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醫療救援隊救災 後援支援助一臂之力

在災難發生時,人民生命與安全都備受威脅,為了能及時提供救援,安南醫院在104年1月27日成立災難醫療救援隊,希望能在任何災難發生後,及時派出醫療專業人員到災區協助;安南醫院護理部督導暨安南DMAT副隊長陸乃甄表示,但要使救援隊伍能持續運作,背後得仰賴健全的後援支援,包括醫療儀器以及運作經費等。

投入災區救援 累積實際救災經驗

陸乃甄副隊長進一步說明,兩次0206地震,安南災難醫療隊皆有派隊員參與救災,其中像今年發生的花蓮大地震,由台南市政府消防局啓動,與特種搜救隊到花蓮雲門翠堤大樓執行任務,共處理五名心跳停止患者以及20多名受傷患者。

捐贈購置生理監視器 助醫療人員掌握患者狀況

歷經災難演習,和實際救災的經驗,災難醫療隊認為,包括各類醫療用生理監視器,醫療儀器、通訊用品,後勤配備等,仍有許多改善空間;所幸在統一企業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協助下,特別捐贈安南DMAT十萬五千元,購置生理監視器提供給DMAT出隊及訓練使用,幫助醫療人員更精確掌握患者狀況。

增添健全後勤配備 讓救援隊救災更有效率

安南醫院災難醫療救援隊,是由醫院的醫師、護理師及後勤人員等組成,都是自願義務性質參加,更具備實際出隊經驗;統一企業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總幹事凃忠正表示,可望透過後勤配備的協助,能為救援隊添一份力量,幫助更多需要協助的人。

陰道口有異物? 竟因骨盆腔器官脫垂

有位74歲的李阿姨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困擾,大約五年前開始,她感覺到下腹部有下墜感,陰道口會摸到一個如乒乓球大小的突出物。隨著時間過去,突出物愈來愈大,約有棒球般大小,才不得不到醫院就診。醫生內診後告訴李阿姨這叫做「骨盆腔器官脫垂」,不僅子宮,就連膀胱與直腸都跟著從陰道掉出體外,行走不便造成日常生活上極大的不便,有時候還會因為摩擦造成疼痛與出血。

陰道閉鎖手術 時間短復發低

經過三個月的凱格爾復健運動,李阿姨病況並沒有太大進步,又擔心年紀大,無法熬過子宮切除合併骨盆底重建這樣的大手術,醫生便建議她接受陰道閉鎖手術,藉由閉合陰道使骨盆腔的器官復位,手術時間短且復發率低。手術相當成功,術後第二天就順利出院,也沒有什麼明顯疼痛的感覺,羞以啟齒的困擾從此獲得解決。

中老年婦女常見疾病 五成以上都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指出,骨盆腔器官脫垂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往往與肥胖、多次陰道生產、長期負重操勞有關,堪稱是身為女性的「職業病」。根據統計,高達50%的婦女有不等程度的脫垂,其中6%的病人會被症狀困擾,包括下墜感、便祕、排尿障礙等。輕微的骨盆腔器官脫垂可藉由凱格爾運動、減重等方式獲得改善,子宮托也能夠使症狀緩解。骨盆底重建手術常會使用到人工網膜,可能會導致疼痛、感染、器官破裂等嚴重併發症,在美國引發不少爭議。

無性需求婦女 可考慮陰道閉鎖手術

程威銘說,針對已經沒有性需求的嚴重骨盆腔器官脫垂婦女,不論是否已接受過子宮切除手術,都可以考慮陰道閉鎖手術,利用陰道前後壁縫合,將脫垂的骨盆腔器官復位至體內。手術時間約一個小時,傷口位於陰道內,疼痛感輕微,術後恢復快,不失為治療骨盆腔器官脫垂的好方法,惟要注意如果病人子宮仍在,需要先經過檢查評估確認子宮頸或子宮體無病變,以免未來想從陰道進行診治不得其門而入。

肩頸痠痛復健治療 完整評估對症下藥

科技進步帶來全新的智慧型生活,電腦、平板、手機不離身,工作、休息都使用,生活型態完全改變讓文明病悄悄上身。林小姐常因肩頸、頭痛就醫,尋求復健科協助。治療後症狀雖短暫緩解,卻仍一再出現。因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所引發的「烏龜頸」,網路上烏龜頸的介紹林林總總,但你真的有接受到全面治療嗎?

