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新康復計劃方案公眾諮詢展開

勞工及福利局今日展開《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第一階段公眾諮詢,邀請公眾提出意見,以制訂新方案範疇,5月4日截止。

新方案闡述殘疾人士各種服務需要的策略性方向,涵蓋住宿及日間照顧、社區支援、就業、無障礙設施,以至交通、醫療、教育、體育、藝術等範疇的短、中、長期措施。

方案曾於2007年完成檢討和更新。行政長官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委託康復諮詢委員會籌劃新方案。委員會為此成立工作小組,並委聘理工大學顧問團隊提供協助。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政府非常重視殘疾人士、家屬及照顧者、服務提供者等意見。委員會將舉行四場公眾諮詢會,聽取意見。報名和查閱諮詢文件可瀏覽顧問團隊網站,意見可以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遞交。

讓青年人各展其才

我在上周的網誌跟大家介紹了財政預算案中關愛共享的部分,今天希望跟大家解釋預算案中另一個重要目標---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特別是如何為年輕人提供更廣闊、優質的就業和發展機會。

在編寫這份預算案時,我有機會跟不少市民和青年人交流,感受到我們的青年人普遍都十分願意努力拼搏,但過去工資增長相對緩慢、工時長,以至事業發展機會存在較大限制等,也是實在的問題。

青年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和興趣,除了金融、地產或傳統的專業行業外,我們亦要提供多元及切合時代需要的學習和培訓機會,並透過推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年輕人有更廣闊、優質和有前景的事業選擇。青年人不論是希望投身學術研究,還是立志在創新科技、文化創意、藝術和體育等不同領域一展所長,甚或是期望在電競場上創出一片天地,我也希望為他們提供有所發揮的環境和機會。

對於有意投身創新科技行業的青年人,今年預算案預留了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發展創科既需要硬件,亦需要軟件配合,當中以培養人才、匯聚人才、科研機構和企業至為重要。硬件設施旨在為我們提供空間,以容納本地以至世界一流的創科企業來港發展。若欠缺企業群聚所帶來的就業機會,便難以匯聚頂尖創科人才,產業也難以發展,為本港青年擴闊就業機會也無從談起。因此,預留作創科發展的款項中,其中100億元是用來建設兩個科技創新平台,希望分別吸引世界上在醫療科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等領域頂尖的科研機構和企業來港;又會預留五億元落實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包括資助合資格機構聘用本港創科博士後專才。此外,數碼港和科學園會加強為初創企業、學生及畢業生提供工作空間、技術支援和商業諮詢,協助他們將創新意念轉化成為產品。

對於喜歡創意、文化和藝術的青年人,今年我們計劃再向「創意智優計劃」注資十億元,加強培訓青年人、扶助初創企業,並加強對社會宣傳創意產業的價值。此外,我預留了200億元改善和增建文化設施,包括擴建香港科學館及香港大會堂,亦會翻新香港文化中心,並撥款五億元予康文署以添置博物館館藏及舉辦展覽。

此外,在預算案諮詢期間,有不少業界代表向我反映現時中小型藝術團體面對營運壓力,藝術工作者收入不穩定等的問題。因此,我們將每年增撥5,500萬元的經常開支,支援藝術工作者和藝團,包括增加中小型藝團的資源。在未來五年,我還會向香港藝術節協會增撥4,000萬元,以支持藝術節委約本地藝團和藝術家創作和演出。同時,我亦會逐步增加資助,支持藝團和藝術家到不同地方表演、展覽和交流。

對於運動天分不錯、有意向精英運動員方向發展的青年人,今年我們將會向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再額外注資50億元,為我們的精英運動員提供支援。除了培養運動尖子,我們亦希望體育能夠普及化,預算案提出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體育部分)注資十億元,資助體育團體訓練運動員和舉辦賽事,亦會撥款一億元展開為期五年的地區體育活動資助計劃,讓市民在社區有更多機會參與,以享受運動的樂趣及強健體魄。

另外,我在預算案中提到推動電子競技的發展,一方面是扶持新興產業,更重要的是提供適合年輕人興趣與專長的發展機會。現時一些廣受歡迎的電子競技遊戲,收看其重要賽事的觀眾群可以達到數以百萬計,媲美一些世界級的傳統體育賽事,與其相關的消費和商業潛力實不容忽視。誠然,在香港推動大型的電競賽事,既需要配備良好的場地,同時也需要相關的專業人才,例如本地職業選手、評述及分析人員,以至同時懂得電競及媒體轉播的相關人才。為了推動本港電競產業發展,我會撥出一億元,把數碼港商場發展為電子競技及數碼娛樂熱點,同時支援業界發展技術和培訓人才。

