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資訊  

患病看 健康醫療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這病感染沒感覺 一發病就倒大楣

3月24日是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35年「終止全球結核病流行」的目標。醫師指出,終止結核病要有賴所有人的努力,由於感染結核病初期完全症狀,卻可能傳染給他人,呼籲民眾認識結核病的可怕。

感染結核病 一生發病率10%

台大醫院內科部整合醫學科、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樹金忠表示,結核病是經由飛沫或接觸感染,接觸者感染機率高達30%,感染後可分為肺內結核及肺外結核,其中肺內結核感染者,終其一生的發病率平均為5至10%。

初期完全無症狀 7分篩檢法評估

樹金忠醫師說明,肺內結核感染者類似帶原者,也就是說具有傳染性,潛伏期期間完全沒有症狀,如同一般正常人,直到免疫力低下時,就會逐漸出現症狀,例如慢性咳嗽長達2星期以上、有痰、胸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情形,建議民眾利用「7分篩檢法」,前2項為2分、後3項各1分;若是超過5分,最好及早就醫檢查並治療。

3大高危險族群 及早檢測、投藥治療

樹金忠醫師強調,通常感染結核桿菌初期,大約95%的人因自身免疫力足夠而未發病;然而,糖尿病、腎臟病、老年人的免疫力較低,很容易就會發病,應及早接受「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檢驗呈陽性者建議接受預防性投藥治療。

動不動就流淚? 當心是淚管阻塞了

眼淚老是不聽使喚流不停?有流眼淚(溢淚)的患者,往往是因為淚管阻塞了,除會常常造成眼睛、眼瞼的不適外,還可能視力模糊或頻頻拭淚,進而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提醒,眼睛流眼淚溢淚的症狀是許多病因共同造成的,即使淚管已通暢了,仍可能因眼瞼或眼表的疾病而造成溢淚,所以除了治療淚管阻塞之外,也要合併處理其他問題,才能使流眼淚的狀況真正獲得改善!

溢淚誘發原因多 淚管氣球擴張術可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李柏佑表示,引發溢淚原因有很多,包括乾眼症、眼睛發炎、眼瞼內翻或外翻及淚管阻塞等。當眼淚從眼睛外上方分泌後,依重力和眨眼動作匯集至眼頭處,流進眼淚排水通道,再往下流入鼻腔和喉嚨;若發生阻塞,就會產生溢淚的症狀。當通道部份阻塞時,可使用淚管氣球擴張術治療,將一扁平氣球通條置入淚管,再予以充氣膨脹,撐開狹窄淚管,最後再放置一淚管支架於管路內,使之保持暢通。

內視鏡微創淚囊鼻腔造口術 外觀不受影響

李柏佑醫師解釋,若阻塞太嚴重時,需製造一個新的人工排水通道,連接淚管和鼻腔。傳統方式是在眼頭處開刀,從皮膚表面劃刀,傷口較大且容易留疤;新型是使用內視鏡微創淚囊鼻腔造口術,在皮下進行淚囊鼻腔的吻合造口術,術後極少腫痛,恢復較快,不會影響外觀。

淚管阻塞可溫敷眼周眼頭 紅腫熱痛應盡速就醫

李柏佑醫師也提到,淚管阻塞除了造成流眼淚的症狀外,還可能導致細菌滋生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因此,當眼頭出現紅腫熱痛、分泌物增加或出現隆起物時,是較嚴重的警訊,應儘快接受專科醫師治療;而輕微的淚管阻塞病人,平時在保養方面,可適量使用眼藥水並溫敷眼周,也可合併門診的淚管沖洗處置,來防止疾病惡化。

關節疼痛找病因 對症下藥療效佳

每當天氣要變天或早晨起床時,常常抱怨關節僵硬疼痛,以為痛風要發作,然而許多人的關節痛並不是痛風。以手指腳趾多關節疼痛表現的也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下背、臀部關節僵硬不適的疾病也常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經一段復健無效後,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脊椎炎。