評估應盡量全面 而非僅治療疼痛

當因為肩頸痠痛甚至引發長期偏頭痛,到復健科看診,醫囑不外乎熱敷、電療、牽引,療程結束得到短暫舒緩,但日復一日治療,何時能不再天天上醫院報到?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物理治療師葉增邑表示,首先要回歸到針對疾患診療時,醫師、治療師實際執行在病患身上的時間有多長,不是對明顯症狀下手,而是要做全面性評估。

是不是哪邊肌肉、韌帶,因為長期姿勢不良而弱化,導致穩定性不足?是不是因為長短腳,導致脊椎側彎,間接引發腰痛?但醫囑只告訴你要持續做腰椎牽引。又是不是因為肌肉力量不平衡,而造成其他部位疼?卻因為評估不夠完善,只能針對疼痛做改善,而非主要病因。

未改善根本病因 一再反覆就醫

葉增邑物理治療師表示,健保體制下的復健醫療,不斷滿足部份病患的過度要求,讓治療師疲於奔命做儀器治療無法發揮所長,天天報到的患者、健保資源無止境浪費。人民讚楊健保的廉價,卻也受健保黑暗面的荼毒。

在這樣體制下,眾多物理治療師選擇自行開業脫離健保,提供完整醫療評估及處置,不再局限於醫療院所儀器的安慰型治療,即使評估出不可逆的結構性變化,也能利用輔助性治療延緩惡化。希望透過一些自身經驗分享,帶給廣大民眾不同思考觀點,進而找到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讓生活更美好。(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開學症候群 家長鼓勵陪伴最有效

暑假結束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期待能和同學見面、學習新知。然而,若是學童在假期時生活作息不正常,面對開學時的功課表及同儕等壓力無法有效調適,就容易出現「開學症候群」現象,如: 緊張、焦慮、心情低落、對事物提不起興趣、易怒、注意力不足,生理方面也可能有頭痛、腹痛、腹瀉、冒汗、胸悶等症狀。

家長予以同理 漸進式調整作息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吳孟寰醫師建議家長,需適時鼓勵學童表達內心困擾,予以同理、支持,並且與學童在假期結束前幾周一同規劃收心行程表,將還未完成的暑假作業分段完成,漸進式地調整回復到上學時的作息時間。

新生入學或轉班 可陪伴到校

若是新入學、轉換學校或班級的學童,吳孟寰醫師指出,可以先陪伴學童到新的學校、教室,讓學童事先熟悉上學路線,也可以先與老師、同學認識,減少學童面對陌生環境及老師同學的焦慮。若是有分離焦慮的孩童,除了事先讓孩童熟悉新環境及老師外,漸進式地讓孩童適應與父母分離,也需給予孩童適當的保證及遵守接送孩童下學的時間。

焦慮憂鬱未改善 可向門診求助

吳醫師也表示,減輕焦慮的方法,除了要維持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也可與孩童一同練習放鬆技巧、腹式呼吸、伸展操、瑜珈等。如果孩童的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等症狀仍持續,或是嚴重影響其學習、家庭及人際關係,建議可兒童青少年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

突遇旁人癲癇發作 你可以這樣做

一名約50歲的男子在路邊突然倒下、抽搐,疑似癲癇發作,民眾嚇得圍著病人但不知所措。生活上可能會遇到類似狀況發生,意外經常嚇壞人,該怎麼動作?或給予什麼協助?若病人在空曠平坦等安全環境,醫師建議別輕易移動病人,避免缺乏救護專業下,導致病人二度傷害。

遇到路人癲癇發作 先保持在空曠平坦處

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表示,癲癇是腦神經細胞不穩定而造成俗稱放電的臨床表現。大部分是因為後天性因素,例如外傷、出血、腫瘤或腦部退化導致。癲癇患者應長期藥物治療,醫師會針對病人不同狀況評估、使用不同藥物。最重要的是規律、按時服藥,不能自行減藥、停藥,避免神經穩定效果消失,又再度發作。若在長期藥物控制下,癲癇病人日常生活與一般人無異。

癲癇病人難以預測自己何時會發作,如果在路上遇到有人抽搐倒下,應先保持鎮定別驚慌,注意讓病人在空曠平坦等安全的環境下,避免病人撞擊到桌腳等銳利等物品而造成傷害。

側躺避免嗆到 發作較久、意識不清應送醫

張嘉為主任表示,通常癲癇發作時間約2至3分鐘,當病人停止抽搐動作後,民眾可以協助復甦姿勢,讓病人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嗆到、窒息。若發作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或抽搐動作停止後仍意識不清,應立即將患者送往醫院治療。

當病人癲癇發作時,別往病人口中塞東西,尤其是病人嘴巴緊閉的狀態下,別硬將病人嘴巴扳開,更別將自己的手伸入病人口中,可能會有被咬斷的危險。一般民眾遇到此狀況,不清楚病人病史及確切倒地原因,建議民眾可先報警或聯繫119,由專業救護人員給予指示、到場評估。(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開放自體細胞治療 再生醫療新進展

