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彰醫與工研院合作 推智慧醫療資訊系統

衛福部彰化醫院和工研院合作,共同建置智慧醫療臨床資訊系統,未來只要將病患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數值,串聯後形成數據庫,醫師就能透過電腦直接判讀,省去人工抄寫時間;智慧醫療合作簽約儀式也在彰化醫院院長謝文淮與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為代表正式簽約,相關主管也到場共襄盛舉,未來將由工研院提供技術,先於彰化醫院血液透析及加護病房中心施行,再用於其他醫療部門。

智慧醫療串連數據 供醫師快速判讀

現在的血液透析及加護病房中心,多由醫護人員抄寫醫療設備上的病患生理數值,經彙整後再交由醫師診斷,花費相當多時間;彰化醫院院長謝文淮指出,但未來透過智慧醫療臨床資訊系統,直接將不同醫療儀器串連,醫師就可透過電腦快速判讀病患情況,不僅提升病患醫療品質,也節省護理人力。

透過數據醫療平台 隨時掌握病患病況

工研院透過資料擷取技術取得各醫療設備上的數據,再利用這些生理數據,以低頻無線通訊模組與RFID感測元件作聯網串接,將各項資料搜集串聯為一大數據醫療平台,形成大數據庫;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吳志毅指出,透過布建可視化的中央監控平台,不僅能即時中央監視病患生理訊息畫面、病患歷史生理資料查詢等功能,也能即時通報病患危急狀況。

迎向醫療4.0時代 醫療智慧化勢在必行

因此,醫師只要透過臨床資訊系統,就能進一步分析病患某特定時段的病況比較嚴重,或病情的趨勢,有效提高醫療品質;吳志毅所長表示,台灣擁有先進醫療與資通訊技術優勢,未來將逐漸邁向醫療4.0時代,透過與彰化醫院的合作,為病患帶來醫療智慧化的便利,將不同的治療方式持續整合,配合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的協助,讓醫療照護更有保障。

大腿痠麻併腰痛 新內視鏡治椎間盤突出

一名41歲的家電行老闆因長期搬電視、彎腰修電視,2、3年前起就陸續出現左大腿痠、麻、痛及灼熱及腰部不適,還被迫駝背開車。工作、開車、坐著休息甚至睡覺都不安穩,雖曾接受民俗療法整骨,但症狀無法根本解決。為避免拖累事業,就醫進行脊椎內視鏡手術。局部麻醉下,能和醫師清醒對話,手術安全大增。患者手術時間僅約1小時,手術成功,不再痠麻痛。術後走路輕鬆自在並信心十足,準備駕車載妻女去旅行。

新式脊椎內視鏡術 精準夾除椎間盤突出

外科醫師楊椒喬表示,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後,患者在腰椎第5節與薦椎第1節(L5-S1)椎間盤突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神經。建議患者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在局部麻醉下,術中能和患者清醒對話,大幅降低誤傷神經機率。

新式脊椎內視鏡手術在清晰內視鏡視野下,精準夾除突出的椎間盤,增加手術安全性,且可有效根除病灶。傷口小、術後能很快下床,恢復快、可盡早重返事業,又能避免傳統手術大傷口、恢復慢的缺點。

內視鏡手術恢復快 速回工作崗位

楊椒喬院長表示,由於病患觀念正確且及早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幸好避免對神經留下不可逆的傷害,在正常使用情形下,復發機率很小。一般上班族有椎間盤突出問題時,若也能及早接受內視鏡手術治療,甚至可在手術隔天即返回工作崗位。(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積極治療 C 肝 防止合併腎衰竭

72 歲因肝病困擾的張女士罹患 C 型肝炎合併晚期腎臟病,持續惡化治療未果,很可能需洗腎;儘管經積極治療,但體內仍存有 C 型肝炎病毒;又因腎功能不佳,治療選擇有限。所幸去年九月利用健保給付新藥,成功打擊 C 型肝炎,更大幅降低腎病惡化風險。

感染 C 肝身體病變多 治肝保腎不容忽視

面對 C 型肝炎的危害,最令醫界擔憂的即是因為 C 肝病毒感染會造成全身性疾病,除了傷肝導致肝硬化、肝癌,更可能有腎臟病、糖尿病、中風等肝臟外病變風險。而在台灣,由於腎病患者眾多,若同時感染 C 肝,病毒會持續傷害腎臟。

