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妊娠糖尿病併發症多 糖友如何控糖?

糖尿病會有許多併發症,糖尿病婦女懷孕時,也會有很多風險,甚至於有些婦女會在懷孕時出現妊娠糖尿病,除了本身會有危險之外,也會造成胎兒異常;因此,懷孕婦女可得要做好血糖監測,一旦發現血糖飆高,就得要特別注意飲食,控制血糖,若是飲食控制無法達標,則需進一步用藥控制。

計畫懷孕要好好監測血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歐名哲表示,糖尿病婦女要懷孕生子,併發症會比較多,所以在一開始要計畫懷孕時,就要好好監測血糖;另外,一般婦女在懷孕時也有可能發生妊娠糖尿病,首先可由飲食來控制血糖,但由於併發症多,往往會需要用藥控制。

懷孕27週進行糖篩檢複合試驗

至於孕婦血糖監測會在懷孕第27週時進行糖篩檢複合試驗,歐名哲醫師說,當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出現異常時,會進一步安排做喝糖水測血糖濃度,必須要喝四次糖水,每二小時就喝一次糖水來監測血糖值,一旦有二次以上超標,就顯示有妊娠糖尿病。

控糖已有口服胰島素可選擇

妊娠糖尿病所出現的併發症可不少!歐名哲醫師指出,妊娠糖尿病孕媽咪可能會出現胎盤功能不足、妊娠毒血症等病況,胎兒也往往會有異常以及會出現巨嬰症等;所以,用藥控制血糖的情況較多,尤其是原本就有糖尿病的孕媽咪,一定要定期使用胰島素,之前主要是以針劑,目前則是已經有口服胰島素可以選擇。

夾傷手指輕忽 恐神經病變痛難消

不管是搭乘大眾運輸,或是趕上班的搶電梯,甚至是簡單的開關門動作,相信許多人都有不小心夾到手的經驗,就有一名44歲的劉小姐,夾傷後整整一年,不僅沒康復,反而痛到想剁掉手指!

馬偕醫院疼痛治療中心楊琢琪醫師解釋,一般支配姆指感覺以橈神經和正中神經為主,大部份人在夾到手後,神經對疼痛的反應停留不會太久就自然恢復,但若是有糖尿病、脊椎退化以及年紀等因素影響下,就可能因偶然的意外傷害觸發神經記憶疼痛。

痛不見得是病,但發作起來卻可能要人命,醫師表示,疼痛需找出背後真正的成因再介入治療,一旦藥劑注射無效,就可能需用低溫脈衝等療法,但健保需申請通過才有給付。

C肝患者福音! 全口服C肝新藥療效佳

肝是沉默的器官,相較於B型肝炎,目前C肝仍無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估計台灣約有50-70萬人受到C型肝炎感染。根據今年歐洲肝病研究學會發表最新研究顯示,C肝患者不只肝癌風險高,還會導致神經、心血管、皮膚、免疫、內分泌等病變,還可能遭受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肝病三部曲的威脅。

C型肝炎亞型多 新型口服藥療效佳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醫師余明隆表示,C型肝炎病毒有不同之基因型及亞型,台灣基因型以1b居多,在一項完全以華人為主的全口服抗C型肝炎(HCV)的研究中發現,新型全口服C肝藥物治療24週後持續觀察24週,高達91%的病人可達到清除血清病毒之持續性療效(SVR24)。

余明隆醫師進一步說明,藥物發生效用的主要機轉在於一方面可以抑制病毒生長,另一方面也會使病毒蛋白質失去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研究顯示,91%的病患達到SVR24,若先進行NS5A病毒基因突變測試(RAV),對於「沒有NS5A病毒基因突變」的病人,全口服C肝新藥治療後的SVR24比例更可進一步提高至99%,即使是過去非常難治療之肝硬化患者,治癒率也高達98%。

臨床試驗副作用大幅降低 目前C肝的治療方式仍是以副作用較高之干擾素+雷巴威林為主,副作用包括如發燒、發冷、頭痛、貧血、呼吸急促、皮膚搔癢等,且其療效亦僅達7成左右。余明隆醫師指出,新藥治療的副作用大幅降低或未發生,以實驗收治的159位病患為例,只有兩個案例因副作用而中斷治療,其他病患僅有零星的副作用。

事先透過病毒基因突變檢測 療效更好

余明隆醫師強調,臨床試驗中,約有12%的病人,在治療前即具有NS5A病毒基因之突變,此類病人對新藥之療效不盡理想,僅達42%。他表示,目前病毒基因檢測已經由健保給付,病毒基因突變的檢測雖然沒有健保給付,費用約在新台幣2500元左右,如在治療前透過病毒基因突變檢測,將可協助醫師為病人提供較有效的治療方式。

此臨床實驗為第一個針對華人的的口服C型肝炎藥物的臨床試驗,以台灣為例,C型肝炎基因型以1b居多,佔了55%;余明隆醫師表示,對於過去無法使用干擾素,或是使用干擾素後有嚴重副作用的病人來說,現在有了新的機會,希望有機會讓更多的患者受惠。

