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中風後注射肉毒桿菌素 癱女抬手自行吃飯

一名20多歲的少女,中風後右手痙攣,無法抬起,生活全都要倚靠媽媽,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並積極復健,中風後痙攣得到改善,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吃飯、寫字,因為照顧她而辭職的媽媽也重新回到工作崗位。 收治這名患者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教授鄧復旦醫師表示,中風對於生活的影響,比其他疾病來得嚴重,原因在於大部分患者就算度過危險期,仍會有語言困難及肢體癱瘓的問題,需要透過復健、藥物治療,才有機會改善。鄧復旦教授強調,肌肉痙攣若沒有處理,肢體會攣縮變形,部分肌肉更因長久處於過高張力下而疼痛,或是因為清潔不易而有衛生的疑慮,患者如果沒有積極治療,只能癱在床上,一輩子倚靠他人照顧生活,造成照護者的長期負擔。 中風後痙攣治療方式有許多種,鄧復旦教授指出,過去嘗試過外科手術、讓患者服用口服肌肉鬆弛藥物或是注射酚,讓緊繃的肌肉放鬆,但除了手術的風險外,口服藥物常出現嗜睡、口渴,注射酚更可能造成手麻腳麻等副作用,讓部分患者寧可忍受無法行動、癱瘓也不願接受治療;近年來已逐漸採用肉毒桿菌素注射肌肉治療,不但可以針對局部施打,加上目前已有健保給付,可改善肌肉痙攣症狀的時間長達3到6個月,且可重複施打,並不會因多次治療,造成治療效果下降。 鄧復旦教授提醒,天氣轉涼,臨床上中風常發生在每年的11月至2月,家中若有長輩需特別注意保暖。面對中風,預防勝於治療,除了控制三高、飲食上建議以地中海飲食為主,食用橄欖油、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除此之外,暴躁的情緒也屬於中風的危險因子,壓力大時需要適時的放鬆,已經施打肉毒桿菌素的患者在施打24小時內要避免熱敷及按摩肌肉,以免造成藥物擴散到其他部位,而影響療效。

以色列鋼鐵人科技 助癱瘓傷友站立行走

能夠再次行走是每位癱瘓患者的夢想,去年國內引進機器人腳至今,已成功幫助7名脊髓損傷患者回復站立、行走功能。醫師指出,脊損傷友只要雙腳穿上機器人腳、背著電池電腦主機,使用手腕上遠端遙控控制器,就能像鋼鐵人一樣,靠自己站起來,可謂革命性的發明。 機器人腳可模擬常人行走功能 機器人腳是以色列研發,提供脊髓損傷患者,雙下肢穿戴活動機械動力外骨骼系統。桃園長庚醫院復健中心鄧復旦醫師表示,透過穿戴式支撐裝置、電腦控制系統以及動態感應器,機器人腳可模擬出如同常人走動的腿部移動模式,做出交替的自然行走動作,無論是坐到站、開始行走或站到坐,都可以輕鬆設定,並可輕鬆地轉彎或立即停下,行走速度高達每小時2.4公里,相當於正常人輕鬆散步的速度。 回復站立行走功能 降低併發症發生 國外多項研究發現,使用機器人腳的傷友,可預防骨質密度流失,及促進腸道、泌尿功能和心肺適能,並可減少體脂肪、疼痛及痙攣。鄧復旦指出,傷友長期下肢癱瘓不能活動,容易出現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的問題,重拾站立行走功能,能夠使肌肉活化、體能提升。更重要的是,不需坐在輪椅上仰頭看別人,視覺回到正常人水平,也更有自信。 半數脊髓損傷患者適用機器人腳 據統計,全台脊髓損傷患者約2萬6千多名,完全癱瘓占5至6成、不完全損傷約4成,其中有半數以上可以適用機器人腳。鄧復旦觀察發現,原本連坐都坐不穩的傷友,每天訓練2小時、平均接受20小時的訓練,就能站立在室內行走;40小時能到戶外行走;60小時以上,傷友能行動自如,臉上有笑容、有自信,且煥然一新、容光煥發,人也變得強壯了。 嚴重骨鬆痙攣程度 需進一步評估 鄧復旦主任建議,脊髓損傷患者接受照射下半身X光及骨密度檢查,評估骨骼排列是否正常、是否有骨折;若T評分超過-2.5,上半身柔軟度或下半身痙攣程度太過嚴重,必須進一步接受治療,才適用機器人腳。 脊髓損傷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別人照顧,一年照顧費用超過30萬,鄧復旦說,傷友若是沒有生產力,經濟損失至少近百萬,不但影響一生,長遠眼光來看,對社會生產、經濟發展都有影響,若能及早使用機器人腳將身體狀況保存到最好,期待未來醫學進步後有機會回到正常身體機能。