對此,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暨輔仁大學醫學院長林肇堂團隊長期研究發現,持續追蹤治療與未治療的 C 肝患者 8 年,發覺已治癒的 C 肝患者,末期腎病變風險降幅達 85 %,證實清除 C 肝病毒,可以穩定腎臟功能,達到「治肝保腎」的目標。

參與這項研究的輔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任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許耀峻指出,透過有效的根除 C 肝病毒,可以穩定腎功能、避免腎衰竭,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可以降低整體肝外病變的死亡,呼籲民眾要積極治療 C 型肝炎,勿忽視疾病危害。

全口服新藥佳音 串連南北合作 98 例得解

為了有效打擊 C 肝,今年全面放寬健保治療條件,不分肝纖維化程度,只要確認慢性 C 肝感染,即給付全口服新藥治療,成為台灣民眾一大福音。另外,為了更有效防治疾病,輔大醫院和嘉義基督教醫院首度「南北雙城攜手合作」,積極轉介治療,利用新型口服藥物治療 98 例 C 肝合併腎功能不全的病患,所有患者於療程結束時完全測不到病毒,停藥後也尚未有復發個案,成為一大佳音。

面對 C 肝主動出擊 欲達全民防治目標

對此,嘉義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啟益醫師表示,台灣 C 肝患者確診與治療有南北與城鄉差異,雲嘉南地區是高盛行地區,因此嘉義基督教醫院長期與當地衛生所安排外展門診,以與當地衛生單位、村里長、教會等單位合作,向民眾同時進行肝炎、肝纖維化與肝癌檢查,同時進行衛教。除了協助民眾接觸醫療資源,同時期盼民眾透過親身經歷再引導身旁親友接受治療,共同打擊疾病。他呼籲,目前健保治療已經不設限,根治 C 型肝炎需要由民眾主動尋求醫療協助,方能有效打擊疾病。

孤寒長輩年菜拉警報! 景文高中力行募愛心

獨居大安區的86歲洪奶奶,笑聲雙朗、熱情又好客,僅有國小學歷的她,60歲那年在國中補校課程學習中,發現對書法、國畫的天賦,即使罹癌治療過程中行動不便,奶奶仍然堅持作畫與書法寫作,洪奶奶說:「很開心華山基金會常常來陪伴我,不再覺得孤單一個人。」

師生齊許新年福 身體力行送溫暖

景文高中許勝哲校長被洪奶奶的認真所感動,在歲末年終啟動愛心運動,帶領全校師生與洪奶奶一起為新春許下祝福,祝福景文「春」到、「福」到,祈求一切順利平安。

許校長表示:「這是景文第七年響應,學生帶著純真的心在校園進行義賣,省下購買零食、飲料的錢,一點一滴累積,幫助獨居長輩。孩子真的很棒!」華山基金會台北市市站長楊雅苓表示:「學生都能身體力行,呼籲各界一同來認助弱勢長輩年菜及常年服務經費,在除夕前送上最溫暖也最貼心的愛。」

華山基金會服務獨居長者 逾80萬人次受惠

獨居長者因為家中無人照拂,加上高齡年紀,在家不只孤單寂寞,隻身一人也有意外發生卻無人知曉的隱憂。華山基金會追踪記錄在案的無依老人,為他們提供不同服務,包括到宅關懷、居家環境改善、陪同就醫取藥、電話問安、休閒益智保健、動腦防癡呆等不同服務,至今已服務逾80萬人次。

「愛老人 愛團圓」經費募集 邀大眾共襄盛舉

華山基金會台北地區服務近930位弱勢長輩,亟需社會大眾啟動善念,支持2019年常年服務暨「愛老人 愛團圓」,讓弱勢長輩得到關懷,感受年節溫暖。年關將近,年菜及常年服務經費募集尚缺五成。誠摯邀請社會大眾、愛心企業,認助關懷禮(600/份)或支持常年服務(1250/月) ,助老團圓,讓愛延續。

愛老人專線:(02)2834-8468

捐款請點:https://www.elder.org.tw/contents/project_ct?p_id=1029&branch=101

喘不過氣勿忽視 心臟瓣膜狹窄恐猝死

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老年族群,常見症狀有心絞痛、頭暈,甚至暈厥等症狀,後期更會進展到心臟衰竭,而出現喘及肺水腫的情形。傳統治療方法以開心的瓣膜置換手術為主,然而近一半患者因年事已高,或有其他併發症,無法施以傳統開心手術;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表示,「過去尚無新型手術,醫師們面臨只能告知患者第二個選擇是等待死亡時,皆感不忍。」,所幸目前醫療進步,發展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此治療方法侵入性低,為無法手術或手術風險高的患者提供一項新的療法。

