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青年發展委員會成員料下月委任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成立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工作進入最後程序,正陸續邀請委員加入,預計下月可以正式委任。

張建宗今日出席活動後向傳媒表示,這次計劃頗具代表性,530多位青年通過青年委員自薦試行計劃,競逐三個委員名額,他們的水平均相當高,稍後會公布委任名單。

他重申,成立青年發展委員會目的是希望加強政府部門間的政策協調,讓措施更到位,達到「三業三政」目標。

香港與哈國簽訂文化合作備忘錄

香港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簽訂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加強兩地文化合作。

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與哈國政府文化體育部今日簽訂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為促進兩地藝術文化領域合作和交流提供框架,加強雙方聯繫。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表示,香港與哈薩克斯坦的交流開啟雙方合作大門,香港熱切期待與該國加強合作,樂見本港藝術團體和藝術家到當地交流,展示香港藝術文化最優秀一面。

哈國代表指,備忘錄簽訂儀式及日後推行的項目將成為兩地人民建立友好關係的橋樑,非常期待兩地關係進一步深化。

2月綜援個案跌0.3%

社會福利署公布,2月領取綜援個案231,431宗,按月減少602宗,跌幅0.3%,受助人數為333,861。

低收入類別個案4 ,229宗,按月跌1.9%;失業個案12,538宗,跌0.7%;單親個案25,617宗,跌0.5%。

健康欠佳個案23,619宗,跌0.2%;年老個案144,095宗,同樣跌0.2%;永久性殘疾個案17,098宗,跌0.1%。

公私營分工 提供牙科服務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政府的牙科護理政策是集中資源在宣傳、教育和預防工作上;至於地區康健中心試點計劃擬集中處理最普遍和佔用大量醫療資源的慢性疾病。

陳肇始今日在立法會會議回覆議員胡志偉提問時表示,在牙科護理範疇,預防比治療更具長遠效益。過去多年,衞生署為不同年齡組別推行適切計劃,並通過不同途徑傳遞資訊,促進市民的口腔健康。

她指,去年11月成立的督導委員會正制定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策略和藍圖。就地區康健中心的服務範圍,委員會認為葵青區的試點計劃,應集中資源處理慢性疾病,並研究以風險管理和及早介入模式,控制病情,減少不必要使用醫院服務。

她表示,本港公營牙科服務主要為市民提供緊急牙科服務,以及為住院病人和有特殊需要的患者提供特別口腔護理服務。一般牙科護理服務則主要由私營界別和非政府機構提供。政府須定下優先次序,分配有限公共資源,集中為市民提供牙科街症等緊急服務,以及照顧有特別需要人士。

本港註冊牙醫數目不斷增長,由2007年底的2,025名增至2017年底的2,500名,增幅達23.5%。牙醫人口比例也明顯改善,由2007年的1:3,433提升至2017年的1:2,964。

陳肇始說,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牙科生培訓學額現已增至73個,政府會與教資會商討進一步增加學額,以應付未來牙醫人手短缺情況。

公屋入息資產限額調整

房屋委員會調整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分別平均提高2.6%和1.6%,下月1日生效。

按既定公式調整後,大部分家庭的入息限額較目前為高,但三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則較現行限額低約1.7%。

參考去年做法、以往檢討公屋入息限額的經驗、調整入息限額後的整體情況,房委會決定把三人家庭入息限額凍結於現行水平。

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每年按既定機制檢討,以切合當前社會經濟狀況。

兒童醫院以人為本

位於啟德的香港兒童醫院,是香港公營醫療系統內首間集中提供兒童專科醫療服務的醫院,建造工程於2013年展開,今年第四季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有別於傳統醫院建築予人較嚴肅的感覺,兒童醫院採用人性化設計,以病人為本,希望營造一個非院舍形式和適合兒童療養的舒適家居環境,以提供最佳治療效果;並致力引入多項環保建設,如廣泛應用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概念及節能裝置、加強綠化等。近日,我在建築署署長林余家慧和部門同事陪同下參觀了新醫院大樓,了解其建築特色。