標靶胜肽聯合療法 腸癌治療露曙光

鹽酥雞、炸雞、燒烤,美食當前,誘惑無法擋,但隱藏在背後的健康危機,往往被忽視,大腸癌近年來已默默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許多腸癌藥物,療效卻都相當有限。

有鑑於此,中研院研究團隊先成功鑑定出能與腸癌專一性結合的「標靶胜肽」,再進一步開發能攜帶二種抗癌藥物的微脂體,利用兩者的專利與特點,終於研發出創新微脂體聯合療法,在小鼠實驗上完全沒有副作用。

目前,團隊對肺癌、肝癌及乳癌等標靶藥物的傳輸系統也已有相當了解,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進入前臨床實驗後,將可大幅提升癌症治療的效果。

半夜吐不停又抽筋 枕葉型癲癇來作祟

一名3歲大男童,因癲癇發作被緊急送進急診室,雖經初步處理,男童仍抽筋不止,於是住進加護病房密切觀察。這名男童發展非常正常,也從未有癲癇的病史,家族裡也沒聽說有抽筋的病史,男童在急診室所作的一系列檢查,包括:血液檢查、生化檢查、腦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也都正常。 經過腦電波(EEG)檢查後發現,原來男童罹患的是『枕葉型癲癇:早發型良性兒童癲癇伴枕葉棘波(Panayiotopoulos Syndrome)』。它好發於於3~10歲之間,男孩和女孩受到的影響相同,發作時,孩子會變得蒼白,大一點的孩子會抱怨噁心感,癲癇發作時通常伴隨嘔吐。有些孩子會產生癲癇發作時的眼球偏斜和強直陣攣性運動。而且超過一半的癲癇發作發生在睡眠時。其癲癇發作時間往往比正常人更久,從20~60分鐘不等。發生原因目前不明。腦電圖(EEG)是用於診斷此綜合徵的最重要檢查:不正常的棘波放電出現於單側或雙側枕葉。 男童經過治療後已平安出院,此癲癇症候群發作起來雖然可怕,但卻是『良性』的,也就是說,並不會對男童的智力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只要服藥控制並定期回診追蹤腦電波即可,經過詳細說明後,家屬總算放心。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洪宣羽醫師提醒大家,這類型的癲癇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炎、偏頭痛或是睡眠障礙。因此,孩子若出現不尋常的嘔吐並且伴有不正常的眼神呆滯甚至抽筋,要儘速至小兒神經科就診,最好是拿起手機錄下發作時的影像,讓小兒神經科醫師作出正確的判斷。

天冷心痛恐猝死 左旋精胺酸降風險

根據衛福部統計,10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高居二、三名,而會造成心腦血管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血管內皮失常而出現的血栓,由於血管阻塞並沒有感覺,直到出現嚴重病況時,常常為時已晚!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氣溫驟降,就有許多人因此而中風和心肌梗塞;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血管的健康,平常要有正常作息、均衡飲食、避免工作壓力,並可服用有血管清道夫之稱的左旋精胺酸,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左旋精胺酸是一氧化氮前驅物

開業醫復健科診所院長許耕豪指出,血管內皮很重要,天氣冷,血管會收縮,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該要維持好血管內皮的品質,才能預防血管硬化。平常尤其要注意生活作息,飲食以及避免工作壓力,並少吃油炸物,可以減少血栓發生;此外,由於一氧化氮可使血管內皮放鬆,並且可修復使血管內皮光滑,而左旋精胺酸則是一氧化氮前驅物,所以適度補充左旋精胺酸,在氣溫驟降時,就能調節血管內皮。

能助孕還可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礙

一氧化氮的作用機轉是可以使血管內皮細胞放鬆的因子,可以使內皮細胞光滑而不易累積血脂肪與膽固醇。許耕豪院長進一步解釋,由於腦中風與心肌梗塞是不可逆,而一氧化氮前驅物左旋精胺酸的原料充足了,血管內皮破損得到修復,血管內皮細胞放鬆並且光滑,可使血脂肪與低密度膽固醇得以代謝,血管外壁也不會肥厚;此外,由於男性精液中有八成是由左旋精胺酸構成,而且左旋精胺酸成分中有一種神經傳導物質cGMP環狀嘌呤,能幫助男性陰莖海綿體充血勃起;所以服用左旋精胺酸不但能助孕還可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礙。

中風偏癱病人可更快走路

粥狀動脈硬化症會有膽固醇過高的現象,往往會需要服用阿斯匹靈與史塔丁類(statins)藥物預防血栓。許耕豪說,服用左旋精胺酸可使血管內皮得到修復,通透性高,就不會阻塞,所以左旋精胺酸就有血管清道夫的稱謂,能使脂肪斑塊代謝;臨床上,就有不少中風偏癱病人,因為服用高濃度左旋精胺酸,幫助血管修復,進而能夠比沒有服用的病人更快走路,而且可以減少阿斯匹靈劑量與延後吃史塔丁類降膽固醇用藥。