TAVI手術出血量少 降低死亡風險

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症狀起因於人隨著年紀增長,瓣膜開始出現鈣化、退化或風濕性心臟病等原因造成瓣膜開口狹窄,導致心臟無法輸出足夠的血液供應全身器官,使心臟負荷過大而導致衰竭。一旦出現症狀,僅以藥物治療而不進行瓣膜置換術者,一年死亡率高達50%,五年存活率幾乎為零。張效煌醫師說,採用傳統手術時,有些年長患者,因風險過高,患者與家屬憂心手術結果不如預期;也有些是過去做過傳統開心手術的患者,由於之前開刀植入的瓣膜隨時間退化需置換新的瓣膜,卻因生理條件等因素,無法再次進行傳統開心手術。在醫療技術進步下,近幾年發展出不用開心的新式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可由股動脈、鎖骨下動脈、或頸動脈進入治療狹窄的瓣膜,相較於傳統手術,其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不須全身麻醉,降低死亡的風險,是一治療新選擇。但張效煌醫師也提醒,此項手術須經由醫師與心臟團隊評估,外科標準手術風險高且臨床判定至少有一年以上存活率者,才會建議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

不插管局部麻醉 降低患者感染風險

目前許多國內外醫院在進行此手術時,仍使用全身麻醉加上氣管插管,但根據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局部麻醉相較於全身麻醉有著許多優點。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北榮團隊於2013年開始使用氣管不插管的局部麻醉進行手術,相較全身麻醉更能顯著降低患者肺部感染肺炎機會;同時北榮團隊也是使用「經皮血管縫合器」的先驅,將五公分大的傷口縮小到如針刺一般的傷口,此方式可幫助減少患者出血量。此外局部麻醉也可減少鎮靜劑使用量、方便即時監測患者意識狀況,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於加護病房觀察的時間並縮短住院天數,絕大多數患者在術後隔天即可下床活動,這種局部麻醉的手術方式有效地將原本繁瑣、複雜的手術簡化並優化。

90歲老翁心衰竭急送醫 術後一周出院 病況大幅改善

一名年近90歲的王爺爺,十多年前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但憂心手術危險並未做傳統開心手術;半年前,王爺爺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常常一動就會喘到不行,雙腳明顯水腫,全身水腫的狀況也日益嚴重,體重在半年內就上升了6公斤。去年12月更曾因呼吸困難,兩度被家人送至北榮急診,當時情況非常不樂觀,檢查後發現有肺積水及呼吸衰竭的症狀,且心臟功能急速下降,需動用主動脈氣球幫浦才能暫時緩解心臟衰竭。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後,王爺爺手術過程猶如熟睡一般,醒來呼吸也變得順暢,病況好轉許多,一周後便順利出院與家人團聚,康復狀況良好。

專業北榮醫療團隊 整合患者個人化治療

陳嬰華醫師表示,北榮導管瓣膜(TAVI)團隊由多元的專業醫療人員組成,提供病患完備,至今已完成195例手術,術後各項指標皆成果優異。張效煌醫師說,為了讓老年患者能夠安心的接受治療,目前手術過程以跨科團隊合作方式,包括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神經內科與護理科,這樣才能全盤兼顧患者術後追蹤及提升生活品質。

自體脂肪幹細胞新應用 加惠慢性、困難傷口族群

慢性傷口及困難傷口的醫療需求隨人口老化趨勢增加,三軍總醫院與生技業者積極發展「細胞治療計畫」,欲以自體脂肪幹細胞相關技術,來加速傷口癒合,並抑制發炎反應。

三總與業者共合作 治療計畫以間質幹細胞促傷口癒合

三軍總醫院及生技業者依「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法),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慢性或滿六週未癒合之困難傷口」細胞治療計畫,欲運用脂肪中的「間質幹細胞」(MSC)來加速傷口癒合。

高齡糖友等重大事故族群 傷口癒合困難造成醫療負擔

由於人口老化趨勢,長照人口快速成長,慢性傷口及困難傷口的醫療需求增加,因此如何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成為醫界關心重點。所謂「慢性傷口」指的是一般在 6 週內癒合徵象及低甚至沒有的傷口;另外,「困難傷口」則常見於高齡、糖尿病、褥瘡潰瘍、放射線軟組織壞死及燒燙傷等族群,以糖尿病足及褥瘡潰瘍造成的傷口最為常見。此外,現代頻傳的重大事故意外和車禍,也容易造成慢性或癒合困難傷口。