至於青年人十分關心的教育範疇,在行政長官去年宣布增加50億元經常開支的基礎上,我再增撥20億元經常開支,以加強支援教師專業發展、幼稚園、融合教育以及全方位學習,我還預留25億元成立全新的「學生活動支援基金」,支援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得到全人發展。我也會向「資優教育基金」注資八億元,加強栽培資優學生,向香港特區政府獎學基金再注資八億元,頒發更多獎項給不同學生。我又會提高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上限,由每人一萬元增至二萬元,並擴展基金所涵蓋的課程,鼓勵大家終身學習,積極裝備自己迎接未來。

此外,我會提供資源,將職業訓練局由2014至15學年起推行的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先導計劃恆常化,為青年人提供多元及優質的職業專才教育培訓。

預算案有不少措施推動不同產業以至整體經濟發展,希望讓年輕人可按着個人興趣,各展所長,實現理想,並促進經濟保持活力及彈性,鞏固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促進少數族裔向上流動

上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惠民紓困的措施,當中包括預留五億元以加強支援少數族裔,構建共融社會,促進向上流動。

撇除外籍家庭傭工,現時香港約有25萬少數族裔人士,佔全港人口3.8%。他們許多都扎根香港多年,父、祖輩早年已來港定居,幾代人以香港為家,在香港的發展歷史中擔當重要的角色。這些少數族裔人士在港落地生根,政府一直鼓勵及促進他們融入香港大家庭。然而,當中有部分因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在適應和融入社會方面遇到不少困難。為加強政府內部協作支援少數族裔,政府將成立專責督導委員會,由我出任主席,全力統籌、檢視及監察有關工作,財政預算案預留了五億元以加強支援少數族裔的工作。

根據政府統計處上月出版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主題性報告:青年》,按種族分析,在2016年的青年當中,南亞裔人士佔1.4%及白人佔0.5%。南亞裔人士包括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孟加拉人及斯里蘭卡人。值得一提的是,非華裔青年人數由2006年的13,117人(1.5%)上升至2016年的27,651人(3.6%),升幅超逾一倍。

行政長官在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指出,為向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更多加入政府工作的機會,公務員事務局會全面檢視各公務員職系的中文語文能力入職要求,有關檢視已經完成。經這次檢視後,降低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的職系將新增22個,使自2010年起降低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的職系增加至合共53個。

新增的22個降低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的職系,包括系統分析/程序編製主任、庫務會計師等八個學位/專業職系,它們的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由綜合招聘考試的中文運用試卷二級成績降低至一級成績﹔另有14個屬於技術性或操作性職務的職系,包括政府化驗所、漁農自然護理署及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實驗室服務員的中文語文能力要求,由中三水平降低至小六水平;以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房屋署轄下的丈量員,以簡單中文書寫能力代替原先的小六水平的要求。

另外,政府會繼續採取適當措施,招聘掌握非華裔語言和文化的人士,協助政府為這些社羣提供公共服務。例如,香港警務處、入境事務處和社會福利署分別繼續聘用社區聯絡助理、傳譯員和福利支援及聯絡助理,在警區、遣送審理及訴訟(行動支援)組和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工作,以加強與非華裔人士的溝通。

民政事務總署轄下種族關係組聘用了通曉本港較通用的南亞/東南亞語言的人員。勞工處自2017年起以試點形式,在兩個就業中心聘用通曉非華裔語言的員工,以加強為非華裔求職者提供的就業支援,包括跟進他們的就業需要及配對合適的工作、以非華裔語言為這些求職者製作宣傳品等。

個別部門為非華裔青少年舉辦了多項活動,以加深他們對政府工作的認識。例如香港警務處在某些警區舉辦活動,包括由警務人員與有興趣加入警隊的非華裔人士分享工作經驗和面試技巧、安排參觀警隊不同單位等。

為進一步支援及協助少數族裔融入社會,2017年施政報告宣布香港警務處將連同其他紀律部隊推出一個恆常的跨紀律部隊少數族裔青少年訓練計劃。參加者會在香港警務處的八鄉少訊中心進行紀律、體能及團隊訓練活動,並參觀不同紀律部隊的設施,以加深對紀律部隊工作的了解,提升他們日後投考紀律部隊的興趣。有關先導計劃已在2017年8月展開,吸引約100名少數族裔青少年參加。

