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癌篩績效最好 新莊衛生所奪得金所獎

強將手下無弱兵!新北市再度蟬聯大腸癌、口腔癌及乳癌與子宮頸癌等4癌篩檢全國六都總冠軍,新莊衛生所邀集地方基層診所結盟,並協助簡化篩檢相關流程及行政程序,也一舉勇奪「第11屆金所獎」。

生活飲食西化 癌症成流行疾病

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現代人生活及飲食習慣西化,尤其工作壓力增加、運動量減少,癌症及慢性病成為時下的主要流行疾病,其中乳癌發生率最高,大腸癌也是高居男、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及2位,如果能夠早期發現,通常都能夠治癒。

定期癌症篩檢 預防癌症最好方式

新北市市長朱立倫表示,預防癌症最好的方式就是篩檢,才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尤其台灣醫療水準舉世傲人,只要能及早治療,不少癌症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期望衛生所持續推廣癌症篩檢。

新莊區衛生所 奪得金所獎卓越獎

林奇宏局長指出,新莊區衛生所發揮母雞帶小雞的精神,邀集基層診所辦理說明會、主動行銷推廣、設計簡易的表單,同時協助診所安排社區篩檢場次及簡化篩檢流程,經國健署評選獲得全國「第11屆金所獎─卓越獎」殊榮。

1歲童腦中風 罕見「毛毛樣血管疾病」

一名1歲1個月大的黃小妹妹,日前突然嘔吐後,全身抽搐、眼神上吊,緊急送醫確診為罕見的「毛毛樣血管疾病」,引起腦中風;所幸,透過腦部顯微手術重建,成功救回一命,這也是此類手術年齡最小的病童。

毛毛樣病變無徵兆 一發病就腦出血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教授鄭明輝指出,早期的毛毛樣病變患者,可能無明顯臨床表現,隨著血管阻塞的變化,可能會出現包括頭痛、頭暈、短暫的單側,或是單肢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或是癲癇等症狀,首次診斷時可能為腦出血的表現。

顯微鏡複合手術 恢復腦部血流

鄭明輝教授表示,毛毛樣血管疾病又稱腦血管雲霧狀疾病,是因顱內內頸動脈不明原因的漸進性狹窄及阻塞造成。近年治療趨勢盡量直接血管縫合,帶著周圍皮瓣複合手術,術中以超音波血管偵測儀確認血流流速,以及循血綠生物螢光劑直接在顯微鏡底下確認血流,都能得到很好的術後灌流效果。

出現類似中風症狀 快就醫檢查

鄭明輝教授提醒,兒童病患發病時,可能以血管阻塞或腦出血表現,如果家中小孩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例如突發性的肢體、語言及視力障礙,或者頭痛、癲癇發作、意識不清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

乳癌腦轉移 須跨專科團隊治療

一名50歲女性,突然雙腳無力,無法站立及活動。就醫檢查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患者疑似乳癌轉移至腦部,腫瘤壓迫導致雙腳無力,住院並進行手術與放射線療法治療。患者已逐漸恢復力量,能自行移動雙足。

腦瘤剛開始可能無症狀 體積變大壓迫才發現

桃園醫院急診護理師童姿鈞說明,腦部腫瘤依來源可分成:原本就從腦的組織細胞長出來的「原發性腦瘤」,以及從其他部位轉移過來「續發性腦瘤」。肺癌或乳癌轉移至腦部,是臨床上較常見的腦瘤。

腦部腫瘤跟其他部位的腫瘤一樣,都有良性、惡性的分別,需病理檢查才能確定。剛開始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等到體積長到一定大小,壓迫到周遭有功能的區域,才會出現症狀。

腦瘤治療多元 手術、放療、藥物

童姿鈞護理師表示,舉例來說,若壓到視覺神經,會導致視力模糊;壓迫掌控情緒的位置,會造成性格改變;若長在運動神經上,可能出現運動障礙,走路不平衡或是手腳無力等。

目前腦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及全身性藥物治療,因此有時必須採取數種治療方式,搭配跨領域專科團隊醫療。建議民眾如果下肢不明原因麻木、行走無力感或是感覺疼痛,應盡速就醫檢查和診斷,避免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熟女半年瘦20公斤 竟因罕見胰臟淋巴癌

一名47歲的婦人,3年前因突然爆瘦,半年內從78公斤整整減少了20公斤,加上肚子悶悶不舒服,因而至醫院求診,發現胰臟頭有腫瘤並予以切除,術後病理報告確認是罹患T細胞淋巴癌;後續在進行化學治療時,背部急速長出約巴掌大小的腫瘤,因癌細胞頑強,化療藥物都無法抑制根除腫瘤,在醫師評估建議後,使用新ㄧ代的標靶藥物CD30,腫瘤奇蹟似全部消除,不但無需進行骨髓移植,目前也沒有再復發的跡象。