膝蓋疼痛原因多重 專家評估對症下藥

在台灣,約有3成的中老年人都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通常會透過服用葡萄糖胺或注射玻尿酸治療,都能有效獲得改善,但是,對於30至40的青壯年人而言,卻不一定奏效;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陳彥名指出,主要是因為膝蓋疼痛的原因較多樣性,部分患者的膝關節並沒有退化問題。

關節行動不便 原因不一 像是髕骨軟骨軟化症,主要是因為結構因素、外傷或肌肉韌帶不平衡造成的症狀,容易造成軟骨磨損發炎,尤其是上下樓梯時症狀更為加劇;陳彥名醫師說,還有因膝關節內側滑膜皺襞因劇烈運動、創傷等造成異常增生肥厚,使得膝關節內側出現疼痛,關節活動時甚至可感覺到喀啦聲響。

另外,若平時過度行走或慢跑,容易出現鵝掌肌腱炎,通常疼痛會出現在膝蓋內側小腿骨上方,但若因髂脛束在股骨外上髁上過度滑動或過於緊繃,就會造成膝蓋外側疼痛,也就稱為髂脛束症候群,但以運動員為例,因為必須時常跑跳訓練,也容易會造成髕骨肌腱炎。

盡快就醫找出病因 對症下藥 出現膝蓋疼痛現象,不一定就是退化所造成,建議應諮詢專業醫師的評估,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解決疼痛問題;陳彥名醫師提醒,其他像是類風濕關節炎、半月軟骨破裂、韌帶斷裂,痛風等都有可能是埋下膝蓋疼痛的主因,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月經不來加爆肥 少女得多囊卵巢症

你的生理期常常不準時報到嗎?一位年僅18歲的林小姐,月經竟一年沒來。林小姐的身材十分豐滿,平常愛吃炸物、炸雞。原本求診是要來「調經」,但是,醫師發現她竟然是多囊卵巢症的患者。

日前,知名藝人小禎(胡盈禎)也因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體重在半年內直線飆升,暴肥近20公斤。

分泌雄性荷爾蒙 導致女子長鬍鬚

多囊性卵巢症患者的兩邊卵巢會長出許多內含卵子的小囊,而這些小囊大小約2~8mm,當每邊卵巢長出約10個以上的小囊時,這種卵巢就稱為多囊性卵巢。時間愈久,小囊會退化壓縮成實心的間質,新的小囊就分布在卵巢周圍的外側。這些小囊會分泌「雄性荷爾蒙」進入血液,使患者出現月經不順(月經稀少或無月經)、肥胖、多毛、長青春痘、禿頭等症狀。

以林小姐為例,她的脖子後方也出現一圈黑色的「印記」,怎麼樣都洗不掉,就是多囊卵巢症候群常見的情形-黑色棘皮症。症狀有輕有重,有些患者甚至沒有症狀。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15%的正常婦女在超音波檢測下發現多囊性卵巢,卻沒出現不適症狀,只要不出現不適症狀,就是正常情況,一旦有症狀發生,才稱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服藥治標不治本 應從生活習慣著手

周輝政醫師提醒,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多囊卵巢症,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增生、不正常出血,嚴重甚至會罹患子宮內膜癌。目前多囊性卵巢無法根治,幾乎都是以服藥改善症狀,如果藥物效果不佳,才會建議透過腹腔鏡手術,燒灼部分中、小型的卵巢濾泡。 周輝政醫師也提醒,用藥治標不治本,如果想治本,需從生活習慣著手,如:運動減重,飲食全穀類、白肉為主、多曬太陽,雖然見效較慢,但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出現水牛肩問題 透過物理治療有效紓緩

