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

  hninfo-hl-but.png

  保健康 看健康資訊        |     健康飲食 (病食同源)

化療藥分泌到唾液?藥師:錯!

許多化療病患,總會擔心藥品帶來的副作用,或化療期間造成的生活限制等問題,其實只要了解預防與處理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就能照樣維持往常生活起居;成大醫院藥劑部藥師余蕙宏指出,網路訊息提到化療患者因唾液含有藥物,擔心無法與家人用餐,然而這是錯誤觀念。讓藥師加入腫瘤團隊,有助釐清觀念,同時讓癌患獲得全面照護。

藥師釐清 病患安心

藥師余蕙宏表示,化學治療藥事照護服務,不僅能提供癌患正確的藥品資訊,也能解答病患對化療相關的疑問,或釐清網路或口耳相傳所得到的資訊是否正確,讓病患安心接受治療,且減少不必要的困擾;余蕙宏藥師表示,像是許多癌患會從網路看到很多錯誤訊息導致不必要的焦慮,此時藥師可以以專業觀念適時澄清,病患不必過於擔心。

癌患用藥多 透過藥師指導正確用藥

另外,也曾有病患擔心化療會造成低血壓,而自行停用降血壓藥品,但其實經評估後,病患的化療藥品並無此副作用,且和血壓藥品也無交互影響,也讓病患安心的繼續服藥;余蕙宏藥師表示,也有病患化療後出現腹瀉情況,擔心服用止瀉藥導致便秘,因而不敢服用,所幸經藥師解釋,持續腹瀉恐會造成脫水後,也讓病患修正用藥行為,有效減緩副作用。

化學治療藥事照護 成功照護近2千例病患 

在照護過程,藥師也會提供執行藥品相關的共享決策,並分析用藥好處與壞處,及國外建議準則,讓病患在充足資訊下,有信心做出決定;余蕙宏藥師表示,目前腫瘤團隊的藥師已照護近2000例的化療病人,且在藥師指導可改善對化學治療不安的照護滿意度上,也獲得9成9的滿意評價,顯示經藥師指導後,確實能幫助病患解決用藥或化療間等疑問。

乳癌化療藥具心毒性 中藥緩解

中醫有效減少化療毒性,獲國際期刊、臨床療效雙認證!乳癌在化療過程中可能面臨心衰竭等副作用,若停止化療恐增加死亡的風險。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郭祐睿醫師研究團隊發現,使用薑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與黃芩等藥,可減輕化療藥引起的心臟衰竭,並降低乳癌的再復發率與死亡率,臨床應用於乳癌患者也獲得良好療效。郭祐睿指出,這些中藥具抗氧化能力,因此能減緩化療藥物心毒性。

乳癌化療藥物 心毒性傷心臟

郭祐睿指出,乳癌患者常使用的化療藥物艾黴素(Doxorubicin, Adriamycin,俗稱小紅莓)具有心毒性,使用後容易造成心律不整、心衰竭、血管阻塞及擴張性心肌病變,甚至對心臟造成永久且不可逆的傷害,因此乳癌病友接受治療前後,都須隨時監控心臟狀況。

中醫治化療患者 降心衰竭風險

為減緩化療藥物心毒性,郭祐睿團隊著手分析1997年至2010年的健保資料庫,篩選48914名曾接受小紅莓化療的乳癌患者,其中24,457人曾接受中醫治療,另有24,457人未曾接受中醫治療;統計結果顯示,接受中醫治療患者心臟衰竭機會,比未接受中醫治療者降低30%。郭祐睿透過文獻與資料庫資料發現,薑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與黃芩等四種中藥,能降低化療引起心衰竭的機會更可減少70%以上,且臨床使用也有良好的成效。

中藥抗氧化 緩解化療藥物毒性

小紅莓的心毒性是因為會在體內產生自由基,使細胞產生過氧化,進而改變構造與功能,破壞心肌纖維,薑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與黃芩因為都有抗氧化力,可以降低細胞的過氧化現象,從而減少小紅莓的心毒性,所以是具有抗氧化力兼具解毒能力的中藥。

