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孕婦可擦類固醇藥膏? 醫:總量不宜超過300公克

懷孕可以擦類固醇藥膏?對胎兒健康有影響?這是讓所有孕婦擔憂的問題。長庚紀念醫院透過實證醫學研究發現,只要整個孕期使用的強效類固醇藥膏總量不超過300公克,都不會對胎兒產生傷害。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實證醫學最佳期刊《考科藍系統性回顧資料庫》(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孕期皮膚問題一半是溼疹引起

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發炎疾病,可由過敏、氣溫變化等所誘發,會產生皮膚紅疹及搔癢症狀。17%的孕婦會皮膚搔癢,而懷孕期的皮膚問題有一半是溼疹引起。類固醇藥膏是最常使用的皮膚藥物,用於治療溼疹、乾癬等各種疾病。

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教授紀景琪研究了懷孕期使用類固醇藥膏的安全性實證,統合分析了14項觀察性研究共1,601,515位孕婦及其胎兒的資料,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15年10月出刊的實證醫學最佳期刊《考科藍系統性回顧資料庫(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孕期塗過量類固醇增加體重過輕風險

研究結果證實,若孕婦使用大量的強效或超強效的外用類固醇,特別是懷孕期總量超過300公克時,會增加胎兒出生體重過輕的風險達7倍,即約35% (一般胎兒僅約5%為出生體重過輕)。如果強效或超強效的外用類固醇使用量不超過300公克,則不會增加胎兒體重過輕的風險。懷孕期使用類固醇藥膏,無論使用多大的劑量,皆不會增加其它風險例如剖腹產分娩、先天畸形、早產、胎兒死亡等的風險。

配合治療及照護愉悅過度孕期

這些安全性數據可以做為懷孕期使用類固醇藥膏的指引,醫師能提供孕婦適合的藥物治療,孕婦可不需要過分擔心,安全使用類固醇藥膏,讓皮膚病得到緩解,減緩搔癢不適。懷孕時期也應使用中性溫和的清潔用品,並且避免使用過熱的水洗澡。如果膚質較乾燥者,洗澡後即應立即擦乳霜或乳液保濕用品。在配合醫師的治療及正確的皮膚照護後,孕婦們必然可以愉快地度過懷孕期。

潔肌5方法 微涼水才能洗出好臉色

天天洗臉看似小事一件,但若忽略小細節或清潔過度,反而可能洗傷門面!眼看夏日將屆,肌膚的油脂分泌旺盛,為寶貝您的肌膚,食藥署彙整出「潔肌5力」,讓大家洗出水噹噹的好臉色!

「清潔」是粉嫩肌膚的第一道關卡

要正確洗臉,首先要打破「洗臉化粧品宣稱功能越多越好」、「洗完臉後乾乾緊緊的才是達到肌膚深度清潔」、「頻繁地洗臉就能改善青春痘問題」、或「使用偏方洗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等迷思。其實洗臉化粧品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清潔,洗臉化粧品在肌膚上停留時間很短,過多功能宣稱無法有足夠的時間發揮效果,反而會造成肌膚負擔。

當您選購及使用化粧品時,若發現有不良品或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66251166轉6401。也可至「TFDA 化粧品安全使用」粉絲團(www.facebook.com/tfdacos)查詢相關資訊。

過與不及讓「肌膚」很受傷

此外,頻繁洗臉只能帶走肌膚表淺層的髒汙,無法改善青春痘問題;當洗完臉感覺又緊又乾,更可能已經造成肌膚過度清潔,輕忽過度清潔可能導致肌膚的含水量降低,造成肌膚的損傷。而使用偏方洗臉,往往無法確定實際效果,更有可能造成肌膚刺激、紅腫。

舉例而言,曾有一位年輕女性想用深層清潔洗臉乳,解決粉刺青春痘等問題,頻繁使用清潔力強的洗臉產品,而忽略保護肌膚角質層,結果因過度清潔,不但沒解決青春痘,反而使皮膚角質層受損而脫皮,就醫時已產生紅疹、斑塊,需要充分時間才能復原。

按照「潔肌5力」 讓肌膚重現光彩

對於油性肌膚或T字部份容易泛油的人,千萬不要以頻繁洗臉的方式除油;若覺得T字部位出油時,用吸油面紙即可,以免過度清潔造成肌膚受損。為了提升民眾的潔膚知能,食藥署提供「潔肌5力」,分述如下:

1. 選有標:首先要注意選購標示完整,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並依照使用說明正確使用。

2. 微涼水:洗臉的水溫要注意,使用比肌膚溫度低的水最適當。

3. 輕慢柔:塗抹洗臉用品時應先擠放在手掌中,搓揉成泡沫或液狀後再使用於臉部肌膚上,手部移動要「輕慢柔」,不要用力按壓。

4. 快快洗:當確定臉部各處肌膚皆已清潔完成後,以清水將泡沫沖洗掉,不要讓洗臉化粧品在臉上停留太久。

5 .適次數:洗臉次數要適時適當,每日早晚各1次不過度。

亂按摩! 她靜脈曲張痛到無法入睡

66歲余女士從事蛋農工作,每天長時間在養雞場撿拾雞蛋。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患者自述以前常會有兩腳小腿腫脹的感覺,尤其下午到晚上睡覺時特別明顯,一開始病患擔心是不是缺乏鈣質而引起,因此每日補充鈣片外加走路運動,又加強按摩靜脈曲張處,但未獲得改善。一個月後雙腿還是腫脹,而且兩腿的靜脈曲張越來越多,脹痛到無法入睡,甚至需要到急診打止痛針。

