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投放資源 加強安老

昨天我很高興出席了由摩星嶺街坊福利會主辦的敬老獻愛心千人盆菜宴,跟2,000多位老友記及街坊好友歡度一個愉快的中午。盆菜宴是很有人情味的活動,因為它的分量決定了不可能一個人獨享,無論是家人、親友、族群,甚至整個社區,盆菜宴都是眾人聚首一堂,相互關心及閒話家常的時刻,而年復一年,這些活動更勾織了歲月的回憶,這實在比珍饈百味來得更彌足珍貴。

這份着重家人親友團聚及社區聯繫的情懷,也是政府在制訂政策時關心的方向,包括建立關愛共融,宜居宜業,護老助弱的社會。

在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我也按着這些方向投放了不少資源。例如預留80億元用作改善18區地區設施,讓市民在每天生活的社區中,可以有更舒適的活動空間。民政事務局將統籌相關工作,冀能以最適切各區需要的方式來配置資源。另外有200億元則預留作改善及增建文化設施,希望市民可以在就近地區,欣賞文娛及藝術節目。

其實社區的發展與規劃,亦須同時兼顧人口老化帶來的變化,為促使市民、特別是一眾「老友記」能享受健康生活,特區政府正積極制訂藍圖,希望通過在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提升市民個人健康管理意識,預防疾病,並加強社區的醫護及復康服務。預算案為此預留了資源,計劃中首家地區康健中心,將於明年第三季在葵青區設立,並逐步擴展至全港18區,希望通過基層醫療服務方式,做好預防疾病工作,讓市民以至一眾「老友記」可以享受健康人生。

預算案中提出,將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恆常化,並逐步擴展到50至75歲人士,希望有效及早識別患者和高危人士,加強保障市民健康,這項措施未來五年的總開支為9億4,000萬元。

當然,隨着年月過去,長者希望保持生活自由度的同時,在不同方面或許需要更多照顧與支援,如果能做到相關配套,將有助長者考慮選擇居家安老。熟悉的生活環境,家人及街坊鄰里的支援,都可以令這個「家」的範圍變得更闊。

故此,預算案投放不少資源,包括落實施政報告建議,例如將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的服務券數目增加,以及成立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希望令居家安老生活有更多配套及幫助。

對於有需要入住老人院舍的「老友記」,預算案亦預留了資源,為私營安老院舍提供專業團隊外展和醫生到診服務,並通過額外增撥約6,300萬元,為安老服務單位提供言語治療服務,協助有吞嚥困難或言語障礙的長者。另外,資源增撥亦包括增加資助安老服務單位基層護理人員的薪酬,以上與長者服務相關的措施,涉及的預算開支超過30億元。

另外,為了讓合資格長者在使用醫療服務上有更多選擇和彈性,預算案將長者醫療券累積上限,由4,000元提高到5,000元,並可用於公營機構以外的西醫、牙醫及中醫等服務,同時會一次性為所有合資格長者,提供額外1,000元醫療券金額,涉及約7億9,600萬元。

至於大家也很關心的資助安老宿位問題,正如勞工及福利局羅致光局長早前指出,現時我們在增加資助安老宿位面對的瓶頸並不在於金錢資源,而是要想方設法在土地資源緊絀、規劃時間漫長的限制下,為安老宿位「寸土必爭」。

我們的計劃是在興建公營房屋時,盡可能加入安老設施空間,並且在適當的批地/賣地項目中,加入條款規定發展商須興建安老院舍,在元朗及屯門已有兩個進行中的例子。希望未來其他在社區增建安老設施的建議,也可繼續獲得市民認同與支持。

今天香港的經濟繁榮,有賴我們上一代人努力建設,我們會投放更多資源,讓長者能過着健康愉快的晚年。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支援弱勢社群 共建和諧社會

Peter(協康會董事會主席尹錦滔)、Eric(香港賽馬會董事李家祥博士)、Nancy(協康會行政總裁曾蘭斯)、各位嘉賓、各位協康同工:

今日我真的非常高興能夠來到這裏,親自主持協康會綜合服務大樓的啟用典禮。正如剛才Peter所說,一個這麼重要和這麼有規模的項目要做得成,其實是有很多人協力,包括當然是協康會本身、有重建的小組,亦有香港賽馬會和政府部門,我剛才也聽到是認同政府部門在這項工作出了很多力。

事實上,我在2009年當協康會構思這個重建項目時,就親自關心這個項目。大家都知道,2009年我已經不是社會福利界,我當時是在做基建工作的發展局局長,但我們都真的為這個項目作出了很直接的幫助。在當時的發展局,我成立了一個發展機遇辦事處(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fice),目的就是協助一些沒有足夠經驗的非政府機構去做一些重建項目,因為在香港要做重建工作,其實有很多程序、很多考慮,包括城規、土地契約更換、籌款,以及要經很多政府部門取得這些批准。我很高興能夠透過當時我的創新意念---一個發展機遇辦事處,率先為協康會在這個前慶華中心做成這個重建項目。