在台灣,除了高齡族群身體復原力下降,傷口不易癒合外;另外,糖尿病患者約 2 百萬人,其中更有約 50 萬人會因足部潰爛而就醫,甚至面臨截肢,造成龐大醫療負擔。

“MSC” 加速傷口癒合、抑制發炎 開創細胞治療黃金期

因此,此項細胞治療計畫,即是活用間質幹細胞的特性,可以刺激部分細胞增殖及分化,促進細胞遷移到皮膚損傷部位,促使血管生成、上皮形成及肉芽組織形成等功能,可改善加速傷口癒合並抑制發炎反應;不僅長照族群受惠,更為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困難傷口新增一項新興醫療資源,期望開創細胞治療黃金時代。

籲健保會常設病友席次 病友聯盟倡病友權利

「全民健康保險」目的即照顧病友,目前全球多數國家擬定狀況,除了專業人士外,亦加入病友共同討論;但台灣的「全民健保會」卻沒有將病友團席次列入正式設置辦法中,對此社團法人臺灣病友聯盟呼籲,常設病友代表席次等相關辦法,來保障病友權利。

病友未列入健保會討論 難以捍衛切身權利

目前多數國家在討論醫療制度制定、醫療機構管理、醫藥科技評估及新藥新科技是否納入給付等討論時,均有病友的投入,但台灣的「全民健保會」其工作重點:決定健保費率、給付項目及健保總額等,被視為與病友切身相關之討論,卻無病友參與,後經台灣病友聯盟及各病友團體向衛生福利部抗議爭取,函示說明病友有一席由主管機關公開徵求及遴選,但病友團席次仍未被列入正式設置辦法中。

WHO 籲「以病人為中心」 全球共捍衛病友權利

現行全民健保會參與狀況為,醫界代表十席、被保險人代表九席,相較於病友的一席,台灣病友聯盟表示,比例懸殊根本無法保障病友的發聲權益,更認為違反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病友聯盟(IAPO)所倡議的「病友參與基本權利」。台灣病友聯盟指出,台灣醫療體系及全民健保雖舉世稱讚,但離「以病人為中心」的願景仍相差甚遠。

新增病友席次至健保會 創三贏目標

台灣病友聯盟呼籲,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病友」,小至感冒、大至癌症等重大疾病,都需要健保的協助。另外,WHO 提倡的「以病人為中心」概念,即說明醫療體系從衛福部、健保署、醫療院所、醫事人員、製藥業等,都因照顧病友而存在,因此病友的聲音應受到更多種是。台灣病友聯盟以這樣的理念,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議,應將病友代表列為全民健康保險會的常設席次,亦提出建議將涵蓋多項疾病的台灣病友聯盟設為固定兩席,其餘席次由其他病友推薦遴選之。希望台灣健保制度能納入更多病友意見,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達成台灣健保、政府、病友三贏的目標。

腎衰退難察覺! 定期健檢防腎病惡化要洗腎

腎功能衰退早期難以察覺,許多人就醫時已經情況嚴重。因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王勝鴻呼籲民眾,務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儘早發現、及早治療,免於疾病嚴重危害。

心血管疾病成高危險因子 相關症狀務必長期追蹤

慢性腎臟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痛風、止痛藥濫用等,另外也有先天性腎病變,若無抑制這些危險因子,嚴重恐會面臨洗腎。因此,王勝鴻說明,若是小便有泡泡或渾濁、血尿、夜裡頻尿、小便疼痛或雙腳浮腫、腰痠背痛等,務必至腎臟科門診諮詢是否為腎臟病變;另外如果本身已經具有腎臟病相關慢性病或上述危險因子,務必進行長期追蹤及治療。

逾 40 歲每 3 年免費健檢 籲民眾把握自我權利

除了自行檢視部分相關症狀外,王勝鴻也提醒,國民健康署提供 40 歲以上民眾每 3 年一次、65 歲以上每年一次的慢性病健康檢查,項目包含大部分的腎病危險因子,呼籲民眾勿忽略自我權益,務必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高齡社會洗腎人口多 全民防治不容忽視

根據 2017 年台灣腎病年報顯示,台灣新進入透析,也就是俗稱洗腎的人口,已連續 3 年呈現下滑的趨勢,表現出台灣腎病防治的成效。但隨著台灣步入高齡社會,恐會有更多的洗腎人口。因此,王勝鴻呼籲,腎病防治須由全民共同努力,方能讓台灣的腎病防治趨於完整。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