穿彈性襪再口服及外用藥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侯盈仲醫師診察發現,婦人的小腿及大腿血管有明顯的扭曲擴張,像藍色蜘蛛網纏繞在腿上,測試靜脈血管的瓣膜功能發現瓣膜功能明顯偏差。診斷為慢性靜脈功能不全併有下肢靜脈曲張。

侯盈仲醫師建議抬腿與腿部舒緩運動,以促進靜脈的血液回流,穿壓力指數較高的彈性襪。工作30~60分鐘抬腿10~15分鐘。再配合口服類黃酮苷類藥物diosmin 以及外用藥膏局部塗抹。

亂按摩提高血栓剝離風險

大約不到兩個星期時間,病患腿部沉重感明顯改善,腫脹導致疼痛的頻率減少很多,不再需要止痛藥或打針止痛。侯盈仲醫師也提醒,不可直接按摩靜脈曲張處或靜脈瘤,否則提高血栓剝離風險,嚴重會產生肺栓塞而致命。

年紀、肥胖、家族史、站立時間都有關

靜脈曲張是因下肢靜脈壓增高,造成靜脈及其分支的瓣膜功能變差,使靜脈產生扭曲擴張。會隨年紀、肥胖、家族病史、站立時間長久等因素影響。櫃姐、護士、空姐、教師、廚師等。懷孕(尤其是前3個月)或多次懷孕,長期負重,做過靜脈曲張手術的病人是危險族群。

4級以上恐需外科處理

靜脈曲張依病狀約可分6級,從毛細血管、網狀靜脈擴張、蜘蛛網狀出現,嚴重到大面積靜脈曲張,反覆出現潰瘍。一般而言1~3級可藉由生活習慣改變,減少站立時間、局部按摩、抬腿及醫療級分壓彈性襪獲得改善。4級以上可能就需要透過外科方式處理,如血管硬化劑治療,血管結紮/摘除手術,靜脈內雷射治療等。

產生靜脈曲張應就醫診治

侯盈仲醫師提醒,若為靜脈曲張高風險群,如有雙腿腫脹感即應每天做腿部伸展操(如抬腿)、腳板運動訓練、弓腳背、躺著騎空中腳踏車…等,每個動作持續10~20秒,每天想到就做,能有效預防靜脈曲張生成。若已產生靜脈曲張應就醫診治,並著醫療級分壓彈性襪做運動,避免越做越嚴重。

便便帶血絲 恐因克隆氏症惹禍

陳小妹六個月大時出現腹瀉及發燒,媽媽注意到陳小妹的糞便有鮮紅色血絲與黏液,帶她到診所就醫,初步診斷為感染性腸胃炎,使用抗生素治療之後,症狀依舊反覆發作,持續半年未有好轉跡象。1歲3個月時前來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腸胃科門診,發現消化道有嚴重潰瘍情形,經大腸切片檢查確診為克隆氏症。之後透過飲食控制及服藥治療,陳小妹病情好轉無症狀,目前定期門診追蹤。

克隆氏症兒童有上升趨勢

克隆氏症是一種反覆發炎性腸道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兒童好發年齡介於11~12歲。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腸胃科李致任醫師表示,近年來兒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疾病發生受基因遺傳、腸道細菌與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而嬰兒時期的發生較常與遺傳基因有關。

產生炎症反應 以大小腸潰瘍最多

李致任醫師表示,克隆氏症會侵犯口腔至肛門之消化道各部位,產生炎症反應,其中以大小腸潰瘍最多,疾病表現方式有發燒、腹痛、腹瀉、血便、體重變輕等情況。嚴重的發炎會造成腸胃道穿孔,並與鄰近器官形成廔管,在肛門附近則形成肛門廔管、化膿。病患除了腸胃道的症狀,可能還會出現貧血、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結節性紅斑、眼睛葡萄膜炎等症狀。

配合臨床症狀安排必要檢查

李致任醫師指出,克隆氏症病患血液檢查會有貧血、低血清白蛋白、發炎指數上升及紅血球沉降速率低下的。糞便檢查會有潛血反應及糞便鈣胃蛋白上升。若懷疑克隆氏症則必須透過內視鏡檢查,確認是否有潰瘍造成腸胃道出血。兒童常因為年紀小無法配合內視鏡檢查,可透過麻醉進行無痛內視鏡檢查,減輕檢查不適。

克隆氏症並無根治方法

克隆氏症並無根治方法,必須長期配合醫師追蹤治療。李致任醫師進一步指出,診斷初期嘗試完全元素飲食及低渣飲食做為治療基礎,待病況穩定,即可回復正常飲食。年紀較小的孩童經常無法配合飲食治療,因此根據病情需要,使用健保給付之藥物如類固醇或其他抗發炎、免疫調節劑治療。

腹瀉超過2星期盡快就診找病因

初期克隆氏症的表現症狀與腸胃炎類似,李致任醫師提醒,一般急性腹瀉會在1~2個星期得到緩解,若腹瀉超過2星期就要盡快就診找尋病因。此外,父母應該要了解孩子的糞便型態、是否合併腹痛、發燒等其他症狀,若有血便情形,也要觀察糞便中血液的顏色,就診時告知醫師,以利醫師判斷。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