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健康

300人簽署約章 培養閱讀習慣

「樂在中圖」活動日今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推廣閱讀樂趣。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李美嫦與家長和學生等300人簽署「閱讀約章」,鼓勵公眾定下個人閱讀目標,培養閱讀習慣。

「樂在中圖」活動日節目豐富,包括修復工具大解密、舊日香港微型展、專題故事劇場、親子故事工作坊、書籍修補工作坊,還有康文署總音樂主任演奏色士風和圖書館總館長主持「河馬姨姨說故事」環節,趣味十足。

在「閱讀約章」簽署儀式暨「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頒獎禮上,李美嫦、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與學校代表、家長和同學等約300人簽署「閱讀約章」,並邀請市民一同作出閱讀承諾,希望公眾,尤其是學生通過自發承諾,訂定個人閱讀目標,培養閱讀習慣,享受箇中喜悅。

市民即日起至5月8日登入圖書館網頁或流動應用程式「我的圖書館」簽署約章,可獲贈紀念品一份。

李美嫦致辭時表示,本年度「4‧23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主題為「我的圖書館」,希望學生在閱讀和創作過程中,善用免費便捷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暢遊書海,共享喜閱新時代。

今屆比賽反應踴躍,逾200間學校參加,參賽作品超過1,800份。得獎作品本月28日至5月8日在中央圖書館展出,其後在19間公共圖書館巡迴展覽。

李美常指,為推動社區閱讀風氣,香港公共圖書館計劃今年暑假於天水圍、荔枝角和士美非路公共圖書館推行試驗計劃,延長星期日和公眾假期服務時間,為期三個月,以評估市民對延長圖書館開放時間的需求。

各區圖書館也會舉辦多元化活動,包括今日在赤柱廣場舉行的「我的圖書館---閱讀越樂在南區」Fun享日。公共圖書館讀者即日起至下周三借閱圖書館資料可獲贈小禮物。

此外,康文署將舉辦「閱讀KOL」短片創作比賽,鼓勵參加者運用創意傳達閱讀心得和樂趣。比賽設小學、中學和公開組,本月底接受報名。

善用科技照顧長者

方敏生副主席(長者安居協會董事會副主席)、各位長者安居協會的領導、所有善心和有愛心的參賽健兒、所有街坊、所有媒體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要多謝剛才Christine(長者安居協會董事會副主席方敏生)。她說得很清楚,我認識了長者安居協會很多年,因為我在社福界工作也有一段時間,它是我極之欣賞的一個機構。為甚麼呢?因為幾個理由:

第一,它是1996年成立,可以說是第一間有規模的社企,自負盈虧,自己賺錢。第二,它是以應用科技引入平安鐘的第一個社福機構,讓很多老人家在家中發生事故時,只要一按掣,便可知道他們需要求助,無論是召喚救護車也好,或是家人照顧也好,都可以即時通知。

平安鐘並非只做救急那麼簡單。它其實可以用來聊天,因為它是24小時服務,可以致電談日常生活。今天我們有天文台同事在這裏,你們可以談談天氣;我們也有警察部隊的同事在場,可以談談治安;更可以談談吃東西、手機、智能手機,全部都在這裏。今天甚麼都有,各適其適,大家都開心。

平安鐘讓很多護老者和長者的家人放心。我們會問問媽媽爸爸:你沒有安裝平安鐘?我們到社福機構探訪老人家時也會問他們有沒有安裝平安鐘,有的話,我們便放心。為甚麼呢?因為發生意外時,例如在洗手間跌倒,只要一按掣,便即時有人幫助他,這點是重要的。

另外,他們亦與時俱進,並不只做平安鐘那麼簡單。他們有一個「隨身寶」,是用3G手電,當手電一直發展時,它就跟隨科技發展,與時俱進,因為我已經探訪他們三次。

同時,我很感動,因為長者安居協會是24小時的,真的是running的愛民,風雨無間,遇到打風下雨就會有更多電話打來,老人家需要幫忙,所以是一個「及時雨」。對政府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為甚麼我會覺得重要?因為我們所說的居家安老是,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這是我們的安老政策。

如果居家安老能夠令人放心的話,讓長者在家休息、養老無問題的話,院舍的壓力自然少一點,亦令他們開心一點。所以,長者安居協會的平安鐘和「隨身寶」發揮一個很重要、建立社會和諧的作用。除了安老之外,我認為這亦是對社會貢獻一大發明,要藉這個機會多謝協會。希望大家、健兒們今日落力點籌款。

我亦想說,政府在安老政策方面,我們就着他們成功應用科技,我們今年已成立一個十億元基金,鼓勵社福機構,有需要的話,政府會資助他們購買一些較先進的,例如機械人、電子器材,甚至可減輕工作量的資訊科技器材,全部都可以購買,包括在院舍用機器吊運院友前往浴室洗澡,一切可以用的科技,我們都鼓勵院舍使用。因為我們人力資源開始緊張,一定要利用科技解決問題。

我長話短說,今日我來是打氣,亦要向大家說一聲衷心感謝,感謝長者安居協會,亦感謝所有支持這機構的健兒和朋友,福有攸歸,敬老得福。大家做善事,這是比善事還重要的事,老人家最重要是關心和尊重他,建立一個敬老、護老、愛老的文化是重要的。

最後,祝大家今日有一個美好的下午,天文台的同事在這裏,所以今日天氣是一定好的。多謝大家!