它真是生得逢時,因為當它進行一段時間,上屆政府在2013年推出一個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的大規模計劃,只要一個非政府機構願意把擁有的土地拿出來發展,錢已經不是問題,獎券基金會一力承擔,但當然賽馬會要補足一點,但亦有很多政府部門全面協助,所以這個項目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性。

或許由於我個人參與這個項目的程度,所以協康會曾經承諾這個項目的開幕典禮必須由我主持。但去年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發生了甚麼事---行政長官正進行選舉,而我亦辭去政務司司長的職位,所以我相信當時Nancy的心中忐忑不安,如果我選不上的話,她不知道要用甚麼方法來履行她的承諾,邀請一位已經沒有官職的人士主持一個這麼重要項目的開幕典禮!但我也不負你的期望,今日可以站在這裏以行政長官的身分為我非常尊敬的協康會,尤其是在它慶祝55周年之際,為這個綜合服務大樓開幕。

這棟大樓的開幕不單是一個新的基建項目,亦是一個新的服務模式,所以剛才Peter說,這亦是協康會成立50多年來一個里程碑。我們在這棟大樓裏真的可以為我們非常關心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全人服務,由他們需要的特殊幼兒中心,以至有一些需要早期教育及訓練的中心;當小朋友離開學前教育後進入小學時,亦有協康會創辦的「青蔥計劃」;當小朋友在成長後進入社會時,他們也需要一些特別支援和就業訓練,「星亮計劃」就在這方面填補服務的空隙。當然在整個兒童成長的過程,家長是需要支援,所以在這座大樓裏亦有一個家長支援中心。這種一站式全人服務的模式,亦是當年我在社會福利署極力推動的,有時我們會成功,但有時礙於種種因素未能夠全面推動。

我對於協康會的感情,其實並不是個人的感情,而是協康會的服務宗旨與我個人的理念非常吻合。如果大家記得,我在去年10月11日發表我首份施政報告,我曾經形容這份施政報告可以說是有決心、敢創新,而且是努力地去做到無微不至。協康會在過去半個世紀,正正就是展示了這種有決心去辦好服務和敢創新,剛才我已向大家提及過,有「青蔥計劃」,亦有「星亮計劃」,不斷地找新方法來支援家長和協助小朋友的健康成長,當然亦透過這些計劃盡量做到無微不至。

或許社會上有人覺得特區政府、覺得協康會還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但是我們都真的很努力,希望能夠滿足到我們服務使用者的需要。要做到這種有決心、敢創新、無微不至,不是憑空講的,所以我對於本屆政府的要求,亦都提出我們是需要用心聆聽,要表示關懷,然後付諸行動---We care, We listen, We act。在過去八、九個月,我希望大家都看到這種管治新風格,我們都很直接去聆聽持份者的要求,或者是家長的疑慮,而作出一個適當的行動回應,因為只是不斷去聽、不斷去諮詢,而沒有行動的回應,結果都不能夠解決社會上很多的問題。在這個工作裏,協康給我的感覺,或者實際上給我的啟發,就是我們都要有那份關懷的心去小心聆聽,然後付諸行動。有時我們未能夠即時行動,協康會就會自己先行動,找盡方法、找盡一些資源,將它們決心做、敢創新做的服務模式,先將它試驗下來,然後證明給社會大眾、證明給特區政府知道,這個服務的模式是行得通、是辦得到的。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2015年透過我訪問協康會,以及跟其他機構商量,推出了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能夠在最早時間,趁小朋友在幼兒階段的黃金期,就為他們提供一個即時的介入服務,不用他們等18個月,浪費寶貴的時間。剛才我看這班活潑可愛的小朋友的表演,我真是開心到流淚。因為這就是證明,只要我們願意及早提供服務給他們,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過健康正常的生活。目前這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又去到另一個轉捩點,因為經歷由獎券基金資助的試驗後,我們將會在今年將它常規化,而且是逐步分兩年,將3,000個名額增至7,000個。我當時定在7,000個名額,投入4億6,000萬元經常性開支,是以為可以做到零等候時間,我可以跟大家說,今日我仍然有決心做到零等候時間,但是恐怕需要的位置不止7,000個,亦不止4億6,000萬元,但是為了小朋友的健康成長,特區政府是願意作這個投入的。

另外,我知道協康會和一些非政府機構都在支援長者、支援家長的時候,創新做了一些家長資源中心,多年來都是靠善長仁翁的支持營運。但最近財政司司長的預算案,已經同意投入資源協助這些家長資源中心的運作,我希望亦得到大家認同我們這方面的工作。

