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睡得好超重要! 2技巧助放鬆入眠

淺眠失眠成因多 生理與心理都有關係

睡眠佔據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讓身體在休息時恢復生理機能,整合日間接收的資訊,修復體內受損細胞、調節內分泌系統及恢復神經元的功能,但有的人卻常常睡不好,備受淺眠、失眠所苦。

淺眠失眠成因有很多,生理層面可能因為心衰竭、胃食道逆流等慢性疾病,心理層面的憂鬱症、躁鬱症等,例如睡前服用甲狀腺亢進的藥物或精神科藥物,睡眠時的身體異常狀態如不寧腿、呼吸障礙等,都有可能造成失眠。永康身心診所楊大緯院長強調,治療淺眠與失眠重點在於良好的睡眠衛生以及病患必須學會放鬆。

改善睡眠衛生習慣 2技巧助放鬆入眠

不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睡前使用3C產品、做運動等都會讓精神亢奮不利入眠;晚睡晚起及白天活動量不足更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身心診所院長 楊大緯表示,其實只要兩個簡單技巧,放鬆身體,會更好入眠。

一、腹式呼吸法

把手輕放在肚子上,閉上眼睛,吸氣的時候慢慢把氣吸進肺裡面,再想像氣經過肺再往下到肚子去,同時感覺到肚子慢慢地膨脹,稍微停頓一兩秒後,再慢慢把氣吐出來。利用腹部的力量做呼吸的動作,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的作用。

二、漸進式肌肉放鬆

選定某一塊肌肉,用力到極致再突然放開,達到放鬆效果。以雙手為例,舉至與地面平行握拳,用力握緊、握緊,再握緊,握到最緊時,突然放開讓手進入放鬆狀態。當從頭到腳做過一輪之後,全身的肌肉就會放鬆,此法特別適合用於平常肌肉不自覺緊繃的個案身上。

喝酒易淺眠多夢 睡前避免大量飲食

醫師強調,酒精雖然能縮短入眠時間,但會造成淺眠多夢,影響睡眠品質。要能好好入睡,讓身體放鬆外,應該避免睡前大量飲食,除了少喝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飲料外,酒精也是應該避免的飲料。

汗皰疹奇癢無比 濕熱體質易發作

手指皮膚怎麼長出許多小水泡?而且非常癢,不知道會不會傳染?其實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叫「汗皰疹」,特徵其癢無比,如果長在足部,常常被誤認為是香港腳。

「汗皰疹」為濕疹 易發生於多汗症患者手、腳

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表示,「汗皰疹」易發生於有手腳汗症的多汗症患者的濕疹,但並非是汗管阻塞造成。容易在春、夏季節反覆發作。汗皰疹與香港腳症狀相似,都有癢感,且患部常出現在手、腳。但汗皰疹屬於體質性濕疹,並不會造成接觸性傳染。汗皰疹兩側腳掌底部及側面都會出現許多小水泡,但趾縫卻相當乾淨;香港腳則是因為黴菌感染,趾縫也有小水泡,卻具有傳染性。

汗皰疹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以中醫觀點,汗皰疹屬於濕疹的一種,與「濕邪」息息相關,如果因為過食生冷,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加上遇到春夏多濕氣候,容易使食物殘渣在腸內積久發酵,產生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形成濕熱體質,反應在皮膚上就容易長出濕疹、汗皰疹。

多吃四神湯、避免生食、辛辣

一名孩童小病人因鼻過敏至中醫就診,同時有手足汗皰疹問題,擦過多種藥膏卻仍反覆發作,經過一段時間調養濕熱體質,加上使用青珠膏早晚塗抹於患部後,不僅緩解鼻過敏症狀,也改善汗皰疹。

何裕鈞主任提醒,平時可多吃四神湯(茯苓、山藥、芡實、蓮子),健脾利濕來強化脾胃功能、去除多餘濕氣,可改善過濕體質。避免生冷冰涼、辛辣厚味食物,加強環境除濕也是不可缺的保健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防兒童蛀牙 這七大重點記下來

「孩子不愛吃糖也都有刷牙,怎麼還是一直蛀牙?」孩子蛀牙是許多家長的煩惱,根據國健署民國100年統計,台灣5至6歲兒童齲齒(蛀牙)率高達79.32%。研究顯示,口腔內的「變異性鏈球菌」接觸甜食後會產生酸性物質,侵蝕而造成齲齒。

