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拿眼藥膏治療傷口 小心反而更嚴重

1名男性出現眼睛不適現象,就醫檢查後,醫師給予藥膏治療,後來孩子因騎腳踏車摔車不小心磨破皮,因有聽聞藥局眼用藥膏可預防傷口感染,因此便拿自己眼藥膏幫孩子塗傷口,沒想到越擦越嚴重;藥師陳佳玲指出,主要是因藥品的成分不同,並非所有眼藥膏都能直接使用於傷口,萬一不適,恐怕使症狀加劇。

眼藥膏治療傷口 療效有限

部分眼藥膏成分因含有抗生素,因此可用來治療傷口感染,但若傷口面積較大,恐怕想依賴眼藥膏治療,療效有限;陳佳玲說,若是發現塗藥後,傷口遲遲未好轉,就應立即停藥,且盡快就醫檢查,才能避免傷口持續惡化。

藥師陳佳玲進一步說明,其實這名男子的眼藥膏不含有抗生素成分,主要是針對眼睛乾燥等問題開立的眼藥膏,因此無法使用於治療傷口,千萬別誤以為任何的眼藥膏都能使用於傷口上。

每一種藥品的成分不同,相對治療也有差異,因此應避免聽信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陳佳玲呼籲,若傷口遲遲未好轉,必要時,就應盡快詢問專業人士,了解藥品使用方式,才能有效對症下藥。

突甩高爾夫球桿 三角纖維軟骨應聲破損

運動傷害不只是出現在學生,就連教練也經常會出現運動傷害!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高爾夫運動教練,日前在打高爾夫球時,因為一個不小心,將球桿給甩了出去,結果竟造成手腕部位的三角纖維軟骨應聲破損,讓他手腕不但疼痛不已,還出現無力感。

收治該名高爾夫球教練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政宜表示,這名教練因為揮桿的力道打得不穩,因而導致高爾夫球桿給甩了出去,進而拉扯到了手腕關節,經由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的三角纖維軟骨出現破損現象。

什麼是三角纖維軟骨?

三角纖維軟骨在手腕關節靠近小指側,是由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包括遠端橈尺骨韌帶、三角韌帶軟骨、尺側韌帶及掌尺韌帶;主要負責前臂和手腕在做旋轉活動時的穩定性。臨床上,會造成三角纖維軟骨受傷的原因,大多是跌倒後用手腕撐地,或是手腕突然猛力扭轉動作造成。

痛到擰毛巾都使不上力

當出現三角纖維軟骨破損時,不只會出現疼痛感,甚至會造成無力感;有很多患者會連擰毛巾或是開門時的轉門把都使不上力。林政宜醫師提醒,若是發現腕關節活動度降低、疼痛感的症狀時,就應積極接受治療,有可能是三角纖維軟骨已經損傷。

注射葡萄糖水可改善不適

林政宜醫師指出,這位教練起先是經由超音波電療,但是對於三角纖維軟骨破損的效果有限,之後由注射葡萄糖水治療,不適症狀才獲得緩解。為免三角纖維軟骨破損上身,林醫師建議民眾,運動時一定要做好暖身,因為運動時做好暖身,使增加前臂與腕關節的柔韌度,是預防三角纖維軟骨造成損傷很重要的原則。

配戴隱形眼鏡禁忌多 紅腫發炎速就醫

隱形眼鏡族群看過來!如果發現你配戴隱形眼鏡後眼睛出現紅腫發炎,可得要立即停戴後就醫診治,以免出現角膜潰瘍,嚴重恐有失明之虞。

配戴隱形眼鏡應檢查角膜與淚液

隱形眼鏡的配戴禁忌很多,但是隱形眼鏡族群未必了解,尤其是年輕族群,未就醫檢查是否適合配戴,就自行上網購買配戴的大有人在;眼科醫師王甯加表示,第一次配戴隱形眼鏡應該要由醫師檢查角膜以及淚液,通過檢查後,經由開立處方,才能去購買隱形眼鏡配戴。

隱形眼鏡屬醫療器材

由於隱形眼鏡屬於第2等級或第3等級醫療器材列管,並未開放於郵購買賣及網路等通路販售;但是,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所公布的一項調查,在過濾上千件網頁商品中,就查獲15件違規販售隱形眼鏡的個人賣家。

顧及眼睛健康 不戴劣質品

然而,年輕人不按規矩來的一大堆,尤其是自行上網購買,極可能買到劣質品!王甯加醫師指出,販售隱形眼鏡必須要有衛福部許可執照,才能保障隱形眼鏡的品質;所以,在取得醫師開立的度數以及角膜弧度的處方,再去眼鏡行購買隱形眼鏡,才能顧及眼睛的健康。