胰臟淋巴瘤極罕見 脖子、腋下、鼠蹊最常見

收治病例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冠銘醫師表示,台灣每年約有500位淋巴腫瘤個案,其中長在胰臟的淋巴瘤極為稀少,約佔胰臟腫瘤的0.5%。 淋巴癌是淋巴系統的癌症,正常淋巴系統是身體的抵抗力系統,當淋巴系統因為基因、病毒或外在有毒物質的作用下,產生過度增殖和癌變,進而產生惡性淋巴瘤。最常見是脖子、腋下、鼠蹊摸到淋巴無痛腫塊,有些甚至會跑到胸腹部臟器,其他可能的症狀為發燒持續數月、體重減輕或者半夜流汗。

新ㄧ代標靶藥物CD30成效佳 惡性淋巴腫瘤五年存活率達5

賴冠銘醫師說明,惡性淋巴瘤9成屬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依種類又分為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縱使全身骨頭轉移四期,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搭配標靶和化療,經過六次約半年的治療,仍有五成以上可以痊癒;若第一線化療無法根除,搭配二線以上化療和自體幹細胞移植仍有治癒的機會。

賴冠銘醫師解釋,針對T細胞淋巴瘤治療,是使用免疫單株抗體接上表現CD30的淋巴瘤,其可以誘發體內免疫系統毒殺表現CD30的淋巴瘤。除了毒殺外,新型態的CD30藥物透過生物科技接上微管破壞藥物(MMAE),使得藥物不只接上CD30標靶,有專一性且不影響身體其他正常細胞,甚至只在腫瘤細胞注入毒殺化療藥物,使得藥物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藥物的三期臨床研究顯示,4年存活期可達到64%。接受治療後三分之一的人可達到長期偵測不到腫瘤,平均可維持13.3個月的無病控制,效果可以說是非常得驚人。

淋巴癌難確診 注意身體警訊及早發現

賴冠銘醫師說,醫療越來越進步,淋巴瘤的治療也從化療加上標靶藥物,目前也逐漸找出致癌基因,進而發展出精準醫學的藥物,期待淋巴癌治療在未來能讓所有的病人達到完全治癒且有品質的存活;賴冠銘醫師並提醒,淋巴癌被稱為沉默的癌症,初期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民眾如有持續發燒、體重減輕、半夜盜汗或無痛腫塊,請向醫師諮詢,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職能治療可復能 氣切插管患者生活逆轉了!

許多長輩發生骨折、中風,甚至氣切、插管,對於出院後的未來沒信心,其實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復能介入,搭配輔助科技的運用,以及居家環境的改善;臨床上,不少個案還是可以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並降低照顧者的負擔。

復能訓練介入 找回自主生活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說明,復能是指幫助失能者,主動找回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與信心,透過職能治療師指導個案、家屬及照服員,每天如何做日常活動,才會有復能的效果。

減少失能併發症 逆轉被照顧角色

張自強理事長表示,藉此改變個案與家庭對長期照顧的想像,並扭轉個案原本只能接受長期照顧的命運,進而逆轉個案只能被動的被照顧的角色,透過職能治療的復能訓練,使個案花越多時間學習如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越少的機會產生失能併發症,未來就需要越少的醫療處置、越少的照顧服務。

參與職能治療 患者生活有品質

張自強理事長分享,臨床上,許多個案參與職能治療的復能訓練後,改變了原以為不可能的生活品質,例如有骨折、換關節的個案,住院後一星期可以爬樓梯回房睡覺;失智、骨折的臥床個案,可以上教會、喝下午茶;腦幹中風、氣切、插鼻胃管的個案,在家屬陪伴下可開著電動輪椅在庭院閒逛。

車禍傷腦致失憶 靜脈雷射可治療

一名30多歲男性因車禍導致腦傷,智能及記憶力退化至學齡前程度,溝通答非所問,「這裡是哪裡?不知道啊……歐巴馬」、「現在是早上還是晚上?……歐巴馬啊…不知道…」該病患無法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凡事都叫歐巴馬,在病人圈內受矚目。雖然年輕,但因傷得太重,復健近半年未有起色,家人也相當絕望。

中風或腦傷 氧氣供應出現障礙

在醫師建議下,家人決定嘗試靜脈雷射(ILIB)。10次治療後,病人能夠快速執行個位數的算數,並可自行穿衣、穿襪,人時地的辨識也更加清楚,也可針對問題給出正確回答。「凡事都叫歐巴馬」的症狀大幅改善,開始喜歡唱歌,國語、台語、兒歌,家屬看見病患進步,感到十分開心。