不只對乳癌症患者減輕副作用有效,根據WHO的研究,中醫在預防癌症復發轉移、延緩惡化,甚至對增加癌症存活率也有助益,郭祐睿指出,衛福部增列預算,鼓勵肺、乳、肝、大腸癌患者,透過中醫加強照護,加強抗癌效果。研究已刊登於中醫國際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開創多人VR衛教診間 身體構造如在眼前

醫院開創多人體驗虛擬實境(VR)團體衛教診間,醫師講解手術如在眼前!萬芳醫院與科技業者合作,導入VR一體機,打造多人體驗「VR衛教診間」,只要在同一時間,每個人都戴上VR設備進入同一個虛擬實境空間中,即可聽醫師講解器官構造及相關手術方式,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以VR技術結合醫師的互動講解,達到最佳的醫病溝通成效。

VR人體衛教模型 身體構造現眼前

萬芳醫院導入VR人體衛教模型後,可不受診間空間限制,只要戴上設備後,即可將4,000個虛擬模型帶入眼前,看到每條神經、血管、及淋巴等構造,病人也能看見「會動的」人體模型,如每條肌肉的伸展及收縮、骨骼活動、循環系統的運作方式等。

VR助醫病溝通 病人速了手術方式

萬芳醫院院長白冠壬表示,過去解說病情,透過平面的圖片或傳統模型,很難讓病人理解,如今使用VR加入病人衛教之後,醫師可以很輕易透過VR帶著病人在虛擬實境中一起身歷其境了解器官構造,甚至應用VR在術前解說,幫助病人了解病灶位置及手術內容,共同討論出病人放新的治療方式。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也分享,以往跟病人講解胰臟癌時,由於胰臟位置上鄰胃與十二指腸,緊接著肝臟和膽,埋藏在小腸的底部,不容易發現。而早期胰臟癌幾乎沒有症狀,病人直到晚期才會發現。透過VR的應用,可讓病人了解胰臟與附近器官的相對關係,手術會如何處置,讓病人更清楚。

VR隨身帶著走 虛擬實境診間無限制

科技公司總經理張智威表示,以目前台灣的醫院配置,診間空間有限,要架設定位VR設備並不容易。萬芳醫院所引入的VR可隨身帶著走,不論是候診、看診中、回家後,只要打開開關,不需要連接任何電腦設備及空間設定,就可以進入虛擬實境診間中,為醫師及民眾帶來更便利的使用。

VR串連資訊系統 衛教結果數值化

萬芳醫院未來將建置VR SDM平台,串連醫院醫療資訊系統HIS(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衛教評值系統,在每次進行VR衛教說明之後,將民眾、家屬、及醫事人員衛教評值結果數位化,透過數據的分析,了解民眾的需求及衛教理解程度,持續精進衛教內容及醫病溝通的成效,讓民眾達到最理想的共享決策流程及衛教成效。

啟動整合病房 診所病患轉診迅速

86歲的張太太,罹患失智症和糖尿病,平時在診所定期追蹤控制,但日前回診時,卻發現血糖異常偏高,醫師判斷可能有問題,立即聯繫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經討論後便建議病患入院治療,再轉診同時也聯繫急診室,預先安排好醫院整合醫學病房床位。

病患從診所轉醫院住院 僅花3小時

因診所和醫學中心已針對診治目標達成共識,病患轉至奇美醫學中心後,經初步檢查就直接收住病房,前後過程只花了3個小時;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指出,因病患確診為泌尿道感染所導致的敗血症,因此醫療團隊也迅速掌握病情,控制病症,在張太太準備出院期間,診所醫師也邀獲與醫院整合醫學病房參與準備討論,共同擬定日後治療策略。

診所研判病患有異 聯繫醫院啟動整合病房

奇美醫學中心上月成立醫院整合醫學病房,不僅提供跨領域整合性醫療照護,若合作診所的病患有住院需求,診所醫師也能聯繫醫院整合醫學病房醫師,讓病患不需重新確認病情,且醫療團隊也會在病患將出院的準備期,安排出院後可能需要的醫療照護,透過與基層診所團隊的交接討論,掌握病患的病情變化,調整出院後的治療方針。