MS菌原屬於正常菌 接觸汽水、糖果會產生酸性物質

烏日林新醫院牙科醫師裘雲揚表示,齲齒是口腔內細菌造成,目前研究大多已確定兒童齲齒元凶就是口腔內的「變異性鏈球菌」(MS菌)引起。正常人的口腔中約有5至6百種正常菌種,MS菌原屬於口腔正常菌的一種,進食或其他口腔習慣皆會得到。

當MS菌在分解蔗糖類食物,例如小朋友最愛的汽水、糖果、餅乾、糕點及用砂糖、冰糖調味的食物,會同時產生酸性物質而侵蝕齒質,造成齲齒產生。即使MS菌在口腔內適應力很強,氟化物是它的剋星。研究顯示,氟化物除了可以強化琺瑯質對酸性物質的抵抗力,更能針對MS菌產生抑制作用。

氟化物抑制MS菌 7要點防齲齒

許多家長以為使用氟化物會讓孩子氟中毒,但其實氟中毒需要短時間內食入高濃度氟化物(例如一次吃下半條黑人牙膏),才會噁心腹瀉、甚至牙齒變色(氟斑牙)。目前通過檢驗的含氟產品濃度皆有管制,只要按照建議使用量正確使用,產生氟中毒的情形微乎其微。裘雲揚醫師提出7要點,預防兒童齲齒:

1、避免親吻

照顧新生兒減少親吻與用口分食,避免大人口腔的MS菌進入孩子口腔。

2、潔牙習慣

從小培養潔牙習慣,當孩子長出第一顆乳牙時就開始用兒童牙刷與牙膏替孩子刷牙。3歲以下的孩子牙膏用量不要超過米粒大,而3至6歲的孩子不要超過豌豆大。

3、每天刷牙2

一天至少用含氟牙膏刷牙2次,且刷牙後漱口不超過2次,也不要馬上飲食,增加氟化物的作用時間。

4、縮短進食時間

盡量縮短兒童每天飲食的時間,進食完後可漱口清潔,降低食物在口腔的殘留量。

5、戒夜奶習慣

寶寶滿3個月後可戒除夜奶習慣,如果無法戒除也應在喝完牛奶後為其清潔口腔,例如使用紗布蘸水擦拭牙齒,降低奶瓶性齲齒發生率。

6、每3個月定期檢查

兒童長出第一顆乳牙開始就可帶至牙科定期檢查,建議每3個月一次(成人則是六個月)。

7、定期全口塗氟

政府補助6歲以下兒童每半年攜健保卡至牙科全口塗氟;國小1、2年級學童可恆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預防蛀牙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白內障年輕化 搶救視力有三大迷思

由於科技的進步,帶給人類更便捷的生活,但卻也造成許多傷害!現代人的生活已脫離不了3C產品,滑臉書、回覆Line或Email,使得眼睛承受很大的負擔。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十年來,40歲至50歲白內障就診人數增5成。白內障治療得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來搶救視力;然而,眼科醫師卻發現,國人對於白內障手術仍然有很多迷思,由於白內障不治療,嚴重時恐有失明之虞,不得不慎!

中壯年白內障就診人數增五成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40歲至50歲白內障就診人數成長56%,以往多是中年子女陪著年邁父母來治療白內障,現在反而新增很多中年病患來求診。眼科診所賴威廷醫師指出,診間觀察發現,這兩年來,每7個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就有一個是中年人,顯示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

白內障治療有三大迷思

雖然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已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卻發現民眾在治療上有三大迷思;一為害怕手術、忍到不行再說,二是不了解人工水晶體差異,聽別人的經驗選就是,三則是開眼手術很重要,要對醫院設備精挑細選。也因此反而拖延了白內障的治療。

白內障不治療恐導致失明

由於白內障不治療,嚴重時恐導致失明!因此,賴威廷醫師表示,白內障手術已經很純熟、醫師也很熟練;隨著科技的進步,相關設備以及人工水晶體的品質也越來越進步,民眾可以放心與醫師討論,積極治療才能免除視力造成的生活困擾。

出現白內障徵兆莫輕忽

賴威廷醫師提醒,如果發生視力模糊、怕光、複視、近視度數突然遽增等狀況,都可能是白內障的徵兆;若原本已有老花,突然覺得老花狀況改善了,這也可能是罹患白內障的影響。民眾除了養成定期檢查的良好習慣,對於眼睛視力的任何變化都不能輕忽,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