桃園醫院血管雷射中心護理師王慧萍表示,大腦是需能多、耗氧量大的重要器官,85至95%來自從血液攝取的葡萄糖和氧。中風或腦傷時,血液供氧出現障礙,可能會阻礙神經恢復,影響復健成效。

靜脈雷射加速神經再生 疏通腦病變組織

實驗證實,靜脈雷射可使神經再生加速,使運動神經纖維傳導加速,軸突、髓鞘直徑恢復率增高,主要是因為靜脈雷射的生物刺激及改善腦和周圍神經的微循環,增加神經營養物質和氧的供應。

根據國內外文獻,靜脈雷射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性質、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環,疏通腦病變組織循環,改善腦組織缺血、缺氧因而減輕腦水腫情形。王慧萍護理師表示,目前靜脈雷射療法在治療中和治療後尚未發現明顯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也是輔助療法新福音。(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常聞燒焦味竟是癲癇! 醫破解2大用藥迷思

一名30多歲的男子,在上班時常會放空發呆,也經常聞到燒焦的味道,直到後來症狀越來越頻繁,經過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癲癇。服用抗癲癇藥物後,就從此沒有聞到異味,上班時也不會突然放空發呆,工作的表現也改善了。

癲癇屬神經系統疾病 發作病徵多樣化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周秉箴醫師表示,癲癇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造成癲癇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人是先天性出生就有,有些人是後天受傷所留下的後遺症,像是腦部創傷、腦炎、腦中風、腦腫瘤等都是可能成因,但大部分病患都不是先天遺傳,也常找不到原因。

周秉箴醫師說明,癲癇發作時的症狀非常多樣化,一開始發作並沒有一般人印象中的全身顫抖抽筋,像是全身抽筋的僵直性大發作、發呆的失神性發作、聞到怪味道、看到奇怪的閃光、聽到奇怪的聲音、莫名害怕的感覺、似曾相識的感覺等,這些都可能是罹患癲癇的病徵。

癲癇藥物無副作用 頻繁發作恐使記憶力退化

很多病患會疑慮癲癇藥物的副作用,周秉箴醫師解釋,現在的癲癇藥物已經跟過去不同,大部分的藥物不會影響記憶力,部份病人還會感覺吃了癲癇藥後記憶力比沒吃藥時更好。其實,病人的記憶力不好是因為癲癇頻繁發作造成,只要正確使用藥物,記憶力不好也就改善了,約有7成病人是可以控制病情,回到正常生活。

癲癇非絕症 配合醫囑用藥病7成可控制

癲癇藥是不是要吃一輩子?周秉箴醫師說明,若病人服藥過後,2到3年都沒有再發作,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減藥或停藥。同時,周秉箴醫師呼籲,癲癇不是絕症,病人需要做的是就醫確診,並配合醫師囑咐持續用藥,將有助於病況的控制,也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腹主動脈瘤破裂休克 剖腹減壓救回一命

一名因腹主動脈瘤破裂大量失血逾2,000 c.c致休克的病人,被緊急送往安南醫院,該院立即啟動急重症團隊,成功執行微創支架合併剖腹減壓手術,搶救回寶貴生命,這名生死一瞬間的病人目前癒後良好!

到院時腹鼓如球情況危急

安南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楊智鈞表示,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休克,死亡率高達九成;這位59歲林先生於工地工作途中,突然休克倒地,到院時腹鼓如球,情況相當危急,急診團隊經大量輸血穩定生命徵象後,診斷病人為腹部動脈 脈瘤破裂出血、合併休克,立刻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進行緊急手術。

當機立斷開腹腔洩腹內高壓

由於原先的大量出血累積在肚子裡,壓迫到肝臟、腎臟、腸胃等器官,腹內壓力飆升,楊智鈞醫師當機立斷手術打開腹腔洩除腹內高壓,並且先以無菌膠膜覆蓋腹部器官,等待三日器官功能穩定後,再將腹部縫合,最後病人順利出院!

近年來,大動脈瘤微創支架手術盛行,因為傷口小、恢復快,許多民眾、甚至外科醫師都「誤以為」這種手術很安全;楊智鈞醫師指出,大動脈瘤微創支架手術僅限於動脈瘤尚未破裂的狀況下。一般狀況的支架手術死亡率的確不到2%,但是如果已經破裂出血、甚至休克,即便來得及送到醫院開刀,死亡率也接近40%。

高危險群建議做超音波檢查

65歲以上、高血壓、抽菸男性患者都是主動脈瘤高危險群,楊智鈞醫師建議,至少做過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如果劇烈腹痛、合併休克、意識喪失,必須高度懷疑腹主動脈瘤破裂引起,醫師自己本身也要非常警覺。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