整合病房持續與診所合作 盼更落實分級醫療 

透過與基層診所的垂直整合服務,也就是所謂出入院支援,提供病患完整且連續性的醫療照護;蔡岡廷主任表示,奇美醫學中心的醫院整合醫學病房,仍持續擴大與基層診所的合作關係,可望未來能更落實分級醫療,提供給病患無縫接軌的完善醫療照護,為民眾健康持續把關。

關節退化走路痛 機器手臂協助膝關節置換

許多老年人口因為膝關節磨損嚴重,造成疼痛、行走困難,進而影響生活機能。其中,雲嘉南地區民眾因為長時間務農,患有退化性關節炎人口多,為了使民眾能夠更便利診治,聖馬爾定醫院骨科副主任黃立人指出,藉由機器人手臂施行膝關節置技術發展,能使更多患者有效率的恢復至良好生活狀態。

雲嘉南地區務農者眾 患關節炎人口多

台灣人口老化已成現況,其中嘉義市政府指出 106 年的老年人口比率為 14 %,已邁入高齡社會,加上雲嘉南地區是農業重區,長期務農的長輩朋友常因退化性關節炎而承受疼痛甚至影響行走,但可能又因為逞強、不願捨棄工作,使的痛苦漸增、情況惡化。

機器手臂輔以治療 置換膝關節更快、更好

對此,世界積極利用新科技協助患者更有效、快速治療;對於膝關節相關狀況,已經能以機器人手臂施行膝關節置換術,不僅組織傷口小能更快速恢復,同時因為遊電腦設定,準確度也提高,加上微創手術誤差低也能保留健康軟骨,關節功能更趨於自然正常。相較於傳統手術,利用機器手臂進行的關節置換術能縮短手術時間,恢復也相當快速,對民眾而言,具很大的醫療助益。

過程快、恢復期短 中部首例術後狀況佳

雲嘉南地區首位成功的案例是 56 歲翁小姐,以機器人手臂施行「單側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手術成功,恢復狀況佳。翁小姐因為右膝內側退化性關節炎問題,困擾 20 年,希望盡早恢復行走自由,經由與黃立人討論,決定進行機器手臂手術,過程約 1 小時,隔天出院,馬上可以健走活動;再使用四腳拐杖 3 至 4 天,恢復狀況佳,使翁小姐相當滿意。

留意體重、規律運動 提早預防免於疼痛治療

儘管醫療技術日漸進步,但平時保健也相當重要,黃立人呼籲,膝關節是承受上半身的重量,更是支撐維持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的重要關節,同時也是耗損量最大的關節;因此平時就因控制體重,切勿使膝關節負擔過重,更需養成正確運動習慣,落實早期預防免於未來疼痛治療。

柬國男孩心臟大洞 10 年未治 台醫跨國援助

先天性心臟問題常影響人的一生,10 歲柬埔寨男童 Tola 因為心房中隔缺損(ASD),身形異常瘦小,更無法與同儕一起正常活動,馬偕醫療團於當地發現他,後赴台進行治療,經過台灣醫療團隊及資源協助,讓 Tola 的心臟可以更快恢復正常功能,與同齡孩子快樂互動成長。

心臟破損長達10 年 僅吃藥恐無法活過 30 歲

馬偕醫療團先前赴柬埔寨,發現 Tola 身形異常瘦小,10 歲的他體重竟僅有 20 公斤,礙於當地沒有儀器可進行判斷,團隊中急診醫學科醫師李肇雄自行給予 Tola 經費,叮嚀務必就醫檢查。經過馬偕紀念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協助,Tola 於 12 月來台縝密檢查,發覺是超過 4 公分的極大心房中隔缺損(ASD)、合併嚴重肺動脈高壓,造成他體重過輕,易喘且胸廓變形;若僅靠藥物維繫,恐怕活不過30歲。

