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抗生素帶來抗藥性問題 面臨醫療大危機

在沒有抗生素藥物治療的十四世紀,一場傳染病奪走的生命可能高達7500萬人,在當時,小小的擦傷都可能引細菌感染,甚至導致重症,而現在有了抗生素可治療感染,避免其他的發炎症狀,因此,許多人一致認為抗生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療發明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在為期三天(10月6-8日)的「人與細菌爭戰-珍惜抗生素、迎擊抗藥菌」精采系列活動中提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黴素救治了無數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但青黴素在廣泛使用下,也帶來不少問題,在短短幾十年間,已成為惡名昭彰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成為延長病人住院天數、增加死亡及醫療費用的重要原因。 此外,2002年也出現全球首例對最後一線用藥-萬古黴素產生抗藥性的超級細菌VRSA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無藥可用的狀況,已悄然發生。活動中也提到,這細菌只是超級細菌之一,可知抗藥性對於日後的醫療危機不可小覷。 細菌已演化成抗生素無法壓制地超級細菌,曾經用來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中耳炎、肺炎、肺結核、尿道感染等藥物,對許多人已經不管用了。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研究報告指出,僅在美國每年就有超過200萬人因為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患病,其中至少有2.3萬人因此喪生。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歐洲,抗藥性細菌日益嚴重的威脅,連號稱最強效的carbapenem類抗生素,也不起作用。 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而且情況還在惡化。英國經濟學者預估到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數量將超過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在經濟上,將造成全球GDP每年3.5%的損失。 台灣疾管署於2013年開始積極推動抗生素管理計畫,北榮成立抗生素管理專案執行小組,由感染管制人員、醫師、藥師、微生物實驗室人員、資訊人員和護理人員等組成跨團隊共同規劃與推動,以達抗生素之有效管理及正確使用,降低抗生素使用量,減少抗藥性細菌的產生,對發生抗藥性細菌感染的病人採取感染管制措施以減少傳播,期能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和相關醫療耗費,並確保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想生左撇子寶寶? 春夏受孕機率最高

世界上只有不到1成的人口是左撇子,而影響人們慣用左手或右手的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日前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研究認為男嬰出生的月份與慣用手有關。 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現任總統奧巴馬,以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是左撇子。研究發現,世界上只有7.5%的女性與8.8%的男性是左撇子,研究更認為男性左撇子的比例則與出生月份有關,原因在於母親孕期時接收到的日光多寡! 主持研究的教授Ulrich Tran表示,出生於2月-10月之間的男性受試者中,左撇子占8.2%。出生月份在11月-1月之間的男性受試者,左撇子的比率則上升到10.5%。用右手或左手的習慣和11月-1月間陰暗的天氣無直接相關,反倒是與母親在每年的5月到7月之間,以及生產前半年所受到的日光照射有關。 日照與荷爾蒙濃度有密切的關聯性,濃度越高,左撇子的機率就越高。科學家表示,較長時間的日光照射會增加荷爾蒙、睾酮素的濃度,因此,當男寶寶的胚胎在媽媽子宮中,若是得到濃度越高的雄性荷爾蒙、睪固酮素,則左撇子的機率就越高,而由於冬天出生的嬰兒,在春天及夏天時正好處於胚胎時期,這些嬰兒也可能暴露在較高濃度的睾固酮素下。 為何研究結果僅限於男寶寶呢?科學家解釋,因男性的大腦在胎兒發育時期,比起女性的大腦,受到較高濃度的睾固酮素影響較多,女寶寶則無明顯差異。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私處緊緻雷射挽救幸福婚姻 跟鬆妹妹說拜拜

33歲王姓少婦在年初誕下一對龍鳳胎,原本夫妻感情如膠似漆,不料產後丈夫卻對她性致缺缺,在妻子反覆追問之下,丈夫才尷尬說出原來是因為她在產後陰道鬆弛,不夠緊緻,令丈夫沒有太多的「感覺」。王姓少婦經過雷射療程後恢復陰道緊實彈性,重拾了丈夫對她的性趣,重溫兩人甜蜜的婚姻生活。

王姓婦女表示,她在產後與丈夫性生活開始出現問題,不但自己感覺不再歡愉,連丈夫都開始對她無感。據統計,台灣每100名婦女中,就有24人有陰道鬆弛、乾澀的問題,其中又以停經後的婦女最為嚴重。

陰道鬆弛對於女性而言始終是難言之隱,尤其剛生產完的婦女,容易因為生產而導致陰道鬆弛乾燥、漏尿等問題。整形外科醫師蔡依倫表示,陰道鬆弛的問題在產後六至八周就可進行治療,療程三天後就可以進行性行為。

蔡依倫醫師說明,女性私密處老化的原因,通常是過度性生活、生產、熬夜、抽菸酗酒、更年期等造成。蔡依倫醫師表示,幸福小女人雷射緊緻療程是利用360°環狀雷射技術,可以刺激上皮層新生,全方位改善陰道鬆弛,促進黏膜層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重組新生,恢復緊實彈力,促進血管新生恢復皺褶;同時利用飛梭汽化及熱效應模式,改善外陰部暗沉。