透過各項支援活動,過去數年成功投考警務人員的非華裔人士人數有所增加,約60個應徵見習督察及警員的非華裔人士在過去六個財政年度獲發聘書。

作為全港最大的僱主,政府推行措施帶頭確保非華裔人士享有平等的機會加入政府工作,樹立良好的作風。政府必定會知人善任,並善用非華裔人士所長,讓他們為市民大眾服務。同時,我亦期望各公營機構、工商業界及社會各界攜手,加強支援少數族裔,致力提倡平等就業機會,讓我們共同努力,建構和諧共融的香港。

以上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他的領帶 她的手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昔日婦女精湛手藝日漸失傳,今日有社會企業重新凝聚一群基層婦女,鼓勵她們運用一雙巧手,把男士捐贈的二手領帶,重新裁剪,再一針一線地縫合成各式精緻手袋和配飾出售,自力更生,同時也連結社會上的有心人,為婦女、為環保出一分力。

3月8日是婦女節,社企「愛連心」2014年成立,目的正是讓弱勢婦女發揮所長,賺取收入幫補家計,同時提升自信心和自我認同。

回收領帶升級再造

「愛連心」稱呼製作手袋的婦女為縫紉媽媽,她們主要負責把收集所得的二手領帶拆開、燙平、裁剪、拼貼,重新縫合成各式布製品。

「不要小看一條小小的領帶,它可以製成很多東西,收集回來後,我們會先清洗,然後拆開、燙平,寬大一端會做小袋子,供女士放電話、化妝品和零錢等,剩下的碎布會作為拼貼的材料。」

40多歲的潘萬玲是其中一名縫紉媽媽,數年前遭製衣公司裁退後,失業近一年,其後得悉「愛連心」招募婦女為企業製作布製品,於是加入縫紉媽媽行列,希望運用一技之長賺取收入,幫補家計。

「初時曾想過放棄,因為用針線縫紉布製品時,經常扎傷手指。我以往從事製衣工作時,只使用衣車縫紉和釘裝鈕扣,並沒做過這麼細緻的工作,後來經創辦人鼓勵,我才堅持下來,之後工作越來越熟練,看見不同的製成品,更有滿足感。」

加入社企近三年,潘萬玲認為最大的滿足感,是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製作手袋。

「剛開始製作手袋時,我拿了很多布料回家,家裏到處都是布碎,丈夫不太贊成我在家中做縫紉工作,直至我製作了林太的手袋,丈夫也有很大成功感,認為太太很了不起,自此他便沒有再反對。」

兩性同行基層

創辦人梁倩亙成立社企,目的是聯繫社會各階層,支援基層婦女。她表示,由於身邊有不少男同事,均希望參與推動婦女事務,但苦無途徑,令她萌生創立社會企業的念頭,讓男性捐出領帶,再由基層婦女把領帶升級改造為布製品,如手袋、錢包或飾物等,既協助婦女就業,也推動環保。

為了打造具競爭力的品牌,「愛連心」每件產品的圖案都富有濃厚香港色彩。

「剛開始製作布袋時,有人提出,國內賣得還要便宜,我們難以跟它們競爭。由於我們的工資跟內地不同,所以產品一定要有特色,香港的天星小輪、山頂纜車都非常特別,之後我們又發現香港有頗多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如轎車、茶道、煙花、維港等,這些全都成為設計時的創作靈感。」

產品還會附上相關歷史文化的資料簡介和製作者簽名。梁倩亙表示,有婦女為了令簽名更工整,苦苦練字,讓她體會到,個人作品得到認同,對這群婦女來說,意義重大。

安排參認識

在接觸縫紉媽媽後,梁倩亙發現不少基層婦女忙於照顧家庭,甚少機會到香港各處遊覽,於是安排各種參觀活動,讓她們了解香港。

池桂葉是另一名縫紉媽媽,經常參與「愛連心」的參觀活動,認為有助認識香港,也能增廣見聞。

「我從來沒有坐過電車,梁小姐會帶我去坐,又帶我們遊機場去逛公園,我們都很開心,有人帶我們去見識見識。」

社區藝術回饋社會

社企招募義工設計師為產品設計圖案和籌辦展覽,李漢南是其中一名;他認為通過藝術幫助社區,甚有意義。

「讀書時有一門學科名為社區藝術,可以通過藝術作品融入社區,影響社群,藝術也可以很『貼地』,藝術作品也可以幫助他人,覺得很有意義。」

「愛連心」目前已培訓200多名基層婦女參與縫紉工作,每件產品時薪數十至過百元,有婦女因此月入近萬元。社企近期開始接到一些機構訂單,要求製作紀念品和掛飾,包括為活化項目「大館」製作旗幟。