政府一直非常重視醫院的長期發展和規劃,以應付社會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建築署同事在參與設計和興建這座兒童醫院時,花了不少工夫,其間與醫院管理局和相關持份者緊密溝通。林余家慧介紹說,兒童醫院佔地約2.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16.8萬平方米,由兩座各樓高11層的教學及科研大樓和臨床服務大樓組成,可提供約468張住院和日間病床。兩座大樓中間設有中央花園,臨床服務大樓四樓中庭也有一個復康花園,讓病童及家屬多些活動空間之餘,亦可進行簡單的復康訓練。

注入綠色建築設計與技術


兒童醫院是第一間取得香港綠建環評暫定最高級認證---BEAM Plus Platinum 的公營醫院。為了符合綠色建築的規劃原則,在建築地點、土地使用、能源與水的消耗、建材採購與室內環境品質等方面,同事們都作出全面考慮。在空間上,大樓與外面的海濱長廊連接,院內採用不設平台的設計,令地面層盡量保持高通透度,以提升周邊開揚景觀和環境質素。另外,兩座大樓相隔約45米,除增加空氣流通外,亦盡量減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讓大樓背面的其他發展可同時享有海港景觀。臨床服務大樓H形設計和內部庭院布局,亦能有效引入天然光和自然通風效果,大大提升建築物與戶外環境的連貫性。

林余家慧表示,兒童醫院的整體綠化覆蓋率佔地面積達40%。建築設計所採用的屋頂鋪面材料、綠化屋頂、垂直綠牆等,均有助減低建築物所吸收的太陽熱能,緩和熱島效應的影響。

在綠色技術方面,兒童醫院是第一間使用區域供冷系統的醫院,與傳統風冷空調系統相比,耗電量較少。此外兩座大樓頂部安裝了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熱水和太陽能光伏板系統進行太陽能發電,有效節省能源,提高環保效益;並使用高效的衞生設備和雨水集蓄系統,減少總體用水量。

營造舒適親切感覺


為了減低兒童對醫院的擔憂和刻板印象,我知道設計團隊在室內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希望為兒童和員工提供一個舒適、親切的治癒和工作氛圍。當天,我們一步入大樓的地下大堂,便看到顏色鮮艷、以樹林為主題的環境裝飾,有大樹、飛鳥迎接兒童和訪客。設計團隊以八種動物圖案作為不同樓層的主題,分別為猴子、紅鸛、大熊貓、袋鼠、鸚鵡、樹熊、海豚、八爪魚。動物裝飾設置在病人最常活動的區域,提供容易辨認的指示,引導病童和家屬到所需樓層;牆壁上趣致的動物圖案,還為醫護人員、家屬和病童之間提供話題。

設計團隊在選擇每層主題動物時,曾以問卷形式諮詢不同部門的醫護人員,又通過工作坊解釋可以如何利用這些裝飾跟兒童說故事,把活力注入醫院。設計師亦特別挑選來自不同生態環境的動植物,從草原、森林到海洋,讓兒童發揮想像力去創造不同的故事。

兒童醫院專屬設計

醫院內有不少為兒童專屬而建的設施,例如每張病床旁都預留位置擺放讓家屬留宿的摺床,更設有20間家屬留宿房供他們休息和梳洗。在臨床服務大樓,每層都有供兒童和家屬使用的遊戲室和起居室;在通道和樓梯亦加裝適合兒童高度的扶手等,可見每處都希望做到以人為本。

兒童醫院的範圍很大,兩座大樓於二樓、三樓和九樓均有橋樑連接,讓病童、家屬和職員往來兩座大樓時更為方便。除了病房、綜合康復中心、手術室、專科門診等臨床設施外,醫院還設有研究培訓設施如科研實驗室、模擬及培訓中心、圖書館和演講廳等,務求提升本港兒科醫療服務的專業水平與服務質素。我期待香港兒童醫院順利投入服務,為兒童提供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同時讓大家感受到這座兒童醫院以人為本的建築特色。

觀看短片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3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