王甯加醫師並強調,配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也不宜太長,尤其是在室外運動時,例如騎自行車,最好不要戴隱形眼鏡,以免風沙刮傷角膜,游泳也不可戴隱形眼鏡,因為水中有很多細菌與寄生蟲,極可能致使眼睛受到感染。

孩童缺少活力食慾變差 小心細菌感染併發症

9 個月大原本健康的孩子,入院前2天開始發燒,除了每天腹瀉 2 ~3 次外,糞便有些許黏液但無血絲,但是,孩子的活力和食慾卻越來越差,尿液量明顯減少,身上出現許多紅疹,疑似出現休克現象,立即進行急救。初步診斷為「敗血症休克」,最終診斷確立是「綠膿桿菌造成的敗血症休克」,經過三週住院治療後,孩子平安返家。 敗血症引發休克 危及生命 敗血症是指人體被外來病原體入侵後產生一連串系統性發炎反應的過程,同時伴隨全身性的表徵,如體溫的改變 (過低或過高)、過快的心跳速率、過快的呼吸速率或白血球數目的改變 (過多或過少),若合併休克(低血壓)表現,演變成敗血症休克,甚至會危及生命。 綠膿桿菌是一種人類腸道菌,存在於潮濕的環境、水中或土壤裡,鮮少危害免疫系統正常的成人,病人若因為外傷、生病或藥物影響,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則容易造成感染,特別是年齡幼小免疫系統不成熟的兒童,一旦被綠膿桿菌感染,常迅速演變成敗血症休克,死亡率約 20% ~ 30%。 孩童活力降低食慾變差 宜盡快就醫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謝宗學主任呼籲,孩子生病時,居家照顧的重點除了監測體溫的高低外,還要觀察孩子活力和食慾的變化,若退燒時活力和食慾仍無改善,持續變差,要懷疑是否有併發症出現,敗血症休克是其中一項嚴重的併發症。所以,家長一旦發現活力和食慾變差,要立刻至醫院急診就診,檢查是否有嚴重併發症出現,不要延誤治療。

早晚溫差大 筋骨舊疾浴足保暖

時節進入冬季,畫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保健除了需注意預防感冒、支氣管炎、氣喘及過敏性疾病之外,也要防範腸胃道及筋骨舊疾復發,影響到工作及生活品質。 3C當道寒氣逼人 關節屈伸不利 現代人長期低頭滑手機,久坐使用電腦,容易導致頸部、腰部肌肉勞損,天氣轉涼會讓頸肌、腰肌勞損、脊椎韌帶損傷等疾病的症狀加重,原本並不明顯的痛症會一下子顯現出來,加上寒氣侵襲人體經絡關節,更讓關節屈伸不利。 很多人的關節在這時開始怕冷、怕風,甚至刺痛、活動不利。天氣漸涼,要注意關節保暖,洗澡時可多用熱水沖關節或平時多熱敷關節、用熱水泡腳,加強關節的抗寒能力。俗話說: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 足部六大脈經 宜保暖防止受涼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任東輝指出,足部有六大經脈,掌管人體重要生理機能。提醒民眾要及時增添衣服,防止腰背受涼。晚上睡覺時穿長褲,注意腰背、大小腿保暖,防止因受涼而讓腰痛加重或者是小腿抽筋。 任東輝醫師特別提供簡易浴足方:生薑、當歸、桂枝、羌活、夜交藤、伸筋草、木香各三錢,用布包包起來,接一盆熱水,藥材先泡入熱水中約10分鐘,再把腳放入,泡約15至20分鐘,水溫以38~45度為宜,泡腳後發汗時需擦乾,預防受涼感冒。任東輝醫師表示,睡前浴足有舒筋活絡、舒緩壓力、幫助睡眠、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

少數二尖瓣脫垂患者 恐合併心悸胸悶困擾

二尖瓣脫垂患者因瓣膜較肥厚鬆弛,當左心室收縮時,部分瓣膜會突出到左心房內,造成脫垂,有時也會因瓣膜過於鬆弛,讓部分血液逆流到心房,又稱為二尖瓣閉鎖不全;開業診所精神科醫師黃偉俐指出,臨床上,二尖瓣脫垂是心臟瓣膜異常中常見疾病,約占2%至3%的人都曾有類似問題。