羅致光網誌談關愛基金功能

約六年前的某一天,當我駕車進入一個停車場時,收銀姐姐望着我:「呀……你好熟面口,你是不是姓關的呢?」我笑笑口,擰擰頭,沒有自我介紹。過了一個多月,我再次駕車進入同一個停車場時,收銀姐姐說:「我知了,你是關愛基金的羅教授。」當時我是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經常在電視電台講關愛基金,收銀姐姐誤會我姓關,不算奇怪。

最近在財政預算案的討論中,就關愛基金的功能,引來不少評論。有評論者認為關愛基金是扶貧基金,不應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這個評論,令我有些意外。雖然在一個電台節目中,我已經就關愛基金成立的目的與功能作出解釋,但看到連日的評論,我今天還是需要在網誌作出較詳細的講述。

關愛基金成立第一天的功能,就是「補漏拾遺」,「先導先試」。或許由於關愛基金主要的對象是有經濟需要的人士,以及今天是由扶貧委員會轄下關愛基金專責小組負責,所以有部分人認為關愛基金便是扶貧基金。但「有經濟需要」的人士,不一定是「窮人」,或是收入低於官方貧窮線的人士。

以接受資助特定癌症藥物,特別是極度昂貴藥物的病人為例,可以是中收入,甚至是高收入人士。其他不少關愛基金項目的經濟收入要求,大多數上限是定於住戶入息中位數的75%,即較定於住戶入息中位數50%的官方貧窮線為高。有部分項目更是高至住戶入息中位數的150%。簡單來說,不少關愛基金項目有扶貧及防貧作用,但它不單是扶貧基金。關愛基金於2010至11年度成立時,亦沒有扶貧委員會的存在。

成立關愛基金的建議,出於2010年10月的施政報告。當年特首曾蔭權先生,亦是於2007年連任時,結束了當年由前特首董建華先生於2005年成立的扶貧委員會,他對扶貧工作的看法不言而喻。2010年11月11日,政府公布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的成員名單,主席是時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關愛基金設執行委員會,我成為主席,統籌轄下四個小組委員會(醫療、福利、教育、民政)。不論是曾蔭權或是唐英年在談及關愛基金的功能時,都強調其彌補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不足的功能。

關愛基金發揮其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的功能,始於剛成立的幾個月。2011至12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其中一項措施,原意是注資6,000元入每名打工仔的強積金戶口,但社會上出現強烈反對聲音,時任特首曾蔭權宣布改為向每名年滿18歲香港永久居民派6,000元,但又漏了未成為永久居民的新來港人士,於是委託關愛基金,向低收入(住戶入息中位數或以下)的新來港年滿18歲的居民派6,000元。

2012至1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提出紓困措施,包括公屋免租兩個月、綜援「雙糧」等。社會及立法會議員表示預算案忽略了「N無人士」。在立法會辯論財政預算案前夕的3月15日,時任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在出席一個活動後,主動向在場傳媒表示,考慮透過關愛基金向低收入「N無人士」發放1,800或2,000元的一次過生活津貼。隨後的立法會辯論中,多位議員在發言時表示1,800或2,000元不足,要求加碼。林瑞麟「順應民意」,表示考慮加碼至3,000元,結果獲得部分議員改變立場,罕有地就財政預算案投支持票。及後,關愛基金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住戶入息中位數的75%或以下)發放一次過生活津貼。

2012年新一屆政府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設關愛基金專責小組處理關愛基金事務,我繼續擔任小組主席。

2013至14、2014至15及2015至16年度,財政預算案有類似2012至13年度的紓困措施,關愛基金持續發揮其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的角色,為所謂「N無人士」發放改稱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由於2016至17及2017至18年度財政預算案縮減紓困措施,故關愛基金沒有再推行相關項目。或許是停了兩年,部分立法會議員都忘了,關愛基金連續五年扮演了這角色。