最後,Nancy告訴我,可能今日協康會的活動,是她最後一次跟我一起出現,因為她將會退休。我必須在這裏說說Nancy多年來對於學前服務那種投入。在過去我認識她的18年,她經常向我積極爭取,經常半夜三更給我發電郵,因為她知道我半夜三更都在電腦旁邊,向我說又有問題了,無論當我是發展局局長、社會福利署署長、政務司司長、或是今日作為特首。她三日前半夜又給我發電郵,說我某個服務應該可以做得更好。這種非政府機構的行為,有人會覺得很煩厭,但對於我這麼喜歡工作的人而言,其實是一種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們在政府制定政策,如果我們沒有一種觸覺,在前線知道這個服務提供有甚麼好處、有甚麼壞處、出了甚麼問題、家長的反應如何、小朋友的反應如何,這些政策不會做得特別好。所以這種回饋意見,對我的施政有極大幫助,我希望大家為曾蘭斯女士鼓掌,多謝她。

其實在我擔任社署署長期間,我認識的絕大部分的機構主管,無論是行政總裁,或者是秘書長,都是有這一份工作熱誠,都是希望香港能夠成為一個更和諧的社會,希望特別是對於弱勢社群能夠提供更即時的協助。在這裏我可以跟大家說,各位都是特區政府的夥伴,我們一定會竭力跟大家同行,建立更美好的香港社會。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月17日在薄扶林出席協康會綜合服務大樓開幕典禮的致辭全文)

科學節明舉行 逾百活動紛呈

2018香港科學節明日在科學館揭幕,舉行逾160項科學體驗活動,提高市民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活動舉行至4月25日。

今年科學節以「持續」為主題,與市民探討在個人、社會、地球和宇宙四個範疇,科學和科技對可持續發展作出的貢獻,帶出以科學文化延續未來的信息,並響應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大趨勢。

揭幕活動「玩轉科學嘉年華」和裘槎科學周明日起一連兩日中午12時至下午5時舉行,各地科學團隊來港舉辦多項活動,如科學劇場、工作坊、攤位遊戲。

裘槎基金會得獎學者、新西蘭的Nanogirl和英國的Science Made Simple也會表演,讓市民在輕鬆氣氛下學習科學。

科學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科學館籌劃,共有91個合作夥伴,活動包括野外考察、展覽、參觀及導賞、科學工作坊、科學劇場、專題講座與論壇、科學電影、趣味實驗班和科學比賽等。

花展明揭幕 繁花添美景

香港花卉展覽明日至3月25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

今年花展以「心花放」為主題,18個國家逾260個機構參與,展出約40萬株花卉,包括四萬株主題花---大麗花。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大型展品「童‧心‧世界」靈感來自小朋友拆禮物的一刻,花壇正面三道大型拱門帶領遊人通往心形花藝雕塑和彩帶造型擺設的童話世界。另一大型花壇以節日巡遊為主題,巡遊領隊揮棒帶領可愛動物進場。

場內設有立體花牆,以及由14,000株鬱金香鋪設而成的花海,方便遊人從不同角度賞花拍照。大會也特別展示紅菜頭、無花果、枇杷、蘿蔔等常見食用植物,供巿民觀賞。

歷時十分鐘的燈光匯演每晚7時30分和8時30分舉行,會場中軸線的園林造景結合燈光和音樂效果,賞心悅目。

花展入場券即日至3月23日在康文署轄下各地區康樂事務辦事處發售。市民也可在維園會場入口即場購票,或使用八達通繳費進場。

花展是首個採用手機電子錢包購買電子門票的政府收費活動,市民可利用手機應用程式Tap & Go「拍住賞」購票。場內提供二維條碼供市民掃描下載會場地圖、主題花和特色景點等資料。

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成員委出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再度委任陳智思為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主席、麥倩屏為副主席,十位成員連任,另委任兩位新成員加入,任期三年,明日生效。

陳肇始表示,委員會一直向該局提出不少寶貴建議,推動公眾減低攝入鹽和糖的措施,期待日後獲得委員會更多建議。

她又感謝即將離任委員作出的貢獻。

美法墨部分地區禽肉停進口

美國德克薩斯州Hopkins郡、法國菲尼斯特雷省、墨西哥Guanajuato州和Queretaro州爆發禽流感,食物安全中心指示業界暫停從上述地區進口禽肉和禽類產品,保障公眾健康。

中心接獲世界動物衞生組織通報,已聯絡美國、法國和墨西哥當局,並密切留意該組織發出的消息,因應當地疫情發展採取適當行動。

本港去年從美國進口約29萬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以及5億8,000萬隻禽蛋;從法國進口約1.4萬公噸冰鮮和冷藏禽肉,以及760萬隻禽蛋;從墨西哥進口100公噸冷藏禽肉。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