搭配膳食纖維麥芽糊精有加乘作用

許耕豪院長並建議,服用左旋精胺酸搭配難以消化的膳食纖維麥芽糊精Fibersol-2,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不好的膽固醇),避免血管阻塞效果外,又可穩定空腹血糖值,而且不會被胃酸破壞,能讓腸道維生物分解增加益生菌,血管吸附膽固醇代謝壞的膽酸,血管有通透性,可使清除血管有加乘作用;至於含有麥芽糊精的食物有馬鈴薯、香蕉、玉米與豆莢類,而且美國已將膳食纖維麥芽糊精列為安全食品,日本則是已將其做為保健食品素材。

免疫療法正火紅 TVGV-1表現亮眼

免疫療法已成為目前治療癌症及感染性疾病的當紅炸子雞,國內生技業者生寶集團旗下研發型新創公司「TheVax生控基因疫苗」,也以發展當前火紅的免疫療法為主軸,研發出「TVGV-1 HPV相關疾病免疫療法」, TVGV-1已在美國進行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台灣的第一期臨床試驗將和台大醫院合作。(圖說:生控基因董事長章修綱(右)總經理吳嘉茂博士(左)) 「融合蛋白技術平台」啟動專一性細胞免疫反應 生控是利用可搭載特定疾病抗原的疫苗技術平台,切入不同癌症以及感染性疾病,並將「融合蛋白技術」用於治療HPV(人類乳突病毒)相關疾病。生控指出,利用可搭載特定疾病抗原的「融合蛋白技術平台」,啟動專一性細胞免疫反應,能誘發人體關鍵的抗癌細胞T細胞大量產生,並讓T細胞精準辨識癌變細胞,加以摧毀;TVGV-1就像導彈頭,能精準地將抗原帶進抗原呈現細胞,並且誘發專一性細胞免疫反應,直接命中病變細胞。 治療兼具預防復發的雙效利器 「TVGV-1 HPV相關疾病免疫療法」是生控開發中的第一支主力產品;主要是治療子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其優勢是能顛覆癌症的傳統治療方法,只要在門診打針,就有機會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能保有患者未來的生育能力,避免復發。跟現有預防型子宮頸癌疫苗相較,TVGV-1的保護效力涵蓋各年齡層女性,在癌前病變階段就能及早發揮作用,是目前可能做到治療兼具預防復發的雙效利器。 TVGV-2預計2017年展開臨床試驗 根據WHO統計,全球每年新增50萬人罹患子宮頸癌,26萬人死於子宮頸癌,癌前病變族群更是10倍於子宮頸癌罹患人數,而致病因子幾乎都是人類乳突病毒;另外,根據WHO2014年統計,全球55.4%的子宮頸癌是HPV16型病毒導致,其次是HPV18型占了14.6%,兩者相加占全球子宮頸癌的70%,由於生控的第二代「融合蛋白技術平台」可同時搭載多個抗原,可治療HPV16/18型的二價聯苗TVGV-2預計2017年展開臨床試驗。 TVGV-1應用相當廣泛 生控指出,TVGV-1的應用相當廣泛,除了子宮頸癌,40%的美國頭頸癌也是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引起,其他HPV引發的癌症包括肛門、陰道、陰唇、陰莖癌等,也都在TVGV-1的潛在應用範圍內。除了HPV相關疾病,HBV引發的B型肝炎、肝癌,HVC引發的C肝和肝癌,還有肺癌等疾病的免疫療法都在臨床前研發階段,其他早期開發計畫則包括廣效型流感、愛滋病等免疫療法項目。

早產兒氣喘發燒 呼吸道融合病毒恐致死

年節過後,在冬末春臨之際,家中有嬰幼兒的父母可得小心,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黃元韻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冬末春初,其中早產的嬰幼兒更是感染的高危險群。 早產兒急喘高燒 竟是呼吸道融合病毒 過去曾有案例,有早產男嬰在加護病房照顧,評估健康後被父母接回家照顧,以為總算可迎接新生活,然而兩週後男嬰卻因發燒及急喘再度送醫。問題是男嬰父母並未將孩子帶出門,在家中細心照護,卻沒想到還是讓男嬰生病。黃元韻醫師指出,該早產兒雖然出院前有打了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藥物,但可能在未完整劑程的間隙間被傳染而發病。她也說明,台灣因為四季氣候溫差不大,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受到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尤其冬春交替之季,病毒最為活躍。 症狀似感冒 輕忽恐致命 呼吸道融合病毒會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幼兒感染的初期症狀有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發燒,與感冒症狀類似,父母切勿輕忽幼兒的症狀。症狀如果惡化,會出現呼吸急喘、喘鳴聲、食慾不振等,嚴重將引發肺炎、呼吸衰竭,有致死的危險。黃元韻醫師提醒家長,,家中成員及訪客有任何感冒的症狀,都應避免接觸早產兒,照顧者除了帶口罩外應多洗手,以免傳染給早產兒。在一歲以前盡量避免帶早產兒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此外,目前全民健保已經通過给付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單株抗體,給懷孕週數28週以下的早產兒、懷孕週數35週以下之早產兒且患有慢性肺病的個案、與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符合條件者可多加利用。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