痛風易在大餐後發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部對稱

台東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黃奕帆說明,痛風來得快去得快,通常在一頓大餐或稍微酒喝多一點,隔天就會感覺腳踝或大拇指突然痛起來;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則是慢性疼痛,發病多是關節對稱。要分辨僵直性脊椎炎,是愈不動愈痛,通常在早上睡起來特別痛。而一般拉傷扭傷正好相反,愈動愈痛。

若長時間關節疼痛,儘早尋求專業醫師,提早做最正確診斷。目前因民眾對疾病不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僅有約1/5的病人來就診,仍有很多人誤以為是其他病症而未正確求診。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手指、手腕、腳趾

黃奕帆醫師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女性,好發於手指、手腕和腳趾等小關節,通常呈現左右對稱。疾病初期關節僵硬、疼痛腫脹,若未即早發現給予適當治療,極可能造成關節變形而失能。類風溼性關節炎時常併發其他器官症狀,如眼睛乾澀、皮下腫塊甚至心血管疾病與肺纖維化等。

吳先生飽受僵直性脊椎炎之苦多年,甚至晚上睡覺腰痛無法入睡。本以為是職業病,努力做復健甚至重訓,不但沒改善疼痛反而加劇。後來檢查才診斷是僵直性脊椎炎,但因脊椎已呈現融合現象。去年因本身操之過急復健不當,導致脊椎斷裂,經脊椎手術並以生物製劑治療,才得以重新站起來,擺脫腰痛之苦。

僵直性脊椎炎在休息時疼痛最明顯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因年輕男性運動量較大,常常被誤判為運動傷害而延遲就醫。僵直性脊椎炎在病患休息時下背疼痛更明顯,造成睡眠時因疼痛而輾轉難眠或起床後無法下床行走。長期脊椎發炎,薦腸關節因發炎而融合,導致頸部、胸部與腰部的活動能力下降,呈現僵直、駝背等狀態,呈現竹竿狀的脊椎。

黃奕帆醫師說明,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常自行服用止痛藥治療,但近10年來,生物製劑有革命性的進展。生物製劑與利用明確的分子機制,對抗身體內不正常的發炎反應,可在最短的時間達到疼痛緩解及保留關節面。(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憂鬱症要一輩子吃藥? 其實可治癒不復發

高壓、過勞情形普遍,不少人都有憂鬱症,而罹患了憂鬱症,是否需要一輩子吃藥?醫師指出,憂鬱症治療要越快越好,才能避免患者輕生,更能幾乎治癒;臨床上,有不少患者未曾復發,也不用一輩子吃藥。

治療嚴重憂鬱症 有4大原則

身心科醫師黃偉俐表示,憂鬱症使用藥物治療相當重要,尤其是嚴重憂鬱症患者,治療有4大原則,包括治療速度要快、藥物劑量要夠、要好得徹底,以及心理治療,才能夠快樂過日子。

治療劑量夠 3個月可痊癒

憂鬱症用藥治療有多重要?黃偉俐醫師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憂鬱症治療平均需要2顆抗憂鬱藥物,是一般劑量的2倍,才能讓憂鬱症在3至6個月內幾乎痊癒,但治療是雙方面的事情,包括醫師、病人,治療期間都應持續不斷溝通。

不用一輩子吃藥 解決心理問題不復發

黃偉俐醫師強調,憂鬱症患者停藥就會出問題,必須一輩子吃藥,都是絕對錯誤的說法;事實上,憂鬱症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發作情形,如果是前2次憂鬱發作,等到症狀幾乎消失後,還得持續吃4至6個月,逐漸減藥是用藥原則,要能解決壓力來源、心理問題,門診中完全治癒未再復發,不用吃藥的例子並不少。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

星期五, 25 2月 2022 12:01

已故知名科學家居禮夫人曾說:「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