(以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4月21日出席「Running Oi Man」籌款活動致辭全文)

加強支援 助婦女發揮所長

Stephen(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波)、Benita(香港女律師協會會長余嘉寶)、Elizabeth(香港女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羅君美)、Cissy(香港女醫生協會會長余詩思醫生)、各位義工、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各位小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榮幸今日獲邀出席「漣漪行動」十周年誌慶活動。

「漣漪行動」由一群熱心貢獻社會的婦女和義工朋友在2008年發起成立,正如邱浩波先生剛才所說,包括女醫生協會、女會計師協會、女律師協會、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及香港婦協等,十年來致力服務弱勢婦女和社群,惠及近千名婦女,成績令人非常鼓舞。

「漣漪行動」的專業女性除了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撐起半邊天外,更身體力行,以温柔、愛心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回饋社會。我相信各位這份貢獻香港的愛心和抱負必定會好像漣漪一樣感染和號召身邊更多人加入,努力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共同構建一個關愛共融,滿有希望的香港。在「漣漪行動」十周年這個特別日子,我衷心向各位義工們致以最衷心的敬意。我期待稍後各位義工代表和我們分享你們的體驗和這十年來行動的成果,相信我們一定會受到啟發、有所得着。

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推動婦女發展,對香港女性的各項支援不斷改善,女性在香港社會的地位也不斷提升。我們致力讓女性在職場中發揮所長,在肯定婦女對家庭的貢獻的同時,我們希望為婦女,特別是為需要照顧家庭的婦女提供多一個選擇,透過加強幼兒照顧和安老服務,改善就業支援,建立母乳餵哺友善環境,以及落實家庭友善僱傭措施,盡量讓婦女加入或留在職場,消除她們遇到的障礙,從而創造更有利條件,讓大家可兼顧家庭和工作,可以在生活之外,實現理想。

行政長官在早前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建議,目前十星期法定產假要改善,也展開了研究工作,初步建議將法定侍產假由三天增加至五天,相關工作正全速進行。此外,政府也正就幼兒照顧服務長遠應如何發展進行顧問研究,預計本年內完成。我們希望加強支援婦女的措施,締造一個更有利婦女就業和發展的環境,讓各位女性在兼顧不同身分的同時,盡顯所長。

最後,我再一次感謝各個支持「漣漪行動」的機構及各位義工的付出。我期望「漣漪行動」未來繼續在社區將關愛共融的信息傳開,有更大發揮及貢獻。我祝各位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多謝大家﹗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月21日出席「漣漪行動」十周年誌慶活動致辭全文)

關愛共享計劃料明年初接受申請

關愛共享計劃預計最早明年2月接受申請,申請資格詳情可瀏覽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網頁。

計劃由職津處執行,該處將於今年年底前公布申請安排,預計最早明年2月1日接受申請。符合條件的市民,每人可申領4,000元或扣減相關退稅及/或差餉寬減額後的差額。

查詢可致電3897 1088 或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至職津處。

衞生署辦好心情‧齊傳承活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為衞生署「好心情‧齊傳承」活動主禮。她表示,「好心情@HK」計劃自2016年展開以來,香港的精神健康推廣工作已邁出一大步。為延續成果,署方明年初推行精神健康教育及反歧視計劃,減少大眾對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視。

陳肇始表示,政府去年4月公布《精神健康檢討報告》,提出40項建議,確保本港的精神健康政策能應付人口增長和老化帶來的挑戰。

為盡早落實本港精神健康服務的改善措施,政府去年12月成立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就精神健康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協助制訂政策、策略及措施,並跟進和監察《精神健康檢討報告》中建議的落實情況。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指,「好心情@HK」計劃其中一個目標是提高公眾對心理健康推廣的參與。計劃推行至今,衞生署積極與不同持份者合作,例如與教育局合作推行「好心情@學校」計劃,逾400間學校參與;而與職業安全健康局合辦的「好心情@健康工作間」計劃,則吸引逾1,000間機構參加。

陳漢儀說,「好心情@HK」計劃提供清晰的方向,讓政府根據活動所得的經驗和成效評估,為香港精神健康推廣工作的長遠策略和計劃訂定未來路向。

免費解決大廈管理爭議服務推出

民政事務總署推出試驗計劃,免費為大廈管理爭議各方提供具成效和高效率途徑解決爭議,為期兩年。

陳玲玲獲委任為「解決大廈管理爭議服務」召集人,任期兩年,即日生效。陳玲玲退休前,於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擔任土地審裁處法官。

召集人將按爭議各方意願和每宗個案情況,協助找出爭議點,探求和擬訂解決方案,以期達成和解。過程中,召集人可提供意見和評估,令各方衡量其理據強弱;如有需要,調解員會提供協助。

計劃對象為業主、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委員會或業主委員會成員、物業管理公司代表。

服務簡介和申請表格可於各區民政諮詢中心索取或在網站下載。查詢可聯絡各民政事務處地區大廈管理聯絡小組


health
使用>> 搜尋<< 輸入關鍵字 或 按以下:
飲食 | 嬰兒兒童 | 女性 | 老人 | 男性
心臟 |  三高  | 食物 |  肝腎  |  高血壓 | 血脂
腸胃炎 |  牙齒 牙病 牙周病 | 骨質疏鬆
肥胖 |  皮膚病  |  乳癌  | 癌症 |  過敏  | 眼睛
 睡眠 |  壓力 | 更年期 |  感冒 |  咳嗽 |  熱氣