對此,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資深主治醫師陳銘仁表示,由於 Tola 的情況拖延過久,且缺損過大,難以心導管方式修補缺損。經過評估後,馬偕兒童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徐綱宏說明,以同時進行左側二尖瓣膜及右側三尖瓣膜修補方式,來讓 Tola 的心臟可以更快恢復正常功能,享受該有的童年。

新生兒 ASD及早發現 可望修補還正常功能

陳銘仁表示,新生兒 ASD 可透過新生兒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得知,臨床統計,不同缺損情況自行閉合或縮小的情形不同,有機會所小至 3 mm 以下,且沒有特殊狀況。陳銘仁提醒,若有 ASD 的患者,務必在學齡前進行規律追蹤,若缺損未超過 4 公分,可利用心導管方式來關閉破洞,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正常心臟功能。

母子感謝國際援助 感受台灣各界愛心

對於這樣的國際支援,Tola 及母親相當欣喜,Tola 的母親表示,其實過去因為工作,都無機會與孩子相處,因為各方的協助及熱心,才造就本次來台治療的機會。除了感謝一切幫助外,更表示在過程中看見許多醫療人員及大眾的愛心,令母子雙方非常感動,帶著滿滿的溫暖感受返回柬埔寨,享受共處時光。

秋冬空污季來襲 小心氣喘風暴!

27歲的OL小玉(化名),每天都騎摩托車上下班,最近天氣變冷,騎車前都會戴上圍巾、口罩避免感冒。雖然全副武裝禦寒,騎完車進公司上班就常常出現咳嗽等疑似感冒症狀,甚至爬不到一層樓梯就喘個不停。只要一到假日休假,宅在家中一整天,平日的症狀就會減輕甚至消失。日前在上班途中覺得呼吸困難,接受肺功能檢測後,才發現罹患氣喘,而元凶之一就是空污帶來的PM2.5。

氣喘表現異質性高 肺功能檢測助診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呼吸胸腔科系主任林恕民醫師表示,氣喘是國人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部分患者在兒童時期就會出現「喘」的症狀,但因氣喘表現異質性高,較不容易辨別,有些成人患者都是在感冒出現喘鳴聲,或出現慢性咳嗽等症狀,才會就醫接受肺功能檢測,經醫師確診才知道原來自己罹患氣喘。臨床確診是否為氣喘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詢問家族史或症狀、肺功能檢測及判斷對藥物的反應等方式來辨識患者是否罹患氣喘。

吸入性類固醇多元選擇 助穩定病情提升生活品質

林恕民醫師說明,目前氣喘的主要治療藥物吸入性類固醇又可分為一日使用一次的長效型,與早晚各使用一次的中長效型,依據不同患者用藥習慣提供更多元的選擇。許多氣喘患者常擔心長期服用類固醇有水牛肩、月亮臉等副作用,事實上只要依照標準劑量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僅會作用於氣管局部,出現全身性副作用機率相當低;另外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就能穩定病情並提升生活品質。

秋冬空污季報到 胸腔科門診量增3

台灣的秋冬季節通常伴隨嚴重的空氣污染,因此每當空污指數上升,胸腔科門診量平均增加超過3成。林恕民醫師提醒,氣喘患者因呼吸道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差,也較一般人容易罹患感冒,建議應按時回診、加強正確用藥的衛教知識與順從性,如遇溫差大或空污嚴重時,可配戴口罩、圍巾來保暖、隔絕過敏原,降低氣喘急性發作的可能性。如有出國行程計畫,也應向醫師諮詢評估肺功能,並攜帶足量用藥,相信就能與氣喘和平共處,好好享受平安順利的旅程,如需查詢更多相關資訊,請查詢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網站。

積極控制壞膽固醇 心肌梗塞不上門

心肌梗塞年輕化,55歲患高血脂比例增2成,醫籲控制壞膽固醇!根據2017年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聯合五大學會公布的《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心血管疾病病人控制壞膽固醇70mg/dL以下。針對已服用現行高強度口服藥物,壞膽固醇仍無法有效控制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新一代的降血脂藥針劑,證實能再降低57.1%壞膽固醇。

心肌梗塞年輕化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