擬定合適學習方式

某學童上課時注意力無法集中、功課落後,造成家長許多困擾,且孩子也不快樂,經醫生診療後發現原來是自閉症的學童,經醫師與家長說明討論後,再邀請老師共同瞭解特質,ㄧ同擬定適合孩子學習的方式,再加上給予鼓勵,孩子在學習上得到成就,在學校也變得非常快樂,成績與人際關係也變好。

親師溝通5點注意原則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如果要我們的孩子能快樂、健康的成長與學習,親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以下五點是特別要注意的原則。

1.溝通:透過理性的對話與討論,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2.了解:當孩子出現不好的行為,要先按耐住自己的脾氣,共同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親師一起討論找出協助孩子的有效方案。

3.正面看待:正面的去看待,教導孩子去適應,並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適當的挫折亦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所不可或缺的養分。

4.尊重:家長應該尊重老師的專業及經驗,適當地安撫及鼓勵孩子,依其發展的步調陪伴其成長

5.參與:班親會或親師座談會盡量撥空參加,也可以擔任學校的志工,平常就參與學校事務,積極投入,一起成長。

良好親師溝通達三贏局面

最後,許維堅主任也提到,良好的親師溝通是孩子能快樂與健康的學習很重要的基礎,如果能把握上述的5點原則,好好經營親師溝通的管道,就能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學習與生活,達到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你有大腸腺瘤嗎? 小心恐進展至大腸癌

1名有吸菸習慣的45歲男性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但並未服藥控制,平時也少運動,愛吃牛肉及香腸等食物。排便情況正常,並無腹部不適、血便或排便習慣改變。因公司安排健康檢查,大腸鏡檢查發現3顆大腸息肉,其中1顆的大小大於1公分。經安排大腸鏡切除息肉,病理報告證實均為腺瘤,所幸尚未進展至大腸癌。

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

根據成大醫院研究發現,在接受健康檢查的無症狀個案中,代謝症候群是不分年齡層發生大腸腺瘤的重要危險因子,其中以高三酸甘油酯症為最顯著的影響因素。

大腸癌高居癌症發生率第1位

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陳柏潤醫師表示,大腸癌在台灣發生率更是年年上升,已高居癌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這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愛吃燒烤、紅肉及加工肉品,缺乏運動、肥胖,是大腸癌快速攀升的主因。

50~74歲每2年免費篩檢

大腸癌的癌症形成過程大都是經由「腺瘤-癌序列」,以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及切除腺瘤,已被證實可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的民眾每2年可免費做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中有約1/3個案發現息肉,而有約3%個案發現有大腸癌。

篩檢評分系統找出高風險族群

除了糞便潛血陽性者,還有一些無症狀的高風險族群需要特別注意。由跨國專家組成的亞太大腸癌研究小組, 在2011年提出了亞太大腸直腸篩檢評分系統,經多次臨床研究驗證,可找出大腸癌及進階型腺瘤的高風險族群。

4個危險因子患大腸癌機率高

陳柏潤醫師說,此評分系統包括:年齡大於50歲、男性、目前或過去曾吸菸,以及一等親有大腸直腸癌者,每項會獲得1~3分不等的分數,加總為0~7分。並依總分區別為3個風險族群,若為高風險族群(總分為4~7分),相對於低風險族群(0~1分)者,發生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的風險為4.3倍。結合此評分系統,有研究發現若再加上肥胖,高風險族群發生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的機會更上升至11.5倍。

具有1個以上危險因子向醫師諮詢

陳柏潤醫師表示,具有上述1個以上危險因子的民眾,建議向胃腸科醫師諮詢,評估是否應接受大腸鏡檢查。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