衛福部開放自體細胞治療並納入特管辦法,為讓更多人了解再生醫療發展,花蓮縣衛生局與花蓮慈濟醫院日前舉辦「再生醫療臨床相關法規東區研討會」,邀請相關機關以及醫療團體,分享再生醫療臨床相關法規與實驗室品質系統與稽核建置等議題。

自體細胞治療 衛福部開放六項針對17種適應症

因考量需求,加上包括日本、韓國等都已積極投入細胞治療,因此衛福部決議開放已證明有初步療效的六項自體細胞,包括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自體間質幹細胞移植、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術,分別針對十七種適應症做治療。

自體脂肪幹細胞 臨床試驗治療肝硬化、腦中風

目前花蓮慈院醫療團隊陸續完成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肝硬化第一期臨床試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陳舊型腦中風第一期臨床實驗,且正在著手準備進入第二期臨床實驗;衛福部醫事司科長郭威中指出,除了得了解最新的再生醫療臨床相關法規外,未來醫療機構可依辦法規定,擬具實施計畫,經衛福部核准登記後,就可讓符合適應症的患者進行細胞治療。

細胞治療可望有新進展 幫助絕症患者重拾健康

這次研討會中,也針對GTP品質系統、免疫細胞治療的品管與規格等進行分享交流,也邀請生技公司分享造血幹細胞臨床試驗申請等經驗;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目前仍有許多患者無藥可治,面對這些深陷疾病的患者,可望未來能帶領醫療團隊為細胞治療新進展盡一份心力,幫助這些患者重拾健康。

對抗登革熱 土城區將進行預防性噴消作業

新北市土城區於9月3日首度出現本土登革熱病例,經檢驗感染第二型登革病毒。新北市衛生局於疫情調查時,得知新莊區某員工會固定送貨至該病例的工作場所,便針對送貨員進行採檢送驗,結果排除感染登革熱,目前持續調查可能的感染來源。

建立防火牆 防堵疫情擴散

由於該病例於潛伏期內皆在土城區活動,新北市衛生局除已針對病例活動範圍採取緊急防治作為外,為建立防火牆防堵疫情擴散,市府劃定12個風險里別(明德里、日新里、日和里、樂利里、學府里、學成里、學士里、裕生里、廣福里、埤林里、柑林里、中正里)進行區塊防治,將於9月8日動員12里的里長帶領志義工進行全里孳生源清除,9月9日至10日間進行12里預防性噴消作業。

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共同配合,一起動手整理家戶內外環境及清除積水容器,落實「巡、倒、清、刷」的防蚊戰略。

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 快篩試劑協助診斷

新北市衛生局籲請土城區基層醫療院所務必提高警覺,診間如遇排除已知診斷的發燒病患,請多加運用登革熱快篩試劑協助診斷,並請民眾留意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等疑似登革熱症狀,切勿自行服藥,儘速至本市「登革熱快篩試劑合約院所」進行評估篩檢,以保自身健康。

關閉器建功! 心房中膈缺損手術免開刀

一名居於新竹的李先生,因為胸口不適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科就診,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為心房中膈缺損;在 該院團隊合作之下,以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阻絕兩個心房之間的血液分流,其手術後恢復良好,相關不適症狀也有明顯改善。

兒童時期症狀不明顯 喘、呼吸不順都是症狀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兒童心臟科傅俊閔醫師表示,心房中膈缺損為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是指左心房與右心房之間的中膈有破洞,導致左心房到右心房的血液分流。長期的過度分流可能導致右心房與右心室擴大,病人可能因此會有右心室衰竭的症狀,如喘、呼吸不順、運動不適等;更嚴重者可能併發肺動脈高血壓。

傅俊閔醫師補充,大部分心房中膈缺損導致的血液分流並不顯著,因此在兒童時期,臨床上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可能只有輕微心雜音或心電圖異常,直到成人階段因為出現症狀,才會發現自己有心房中膈缺損。

心導管手術+TEE介入 治療心房中膈缺損

傅俊閔醫師說明,在醫師診斷為心房中膈缺損後,如果血液分流量較大,或併發有肺動脈高血壓,就要考慮積極治療。目前標準的建議治療是以心導管手術置放關閉器,阻絕兩個心房之間的血液分流。而手術當中可能需要麻醉醫師的協助,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經食道超音波(TEE),確認心房中膈缺損的大小與位置,進一步挑選適當大小的關閉器,並在置放後確認關閉器位置適當且成功隔絕心房之間的血液分流。

心房中膈缺損關閉術免開刀 安全性、成功率高

傅俊閔醫師強調,心導管手術只在鼠蹊部的地方有一微小的血管穿刺傷口,手術後無須縫合,因此恢復很快,一般住院三到四天即可;其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經心導管「心房中膈缺損關閉術」,其具有免開刀的優點,且安全性及成功率高。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