財政司司長在2018至19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演辭中,已表明邀請關愛基金為俗稱「N無人士」推行項目以達至「關愛共享」的目的。關愛基金亦再次為財政預算案發揮「補漏拾遺」的功能,針對財政預算案中「關愛共享」的措施未能覆蓋的低收入人士,設計新的「關愛共享」項目。目標是於3月底之前可以拍板。

為甚麼財政預算案總是要用關愛基金「補漏拾遺」呢?不論是過往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或是今天的「關愛共享」措施,都是運用現有制度,其額外運作成本十分之低,亦可由現有行政制度吸納。但要為現有制度以外,即沒有交稅而又沒有領取任可現有福利的市民,提供任何一次過的福利,關愛基金便可以運用其較靈活的機制,設計針對性項目,運用較簡易程序讓符合資格人士申請。這個亦是成立關愛基金的目的。

不過,如果大家還是說關愛基金,不應「補漏拾遺」,或許大家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關愛基金,而非香港特區政府成立的這個關愛基金。當然,以千多字來講關愛基金,仍是太簡化,有興趣可瀏覽關愛基金網頁。當然,上述部分資料可以在立法會網頁中找到。

以上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31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發掘新經濟增長點助香港發展

Alvin(創二會會長梁嘉鏘)、各位創二會的朋友、各位講者、各位嘉賓:

​Alvin說了幾個小故事,我亦向大家說個小故事。我第一次認識2G,當時我認為G是代表Girl,2G即代表兩位女士。為甚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我最初認識他們時領導層全部都是女士,包括Priscilla(創二會創會會長許佩珊)、Emily(創二會前會長黃雯茵),而後來Stanley(創二會會長伍進超)則是零的突破。所以當Stanley邀請我出席這次分享會,我是一定要來的,因為今次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我認識你們這個會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在2009年已開始認識,當時參與一個活動就是「有商有良」,甚麼是「有商有良」?「商」就是商人的商,「良」就是良心的良。是由一個商會,中小企舉辦,提供實習機會給VTC(職業訓練局)的同學及青年,很有心。當日在頒獎後,Priscilla和Emily就開始與我溝通,我亦出席過你們的Annual Dinner,與你們分享。

今日我很感謝你們邀請我,因為這亦給我有一個機會分享一下政府的青年政策,以及你們可以扮演的角色。傳承對你們在座的每一位是很重要,而今天我想說最重要一點,就是40年來國家的改革開放帶動香港突飛猛進、向前發展,你們的上一代、你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廠家出身,與國家改革開放、珠三角的改革開放息息相關。沒有珠三角的平台,沒有國家改革開放,香港不可以有今日有這麼好的發展,達到亞洲大都會的水平。但這個過程其實是很艱鉅的,你們的父母都付出了很多,而作為第二代,你們要守業、創業,亦要傳承。

「傳承」這個詞並不單是傳承那麼簡單,是傳承香港繼續成為亞洲大都會,繼續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個細小但光亮的地方,不斷發光發熱。在過程中,第二代扮演着一個重要角色,所以有人說「創業容易守業難」。現在不單止要守業,我們進一步要把香港向前推進、轉型,可能過程中,或會如剛才Alvin說,有一些決定是痛苦的,而我們相信民、商、官的參與,會是不能夠缺少的致勝一環。

政府的角色亦要轉變,我們以前是側重regulator(規管者)、service provider(服務提供者)兩個角色,但我覺得是不足夠的。所以我們這一屆政府脫胎換骨,令政府還有兩個其他重要角色,就是facilitator(促進者)和promoter(推廣者),落手落腳,有角色扮演。這個就是我們真正希望在未來四年半的時間,希望能夠把香港重新定位,能夠打下一個很堅實的樁柱向前發展。在過程中一定要有你們的參與,你們的角色是重要的。

我剛才說,「人」就是我們的資源,你們傳承了家庭企業,其實責任很大,就是管理「人」、是「人」的管理。當然你們一定要有知識,對這方面一定要有遠見,但管理亦是相當重要,因為人力資源就是香港的資源。

就這方面,我想再講少許。青年就是我們未來的動力,是我們的希望。第二代就是我們的希望,家中都寄望在你們身上,希望家庭事業能夠發揚光大,繼續能夠傳承下去,故此,青年的發展是極之重要。