1名60多歲男性,一年前開始常感覺到脖子僵硬,且有偏頭痛困擾,透過刮痧都仍未改善,且因刮太用力導致頸部後腫起,連轉頭都有困難,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頸部靠近胸椎處有增厚等現象,且不僅肌肉僵硬,就連頸椎左右轉及側彎角度都受限,確診為水牛肩。

水牛肩問題藉物理治療紓緩

想改善水牛肩問題,可透過物理治療方式幫助紓緩症狀,包括以熱敷方式,幫助放鬆肌肉且增加組織彈性,也可透過頸椎牽引,牽拉緊繃的肌群減緩疼痛;開業診所醫師陳俞州指出,但若有嚴重骨質疏鬆、關節不穩定、腫瘤、顳顎關節骨折等問題,就不能接受頸椎牽引治療。

運動治療有助於強化肌群

運動治療,像是筋膜放鬆術、關節鬆動術等,也能幫助放鬆頸部和背部筋膜,增加關節活動度,減少發炎情形,患者也可接受超音波的深層熱治療,有利於舒緩症狀,另外,也可利用彈力繩強化背部肌群等運動治療,或使用貼紮技術矯正,有助於強化肌群。

正確姿勢可預防發生

平常生活時,就應養成維持正確姿勢的習慣,才能預防勝於治療,避免頸、胸椎病症的發生;陳俞州提醒,若有任何症狀出現時,應進快就醫檢查,接受醫師的詳細評估,給予合適的治療方式,才能對症下藥,解決病症問題。

 

諾羅病毒發威 腸胃型感冒盛行

諾羅病毒是冬春兩季好發的腸胃型病毒之一,患者常伴隨高燒與肌肉酸痛,加上嘔吐水瀉不止,也叫做腸胃型感冒,但卻沒有任何呼吸道方面的疾病,主要感染源是來自不乾淨的食物或與患者間接接觸而傳染。

目前並沒有直接的藥物能對抗諾羅病毒,民眾本身除了要注意日常飲食的衛生外,若有類似的發病症狀,也應立即戴上口罩,並與他人隔開用餐。

 

肉毒桿菌新運用 唇顎裂兒除傷疤

某些孩子,由於胚脴發育過程不完全,造成一出生嘴唇上方就有明顯裂痕,俗稱兔唇,雖然可以靠後天手術修補,但留下的疤痕常常困擾著病患一輩子,長庚醫院團隊首創,將為人熟知的肉毒桿菌,施打於創傷部位,改善疤痕效果顯著。

不只唇顎裂的病患適用,在臉部的撕裂傷痕,也有同樣的效果,讓病患可以重拾自信。

 

醫材新發現 醫用敷料能變色

今年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意外發生時,受傷者極需不同的醫療資源,醫學敷料就是必需品之一。

英國巴斯大學教授研發新的醫用敷料,在醫用敷料受到感染時,能改變顏色,減少使用多餘的抗生素。當傷口中的細菌釋放毒素時,新式的醫用敷料會從微小的膠囊中釋放出螢光色的染料,反應毒素。

兒童燒燙傷常見  變色敷料更有幫助

嬰幼兒燒燙傷與成人一樣,分為熱液燙傷、接觸性燙傷、火焰燒傷、化學灼傷、電擊灼傷及熱輻射等六大類型,其中,又以熱液燙傷最常見。日前,有名6個月大的女兒喝雞湯時不慎打翻,致女嬰臉部、胸部、左手臂等全身18%二度燙傷;另外,媽咪為嬰兒準備的洗澡水過熱、幼兒拉扯桌巾弄倒熱水、幼兒被熱油潑濺也都是熱液燙傷常見的案例。

變色敷料有感染就變色 快速確認

變色敷料的技術能讓醫師快速確認細菌是否感染,進行治療,針對兒童燒燙傷特別有幫助。研究人員同時指出,變色敷料有助於拯救生命。兒童燒燙傷患者因免疫系統尚不成熟,特別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因而延緩傷口癒合,拖延出院的時間,更有可能會留下永久的疤痕,甚至因感染而死亡。變色醫用敷料可以快速診斷出感染,進行適當的治療。 未感染先打抗生素  細菌易產生抗藥性 傳統治療中,為了預防感染,往往先打抗生素,然而,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使用抗生素治療,可能會導致細菌產生抗藥性,變色醫用敷料可以快速診斷出感染與否,以進行適當的治療。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