蔡依倫醫師進一步表示,私密處緊實療程一般建議每個月做一次,共三次療程,可有效改善漏尿問題,讓陰道緊實、外陰部美白Q彈。研究證實至少有將近八成的改善效果,療程結束後則建議每半年或每年做一次當作保養療程。

血汗地方衛生所 專家籲政府應訂立好政策

全國登革熱本土病例已破2萬例,疫情最為嚴重的就屬台南市,一旦病患湧入,從地方衛生所、疾管單位、醫院大家都為此疲於奔命。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楊志良表示,根據訪查分析,說明公衛體系長年廢功,尤其代表公衛的末梢神經—基層衛生所也無法發揮其第一線防疫功能。 衛促會常務理事陳美霞更指出,WHO曾呼籲,「基層衛生,過去重要,未來更重要」。而台灣卻讓基層衛生組織為了達成「目標數」而忙不停、如文書作業等,忽略實質上的防疫工作,與國際間的公衛理念背道而馳,台灣基層的防疫機能如同70年代,無法符合現在醫學上的需求。 基層公衛人員表示,「為了達成目標數,每天一直轉」!從早上八點上班,到晚上七點才能下班,中間幾乎沒有休息時間,有時甚至得回去煮晚餐後再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只為維持目標數!尤其在登革熱期間,衛生所工作更是繁雜,除了平時的工作得完成外,還需要清除孳生源、安排噴藥、看通報等,有時到晚間10點才能下班,回家後再繼續做其他業務工作。 衛促會顧問、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說,雖然目前台灣的登革熱疫情趨緩,但未來仍有許多挑戰,因此平時就應維持公衛預防體系的完整,如人才訓練、教育等。此外,行政院也應該整合衛福部、環保署等部門與延攬專業防疫人才,成立專業團隊,日後面臨重大疫情時才能全面應戰。 金傳春呼籲,相關單位應訂立出能夠反轉「重醫療、輕預防」的政策,同時能夠呼應世界衛生組織的防疫原則,避免淪為血汗衛生所、並且補充人力、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勞動條件,讓基層公共衛生的第一線人員能夠擔任起守護神的角色。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佛心來的! 長庚兒科免費駐站諮詢

孩子身體健康有狀況怎麼辦?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近9成父母面對孩子健康有疑慮時,會優先選擇上網找資料,尤其年輕的父母愈依賴。為此,親子天下、長庚兒童醫療團隊合作,共同推出「請問醫生」平台,由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橫跨21科醫師,提供線上免費諮詢服務。

《親子天下》雜誌針對全台1886名父母進行「困擾父母的大小事」調查,結果發現,3成6父母總是處在焦慮狀態,從不焦慮的父母僅7%,8成8遇到孩子健康有疑慮時,選擇上網找資料;若遇到孩子教養問題時,高達9成9會參考網路建議及做法。

看見父母對網路的依賴、需求,親子天下、長庚兒童醫療團隊合作,共同推出「請問醫生」平台,由長庚兒童醫學中心橫跨21科、近百位醫師,線上免費提供0至18歲孩子的健康諮詢。

「請問醫生」平台服務概念的發起人、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延表示,目前網路上的訊息良莠不齊,是他發動小兒科醫師加入網路衛教服務的主因,希望提供正確的預防與教育觀念給新手父母。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則說,網路來自四面八方、未經處理的訊息,反而造成父母更多不必要的恐慌,而「請問醫生」平台是由專業醫師提供回答,健康資訊絕對正確。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骨折病人先選擇 「脊椎千斤頂」可迅速恢復

一名現年59歲的台電外勤人員,1年多前工作時不幸從高處摔落導致脊椎骨折,因畏懼開刀,長期不堪疼痛困擾,嚴重影響外勤工作,經與醫師溝通與評估後接受脊椎支架置入術,術後疼痛狀況大為改善,順利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服務。

謝博欽, 聖馬爾定醫院脊椎外科主任表示,傳統的脊椎骨折手術需劃開大傷口來進行減壓並植入鋼釘固定,需要經過數月的骨折癒合,病患才能恢復日常工作。

目前,許多醫師開始引進歐洲的「微創千斤頂復位術」來治療,「脊椎千斤頂」可用於骨鬆骨折、癌症轉移、外傷爆炸性骨折,皆能以極微創的方法(傷口約0.7公分)置入支架,以「千斤頂」的原理輕易地撐起坍塌的脊椎體,矯正局部脊椎變形並灌入特殊高強度的骨水泥,立即癒合斷裂的脊椎體。不僅傷口小,病患也只需住院一天,對於疼痛解除、迅速恢復正常作息都比較好。