出現二尖瓣脫垂症候群 恐是自主神經失衡

多數二尖瓣脫垂的患者病未有任何不適症狀,僅有少數患者會合併嚴重的心律不整,這時就必須進一步評估;黃偉俐說,像是有些患者就會出現心悸、胸悶、胸痛、焦慮、呼吸不順等症狀,屬於二尖瓣脫垂症候群,有研究指出,恐和自主神經功能失衡有關。

利用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 有效舒緩症狀

精神科醫師黃偉俐進一步說明,二尖瓣脫垂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目前在醫學原理和邏輯上沒有觀連,但部份醫生會透過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幫助患者減緩心跳,且合併使用抗焦慮劑藥物,有效幫助降低患者焦慮現象。

不過,若患者同時出現心悸、胸悶、焦慮、呼吸不順或失眠等症狀,有可能和焦慮症或恐慌症有關,這時就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確診;黃偉俐呼籲,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異狀,就能及早介入治療,避免影響身體健康。

乾淨過頭對人體有害? 專家:應保持平衡

你每天都洗澡嗎?現代人生活在一個相當「乾淨」的時代。香皂可以殺菌,家用清潔劑號稱能殺死99.9%的細菌。在人們眼裡,所有微生物彷彿都有害。有些科學家卻表示,太乾淨反而不是好事,因為這可能引發哮喘或過敏,那該如何維持其中的平衡呢? 有些微生物對人體也有益 19世紀末開始,透過改進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人們的健康狀況大幅改善。然而,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有害,甚至有很多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處。它們能保護皮膚免受有害微生物侵害、幫助消化食物。此外,細菌能分解有機廢物,為地球貢獻氧氣,調節空氣中的氮氣含量。很多科學家都認為人類的日常生活都「太過乾淨」了。 專家:提早接觸微生物才不會過敏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家格雷厄姆·盧克(Graham Rook)表示,人們應適應母體內(內臟、皮膚和其他部位)的微生物叢,再透過環境接觸更多樣的微生物。當寶寶的奶嘴掉在地上時,母親最好通過吸吮的方式來清潔奶嘴,而不是再給寶寶一個無菌的新奶嘴,因為這樣能加速新生兒微生物的發展,降低過敏率。盧克強調,幼年時接觸有益的微生物,對日後的健康有很大的益處。例如,儘早讓腸道接觸微生物,就會活化某些免疫細胞。因此,等到長大後,腸道便不會對微生物反應過度。 洗對地方更重要!勤洗出汗部位 盧克也認為,身體所有部位若都仔細清洗會「破壞正常菌叢」因為它們能對抗有害生物體,讓我們得以保持健康。許多專家也不提倡每天長時間洗澡,會將我們皮膚上的益生菌沖走。但是,的確應該勤洗生殖器和其他經常出汗的地方,也應該每天更換內衣、睡衣,也不能為了要接觸益生菌而生活在骯髒的環境。只是可以提行自己不要讓家裡總是「一塵不染」。

碘攝取不足 恐產下呆小症兒

根據衛福部調查發現,半數國人營養素碘攝取不足;由於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必須營養素,營養專家則是建議,民眾在選購食鹽時,最好注意是否有含碘,以免碘攝取不足,恐有產下呆小症小孩的危險。

超過半數國人 尿液中碘濃度過低

依據國健署「2010-2013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之尿液碘濃度分析計畫」結果顯示,民國102年國人6歲以上人口尿液「碘」濃度中位數是99微克/升,超過半數國人尿液碘濃度低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碘濃度下限100微克/升;因此,食藥署預告提高含碘食鹽添加量,預計明年上路。

碘可合成甲狀腺素 促進代謝及發育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表示,碘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主要是可合成甲狀腺素來促進代謝及發育的重要礦物質,若是成人缺碘,會有甲狀腺機能不足,嬰兒缺碘,則會傷腦。

尤其是孕婦缺碘,更有可能會產下呆小症孩子;根據統計,大約每30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患有呆小症,主要是因為新生兒體內缺乏甲狀腺素,嚴重影響腦部及體格發育,症狀在二至三個月後會慢慢出現。

含碘食鹽聰明選

蔡玲貞理事長指出,目前坊間有很多不含碘食鹽販售,例如玫瑰鹽和天然海鹽;所以,民眾在選購食鹽時,應注意標示是否有含碘,至於每天的碘攝取量,一歲以內嬰兒需要110-130微克,一歲至七歲幼童,是65-95微克,成人則要140微克。依據國民飲食指標建議上限,每日攝取食鹽6公克,則每天可從食鹽中補充120-198微克的碘。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