你們「貳想天開」這個名字很有創意,貳想天開是「貳」,我卻說是「貳」不離「叁」,因為這一屆政府有「三會」,這三個是甚麼會呢?都是由我做主席的,三個會還未正式推出,但我們已經在密鑼緊鼓地籌備,應該陸續在下月開展,在6月前成立,是高層次的、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第一,就是「青年發展委員會」。現時有一個由劉鳴煒領導的青年事務委員會,鳴煒大家都認識,他也是家族生意第二代,他作為這個委員會主席做得相當出色,但他覺得應該去到一個階段後要有政府的協調、全面統籌,一定要有一個高層次的推動,所以他亦割愛,建議應該由政務司司長推動,讓政府內部的協調全盤統籌能更到位,這方面我是欣然接受。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亦寫在競選綱領裏,由政務司司長領導一個高層次、高規格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在施政報告也有提出。上星期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雖然有些爭議,但有一點是不可不說的,我們的利民惠民措施很多,亦是由心推動香港的發展。財政司司長預留了十億元給我,讓我推動青年發展的工作,所以有十億元,我們現時的青年發展基金已有三億元,我們用了大約一億元。所以不是錢的問題,有一定資源配合,故此,剛才在後台我已經與Alvin、Stanley、Emily、Priscilla和Alfred(貳想天開年度大會籌備委員會主席黃徽恆)說,你們這個會如果想做多一些,關心社會、推動我們青年發展的工作,無需想其他,找張建宗。

我們可以構思一些計劃來matching(配對),一起去做,funding (撥款)可以,matching fund(配對撥款)也可以,可以大家去想想。假設你的企業可以收納兩三個,甚至是三幾個internship(實習),暑期也好、甚麼也好,靈活的,我們是完全樂見的。我們有很多計劃給青少年,如果你們在內地有廠,或者在越南或其他地方也有的話,可以提供一些離岸培訓、內地培訓,我們是更加歡迎,因為我們希望鼓勵多些企業與香港青年同行,從而建立我們香港向前發展。

第二,雖然青年當然重要,但小孩子也很重要。兒童成長如果我們在上游做得不夠好,到他們成熟至青年,青年問題將會浮現,所以我們也會成立一個兒童事務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從來都沒有的。以往這麼多年來,政府也未做的兒童事務委員會,我們現在決定銳意去做兒童事務委員會,由我做主席。

兒童事務委員會、兒童的健康成長,由教育到人格,以至塑造整個全人發展,及至青年,一條龍服務。青年的出路又如何?就業如何?創業又如何?所以我們在青年的發展過程,我們注重六件事情,第一,就是「三業」,即是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置業是最困難的。我們同時亦有「三政」,即是議政、論政、參政,鼓勵多些青年人可以參與公共事務,從而對社會有信心,對社會關心,這一點亦是我們希望能夠做到的「三業三政」。

出路方面,我們亦有一個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Commission),也是由我做主席,亦是高層次。我們希望能夠規劃香港人力供求、需求,我們未來的發展動向,例如哪方面的人力缺乏?哪方面需要增加?是否要增加一些創科、多一些創意工業,多一些科技人才?我們正正在這方面走,在這方面我們會做工夫,亦希望推動青年向上流動,upward mobility很重要。

這三個環節,一個板塊、一個平台,既然有一個司長領導下,我們希望能夠多些與民間、商界協作。如果大家想在這方面做多些工夫的話,我們很樂意大家在未來配合,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還有一點我想說說的,就是政府希望加強香港的傳統優勢產業外,即金融、物流、旅遊、商務,我們更希望有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所以現時科技、創新和創意工業,即包括media(媒體) 、design(設計)等,都是我們未來的工作重點,推動發展。「一帶一路」的國家建設,大灣區的發展都會帶來很大的機遇,大灣區亦是由我負責抓住,即是說由我負責大灣區,財政司司長則負責「一帶一路」。大灣區對你們的關係很密切,因為你們很多都在大灣區內有投資。所以我今日來到做一些軟推銷,並不是硬推銷。

大家都知道這一屆政府只有五年,時間很快已過了八個月,我們會爭分奪秒,在餘下時間希望能改變香港,令香港向前發展;改變青年對香港的看法。我們希望青年朋友好像你們一樣關心香港。最重要是希望他們能夠有自信、有承擔,能夠負責任,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世界視野,在這個過程中,希望與你們創二會加強聯繫。

我祝大家生意興隆,傳承的工作做得更好、發光發熱,守護着你們上一代努力之餘,進一步令香港向前發展。祝大家今日有一個愉快的分享會。亦很多謝各位講者。多謝。

(以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3月10貳想天開年度大會致辭全文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