據統計, 台灣每年約新增15萬名脊椎壓迫性的骨折個案,通常以老年人居多,患者通常會有劇烈疼痛、駝背、走路不便症狀,或是因不良於行而併發腸胃道、泌尿道症狀,嚴重甚至造成死亡! 有位80歲的卓姓阿嬤日前有嚴重骨質疏鬆,有次用力咳嗽後,突然後背劇痛,且痛到幾乎無法行走,5天後感冒都已痊癒,她的背痛依舊,才感覺事情不妙,緊急就醫。經檢查後發現第12節脊椎已經塌陷。而且椎骨高度塌了一半,差點壓迫到神經,後來採用「微創脊椎千斤頂」,將阿嬤的脊椎骨折復位整形,再同步灌入醫用骨水泥,術後當晚,阿嬤就能下床活動,追蹤三個月後,已經能正常行走。

 

「壓力」成為助力 燒燙傷患者康復重生

「穿壓力衣真的很重要!」之前因為事故造成全身47%燒傷的范小姐說,范小姐穿了兩年的壓力衣,之後才慢慢從頭套、臀部、大腿、身體軀幹、袖套,一件一件嘗試脫下,在整形外科、復健科團隊與家人的陪伴支持下走過來,等到完全脫離壓力衣,已經是傷後三年了,雖然走得辛苦,但是看到如今不明顯的疤痕,還有可以自由活動的身體,真的很開心!「不穿壓力衣的話,之後會變成『蝙蝠』唷。」 八仙塵爆事件剛滿三個月,許多傷患陸續出院,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就是「復健」,花蓮慈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表示,復健是燒燙傷病患重回生活必經的過程,正確且持續的復健才能讓患者恢復肢體功能,穿壓力衣就是其中必備的步驟,不然手臂會跟身體軀幹沾黏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蝙蝠一樣,而且會無法活動。 梁忠詔主任藉著塵爆傷患的示範影片說明,一般來說平均臥床一個星期,肌力就會衰退5%,所以,復健重點可以簡單分為肌力、柔軟度與行走訓練方面,通常會讓患者臥床時,就開始藉由彈力繩訓練肌力,或者透過副木、毛巾等輔助拉筋,保持關節柔軟度。除了復健動作之外,「穿壓力衣」也是復健重點之一,梁忠詔主任分享,之前曾有病患就因為一時疏忽,結果造成傷口沾黏,下巴就跟肩膀連在一起,之後只好再由整形外科醫師開刀進行重建。 「燒燙傷的傷口如果沒有照顧好,留下的疤痕就會變得又紅、又凸、又硬,但是如果傷口照顧得好,搭配適當的壓力衣,疤痕就會又白、又平、又軟。」花蓮慈院復健科治療師陳美玉表示,壓力衣需要在傷口的每一吋皮膚上,都提供25毫米汞柱的壓力,才能發揮抑制疤痕增生,同時又不會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面對每個人高矮胖瘦不同的狀況,所以,光是在套量的時候,每五公分就必須量一次,斤斤計較每一吋的壓力值,才能量身打造出最適合的壓力衣! 「壓力衣一天要穿23小時,剩下那一小時是在洗澡跟穿脫壓力衣。」陳美玉表示,大面積燒燙傷患者通常要穿上兩年以上的壓力衣,初期新生的皮膚很脆弱,所以,壓力衣的材質與縫紉方式要很講究,除了要透氣,還要長時間提供恆定的壓力,真的很重要!身為過來人,范小姐說,希望每位「傷友」不要放棄,一定有機會能恢復正常生活的。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強迫左撇子寶寶改用右手 小心日後「口吃」

左撇子寶寶真的比較聰明嗎?在充滿右撇子的世界中,多數術品的設計想法都是以右撇子為出發點,「左撇子」變成特殊的記號,曾有左撇子寶寶的父母說,「不知要去哪裡買給左撇子用的剪刀?」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可窺知左撇子的不便,那麼,到底要不要讓寶寶改用右手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Ulrich Tran教授研究指出,大腦有左右之分,左大腦發達者多是慣用右手者,右大腦發達者慣用左手。至於,左撇子真的較聰明嗎?專家說,目前並無實證證明左撇子較聰明,但主管右大腦的邏輯思考能力確實較強。 左撇子寶寶生活充滿不便,要不要糾正呢?專家建議,若不影響全身的協調性,就不需要刻意改變。寶寶在尚未進入手部精細動作時,通常多是雙手並用,等到進入精細動作,如握筆等,需要運用小肌肉時,大致上可看出孩子的慣用手。 研究發現,資訊從大腦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傳遞到左側比傳遞到右側快,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左撇子較聰明的原因。通常慣用右手者的左大腦功能較發達,右半球的功能開發利用較少;而左撇子的右腦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能提高整個大腦的工作效率,且只有左撇子才有可能將大腦在半球的抽象思考能力與右半球的邏輯、空間概念、思考能力結合。 專家解釋,大腦皮質層對應到手部區域非常大,因此手部動作對大腦的開發、利用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若是強迫左撇子寶寶改為右手為慣用手,會使正處於口語能力發展期間的孩子,產生「口吃」,因為寶寶的大腦不像成人一般能夠運用自如,強迫孩子更改慣用手,可能讓大腦支配動作的功能「失調」。如不影響生活,父母可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教養左撇子寶寶。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